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主戰之心

先帝屍骨未寒,新皇還未登基,涼州就有胡人作亂,秦恪知曉這個消息,臉色鐵青,右手緊緊握着龍椅的扶手,看上去極爲生氣,在場的人就沒有敢說話的,只等天子雷霆之怒降下。

秦琬卻看得出來,父親這是有點緊張。

大凡男人,都挺好面子的,無論有沒有真本事,都不會讓別人覺得他沒點本事。就像秦恪,他已經是全天下最有權力的男人了,豈會讓人知道他連區區小事都處理不了?偏偏他不知兵也不知將,更不願去了解這些,讓他應付戰事,確實……有點爲難。

父親爲難,做女兒的自然要分憂,故秦琬站了出來,毅然道:“涼州胡人,深受皇恩,如今先帝陵寢未封,便有胡人做亂,可見居心不良。”

這個帽子扣得可就大了,態度也表達得很明確,主戰!

朝臣裡頭呢,主和派比較多,還是那句話,委屈得不是自己,誰都可以喊和平爲主。反正涼州離長安有點遠,受胡人之苦的仍是那些涼州漢人,至不濟加上涼州官員,與其他人一點關係都沒有,站着說話,誰腰疼呢?

主和派的理由也很好找,新皇帝要登基,涼州卻在打仗,這兆頭就不好,沒個四海昇平的模樣。也有些朝臣呢,想要立戰功,或者脾氣比較大,再或者就是對胡人的仇恨比較深,只覺這股風氣不能縱。要是爲了一時的太平,讓百姓寒心,也弱了大夏聲威,那就不好了。

秦恪內心裡是比較想要講和的,他骨子裡就不喜歡開戰,只覺得敵人的話,能用財帛解決,就不要開戰。真要說起來,打一場仗,只要不是像衛、霍那樣大破匈奴王庭,擄回了許多寶物,基本上都是往這個無底洞裡填錢的。更不要說戰爭帶來的影響,傷亡,以及後續措施,都是非常麻煩的。

天下戰亂時,倒是可以通過打仗發財,手段雖殘忍,也是亂世的常態——破家滅門,裹挾百姓,人口販賣,掠奪金銀,這些當然是收入了,現在能這樣做麼?明顯不能!但他要給女兒面子,何況政事上頭,他不是很信這些宰相,總覺得他們各有心思,大概是被前任首相張敏的明哲保身和次相鄧疆的貪婪給驚住了。宰相的話,秦恪未必能聽得進去,秦琬的話,他卻是深信不疑的。故他想了一下,便道:“你們拿出個章程來,此事刻不容緩!”

然後,把官員們打發走的他,將女兒留了下來,有些不解:“裹兒啊,這一仗非打不可麼?”

說實話,秦琬又何嘗喜歡戰爭?可惜,涼州的胡人已經被當地官員給慣壞了,需要給他們一次狠狠的教訓!涼州既然是大夏的領土,那麼在這片土地上,漢人就應該是絕對的主宰。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漢人的人數已經下降到四成了!

將流民遷到江南固然重要,把一部分流民遷回涼州同樣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只是這些事情,不能和秦恪解釋,否則太麻煩了。理解這些軍事政務對秦恪來說非常爲難,也會讓他頭疼。以秦琬對父親的瞭解,一旦讓他頭疼,他就會更逆反,理都不愛理。

秦琬再怎麼想掌權,也沒壞到讓父親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程度,故她琢磨了一下,覺得還是從秦恪能懂的角度來說,便輕輕道:“阿耶,咱們手頭上……可沒多少人啊!”

聽了女兒的話,秦恪悚然而驚:“你是說——”

“十幾年來的紛爭,總會留下那麼一些人。”秦琬輕聲道,“這些人若是隨遇而安也就罷了,若是惦記舊主,可不就是禍事一場?尤其是魏庶人,他的脾性您也知道,手下亡命之徒無數,讓女兒怎麼相信世間就沒幾個他留下來的人?”

被她這麼一說,秦恪也回過神來。

結黨營私這種事嘛,歷朝歷代都是禁止的,但什麼時候斷過?指不定魏王就有什麼舊部,手上捏着誰的把柄,關鍵的時候……就算沒有魏王,不是還有個魯王麼!魯王對皇位的覬覦可沒斷過,陳太妃也是沈曼派人重點盯着的對象。

事涉皇位,秦恪淡定不了了,他想到秦琬之前的請求,有些糾結:“可……你要提拔,也多提拔一些大員啊!怎麼惦記這些小事?”

對秦恪來說,想要安插自己的人,應當是在六部、中書門下這等中樞衙門,或者各地郡守這等一方大員,這纔是手握重權的人。剿匪、平亂這種事,尤其是胡亂,說句不好聽的……太平年間,武將的權利永遠沒有文官大,除非你是三地的大都護、勳一府中郎將,或者左右衛、左右金吾衛大將軍,否則,實在是不大樂觀。用句通俗的話來講就是,一地兵權,解救不了天下之渴。

大夏的武將統兵和練兵是分開的,論實權,這等年頭,自然遠遠低於文官。所以秦恪很不理解,秦琬怎麼會想從武將入手?這不大好吧?

