第三百四十八章 以逸待勞

這位得意了十幾年,又沉寂了十幾年,如今雖位份地位,卻再度抖擻起來的妃子面紅眼赤地摔東西,外加痛斥兒媳。

周紅英打小就在宮中長大,大局觀不行,踩人上位、如何爭寵倒是門兒清。在她看來,秦琬入政事堂議政也就是意思意思,宰相們哪會搭理她呢?完全是有勁卻往錯處使。哪怕秦琬給東宮妃妾的孃家人封官,在周紅英眼中也不過如此,完全是這等身份的爺們都能做到的事情,但秦琬厚賞了盧春草的親人,這就不能忍了!

盧春草所出的龍鳳胎,本就是祥瑞,其中的東宮六殿下雖不滿三歲,但天生聰慧,半歲便能開口說話,兩歲不到便能將千字文背得純屬無比,任誰見了都喜歡得佷。秦恪若要立年紀小的庶子,老六老七之中,必定是挑老六的。哪怕再添了好些兒子,想要有一個能超過老六的都難。也正因爲如此,盧春草纔會做“皇貴妃”的美夢——中宮無子卻立了大功,不好廢,不就只能立個副皇后以正太子身份了?誰料本朝壓根沒這規矩,生生打碎了她的幻想。

不得不說,絕大多數的人在這件事情上都想到一處去了,無不覺得沈曼和秦琬擡舉盧春草,便是打着扶植東宮六殿下的主意。嫡母本來就難做,哪怕是一手撫養長大的庶子,也不好苛待他的生母。給予高位,再提攜對方孃家人,給予了庶子的生母面子,將來庶子也能回饋嫡母面子。

這便是男權社會的悲哀了,哪怕是三歲小兒,也能被當做“依靠”,值得身份尊貴穩當的嫡母去“討好”。

秦琬雖厭惡這種事,卻不會表露出來,反倒樂意他們亂想。沈曼麼,早有效仿呂后之志。呂后可是敢讓外甥女嫁給親兒子,見外甥女終身無靠就去母留子的狠角色。那位被充作嫡子養大的恭帝,知道自己的身世後,才說了一句要報仇的氣話,就死得不明不白。呂后又抱了個孩子來,說這是遺腹子,直接立爲皇帝,滿朝文武誰敢說個不字?這樣的威風,說一不二,將衆人壓得大氣都不敢喘,纔是沈曼所期望的。

至於秦琬,之前雖也嚐到了身份帶來的好處,到底沒如今這樣明晰,換做以前,哪能隨隨便便就這樣發官職出去?哪怕是散官空勳,也不是她能插手的。

看見衆人匍匐在自己腳下,爲了自己漏出去的一點蠅頭小利你爭我奪,爲自己的一個念頭或戰戰兢兢,或感激涕零。這種滋味,光憑想象是感覺不出來的,只有身在局中才能發現生殺予奪的美好。

周紅英自然不知曉秦琬的志向,她以己度人,想得無非也就是靠夫君靠弟弟靠兒子之類的事情,心道男人提升勢力的方式也無非那麼幾種,母族、妻族,一樣不落。東宮老六黃口小兒,娃娃親麼,因爲孩子的夭折率高,皇室一般是不會做這種事的,想要擡高一個孩子的地位,也就只能在母族上下功夫了。

她畢生所念,無非兒子,從前還是一家王府,如今可是整個天下,如何按捺得住?偏偏沈曼一應待遇都給她,就是不准她出門,秦恪也壓根不見她們母子,哪怕滿身的委屈都沒處訴,只得成天罵兒媳婦不中用,孃家不得力,生的孫子也不討秦恪歡喜……總之,哪裡都不好。

簡九娘早就受夠了這個婆婆,心道若非你愚蠢,哪裡會走到這一步?不過公公能做皇太子,自然是好事,她也期盼夫君的名分能正下來,將來她好做母儀天下的皇后,看在利益一致的份上,便容了這個蠢貨,只道:“妾身前些日子,回了一趟孃家。”

周紅英聞言,勃然大怒,心道你還敢拿孃家來壓我?秦敬卻聽出一點門道,渾然不顧母親的怒意,徑直問:“可見到你二十六弟不曾?”

秦敬說得二十六弟,便是永安侯第七子的嫡長子。

永安侯和蜀王都是京中公認子孫旺,妻子福分卻薄的人,弦都續了兩三個,膝下兒孫卻是滿堂。蜀王好歹是宗室,秦氏皇族人丁稀少,聖人平素照拂,也就這麼過吧!永安侯卻不行,哪怕曾任太常寺卿,到底禁不住除了他之外,子孫都不頂用,待他退下來後,一家人的日子就越來越入不敷出,少不得打起了婚姻的主意。

永安侯家的老七是現在這個續絃的長子,平素在府裡也能說得上話,當然,分量遠遠比不上他的大哥。故他也不挑,給自己的嫡長子找了個科舉出身,家中卻是一等一大商賈的岳父溫省。誰料秦敬和簡家結親的事情傳出,溫省怕簡家被髮作,一直用嫡長女病了的藉口拖延。簡家見秦恪上書不追究,便肆無忌憚,強行娶走了人家的嫡次女,就是爲了人家豐盛的嫁妝。

