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軍令繁雜誰受益

對於黃蓋等人的表現,劉琮先是讚譽了一番,不過話頭一轉,接着對周瑜說道:“都督可知,琮設江東三營之目的?”

周瑜愣了一下,在他看來,劉琮設江東三營自然是要收各將部曲私兵,以統一兵權,集於其手。可這話能說嗎?好在他很快反應過來,對劉琮說道:“將軍設此三營,莫非是爲了將來自廬江、丹陽北上,攻取豫、徐?”

“正是!前者公瑾不是說,待平定巴蜀,收取漢中之後,再以偏師向徐州嗎?可是琮以爲不應當是支偏師,而應是由一員大將統帥三營的堂堂正正之師!彼時琮親率一路大軍自宛出葉城,再遣將入關中,三路大軍彼此遙相呼應,何愁事不可成,天下不可定?”劉琮站起身,意氣風發的說道。他這堅定的語氣,堅毅的眼神,話語中所流露出的強烈自信,頓時感染了帳內諸將。

和這樣宏偉的目標相比,區區交州算的了什麼呢?

在座的諸位都不傻,既然劉琮如此說,自然是對江東三營寄予厚望的,而且三營未來的目標,可是做爲一支大軍北上攻取豫州、徐州的主力。認識到這一點之後,黃蓋等將立即開始尋思,如何將各自率領的士卒練成精兵。唯有麾下精銳,才能在以後的戰爭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啊。

目的既然明確,那麼接下來該如何行事,諸將心中也都有了盤算。對於攻伐交州之事便不那麼熱切了。

劉琮之所以敢讓周瑜爲江東三營都督,讓黃蓋等人在三營爲將領兵,固然有愛惜人才之意,但也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

首先孫氏自孫權死後,孫氏家族中的殘餘部曲私兵,要麼收入三營之中,要麼遣散安置,至於孫靜等人雖有官職,卻無實權。可以說江東之地,再無周瑜等人可以擁立的孫氏子弟。

其次江東三營之中,仿照荊州軍制,各營、各部皆設有宣政郎。宣政郎可不僅僅是教育士卒識字的,他們最大的作用,就是要保證士卒對劉琮的忠誠。同時他們的權力,也在逐步加強,以確保劉琮對於江東三營的掌控。

最後,即便周瑜等人有了異心,圖謀不軌擁兵自重的話,其軍械糧秣都控制在劉琮手中,地方上又是以江東世家大族爲首的官僚系統。拉隊伍造反的事是很難成功的。

江東世家大族治理民生,南渡北士集團領兵擴張,這便是劉琮對於兩大集團的安排。

當然了,兩大集團的分界也並非如此鮮明,名義上張昭任撫軍中郎將,周瑜的本職還是會稽太守呢,江東三營都督其實是個臨時任命,和水軍都督是不一樣的。而且在江東三營之中,也有不少江東世家子弟和荊州軍調去的下級軍官,如別部司馬、騎尉騎都乃至百人將等。這一切,都是爲了將軍權牢牢的控制在劉琮的指揮之下。

如果這樣都不能保證江東的穩定,那麼在江東已無成建制水軍,荊州水軍一家獨大的情況下,江東還有誰敢輕易捋劉琮虎鬚?

所以劉琮纔會這麼放心的返回荊州,而且出征的大部分荊州軍也將陸續回去。

其實江東三營的設立,本就是收各軍精銳組建而成,所欠缺的,只是成軍之後的相互磨合。不過在座諸將都久經戰陣經驗豐富,再加上有荊州所提供的精良武器鎧甲,相信在他們的統帥訓練之下,各營各部,很快就能夠凝聚出強大的戰力。

“如今三營初成,這臨時駐地也必須要換成正式的軍營了。琮想將讓神鋒營以後常駐于丹徙,鐵山常駐於曲阿,飛羽常駐於歷陽,不知公瑾以爲如何?”劉琮在帥案後坐下,對周瑜問道。

三營分駐三地,倒不是爲了防範什麼,其實從地圖上來看的話,就很容易理解劉琮的意圖了。丹徙、曲阿自不必說,都是北邊向徐州進發的橋頭堡,至於歷陽,則與牛渚大營隔江而對,牛渚大營現在已成爲荊州水軍的一處中轉站,對於缺少馬匹的江東地區來說,自荊州運送而來的所有戰馬、物資基本上都在此處集散。

周瑜思忖片刻之後頷首說道:“將軍如此安置自無不妥,那麼瑜即刻安排,使三營儘早開拔前往各地。”

那三地本來就有軍營,只需稍加擴充修葺便可入駐,所以周瑜纔會有此決定。

劉琮說道:“好!江東三營便拜託諸位了!明日吾便要啓程返回荊州,可能短時間之內,再沒有像今天這樣的機會,能和諸位相對而談。不知道諸位將軍對於三營有何建議,又或者有何疑問,困難,不妨直言!”

