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好風借力

“聖人怎麼會用劉開?”秦琬有些想不通,“劉開功利之心極重,手段與鄧疆相比也不逞多讓,這些年雖未見什動作,但本性難移……”把一個和鄧疆有過節的人派去查魏王,簡直是把雞送到了黃鼠狼的嘴裡啊!

裴熙見她疑惑,施施然地說:“私德不修的人,未必沒有本事。他不過是沒爭贏鄧疆,暫且被閒置,並不代表一輩子被擱着。”說到這裡,又帶了些諷刺,“徐首輔老成持重,豈會像鄧疆一樣心急火燎。聖人一看,百官皆懼鄧相權勢,上黨又是大案,必要派個不懼強權的查一查方好。”

秦琬一聽,也明白過來——徐密越是不動如山,便越顯得鄧疆咄咄逼人,敢與次相挽起袖子對着幹的到底少,大部分人對上了宰相,還是會讓一讓的。尤其上黨郡一案,牽扯到一個次相不夠,背後還掛着一個“很有前程”的親王,一般人都不會去趟渾水,非得找個有本事,有心計,有手段的……小人,才能辦得妥妥帖帖。

君子麼,奉行得是正道,容易被算計,想對付小人可就沒那麼容易了,尤其是劉開這種“奸佞”程度與鄧疆不相上下,與鄧疆掐了十年架的小人。再說了,劉開雖是特使,身旁必定跟着聖人的人,又有麗竟門在暗,想要做手腳栽贓誣陷也不是那麼容易。

見秦琬懂了,裴熙又問:“你怎麼忽然想派人去查曾憲了?”他們幹得可不是多光明的活,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想招攬人手,也不急於這時。

“只是覺得,若他是個可造之材,這一生也就荒廢了。再等幾年,未必有如今的時機好。”秦琬不緊不慢地說,“你認爲呢?”

盧鄉侯的想法,秦琬也能猜到一二——被迫站隊站在了魯王一系,哪怕得了許多好處,仍覺有些不足,總想左右逢源,便將最出色的兒子派到魏王那邊。至於曾憲,也不知道究竟是藏拙了,還是怎麼着,竟被秦宵派去做“英雄救美”中的惡棍,大材小用。

投誠都投了,再改換門庭也不可能,魯王本就狐疑紀清露一事,一旦知曉曾憲真正的本事,定能將全部事實猜個**不離十。哪怕魯王不在乎,轉而投靠魯王,也無疑將魏王徹底得罪死。

盧鄉侯可能也沒想到,他愚蠢的舉動,生生毀了兒子一生。哪怕後悔,也沒用了。秦琬思忖着,若是曾憲真有那麼一兩分青雲之志,她倒能給他一陣好風,送他一送。

裴熙比秦琬更明白曾家的做法——世家麼,幾頭下注實屬尋常,昔年天下大亂的時候,三兄弟在三位打得你死我活的諸侯手下做臣子也不是一家兩家,更不要說隔房頭的族人了,投靠哪位諸侯的都有。

左右逢源本就是大忌,但對世家來說,他們有足夠的資本,熬個十幾二十年未必成問題。畢竟儲位一事,關係性命,站對了,固然平步青雲;站錯了,也未必不會被接納,頂多就是被皇帝冷着罷了。爲了安全,也爲一些人自作聰明,這等事情,從來都是屢見不鮮的。

“你爲長遠考慮。”裴熙幾乎是立刻就明白了秦琬的想法,毫不猶豫地說,“可行!要我怎麼做?”

秦琬扶植曾憲,並非爲了對付魏王、魯王,而是爲了對付自己的兄弟。

她的初步計劃一旦達成,使秦恪登上太子乃至九五之位,下一代的皇位之爭立刻要擺在臺前。秦恪成年的兒子現只有秦敬、秦放兩個,餘下的兒子,秦敦癡傻,排除不計,新生的庶子與秦琬的兒子蘇沃年紀差不多大,如今又有個侍妾肚子裡揣了一個,不知道是男是女。

哪怕侍妾能一舉得男,再假設這兩個由沈曼撫養的庶子能平安長大,那也太小了,比秦敬差二十餘歲呢!

