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平地驚雷

不消幾日,長安城便發生了一件大事——盧鄉侯的幼子曾憲與邱攘爲爭奪行首,大打出手,推搡之間,邱攘不慎從樓梯上滾落,當場就沒了性命!

邱孺人一聽,險些沒昏了過去。

這位韓王寵妾本就不是什麼有見識的女子,她如這世間大多數的婦人一般,認定男人才是自己的依仗。若無父兄,終少了幾分底氣。若是韓王有幸能登上大寶,她欲與王妃對抗,就更需要外力援助。如今邱攘一死,邱孺人的幾個侄兒年紀尚輕,非但不能給她帶來什麼幫助,反倒要她照拂,豈能不恨?

在她心中,自家人本就是最金貴的,任何人都不能對不起他們。韓王妃對她禮讓有加的時候,她尚要踩上兩腳,作踐一番,何況曾憲害死了邱攘呢?竟覺曾憲以命相抵都不夠,非要盧鄉侯一家受盡折磨不可!

放在心尖的愛妾苦苦哀求,韓王自是滿口答應,但他知曉聖人對邱家的厭惡,怕自己真這樣咄咄逼人,聖人大怒之下,也不顧什麼髒不髒手,會直接尋個理由將邱家滿門都給弄死。

韓王正在琢磨該怎麼做,才能既替邱孺人出口惡氣,又不惹來聖人的怒火,卻不知事態已經不由他控制了。

三司主官或被聖人換了,或被敲打過,前些日子飛馬賊舊部的事情還沒平息,如今又來這一出,自然繃緊了神經,戰戰兢兢,將案子徹查的同時,也不敢有任何隱瞞。很快,滿長安都知道事情的起因。

邱攘驟然從天上掉到地下,自然是極爲不甘的,現實卻擺在那裡,家業、田產都沒了,韓王雖有接濟,邱孺人也會給銀錢,到底遠遠不如先前富貴。偏偏邱家先祖出身貧寒,迄今也不過顯貴了二、三代,別的不說,女色方面卻是極不講究的,家裡風氣亂得很,否則也不會養出邱大娘子這等攛掇韓王殺未婚妻的主兒。

花天酒地是要有經濟基礎的,邱家底子薄,經這麼一削,哪有多少餘財供揮霍?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邱家人哪能習慣成白身的日子?見自己很難回到上流社會,仗着韓王庇護,索性扯下最後一層遮羞布,爲了享樂,也不要什麼臉面了,經常去酒館白吃白喝,到教坊、花樓白睡姑娘,還專門挑好的點。

能在長安開得起好店鋪的,背後自然有人,卻又有多少人會爲了區區商賈,與韓王抗衡?沒辦法,忍了,反正有這麼一門“好”親戚在,對韓王的名聲也是一重妨礙。

最先忍不住的不是別人,恰恰是花樓的姑娘們——妓女們生活不容易啊!進了這行,想做清倌人,實在是難如登天,十有八九還是要落到賣身一途。以色侍人換來的辛苦錢,自己得不到一分,想要攢下私房體己,就只能靠恩客的賞賜。尚要藏緊一點,免得被鴇兒龜奴發現,沒收了去。

邱攘連度夜資都不付,更不可能有什麼打賞,偏偏點得又是頂好的姑娘。這些女子的花期也就幾年,往往是過了十七八便算“人老珠黃”,淪爲下乘了,不趁着這時候攢點私房,以後怎麼辦?故一聽得邱攘來,個個推三阻四,不願接待。曾憲年輕英俊,出手大方,花樓的姑娘都樂意服侍他,再加上他喝得太多,神智有些不清醒……不就釀成禍事了麼?