帳中諸將面面相覷,一時不知該不該“直言”。在有些人看來,劉琮不計前嫌收留己等,又委以將軍之職統率士卒,已經很令人滿意了,即便有些小小不言的困難,怎好拿出來煩擾徵南將軍?

“蓋有一事不明,還請將軍解惑!”黃蓋是個直腸子,想到什麼說什麼,更何況在他看來,自己也是爲了三營將士好,所以說起來很是理直氣壯:“將軍所頒軍令是否太過繁雜?蓋昨日聽劉宣政講述了一遍,足足有大半個時辰,聽得蓋頭昏腦漲。比如洗浴之事,是否規定的太過死板?還有諸多細節之處,蓋一時也記不得那麼許多。總之蓋以爲,這軍令應當削減寬鬆,否則將士們動輒得咎,令其戰戰兢兢無所適從,將士們的血性都被磨光了!”

黃蓋這麼一說,淩統也出言附和道:“是啊,黃將軍說的沒錯!這軍令就連飲水都要管,將士們……”他話還沒說完,被老爺子凌操狠狠一瞪眼,嚇得趕緊閉上嘴垂下頭,不敢再說了。

劉琮見狀,微微一笑,轉而對凌操說道:“無妨,讓小凌將軍繼續說!”

得到劉琮的鼓勵,淩統立刻來了精神,擡起頭說道:“所以統也覺得,將軍固然是出於士卒愛護之心,但這些年大夥兒都是如此過來的,一下管的這麼嚴,統怕士卒們一時難以接受。”

劉琮神色漸漸鄭重起來,對淩統說道:“你可知夏口水軍在出兵之前,差一點就爆發瘟疫之事?”

這件事在座諸將自然都是知道的。當初劉琮雖然放出謠言但最終卻爲周瑜所識破,之後雙方鬥計最後都未曾上當,但這件事卻被人衆人所得知並記住了。

“當時的情形,現在想想還真有些後怕。”劉琮皺眉搖頭,很是痛心的說道:“實際上若是防範得當,未嘗不能將其消滅於萌芽之中,可惜彼時因忙於準備戰事之故,軍中對此有些鬆懈,以至於傳染開來,平白折損了不少士卒!後來在軍中施行隔離之法,又有醫護營趕赴夏口水軍,這纔將其控制。”

劉琮嘆了口氣,接着說道:“然而起因卻是某個士卒飲用了不潔之水,以至於引起疾病,恰逢節氣適宜,所以迅速在水軍中傳開!諸位可能未曾聽過一句話:細節決定成敗!當初那場瘟疫固然有其偶然性,但不注重衛生,不注意細節的話,就成爲了必然!方纔小凌將軍說這些年大夥兒都是這樣過來的,但諸位可曾想過,這些年難道因爲疾病而死的將士,還少了嗎?”

他這番話讓帳中諸將都陷入了沉思之中。實際上在何止是東漢末年,歷朝歷代都曾有大規模的瘟疫以至於人口銳減。更何況在如今這個亂世之中,連綿不斷的戰爭,饑荒,顛沛流離,朝不保夕的生活,都爲瘟疫的爆發提供了絕好的溫牀。

在本來的歷史上,周瑜年僅三十五歲便暴卒,同樣因病而死的,還有蔣欽、太史慈、呂蒙等人,太史慈年僅四十多歲染病而亡,呂蒙也是四十許病死。固然有這個時代醫療水平不高,人均壽命普遍很低的因素,但在同一年內突然病死幾員大將,很顯然就是瘟疫之故了。

