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見龍在田

秦琬爲安笙憂慮的時候,安笙也惦記着好友的近況,不無憂心地說:“聖天子登基的時候,已經放了一批宮女,東內的人手可足?”

這等近乎於“窺探宮闈”的話語,也只有安笙這種和秦琬交情深厚的人才敢問。她明面上問得是大明宮的人手夠不夠,實際上卻是問太極宮的力量可充足,需不需要再選宮女內侍,以充宮廷。若是想得再深一點,便該是問,皇帝會不會再回太極宮中來,長安的政治中心,莫不是要轉一轉?

論雄渾,論精巧,論華麗,大明宮與太極宮也差不了多少。但前者畢竟是行宮,先帝也不常去,人手自然是不足的。就算避暑消夏,難道太極宮的宮女和內侍就不前往麼?可如今又不一樣,帝后儼然長住大明宮,秦琬卻在太極宮內處理朝政大事,這就由不得安笙不多想。

如果帝后連大朝會都不回來,一意要在大明宮舉行,秦琬留在太極宮,又有什麼意思?

秦琬雖不信道,卻被道家思想影響,加上她本身對《易》也頗有造詣。自然明白,當初長安城重建,耗費的鉅額人力物力不說,那位慕容安大師在玄學上的造詣更是非同凡響。太極宮落址處乃是北天中央,與紫微星相對,雖地勢較低,卻剛好是六爻之地中的“九二”位,取“見龍在田”之意,修築太極宮。不遠處的“九三”之坡,則取了“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之意,故將百官衙署修建於此。至於“九五”之位,太過尊貴,非凡人所能居住,故建一佛寺,一道觀,分駐東西,以鎮壓氣運。

與堪稱“正朔”的太極宮相比,大明宮雖也建在龍首高原上,可俯瞰整座長安城,到底沒有太極宮這樣近乎天成的地位。這也是爲什麼大明宮一開始只是避暑行宮,太宗、世宗寧願在潮溼悶熱的太極宮待着,都沒有將政治中心挪一挪的意思。

裴熙敢胡編道教諸神,對《易》卻十分看重,就連他都佩服慕容安的才學,秦琬怎會輕慢此事?自然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也是她明知父母很想她陪伴身邊,也知這樣感情容易生分,仍堅持住在太極宮的原因。

正朔不可偏,一旦移宮,有傷皇朝氣運。

秦恪爲什麼要住在大明宮,不想回到太極宮中來,秦琬心中也有數,太極宮的環境不怎麼好固然是緣由,但這只是一個藉口。哪怕太極宮上上下下,連妃子到內侍沒一個不被酷暑煎熬的,也委屈不到皇帝身上。倘若太極宮真呆不下去,怎麼沒見先帝走?要知道先帝當時年過古稀,更受不得熱,也沒半點挪位的意思。實在是這太極宮中,承載得都是秦恪不怎麼美好的回憶,不管是童年時的冷待,還是長成後的戰戰兢兢。既然不想面對,那就只有逃了。

在秦琬看來,這是一件極不明智的事情。

正如安笙說的那樣,皇帝住大明宮,政治中心卻在太極宮,本就有消息不通,分權之嫌。一旦被人截斷消息,變成了聾子瞎子。更不要說帝后移宮,要帶一大批人去,這其中會混入多少居心叵測之人?再有便是,爲彰顯仁德,秦恪登基後,已經放了一批宮女。如今既要保證大明宮的舒適,又要保證太極宮的排場,畢竟太極宮纔是根本,萬一人太少了,哪裡疏忽,出了什麼岔子,或者進了些歪瓜裂棗,心懷叵測之人,想要對當權者不利,誰都擔不起這個責任。

皇宮的宮女內侍若是多些,倒也罷了,本朝三代又都是勵精圖治的帝王,後宮中的宮女內侍從來都是夠用就好。畢竟這是蹉跎人家半生,甚至毀了一生的事情,明君哪個願意多造這等孽?唯有皇室**,皇帝昏聵,纔會令宮中充斥着千上萬的宮女,供他享樂。人手本就不充足的情況下,偏偏大內和東內還不能差多少人,怎麼可能辦到?

大張旗鼓徵召宮女、內侍,那是不可能的,還是那句話,上頭的命令到了下面,就能演變出無數花樣來。皇帝或許只是要幾個掃灑的人手,民間的風評就能把他給搞臭,爲什麼?因爲下面的人趁機敲詐、搜刮,欺男霸女,甚至看到美女,無視人家已經定親,直接送上京去?你不過一句話,就造成了無數家庭的苦難,怎麼可能不被罵?至於內侍,那就更不行了,你見過哪朝皇帝說,伺候我的太監不夠多,再多送幾個進來?但凡有一條出路,哪家父母捨得讓兒子做太監?就是賣給別人做奴婢,也比當內侍強啊!

這些煩心事,秦琬都沒告訴父母,那是她的親生父母,他們提心吊膽了這麼多年,想要享樂一番,秦琬還能爲自己而攔着?哪怕接下來再頭大,她也要一個人扛,而不是繼續仰仗父母遮風擋雨。

二十年了,她總算可以回饋他們,豈能不知節制地索取?

