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杞人憂天

秦琬殫精竭慮的同時,她的異母姐姐秦綺,心裡頭也不安穩。

使女們聽見動靜,知秦綺烙餅似地翻來翻去,顯是心中存着事,半夜睡不着,卻誰也不敢觸主子的黴頭——前段時間,太子幾位庶女的封號已經下來了,年紀小的兩個姑且不論,太子的庶長女秦絹受封豫章縣主,次女秦織受封常山縣主,三女秦綺則是房陵縣主。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一旦太子登基,她們也就是將“縣”字換成“公”字,封邑卻是不會變的。

論富庶,自然是常山居首,豫章和房陵不相上下,或許後者略好一些,看在所屬是漢中郡的份上。恰恰是這一份“不相上下”,才令人惶恐不安——秦絹可是太子未回京之時就私自嫁人的,這麼多年一直不被太子所喜,自家主子的封號卻……難怪封號一出,原本喜氣盈腮的喬家就有些蔫。

喬家上上下下,無不擔憂萬分,生怕秦綺失了聖寵。秦綺進宮見親孃,李良媛也是這樣叮囑女兒的,讓她從今往後恭謹再恭謹。從前的事情,那是太年輕,不懂事。若是被太子一直記下去,夫婿、兒女的前程,哪能不受影響?

秦綺嘴上應得好,心裡卻愁死了。

“房陵”二字,勾起了她心底最隱秘的恐懼——縱然是截然不同的時空和歷史進程,秦綺也被如今的情況嚇出了一身冷汗。

在她那個時空,怕是沒人不知道武則天,還有唐玄宗和楊貴妃。託各式各樣文學作品的福,秦綺對唐代的皇室瞭解幾分。她知道武則天有四個兒子,殺了一個,廢了一個,貶了一個,最後一個是改了姓氏,背棄祖宗,自願放棄帝位才得以保全性命的,也就是唐玄宗的生父,唐睿宗。至於那個兩度當皇帝的唐中宗,除了流放房陵的經歷外,大家對他的瞭解還不如韋后和安樂公主。

一個是想做武則天第二,卻沒那本事和手段,最後死得悽慘無比的失敗者,一個權傾朝野,賣官鬻爵,爲了做皇太女不惜弒父,下場同樣不好的狂徒。

歷史麼,看看就算了,誰會深究呢?秦綺從前也就圖個樂子,沒當回事,直到秦恪坐上了太子之位,她纔開始急了——這局面,怎麼和那段歷史這麼像?

秦恪的性格,活脫脫一箇中宗再版;沈曼性子硬,說她要做韋后,完全說得過去;至於秦琬,那就更不必說,公然進政事堂聽政了,別說安樂公主,太平公主也做不到這一份上啊!

好歹是多年生活在王府,嫁又嫁得是官宦之家,就是沒有政治頭腦,思維也比從前冷靜明晰了很多,一想就能知道,那段歷史肯定被塗抹粉飾過了,反正改史書的先例就是他們老李家開的,隋煬帝不是被黑得慘烈麼?

只要是個正常人,哪怕是用腳趾想也能明白,韋后和安樂公主的權勢、地位和囂張,都是建立在中宗活着的基礎上——唐朝可沒漢朝對孝道那麼看重,當太后比當皇后舒服,那得建立在你有個親生的,孝順的好兒子的基礎上。韋后唯一的親兒子早就死了,其餘的兒子全是從別的女人肚子裡蹦出來的,你說他們是親生母還是親嫡母?一個連她養面首都容了,無條件對她好的老公,難道不比所謂的“兒子”強?說安樂公主弒父,那就更可笑了,“皇太女”的名分還沒砸實呢,她爲什麼要殺老爹?別說什麼等你母親當了皇帝,你就當皇太女的話,太平公主杵着那麼多年,權傾天下歸權傾天下,武則天有立太平公主當皇太女的意思麼?沒有!正史野史,從來沒漏半點風聲。