機靈些的已經看了出來,這是有人做局,要引得魯王和韓王對上,故不肯蹚這趟渾水。再有一些人,覺得韓王不如魯王遠矣,有心賣魯王一個好。

曾憲並非親手打死邱攘,而是酒醉推搡之時,邱攘一腳踩空,從樓梯上跌下來,纔會沒了性命。在場的還有很多人,誰都可以作證,頂多能算“過失殺人”。

再說了,曾憲出身世家,父親又是侯爵,哪怕真打死了一個白丁,也是有一定“優容”的,雖不像前朝一樣,未明着寫在律法上,卻是約定俗稱的規矩。更不要說這個白丁還被聖人厭惡,對曾憲,就更要從輕發落了。

條件是,沒人找事的話。

韓王起初也沒想到這麼多,他就是打算給愛妾出個氣,但他的府中,實在是……慘不忍睹,說得不好聽,漏得和篩子似的。心腹的謀士,小半是魯王的人,一些是魏王的人,還有幾個是趙王的人。

魯王想要息事寧人,集中火力對付魏王;魏王想要魯王和韓王對上,自己獲得喘息之機;趙王不欲任何一個兄弟好,壞水直冒。謀士們各懷心思,爭來辯去,脣槍舌劍讓韓王頭疼得很,忍不住拍桌子:“你們若是拿不出一個讓孤出氣的法子,便給孤統統滾出去!”

謀士們知曉韓王說到做到,也不敢再針尖對麥芒,明知同僚們身後的主子不一樣,折中意見,還是拿出了個章程出來,很典型的韓王風格——盧鄉侯爲兒子奔走,必定是要破財的,邱家……不怎麼討人喜歡,韓王殿下你也不能爲邱家得罪聖人。這樣吧,等盧鄉侯大出血後,你只要咬死了,除非盧鄉侯拿爵位相抵,否則就要曾憲以命換命,這就行了。

他們家既出了這麼多錢財,又要面臨爵位失去的危險,別的不說,盧鄉侯世子第一個就不會同意父親昏頭的舉動。到時候,父子失和,兄弟反目,這可是一輩子的心結和怨恨,豈不比直接殺了他們好?再說了,若是盧鄉侯真願用爵位換曾憲的性命,又是另一種判法了,庶民殺庶民,絕對要比世家勳貴殺庶民,判得要重一些。

魯王知曉韓王的意思後,也鬆了一口氣。

對他來,不,應當對所有人來說,拋出一個不成器的紈絝子弟,平息一位王爺的怒火,無疑是一樁很划算的買賣。

既然有了決斷,便可再見一見盧鄉侯了。

還沒等魯王召來盧鄉侯,與之分說,心腹急急來報,事情脫離控制了。

爲何?

爛船還有三斤釘呢!何況邱家雖被一削到底,仍被韓王庇護?

先前說過,邱家是新崛起的勳貴,套用世家的話來說便是“泥腿子”。雖說大夏的勳貴多有這等出身的,其中許多卻傾慕世家作風,努力將自家門風往高雅上湊,漸漸地也成了氣候,乍一眼看上去像“詩禮傳家”了。當然了,還有些不講究的,如邱家,父親是大老粗,兒子也差不了多少。家裡蓄着幾十個美婢,對髮妻也多有輕蔑、折辱,家風甚亂,子弟在這種環境下成長,想要成器,難。

歷朝歷代都擺脫不了一個既定的事實——打仗的時候需要武人,治國的時候需要文人。

文人呢,往往看不起武人,覺得他們粗鄙,不講規矩。武人呢,又不甘心,若不是我們拋頭顱灑熱血,何來江山統一?天下大亂的時候,你們這些光會打嘴仗的傢伙在哪裡?現在好了,踩着我們祖先、同族的屍骨,好容易得到了太平,就想將我們拋到一邊?哪有這樣的道理?