“這些事情,我會處理。”秦琬看了一眼遠處的天空,淡淡道,“萬事都急不得,一步步來吧!”

沒錯,與宮中缺人、女學等事情相比,真正重要的,還是安西、安南、安北三處都護府。

“這個秋天……”秦琬背對着安笙和紀清露,如是說,“必定十分難熬。”

話雖如此,她卻沒有半點傷感的意思,字裡行間透出的,竟是躍躍欲試。

沒錯,躍躍欲試。

沒有人期待戰爭的到來,但有些時候,當我們知道戰爭避無可避,所能做的,也只是做好萬全的準備,同時,爲自己謀點福利。

“姜略做了安北大都護,週五頂了安南大都護。”秦琬盤算着這些將領的名字,有些惋惜,“只可惜,子深、夏臣,因爲我的緣故,你們兩個沒辦法馳騁沙場。”

開疆拓土,抵禦外敵固然重要,皇宮也需重臣把守,尤其是現在這等情況,兩宮距離有些遠,秦琬不能不留心腹在宮內。

陳玄已是麗竟門統領,常青領着太極宮的一大支兵權,沈淮則負責大明宮的守備。這三人是秦琬信得過,不可能會反叛的力量。其他人麼,無論有沒有向秦琬投誠,秦琬都不會相信。

說不想征戰沙場,那是假的,哪個男兒沒有幾分豪情壯志?只不過呢,有人進,就必須有人退。他們這些人的榮華富貴,前程地位,都來自於秦琬。秦琬若是倒了,就算他們在邊疆立了再大的功勞也沒用。不是被人奪去,身家性命,也是繫於別人一念之間,從此舉步維艱。

陳玄欠了欠身,正色道:“殿下應當警惕那兩位,趙庶人一事也不過短短几年,世易時移,人心卻未必往好的方向變。”

他口中的“那兩位”,不是別人,正是魯王與蒼梧郡王秦敬。

倘若說秦琬只是覺得自己在軍權上頗有些無力,必須全力培養自己人的話,魯王和秦敬就更是抓耳撓腮,也沒辦法求得軍權的門道——秦琬再怎麼認爲她于軍權上不濟,也扶起了趙肅,推出了蕭譽,姜略承了她的情,週五是代王府出身,還擡舉了常青,令陳玄做了麗竟門統領。沈家興旺,從前裝作瞧不見的親朋故舊紛紛靠上來,人脈資源不小。現如今,葉陵對安笙的傾慕,無疑也是一樁砝碼。

若往更疏遠一點的關係算,從前和韓王交好的將領,眼見秦琬對韓嗣王照顧有加,不說會幫她,總承了一份恩情。更不要說韓王之死是魏王下的黑手,已經是朝廷沒有明說,但大家心裡都有本賬的事情了。不管魏王是怎麼死的,他因秦琬之事而被查,總是板上釘釘的。無形之中,偏向已經產生了,單看秦琬怎麼運用而已。

與秦琬相比,魯王和秦敬在軍隊中的勢力,實在有些不能看。這還是秦琬勢力沒有坐大的時候,真要再打個三五年的仗,讓蕭譽和趙肅起來。光是這兩個人就能串起不小的資源,更不要說葉陵和姜緣。真到那時候,大家都是“江都公主黨”,那是寧願看着秦琬立兒皇帝,也不會讓他們有可乘之機的。如果不趁今年胡人秋季入侵的機會,讓秦琬摔個狠狠的跟頭,等秦琬把勢力經營好了,他們還怎麼謀求那張皇位?

士人多忠君愛國不假,皇族可就不那麼回事了。當了皇帝,會心疼自己的基業,自然容不得有人出賣自身,引狼入室,奪取這花花江山。但對想當皇帝想瘋了的皇室子弟來說,只要能成大事,做什麼不行?大不了自己登基之後,登高一呼,將這些胡人給趕出去唄?就好像冤殺大將,以爲隨便換個人就能頂上一樣。

外敵固然讓人頭疼,家賊卻讓你頭疼之餘,心肝脾肺也一起疼。“你多派些能手,盯緊了他們,把證據收集齊了。”秦琬早已想到這件事,冷冷道,“今年是阿耶的好年頭,我不想殺人。”