換個角度想,安樂公主爲什麼有底氣提“皇太女”?這可是開亙古未有之先河了,難道不能是唐中宗透出了這個意思?我流放的時候,那麼多兒女,就這麼一個在身邊,我想給她最好的,憑什麼不可以?史書一面要寫韋后和安樂公主母女荒淫,共用一個男寵,一面又要寫韋后和安樂公主“喪心病狂”,實在有些矛盾。

秦綺捫心自問,若她嫁了個能讓她榮華富貴,一生安逸的老公,對方不但很多事情都容着她,不斷提拔她的家人,自己睡年輕漂亮的女人,也願意讓她睡年輕俊朗的男人,絕不雙重標準,讓她守着一根爛黃瓜過一生,她爲什麼不樂意?這樣的老公纔是打着燈籠都找不着呢!唐中宗若真能開明到這一步,想將江山交給女兒,也就不稀奇了。

中宗駕崩,韋后本想立庶子爲皇帝,自己做太后,令睿宗輔政,以平衡各方勢力。據說,有人勸韋后效仿武則天舊事,把心腹大患睿宗給除了,省得朝臣說國賴長君,不立中宗之子,而要兄終弟及。結果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先下手爲強,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

政治鬥爭失敗本就無可厚非,爲了粉飾自己悖逆的罪行,污衊安樂公主毒殺中宗,寫得活靈活現,這就有些噁心了。這就像武則天的長女,舊唐書只說小公主沒了,小孩子麼,難養,保不住,十分正常。新唐書就將武則天如何弄死女兒,嫁禍王皇后寫得活靈活現,到了宋朝就更不必說,進一步藝術加工。也不知道這些幾百年後的文人,是不是有幸如自己一樣,穿越到了古代,親眼見證到了這一幕,方要提筆寫下,好令後人不忘記真正的歷史呢?

秦綺是真的怕了,她看着秦琬一步步走向權利的中心,彷彿看見了歷史中那個“光豔動天下,侯王柄臣多出其門”的安樂公主。每當想到最後的結局很可能是女權沒能對抗男權,父死子繼變成兄終弟及,她就忍不住惶恐難安——若真走到那一步,自己怎麼辦?秦恪不僅是沈曼和秦琬的堅實脊樑,也是她秦綺的,一旦……

喬睿也發現了妻子的不安,還當是她後悔了,心中也不舒服。就因爲當年那件事,太子待他還不如林宣,他如何高興得起來?但他分得清輕重緩急,娶了就是娶了,妻子會是未來的公主,兒子會因妻子封爵,雖然這令他有些難以接受,可誰會將到手的好處往外推呢?故他溫言問:“怎麼了?瞧你神思不屬的樣子。”

“我在想——”秦綺猶豫片刻,見喬睿不似慍怒,才慢吞吞地說,“前些日子,我遇見了魯王妃。”

喬睿何等人物,立刻明白魯王的用意。

魯王爲了爭那張椅子,蹦躂得很歡,和魏王對着來的時候,已經摺了一批人手。聖人爲了維護太子,對魯王一系也是動了手的。魯王又在軍中無多少聲望,士林支持正統,勳貴……見風使舵的實在太多。莫說他們,就連魯王自己,怕也是惶惶不可終日,怕這位兄長登基後針對他。

щшш◆ тTk ān◆ ℃o 畢竟,秦恪要彰顯仁厚的話,還有齊嗣王和韓嗣王兩個侄子,甚至趙王、魏王年幼的庶子們,乃至魯王自己的兒子呢!縱不做得明顯,惹人非議,從來不申飭,只要不讓你領實職,隔三差五派個太醫給你看病,也就差不多了。

這等時候,魯王迫切需要一個紐帶,以拉近自己與太子兄長之間的關係,把自己恭順的態度表露給所有人看。但魯王又不想過於退讓,把自己的姿態擺得太低,畢竟秦恪子嗣不豐,身體也不是特別好,萬一秦恪短命,三五年就死了呢?這時候學周公,將來就只能做一輩子周公了,王莽的下場,大家都看得明白呢!