大夏三代帝王皆是馬背上的皇帝,素來重視功臣,沒有過分擡舉文臣,更不像前朝那樣,武將被擠兌到犄角旮旯去了。若非如此,皇長子妃也不至於從跟隨聖人打天下的武將之家裡頭挑。爲不寒功臣之心,連沈曼父母早喪,家中男丁就存了一個侄兒也忍了。

聖人雖對功臣十分重視,沒有半絲薄待的意思,也架不住文臣的地位節節拔高,武將們心裡自然有點意見,那些家中子弟不成器,沒辦法做高官,卻將責任歸咎於文人針對的武將就更不平了。與韓王數落的將領,脾性都粗糙些,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義字倒要排在忠字後頭,少不了幾分居功自傲,對女人更是輕視非常。見邱家祖上也算有功,因爲“區區一件小事”觸怒聖人,便被削得如此之慘,本就有點說不出的滋味。又不知聽誰說,曾憲要被輕判,說不定只是交些罰金便可了事,登時炸開了鍋。

這些人雖沒什麼文采,甚至胸無點墨,卻有幕僚代爲捉刀。次日,一封奏疏就傳遍了整個朝堂。

奏摺大意如下:

聽聞最近某某勳貴之子打死了一個庶民,朝臣都說要從輕發落,我卻有幾點質疑。

那位勳貴的出身雖然顯赫,這個庶民的家世也不差。往上推五代,這個勳貴的祖宗還在爲前朝效力,家人也分散投靠各方諸侯;庶民的祖先就已經跟着太祖,鞍前馬後打天下了。

哪怕不算那麼早的事情,單算父祖,某勳貴之家也沒見出什麼名臣良將,甚至連能吏都無。倒是庶民的父祖,都是統兵一方的將軍,雖然他們糊塗,觸犯了國家法律,卻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看在他幾代祖先都是忠誠於陛下,而非左右逢源的臣子身上,也不能真將他當做白丁對待。何況他這麼一死,他的幾個孩子都年幼,若是因家中失去了頂樑柱而夭折,導致這一家忠臣絕後,天理不容啊陛下!