國賴長君,這是自古不變的道理。莫要看秦敬現在被秦恪削成了白板,上躥下跳權當個猴戲,誰都不會拿他當回事。等到秦恪登基,秦敬就是秦恪活着的兒子中得頭一份,哪怕他是頭豬呢,也有一干人等爲了“從龍之功”,往他身邊湊,名義還特別正當——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秦琬連對自己的叔叔低頭都不願意,豈會讓自己在庶出的兄弟手下討生活?別說秦敬、秦放登基,哪怕沈曼撫養的庶子登基,對她畢恭畢敬,秦琬也不樂意。當權者和顧問的差距,只有體會過的人才知道,別說什麼看得開,看不開,放不放得下權利的話,都走到這一步了,誰願意放棄呢?那可是一輩子看人臉色過日子,再逍遙,也改變不了皇帝一句話,你就能從天上跌到泥裡的事實。

等到秦恪登基再準備就來不及了,她能力再強,也比不過身爲女子這一條。朝臣也不是傻的,一但看到秦恪要掌權,立刻會攀附到秦恪幾個兒子身邊去,半點不會考慮秦琬。秦琬想要掌權,只能從現在開始鋪路,文臣先不管,牢牢掐着武將,捏着兵權,誰敢蹦躂就捏死誰,方能確保地位穩固。

這個時代就是這樣,文官改換門庭,雖然名聲不會好聽,但君王能容得下。譬如前朝有位名垂青史的諫臣,原先是太子的臣屬,後來太子被廢,太子的弟弟登基,手段頗不光明,至少很有些說不清楚的成分在。他改投了新帝,就一副拿命進諫的樣子,自己洗刷了“背主”的名聲,新帝也得了“寬容,善納諫”的美名,再把政績往大家面前一推,世人也就選擇性遺忘了他的皇位怎麼來的。

換做武將,可就沒這樣好的事情了,三姓家奴,五姓義子,沒人容得下。今天你能爲了利益背叛他,明天就能爲更大的利益,抄刀子砍了我,反骨太重,不可用。至於忠誠不二的,那就更不行了,你對舊主忠貞,我豈能容你?

正因爲了解到這一點,秦琬纔要用武將下手,她明白,正常情況下,哪怕她的兄弟死光了,大家都會考慮她的侄子,或者過繼男丁,絕對不會推她上位。一旦弄不好,給她安插個“牝雞司晨”的罪名也是極有可能的。秦琬要得可不是表面的,那種你安安分分待着,我就給你體面的尊榮,她要權,知道這些男人們不會給,那就只有自己來搶了。

她就不相信,當安西、安北、安南三大都護府的中高層將領,還有南府十六衛的將領,這些人中有三五成都打下了她鮮明的烙印後,旁人還敢輕舉妄動。哪怕動了也不要緊,只要有兵,隨時可以舉起屠刀,對不服的人動手。

以秦琬的身份,想要拉攏將領也不容易,中高層將領肯定不會聽她的。她現在只有尋找出色的人才,施以恩德,大力提拔,譬如趙肅、蕭譽。這幾年又必定有連番的戰事,一旦運氣好,幾次戰爭不死,也能算精銳將領了。等到掌了權,自可點多撒網,眼下麼,還是多挑些勇士纔是關鍵。

“曾憲若是真有野心,卻墜入泥沼,咱們不妨拉他一把。”秦琬緩緩道,“讓他得罪一位大人物,或鬧出什麼大事,在京城呆不下去,不得不去北邊。”

裴熙微微皺眉,有些遲疑:“充軍?這可不大好辦。”