第三百四十五章 實職實缺第四百三十章 輕盜甲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心劫難渡第二百四十三章 葉護思摩第四百三十章 輕盜甲兵第三百零二章 魯王弱點第八十六章 嫌隙極深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厥來使第一百一十九章 初逛西市第二百二十章 勢力初成第三百二十九章 以身犯險第二百一十九章 子嗣傳承第一百五十章 平叛軍心第三百三十三章 棋子命令第三百三十三章 棋子命令第三百七十三章 取之舍之第二百二十章 勢力初成第三百六十一章 千里江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心細如髮第三百四十四章 籠絡人心第四百五十九章 唯我獨尊第一百一十七章 癡心妄想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三百四十八章 以逸待勞第三十章 可憐第六十六章 人心難測第九十三章 目光短淺第九十章 當利公主第八十六章 嫌隙極深第三十章 可憐第三百九十四章 刀鋒森寒第三百五十九章 意義重大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下鹽政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網漸收第一百零三章 棋局初顯第三百四十四章 籠絡人心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幕揭開第四百二十九章 勝者爲王第一百零五章 永寧首日第四百七十章 國之儲貳第四百零四章 理想現實第四百零五章 涼州生亂第二百四十三章 葉護思摩第二百三十章 兩位公主第一百六十四章 特立獨行第二百九十六章 愛子棄子第三百八十三章 誅殺三族第四百二十章 攜風傾雨第四百零三章 安置百姓第一百章 巧事連連第一百一十四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四百六十五章 深宮之變第八十四章 魏王正妃第六十七章 背主之人第三百五十七章 升降起伏第四百一十一章 書中萬語第一百五十九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五十三章 春日雷霆第四百五十三章 張弛有度第三百七十五章 應對之策第一百一十五章第二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一百四十一章 雪中送炭第八章 拒絕第五十五章 飛揚跋扈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監手段第四百八十二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八十五章 傢俬豐厚第四十八章 諸王爭雄第三十四章 道長第四百一十一章 書中萬語第六十章 庶出子女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平郡王第二百一十章 奴僕心思第二百六十六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三十九章 無風起浪第三百零五章 身爲人父第四百八十二章 黃雀在後第二百一十四章 過繼子嗣第四百三十四章 斬斷親緣第一百九十八章 後院失火第三百三十七章 付出代價第三百九十二章 宗室之力第三百三十五章 大獲全勝第四百四十七章 西北諸藩第二百二十八章 春熙盛景第四百三十五章 骨肉之斷第八十六章 嫌隙極深第二十八章 江南第五十五章 飛揚跋扈第二百零二章 消災弭禍第三百七十三章 取之舍之第四百七十四章 如意難尋第二百二十一章 守株待兔第八十六章 嫌隙極深第九十四章 棘手之人第四百六十四章 進退取捨第四百二十五章 半渡而擊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義公主
第三百四十五章 實職實缺第四百三十章 輕盜甲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心劫難渡第二百四十三章 葉護思摩第四百三十章 輕盜甲兵第三百零二章 魯王弱點第八十六章 嫌隙極深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厥來使第一百一十九章 初逛西市第二百二十章 勢力初成第三百二十九章 以身犯險第二百一十九章 子嗣傳承第一百五十章 平叛軍心第三百三十三章 棋子命令第三百三十三章 棋子命令第三百七十三章 取之舍之第二百二十章 勢力初成第三百六十一章 千里江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心細如髮第三百四十四章 籠絡人心第四百五十九章 唯我獨尊第一百一十七章 癡心妄想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三百四十八章 以逸待勞第三十章 可憐第六十六章 人心難測第九十三章 目光短淺第九十章 當利公主第八十六章 嫌隙極深第三十章 可憐第三百九十四章 刀鋒森寒第三百五十九章 意義重大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下鹽政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網漸收第一百零三章 棋局初顯第三百四十四章 籠絡人心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幕揭開第四百二十九章 勝者爲王第一百零五章 永寧首日第四百七十章 國之儲貳第四百零四章 理想現實第四百零五章 涼州生亂第二百四十三章 葉護思摩第二百三十章 兩位公主第一百六十四章 特立獨行第二百九十六章 愛子棄子第三百八十三章 誅殺三族第四百二十章 攜風傾雨第四百零三章 安置百姓第一百章 巧事連連第一百一十四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四百六十五章 深宮之變第八十四章 魏王正妃第六十七章 背主之人第三百五十七章 升降起伏第四百一十一章 書中萬語第一百五十九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五十三章 春日雷霆第四百五十三章 張弛有度第三百七十五章 應對之策第一百一十五章第二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一百四十一章 雪中送炭第八章 拒絕第五十五章 飛揚跋扈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監手段第四百八十二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八十五章 傢俬豐厚第四十八章 諸王爭雄第三十四章 道長第四百一十一章 書中萬語第六十章 庶出子女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平郡王第二百一十章 奴僕心思第二百六十六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三十九章 無風起浪第三百零五章 身爲人父第四百八十二章 黃雀在後第二百一十四章 過繼子嗣第四百三十四章 斬斷親緣第一百九十八章 後院失火第三百三十七章 付出代價第三百九十二章 宗室之力第三百三十五章 大獲全勝第四百四十七章 西北諸藩第二百二十八章 春熙盛景第四百三十五章 骨肉之斷第八十六章 嫌隙極深第二十八章 江南第五十五章 飛揚跋扈第二百零二章 消災弭禍第三百七十三章 取之舍之第四百七十四章 如意難尋第二百二十一章 守株待兔第八十六章 嫌隙極深第九十四章 棘手之人第四百六十四章 進退取捨第四百二十五章 半渡而擊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義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