秦琬當然不能說我想當皇帝,捏住武將,讓他們和我一條繩上,纔好砍瓜切菜一般剁掉那些競爭者,包括我同父異母的兄弟,故她從另一個方面說:“好的位置,人人都惦記着,縱處在咱們這位置,又豈能對抗紮根大夏一個甲子,抑或是那些繁衍在各地千百年,根深蒂固的勢力?再說了,投奔咱們的人,門第高的,家族枝繁葉茂,負擔太重,未必能深信;門第低的,驟然得到高位,便如陷入泥沼之中,束手束腳。到那時,善惡忠奸,能力出挑與否,誰能衡量?只怕早就被拖入漩渦之中。倒是武將,文官們不看重,世家也捨不得子弟真正面對生死。咱們多給投奔的人一些歷練的機會,他們有成就了,是咱們提攜,若是不幸,只能說福薄,如是做出什麼辱沒朝廷的事情,咱們也是嚴懲不貸的。”

秦恪完全被女兒給說服了,小雞啄米似地,不住點頭:“你說得很對,咱們手下還是要有些兵纔好,就是……”他斟酌片刻,才問,“寒門之人,家業不豐——”簡單地說,如果提拔了他們,對方卻有虎狼之心,光扣幾個家人是不是不管用?

秦琬心道您想得可真遠,這與幾個家人沒關係,和人有關。遇上個重情重義的,爲沒有血緣關係的朋友都能拋頭顱灑熱血,一旦遇上個自私涼薄的,你既是把他全家幾百口人都扣下,他造反也不會眨眼睛,反倒會把這個作爲你的罪狀昭告天下,爲自己的悲情添上一筆。再說了,朝廷富有四海,正值盛世,怎麼就先想到造反的事情上去了呢?

果然,這也怪不得世道一旦太平,文官的地位就能壓過武將,實在是武將造反,自古有之,皇帝又或多或少有疑心病,越演越烈……便是一個甩不脫的循環了。

秦琬自然不能說父親不好,聞言便笑着說:“家大業大,人口衆多,您知他究竟看重誰呢?說句不好聽的,錦衣玉食伺候着長大的,兄弟姐妹平日也就是打個照面,能有多少感情?倒不如寒門,平日睡一個屋,一張牀,一家供出一個有出息的,感情自然深得很。”這也是高門貴女不願意下嫁寒門子弟的原因,對方一家都是泥腿子,大嗓門,不講理,生活習慣與你完全不同也就罷了,還帶着鄉下的惡習,喜歡磋磨兒媳。或者說,也不是磋磨,尋常人家,誰不要幹活,不是勞動力?老兩口自己閒不下來,怎麼看得慣兒媳婦天天排場那麼大,就是不做事?衝突自然就來了,偏偏寒門子弟往往很孝順,對父母兄弟都十分愛護,哪怕他們怎樣不成器,並不願意護着媳婦,而是護着家人。

高門貴女叫苦連天,寒門子弟難道就服氣?

沒錯,他們粗鄙,不識字,不懂禮,被花花世界迷了眼,面目顯得貪婪又可憎,與你們精緻優雅,高貴端方的上層人不同。但他們含辛茹苦養大了我,現在正是我回報的時候了。當年我是踩在他們肩膀上,壓着他們的脊樑才能掙扎出一條路,現在就是讓我割肉放血,又有什麼難的?貧窮並不是過錯,只要人有上進心,總會有出頭的一日,你的長輩看中了我,就證明我有這本事,你憑什麼對我的家人挑三揀四?

秦恪想了想,覺得也是,便道:“千金買骨,自古有之,趙肅一直都跟着咱們,也算忠心耿耿。聽你說,他志向不小,並不想在京城日子。既然他有這樣的志向,此次便讓他統兵吧!你看如何?”

這個機會,秦琬自是要留給趙肅的,但她也明白,如果只是趙肅一個人,絕對沒辦法鎮住涼州那羣世家。這就是出身低的壞處了,哪怕你位置上去了,可你沒後臺,人家看一下,覺得你很好整,就不會多敬重你。若你背後有個龐大的勢力,那就另當別論了。