據喬睿瞭解,很多依附於魯王的勳貴都打上了廣陵郡主的主意,也難怪這段時日,很多世子夫人都“重病不起”,只要郡主一個青眼,這些女人就能立刻不治身亡,給郡主騰位置。

只可惜,那位入主政事堂的廣陵郡主,壓根沒這意思。不過呢,底下人還是存了期望,這些公爵夫人、世子夫人們,也只能一直病着,等到哪一日,郡主終身大事塵埃落定,她們纔可以好起來。

魯王既想保全自身,又沒放棄皇位的想法,喬睿是很不屑的——天底下哪有兩全其美的事情呢?要皇位就別要名聲,要名聲,你就離皇位遠了不少。尤其是聯姻這種手段,最不可靠,誰碰這時候的魯王,誰就是傻子,偏偏……喬睿覺得,自己若不做點什麼,怕是一輩子都要被林宣壓制了,意難平吶!若是藉着姻親,在太子和魯王之間左右逢源,哪怕魯王登基,也不能捨了他,他的皇子妹夫更是如此……

喬睿有些動心,權衡片刻後,還是搖了搖頭:“皇子王孫,心氣都高着呢!喬家並非長安高門,也已退出膏粱之姓,芸娘雖是我嫡親的妹妹,但配王府嫡子,還是差了一些。”只怕是他們擔了被太子厭惡的風險與魯王府聯姻,魯王府還不領情,覺得自家嫡子娶個地方世家的女兒,實在委屈。不得勢還好,一得勢,喬芸就沒法活了。魯王妃提得若是別人,秦綺指不定就答應了,偏偏是王妃的第三子,龍章鳳姿,儀表不凡,談吐出衆,進退得當不說,還文武雙全。面對這麼一個可能是“李隆基”的人,秦綺怎願放過?反正嫁過去的又不是她,過得好不好,不是她的事。