盧鄉侯曾家一向走得是文官的路子,哪怕子弟不出息,也不會像武將出身的勳貴一樣,爲打熬子弟,將他們放到軍隊去磨練。何況以秦琬的意思,曾憲若要浴火重生,最好去馬上要打仗的西邊。

這等時候,明知西邊即將不穩,誰會往那邊湊?除非充軍,流放,可曾憲的身份又比較特殊,盧鄉侯曾家一向和魯王走得近,他一旦出事,魏王一系很可能會藉此機會打擊魯王,以圖重振聲勢。

裴熙雖自負,卻不是沒有自知之明,他知道,想要將局勢控制得分毫不差,恰到好處地判曾憲去西邊充軍,而不是流放、刺配,或者高高拿起輕輕放下,或讓曾家交些罰金就了事,實在太難。

不過,也不是不可以。

“可以將案子判得更重一點,勳貴之中,鬥雞走狗,欺男霸女,並不少見。”裴熙意有所指,“曾憲與隋轅頗有些交情,通過這條線,找上縣主,向殿下求情,便可讓曾憲記住這份恩德。”

秦琬立刻懂了。

這是要再推一把,魏王做局,讓曾憲往局裡鑽,用這個“不中用”的棋子去打擊魯王,挽回自己的聲勢,也好穩定手下之心。魯王不知曾憲本事,頂多保住盧鄉侯曾家,卻會將曾憲拋出來頂缸。這時候,便可以利用曾憲和隋轅的交情,連上秦琬,秦恪出面,便可將死刑改成充軍,說得好聽一點便是“報效國家”。

“此計可行。”秦琬斟酌片刻,便道,“細節還需多加推敲,對了,你不是說會送些人上蘇家求助,以試探莫鸞麼?怎麼遲遲不見動靜?”