這都是很多年前的老黃曆了,按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永安侯府到底是侯府,關係人脈還在,姻親比比皆是,可架不住溫省時來運轉啊!他的嫡長女因此事耽誤花期,嫁不出去,陰差陽錯被張、徐二位相爺的夫人做媒,成了衛拓的續絃,溫省的官職也是一提再提。簡家腆着臉上門,溫省……也沒辦法打笑臉人。畢竟這樁婚事是他先提的,也是他先想反悔卻無力拒絕,只能使出拖延之計的,反倒誤了次女一生。

次女本來就是給長女頂包,日子艱難,孩子又生了,如今長女的日子好了,他難道要爲了長女那幾年受的氣,把簡家人打出去,活活逼死次女麼?

就是這麼一份血脈親情,加上一絲若有若無的愧疚,便成了簡家翻身的最好籌碼。尤其是現在,秦恪成了太子,秦敬是他現有兒子中最大的,家中又七拐八拐連着一個宰相,怎麼可能不動心思?

哪怕是秦敬,也是存着這一想法的——那可是衛拓,聖人看重,秦恪信任,就連裴熙也不敢說能十成十信過的衛拓!只要衛拓能幫襯着他,他又是名正言順的庶長子,與自己父親的身份一模一樣……

他們的心思算計,早就被秦琬料了個分毫不差,同樣,衛拓聽到秦琬的動作,也立刻明白了秦琬的用意。

秦琬擡舉盧氏,秦敬必定惶恐。若說之前他還沒那麼急切的話,先是未能封爵位,加上如今這一樁,怕是戳到他的心肺了。

像秦琬、裴熙、衛拓這種一個頂一萬個的聰明人,做事都是走一步看一百步的。衛拓明白,有沈曼和周紅英那段公案在,秦琬是斷不會讓秦敬登位的。她甚至連做都做得這麼直接,至少對他,對很多聰明人來說,都是如此。

不是立嫡立長麼,我的父親雖是長子,卻寬厚無比,善於納諫,堪爲人君。至於這一位……我不過略施小計,你們就看看他能做到什麼程度吧!

衛拓深知,秦琬用得是陽謀——她的做法,任誰看了都覺得是擡舉,是賢惠,是賞臉面,無人能夠指責她哪裡做錯了,哪怕你明白她的用意,也是不好明說的。秦敬麼,輕而易舉就被逼到了一個十分危險的位置,他若是做得錯了,自然會讓宰輔們,還有很多觀望的聰明人失望。

當然了,這也是很險的一步,因爲秦敬若是做得好了,也會落入這些人的眼,讓他們讚賞,甚至支持。可話又說回來,這時候的秦敬若表現好一些,對秦恪地位的鞏固,也是有幫助的,魯王也不敢特別囂張,至於以後……沒有聖人壓着,秦琬又羽翼豐滿了,再慢慢收拾秦敬也不遲。

莫說是秦琬,就連衛拓,甚至猜到秦琬用意的聖人都想看看,秦敬,究竟能做到哪一步呢?

哪怕對他早就不存指望,到底是個男的,年紀又長,未必就沒奇蹟呢?就像秦恪,哪怕自己糊塗,能聽別人的話,也是好的啊!

秦敬的腦子自然是不笨的,但他到底是被周紅英教大的,論格局,怎麼也甩不脫後院宅鬥風。故他想到這件事,第一反應就是——我的兒子,好像和衛拓前妻留下來的那個嫡長女年紀相仿啊!

他喜滋滋地盤算着,自家與衛拓,好歹算挺近的親戚了。永安侯府若是遭殃,勢必要牽連到溫省,未必不會讓衛拓傷筋動骨。拐着彎都是一家人,能親上加親就更好了。若自己的嫡長子娶了衛拓的嫡長女,衛拓豈能不一力扶植自己?別的不說,秦恪登基,只要衛拓幫忙說話,自己一個親王的位份肯定跑不掉,不會像現在一樣還是白身。到那時,府中孺人、媵的位置空着,迎些高門貴女進來,又是一份不小的勢力。周紅英也覺得這個主意好,簡九娘呢,也是同樣的心思。畢竟這幾年嫡長房被繼室的兒子壓得擡不起頭,實在有些沒光彩,這門親事若是結成了,衛拓自然是更偏着他們的,便依着婆婆和夫婿的意思,又回了孃家一趟。