第三百五十四章 落井下石第四百五十五章 日月昭昭第三百零一章 平地驚雷第三百六十二章 歲月如刀第三十八章 郡主第四百三十章 輕盜甲兵第一百九十九章 血海深仇第四百三十二章 棋局已收第八十四章 魏王正妃第一百九十七章 紀氏清露第二百五十一章 儲君之議第四百三十八章 解開心結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職變動第三十七章 作假第三百四十二章 任人唯親第三百七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七十一章 小人行徑第九十三章 目光短淺第二十七章 刻薄第一百九十五章 媵妾盧氏第六十四章 不按常理第二百二十四章 改變命運第六章 賢惠第一百五十八章 安逸難求第四十五章 目光長遠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平之事第二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一百五十二章 妹代姐職第四百七十四章 如意難尋第四百一十九章 高麗之局第四百六十六章 妖孽何存第五十五章 飛揚跋扈第四百七十二章 事難兩全第一百二十四章 心細如髮第三百七十三章 取之舍之第二百七十三章 六親不認第四百四十章 以爲得計第三百四十五章 實職實缺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是不報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速不達第三百零三章 悔不當初第一百六十八章 心劫難渡第八十八章 身入局中第三百六十五章 魚米之鄉第三百九十章 奢靡之風第二百九十九章 好風借力第一百四十九章 鮮明對比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速不達第一百八十七章 出手大方第一百一十二章 以退爲進第三百三十三章 棋子命令第二十九章 分析第四百六十六章 妖孽何存第三百四十六章 東宮妃嬪第二百九十章 風流韻事第三百六十五章 魚米之鄉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監手段第一百七十章 家事難斷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到失去第兩百五十六章 酒酣耳熱第二百九十五章 意識萌芽第二十章 廝殺第三百四十七章 封官賜勳第三百八十四章 楊家密會第三百八十六章 戰前小事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之砒霜第九十八章 天降祥瑞第四十九章 理智感情第三百八十八章 府外之戰第二十二章 認可第二百九十六章 愛子棄子第二百五十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三十九章 無風起浪第三百零七章 劃粥割齏第一百八十一章 陸門安笙第三十五章 天神第三百七十九章 無奈現狀第三百八十章 處置方案第五十章 愛女之心第二百零三章 懷獻太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私自採礦第四百一十二章 天一生水第一百三十三章 陽奉陰違第二百六十二章 絕人前程第二百一十六章 宰輔之才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平之事第二百三十五章 本性難掩第一百五十一章 獨我夢醒第三百四十七章 封官賜勳第二百章 卑鄙無恥第十七章 所爲第三百八十六章 戰前小事第四百二十六章 攻城拔寨第二百二十二章 盧氏遭貶第五十一章 天家父子第八十九章 平輿侯爺第三百七十六章 政見分歧第三百六十章 土地之弊第一百六十六章 凡夫俗子第二十八章 江南
第三百五十四章 落井下石第四百五十五章 日月昭昭第三百零一章 平地驚雷第三百六十二章 歲月如刀第三十八章 郡主第四百三十章 輕盜甲兵第一百九十九章 血海深仇第四百三十二章 棋局已收第八十四章 魏王正妃第一百九十七章 紀氏清露第二百五十一章 儲君之議第四百三十八章 解開心結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職變動第三十七章 作假第三百四十二章 任人唯親第三百七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七十一章 小人行徑第九十三章 目光短淺第二十七章 刻薄第一百九十五章 媵妾盧氏第六十四章 不按常理第二百二十四章 改變命運第六章 賢惠第一百五十八章 安逸難求第四十五章 目光長遠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平之事第二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一百五十二章 妹代姐職第四百七十四章 如意難尋第四百一十九章 高麗之局第四百六十六章 妖孽何存第五十五章 飛揚跋扈第四百七十二章 事難兩全第一百二十四章 心細如髮第三百七十三章 取之舍之第二百七十三章 六親不認第四百四十章 以爲得計第三百四十五章 實職實缺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是不報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速不達第三百零三章 悔不當初第一百六十八章 心劫難渡第八十八章 身入局中第三百六十五章 魚米之鄉第三百九十章 奢靡之風第二百九十九章 好風借力第一百四十九章 鮮明對比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速不達第一百八十七章 出手大方第一百一十二章 以退爲進第三百三十三章 棋子命令第二十九章 分析第四百六十六章 妖孽何存第三百四十六章 東宮妃嬪第二百九十章 風流韻事第三百六十五章 魚米之鄉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監手段第一百七十章 家事難斷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到失去第兩百五十六章 酒酣耳熱第二百九十五章 意識萌芽第二十章 廝殺第三百四十七章 封官賜勳第三百八十四章 楊家密會第三百八十六章 戰前小事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之砒霜第九十八章 天降祥瑞第四十九章 理智感情第三百八十八章 府外之戰第二十二章 認可第二百九十六章 愛子棄子第二百五十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三十九章 無風起浪第三百零七章 劃粥割齏第一百八十一章 陸門安笙第三十五章 天神第三百七十九章 無奈現狀第三百八十章 處置方案第五十章 愛女之心第二百零三章 懷獻太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私自採礦第四百一十二章 天一生水第一百三十三章 陽奉陰違第二百六十二章 絕人前程第二百一十六章 宰輔之才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平之事第二百三十五章 本性難掩第一百五十一章 獨我夢醒第三百四十七章 封官賜勳第二百章 卑鄙無恥第十七章 所爲第三百八十六章 戰前小事第四百二十六章 攻城拔寨第二百二十二章 盧氏遭貶第五十一章 天家父子第八十九章 平輿侯爺第三百七十六章 政見分歧第三百六十章 土地之弊第一百六十六章 凡夫俗子第二十八章 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