第九十三章 目光短淺第一百六十六章 凡夫俗子第一百八十章 特殊身份第四百七十四章 如意難尋第三百七十八章 君臣之間第三百二十九章 以身犯險第一百五十一章 獨我夢醒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身相代第二百四十五章 平夷首策第二百四十六章 代王心思第三百八十九章 趁亂潛入第三百八十三章 誅殺三族第四百五十五章 日月昭昭第四百一十三章 見龍在田第二百六十七章 陳氏修儀第七十五章 急功近利第七十章 初見魏王第九十一章 兒女親事第三百八十章 處置方案第三百七十三章 取之舍之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下鹽政第三百七十三章 取之舍之第四百四十四章 導師人選第四百七十七章 臣子難爲第一百八十一章 陸門安笙第二百九十六章 愛子棄子第七十六章 善有善報第二十三章 湊巧第二百三十四章 初疑鬼神第三百九十八章 廟號裁定第一百八十章 特殊身份第七十七章 琴師臨歌第一百八十九章 情誼幾許第二百四十章 涼薄非常第二百四十一章 來使雲集第一百八十九章 情誼幾許第四章 嫡庶第二百七十章 今時往日第二百一十五章 後宮寵妃第三百九十一章 杞人憂天第四百五十一章 父母之心第三百零六章 算計成空第一百一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域風雨第七章 抽薪第四百三十三章 謀算人心第八十五章 盛氣凌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鎖定目標第四百二十五章 半渡而擊第三百四十四章 籠絡人心第四百一十四章 北境風起第一百四十二章 樂平公主第三百八十一章 楊延之惑第一百零三章 棋局初顯第四十六章 自掘墳墓第三十九章 萌芽第一百八十八章 書房之爭第三百三十三章 棋子命令第二百四十三章 葉護思摩第三百七十四章 今非昔比第五十八章 苦盡甘來第四百二十五章 半渡而擊第一百五十六章 甘之如飴第十八章 成長第十四章 折衝第二百八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四十二章 樂平公主第九十章 當利公主第四百零二章 心繫百姓第三百五十七章 升降起伏第二十七章 刻薄第一百三十一章 自怨自艾第一百四十六章 自卑與否第二百四十八章 投石問路第四百四十九章 此生不忘第一百二十三章 赤子之心第三百四十九章 得勢便狂第三百六十一章 千里江山第四十六章 自掘墳墓第二百三十四章 初疑鬼神第三百零八章 藉機下注第三百六十章 土地之弊第三百四十七章 封官賜勳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七十六章 逼上絕路第四百七十二章 事難兩全第三百七十七章 弘農官員第三百九十二章 宗室之力第四百八十章 巧撥千斤第二百七十六章 逼上絕路第七十七章 琴師臨歌第三百七十五章 應對之策第二百九十章 風流韻事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幕揭開第二百四十章 涼薄非常第一百二十五章 舉子議政第二百五十一章 儲君之議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中交易第四百零四章 理想現實第三百六十章 土地之弊
第九十三章 目光短淺第一百六十六章 凡夫俗子第一百八十章 特殊身份第四百七十四章 如意難尋第三百七十八章 君臣之間第三百二十九章 以身犯險第一百五十一章 獨我夢醒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身相代第二百四十五章 平夷首策第二百四十六章 代王心思第三百八十九章 趁亂潛入第三百八十三章 誅殺三族第四百五十五章 日月昭昭第四百一十三章 見龍在田第二百六十七章 陳氏修儀第七十五章 急功近利第七十章 初見魏王第九十一章 兒女親事第三百八十章 處置方案第三百七十三章 取之舍之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下鹽政第三百七十三章 取之舍之第四百四十四章 導師人選第四百七十七章 臣子難爲第一百八十一章 陸門安笙第二百九十六章 愛子棄子第七十六章 善有善報第二十三章 湊巧第二百三十四章 初疑鬼神第三百九十八章 廟號裁定第一百八十章 特殊身份第七十七章 琴師臨歌第一百八十九章 情誼幾許第二百四十章 涼薄非常第二百四十一章 來使雲集第一百八十九章 情誼幾許第四章 嫡庶第二百七十章 今時往日第二百一十五章 後宮寵妃第三百九十一章 杞人憂天第四百五十一章 父母之心第三百零六章 算計成空第一百一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域風雨第七章 抽薪第四百三十三章 謀算人心第八十五章 盛氣凌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鎖定目標第四百二十五章 半渡而擊第三百四十四章 籠絡人心第四百一十四章 北境風起第一百四十二章 樂平公主第三百八十一章 楊延之惑第一百零三章 棋局初顯第四十六章 自掘墳墓第三十九章 萌芽第一百八十八章 書房之爭第三百三十三章 棋子命令第二百四十三章 葉護思摩第三百七十四章 今非昔比第五十八章 苦盡甘來第四百二十五章 半渡而擊第一百五十六章 甘之如飴第十八章 成長第十四章 折衝第二百八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四十二章 樂平公主第九十章 當利公主第四百零二章 心繫百姓第三百五十七章 升降起伏第二十七章 刻薄第一百三十一章 自怨自艾第一百四十六章 自卑與否第二百四十八章 投石問路第四百四十九章 此生不忘第一百二十三章 赤子之心第三百四十九章 得勢便狂第三百六十一章 千里江山第四十六章 自掘墳墓第二百三十四章 初疑鬼神第三百零八章 藉機下注第三百六十章 土地之弊第三百四十七章 封官賜勳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七十六章 逼上絕路第四百七十二章 事難兩全第三百七十七章 弘農官員第三百九十二章 宗室之力第四百八十章 巧撥千斤第二百七十六章 逼上絕路第七十七章 琴師臨歌第三百七十五章 應對之策第二百九十章 風流韻事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幕揭開第二百四十章 涼薄非常第一百二十五章 舉子議政第二百五十一章 儲君之議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中交易第四百零四章 理想現實第三百六十章 土地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