第一百九十八章 後院失火第一百五十二章 妹代姐職第十八章 成長第四百六十章 時光難留第十八章 成長第一百八十四章 苦心造詣第二百四十一章 來使雲集第十二章 官爵第三百九十一章 杞人憂天第三百三十九章 先斷家事第二百二十六章 恭王舊事第四百五十八章 復仇之路第四百一十二章 天一生水第二百九十九章 好風借力第三百八十章 處置方案第三百零一章 平地驚雷第一百九十七章 紀氏清露第三百九十六章 生不同衾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三百九十四章 刀鋒森寒第一百三十章 居高臨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茶樓酒肆第三百六十七章 兩難抉擇第三百一十七章 私自採礦第三百二十六章 勝利在望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之砒霜第三百三十七章 付出代價第四百二十七章 勿忘初心第一百五十章 平叛軍心第一百五十四章 範大娘子第四百六十四章 進退取捨第一百一十三章 施以恩德第四百六十章 時光難留第二百三十五章 本性難掩第二百八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三百四十一章 合縱連橫第五十一章 天家父子第三十四章 道長第二百零二章 消災弭禍第一百六十四章 特立獨行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是不報第兩百七十五章 兩家之變第二十三章 湊巧第二百二十六章 恭王舊事第二十五章 變局第七章 抽薪第三百七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三十六章 紀家舊事第三百四十四章 籠絡人心第兩百七十五章 兩家之變第四百四十七章 西北諸藩第二百四十六章 代王心思第三百五十二章 格局不同第一百四十一章 雪中送炭第八十三章 漢室宗親第二百零九章 以退爲進第二百零四章 鮮爲人知第七十六章 善有善報第二百四十八章 投石問路第三十九章 萌芽第一百五十二章 妹代姐職第一百七十八章 冰雪聰明第一百零七章 兩對怨侶第一百零三章 棋局初顯第四百三十八章 解開心結第十七章 所爲第一百九十六章 自以爲是第二百二十二章 盧氏遭貶第二百六十章 前朝舊事第三百七十九章 無奈現狀第二百二十章 勢力初成第四百六十八章 北庭都護第一百四十章 權衡利弊第四百一十三章 見龍在田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網漸收第三百一十九章 忠孝難得第一百七十二章 烈火烹油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義公主第四百零一章 小試牛刀第二百六十七章 陳氏修儀第二百九十二章 首輔心思第一百三十六章 人心各異第二百零九章 以退爲進第二百六十四章 一鳴驚人第一百八十七章 出手大方第一百一十三章 施以恩德第二百零三章 懷獻太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有舍有得第二百八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五十一章 獨我夢醒第三百五十一章 人心向背第八十八章 身入局中第三十一章 糊塗第二百八十四章 血影暗衛第四百二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二十七章 刻薄第二百一十一章 抽絲剝繭第三百二十章 狼顧之相第二十二章 認可第七十七章 琴師臨歌
第一百九十八章 後院失火第一百五十二章 妹代姐職第十八章 成長第四百六十章 時光難留第十八章 成長第一百八十四章 苦心造詣第二百四十一章 來使雲集第十二章 官爵第三百九十一章 杞人憂天第三百三十九章 先斷家事第二百二十六章 恭王舊事第四百五十八章 復仇之路第四百一十二章 天一生水第二百九十九章 好風借力第三百八十章 處置方案第三百零一章 平地驚雷第一百九十七章 紀氏清露第三百九十六章 生不同衾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三百九十四章 刀鋒森寒第一百三十章 居高臨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茶樓酒肆第三百六十七章 兩難抉擇第三百一十七章 私自採礦第三百二十六章 勝利在望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之砒霜第三百三十七章 付出代價第四百二十七章 勿忘初心第一百五十章 平叛軍心第一百五十四章 範大娘子第四百六十四章 進退取捨第一百一十三章 施以恩德第四百六十章 時光難留第二百三十五章 本性難掩第二百八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三百四十一章 合縱連橫第五十一章 天家父子第三十四章 道長第二百零二章 消災弭禍第一百六十四章 特立獨行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是不報第兩百七十五章 兩家之變第二十三章 湊巧第二百二十六章 恭王舊事第二十五章 變局第七章 抽薪第三百七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三十六章 紀家舊事第三百四十四章 籠絡人心第兩百七十五章 兩家之變第四百四十七章 西北諸藩第二百四十六章 代王心思第三百五十二章 格局不同第一百四十一章 雪中送炭第八十三章 漢室宗親第二百零九章 以退爲進第二百零四章 鮮爲人知第七十六章 善有善報第二百四十八章 投石問路第三十九章 萌芽第一百五十二章 妹代姐職第一百七十八章 冰雪聰明第一百零七章 兩對怨侶第一百零三章 棋局初顯第四百三十八章 解開心結第十七章 所爲第一百九十六章 自以爲是第二百二十二章 盧氏遭貶第二百六十章 前朝舊事第三百七十九章 無奈現狀第二百二十章 勢力初成第四百六十八章 北庭都護第一百四十章 權衡利弊第四百一十三章 見龍在田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網漸收第三百一十九章 忠孝難得第一百七十二章 烈火烹油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義公主第四百零一章 小試牛刀第二百六十七章 陳氏修儀第二百九十二章 首輔心思第一百三十六章 人心各異第二百零九章 以退爲進第二百六十四章 一鳴驚人第一百八十七章 出手大方第一百一十三章 施以恩德第二百零三章 懷獻太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有舍有得第二百八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五十一章 獨我夢醒第三百五十一章 人心向背第八十八章 身入局中第三十一章 糊塗第二百八十四章 血影暗衛第四百二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二十七章 刻薄第二百一十一章 抽絲剝繭第三百二十章 狼顧之相第二十二章 認可第七十七章 琴師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