第四百三十六章 錦繡江山第七十一章 姻親故舊第四百四十章 以爲得計第三百四十一章 合縱連橫第三百五十四章 落井下石第四百六十章 時光難留第二百六十七章 陳氏修儀第三百四十九章 得勢便狂第六十二章 驚世駭俗第三百七十九章 無奈現狀第三百四十九章 得勢便狂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三百零一章 平地驚雷第一百零七章 兩對怨侶第一百七十八章 冰雪聰明第二百四十一章 來使雲集第七十六章 善有善報第三百三十五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五十一章 獨我夢醒第十三章 得見第三百九十一章 杞人憂天第二百一十九章 子嗣傳承第三百七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四百二十六章 攻城拔寨第二百章 卑鄙無恥第三百四十章 不甘之心第二十四章 侯妾第一章 無奈第一百一十章 對食之舉第二百二十章 勢力初成第四百二十五章 半渡而擊第五十章 愛女之心第四百一十八章 陽謀難解第一百五十五章 鮮廉寡恥第三百一十九章 忠孝難得第四百三十八章 解開心結第三百一十七章 私自採礦第三百五十六章 創辦女學第三百七十三章 取之舍之第一百八十章 特殊身份第十一章 誤會第一百零七章 兩對怨侶第五十四章 不合時宜第一百五十三章 春日雷霆第一百四十七章 事有巧合第一百三十六章 人心各異第二百二十九章 千金買骨第三百五十九章 意義重大第三百六十七章 兩難抉擇第四十五章 目光長遠第三百二十一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七十二章 烈火烹油第一百零九章 狠辣計策第一百六十九章 以史爲鏡第一百九十八章 後院失火第四百七十九章 迂迴曲折第一百一十章 對食之舉第一百八十一章 陸門安笙第四百六十章 時光難留第九十一章 兒女親事第三百三十四章 有舍有得第六十七章 背主之人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五十八章 女學之師第四百三十六章 錦繡江山第一百三十二章 琴瑟和鳴第二百九十九章 好風借力第八十五章 盛氣凌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實職實缺第三十八章 郡主第二百八十章 不敗之地第四十九章 理智感情第一百零六章 生活方式第三百五十六章 創辦女學第四百四十七章 西北諸藩第九十五章 郡主教女第三百一十一章 鋌而走險第二百一十章 奴僕心思第三百四十三章 千頭萬緒第四百一十四章 北境風起第三百六十章 土地之弊第四十七章 與衆不同第一百六十章 無知是福第一百三十二章 琴瑟和鳴第四百六十二章 情理之間第六十六章 人心難測第三百七十八章 君臣之間第二百九十六章 愛子棄子第一百六十三章 殃及池魚第三百五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二百一十四章 過繼子嗣第四百二十六章 攻城拔寨第三百八十三章 誅殺三族第四百三十七章 風向之變第四百一十二章 天一生水第三百六十九章 世情百態第一百九十二章 爲人處世第二百六十章 前朝舊事第四百零七章 思慮甚遠第三百五十八章 女學之師
第四百三十六章 錦繡江山第七十一章 姻親故舊第四百四十章 以爲得計第三百四十一章 合縱連橫第三百五十四章 落井下石第四百六十章 時光難留第二百六十七章 陳氏修儀第三百四十九章 得勢便狂第六十二章 驚世駭俗第三百七十九章 無奈現狀第三百四十九章 得勢便狂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三百零一章 平地驚雷第一百零七章 兩對怨侶第一百七十八章 冰雪聰明第二百四十一章 來使雲集第七十六章 善有善報第三百三十五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五十一章 獨我夢醒第十三章 得見第三百九十一章 杞人憂天第二百一十九章 子嗣傳承第三百七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四百二十六章 攻城拔寨第二百章 卑鄙無恥第三百四十章 不甘之心第二十四章 侯妾第一章 無奈第一百一十章 對食之舉第二百二十章 勢力初成第四百二十五章 半渡而擊第五十章 愛女之心第四百一十八章 陽謀難解第一百五十五章 鮮廉寡恥第三百一十九章 忠孝難得第四百三十八章 解開心結第三百一十七章 私自採礦第三百五十六章 創辦女學第三百七十三章 取之舍之第一百八十章 特殊身份第十一章 誤會第一百零七章 兩對怨侶第五十四章 不合時宜第一百五十三章 春日雷霆第一百四十七章 事有巧合第一百三十六章 人心各異第二百二十九章 千金買骨第三百五十九章 意義重大第三百六十七章 兩難抉擇第四十五章 目光長遠第三百二十一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七十二章 烈火烹油第一百零九章 狠辣計策第一百六十九章 以史爲鏡第一百九十八章 後院失火第四百七十九章 迂迴曲折第一百一十章 對食之舉第一百八十一章 陸門安笙第四百六十章 時光難留第九十一章 兒女親事第三百三十四章 有舍有得第六十七章 背主之人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五十八章 女學之師第四百三十六章 錦繡江山第一百三十二章 琴瑟和鳴第二百九十九章 好風借力第八十五章 盛氣凌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實職實缺第三十八章 郡主第二百八十章 不敗之地第四十九章 理智感情第一百零六章 生活方式第三百五十六章 創辦女學第四百四十七章 西北諸藩第九十五章 郡主教女第三百一十一章 鋌而走險第二百一十章 奴僕心思第三百四十三章 千頭萬緒第四百一十四章 北境風起第三百六十章 土地之弊第四十七章 與衆不同第一百六十章 無知是福第一百三十二章 琴瑟和鳴第四百六十二章 情理之間第六十六章 人心難測第三百七十八章 君臣之間第二百九十六章 愛子棄子第一百六十三章 殃及池魚第三百五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二百一十四章 過繼子嗣第四百二十六章 攻城拔寨第三百八十三章 誅殺三族第四百三十七章 風向之變第四百一十二章 天一生水第三百六十九章 世情百態第一百九十二章 爲人處世第二百六十章 前朝舊事第四百零七章 思慮甚遠第三百五十八章 女學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