這封奏疏一出,便引起了軒然大波。

韓王沒鬧明白事情的嚴重性,有些贊同地點頭;魯王臉色鐵青,魏王淡定自若,趙王心中竊喜,聖人……強壓怒火,瞧幾個兒子的眼神,很不對勁。

第四百一十章 商賈來投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合常理第一百七十七章 曲成郡公第七十三章 貼身使女第四百八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二百九十四章 香消玉殞第四百二十八章 富貴誘人第四百六十章 時光難留第三百四十九章 得勢便狂第一百五十章 平叛軍心第一百二十章 五陵年少第一百六十六章 凡夫俗子第四百五十五章 日月昭昭第四百三十九章 皇子之師第三百三十章 自尋死路第一百九十三章 善行善心第二百五十四章 天子之貴第三百一十一章 鋌而走險第四百二十七章 勿忘初心第四百三十六章 錦繡江山第三百六十一章 千里江山第三百二十九章 以身犯險第一百七十章 家事難斷第四百三十一章 直闖宮城第三百零八章 藉機下注第一百四十四章 磨刀之石第二百五十章 石破天驚第三百五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三百五十章 同姓不婚第三百零七章 劃粥割齏第一百六十一章 冤假錯案第一百三十七章 有喜有憂第一百五十章 平叛軍心第二百八十三章 各方算計第四百三十八章 解開心結第三百零二章 魯王弱點第四十九章 理智感情第三十章 可憐第三百零九章 兩位公主第一百一十四章第一百零四章 略施小計第二百零一章 見微知著第四百四十九章 此生不忘第三百零二章 魯王弱點第三百五十章 同姓不婚第二百四十六章 代王心思第三百四十七章 封官賜勳第四百六十二章 情理之間第三百八十四章 楊家密會第一百四十四章 磨刀之石第四百一十九章 高麗之局第六十四章 不按常理第四百八十三章 列土封疆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平之事第一百九十六章 自以爲是第四百四十四章 導師人選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家無情第一百八十九章 情誼幾許第四百零五章 涼州生亂第三章 前塵第四百零五章 涼州生亂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是不報第四百七十三章 一心唯癡第二百二十六章 恭王舊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赤子之心第三百七十九章 無奈現狀第二百二十二章 盧氏遭貶第十五章 風言第一百一十七章 癡心妄想第四百三十四章 斬斷親緣第八十章 偏心之名第四百五十章 其心可誅第一百六十七章 愚不可及第二百三十一章 遇人不淑第三百八十三章 誅殺三族第二十二章 認可第二百六十章 前朝舊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傢俬豐厚第三百八十二章 血脈之存第三百一十五章 桃花終開第一百三十四章 輕慢非常第三十四章 道長第三百四十三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四十章 不甘之心第一百零二章 帝王心術第三百四十九章 得勢便狂第二百一十二章 馮歡生死第一百四十一章 雪中送炭第一百八十三章 西域玉遲第十六章 裴熙第四百四十七章 西北諸藩第一百九十七章 紀氏清露第三百二十六章 勝利在望第三百九十九章 權利之癢第七十七章 琴師臨歌第二百五十七章 鮮卑盟友第二百三十四章 初疑鬼神第二百二十五章 魚躍龍門第二百零三章 懷獻太子第五十四章 不合時宜
第四百一十章 商賈來投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合常理第一百七十七章 曲成郡公第七十三章 貼身使女第四百八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二百九十四章 香消玉殞第四百二十八章 富貴誘人第四百六十章 時光難留第三百四十九章 得勢便狂第一百五十章 平叛軍心第一百二十章 五陵年少第一百六十六章 凡夫俗子第四百五十五章 日月昭昭第四百三十九章 皇子之師第三百三十章 自尋死路第一百九十三章 善行善心第二百五十四章 天子之貴第三百一十一章 鋌而走險第四百二十七章 勿忘初心第四百三十六章 錦繡江山第三百六十一章 千里江山第三百二十九章 以身犯險第一百七十章 家事難斷第四百三十一章 直闖宮城第三百零八章 藉機下注第一百四十四章 磨刀之石第二百五十章 石破天驚第三百五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三百五十章 同姓不婚第三百零七章 劃粥割齏第一百六十一章 冤假錯案第一百三十七章 有喜有憂第一百五十章 平叛軍心第二百八十三章 各方算計第四百三十八章 解開心結第三百零二章 魯王弱點第四十九章 理智感情第三十章 可憐第三百零九章 兩位公主第一百一十四章第一百零四章 略施小計第二百零一章 見微知著第四百四十九章 此生不忘第三百零二章 魯王弱點第三百五十章 同姓不婚第二百四十六章 代王心思第三百四十七章 封官賜勳第四百六十二章 情理之間第三百八十四章 楊家密會第一百四十四章 磨刀之石第四百一十九章 高麗之局第六十四章 不按常理第四百八十三章 列土封疆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平之事第一百九十六章 自以爲是第四百四十四章 導師人選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家無情第一百八十九章 情誼幾許第四百零五章 涼州生亂第三章 前塵第四百零五章 涼州生亂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是不報第四百七十三章 一心唯癡第二百二十六章 恭王舊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赤子之心第三百七十九章 無奈現狀第二百二十二章 盧氏遭貶第十五章 風言第一百一十七章 癡心妄想第四百三十四章 斬斷親緣第八十章 偏心之名第四百五十章 其心可誅第一百六十七章 愚不可及第二百三十一章 遇人不淑第三百八十三章 誅殺三族第二十二章 認可第二百六十章 前朝舊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傢俬豐厚第三百八十二章 血脈之存第三百一十五章 桃花終開第一百三十四章 輕慢非常第三十四章 道長第三百四十三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四十章 不甘之心第一百零二章 帝王心術第三百四十九章 得勢便狂第二百一十二章 馮歡生死第一百四十一章 雪中送炭第一百八十三章 西域玉遲第十六章 裴熙第四百四十七章 西北諸藩第一百九十七章 紀氏清露第三百二十六章 勝利在望第三百九十九章 權利之癢第七十七章 琴師臨歌第二百五十七章 鮮卑盟友第二百三十四章 初疑鬼神第二百二十五章 魚躍龍門第二百零三章 懷獻太子第五十四章 不合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