就連曹丕都曾感嘆過瘟疫無情,奪走了許多親友的性命,以他當時的身份地位而言,都發出這樣的感嘆,普通百姓和士卒的命運,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成的,但卻足以防微杜漸,最終受益的還是將士們。所以諸位也要明白這一點,切不可掉以輕心,更不要認爲這是多此一舉。”劉琮本不想當這個語重心長循循善誘的婆婆,但這些話必須由他來說。唯有如此,才能讓這些將領們有足夠的重視,纔會真正在軍中貫徹落實那些軍令,而不使其成爲一紙空文。

周瑜做爲三營都督,率先表態道:“將軍用心良苦,瑜已深知,自愧不如!從今日起,督促軍令之事瑜將親力親爲,定然不會讓將軍失望!”

“我等也願意親力親爲,定然不讓將軍失望!”黃蓋等將,也都從馬紮上起身,拱手對劉琮齊聲說道。

劉琮雙手虛按:“有諸位這句話,就足矣!”

關於軍令繁雜之事,大夥現在已經不再牴觸,至於其他方面,一時也沒什麼可說的。劉琮見狀,便起身說道:“既如此,那咱們便去營中隨便轉轉!”

說是在營中轉轉,其實也沒什麼好看的。這處營地乃是臨時駐地,今日又是雨天並未出操,所以劉琮只是隨意選了一處大帳,觀摩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識字課”之後,便與趙雲、文聘等人返回城中。

明日,便要回荊州了,想到這裡,劉琮心中忽然有些急不可耐……

第306章 分合之間有大勢第267章 國之大事祀與戎第358章 夜空忽起孔明燈第592章 驚聞營內嘯聲起第189章 終下決心靖宇內第113章 九州鼎沸欲奮起第178章 宮城起火悔已遲第293章 觀兵借勢心思異第40章 愁雲慘淡罩殘城第303章 外引強援抗荊州第56章 放棄舒縣走臨湖第180章 暫鳴金鑼緩收兵第280章 不可隔岸觀戰火第601章 或有變故突發生第412章 鐵槍寒光鎮四方第332章 飛矢如雨阻敵軍第195章 突襲雍丘現敵後第452章 戴罪立功充軍中第466章 深入敵境待雨停第41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336章 獻城之功當足夠第172章 事不可爲任須拼第274章 可願從此做閒人第489章 暫歇野外遇敵圍第539章 賓客臨門忽喊殺第141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586章 攻營伊始烈焰起第31章 醉中猶記血戰酣第551章 呈送統帥決戎機第406章 終破雄關定大局第188章 外敵未去內亂生第378章 不覺衝殺陷重圍第383章 血海烈焰掙命行第392章 控扼咽喉天下險第172章 何不出兵迎天子第488章 似有趁夜攻城意第34章 爾虞我詐欺人心第112章 宴非鴻門意何指第170章 果斷收兵不遲疑第253章 初定江東取戶籍第308章 何不爭取爲使者第407章 掌控戰機待總攻第287章 應使士民知恩威第467章 重立新營防水患第43章 玄甲爲營漸成軍第209章 兵發虎林肘腋患第114章 意氣風發思凱旋第46章 借與不借皆兩難第252章 息止干戈收印信第399章 深挖地道謀破關第241章 火上澆油添助力第398章 別有詭計築土壘第302章 欲借雄兵討逆賊第478章 偷襲不成改強攻第227章 豈有餘力顧江東第176章 突遭敗績向何處第592章 驚聞營內嘯聲起第122章 君有良將自知否第379章 先行防備緩攻城第189章 甘冒奇險破敵軍第39章 驍勇無匹誰敢戰第23章 來勢洶洶何以對第453章 已佔當塗攻陰陵第170章 以身爲餌伺敵襲第127章 同室操戈賜良機第416章 踏破連營奪戰功第431章 可進可退立不敗第587章 竟無伏兵設半途第270章 先定巴蜀圖漢中第497章 敵知我方我不知第375章 穩固農本開工商第13章 雪夜倉皇走葉城第128章 何去何從應速決第352章 流言四起恐荊症第113章 九州鼎沸欲奮起第22章 增竈設疑出奇計第156章 困守孤城待援軍第418章 何不北上取關中第171章 潛行襲營殊死鬥第28章 長纓在手縛蒼龍第568章 豈能回頭向城中第305章 意外感動復慚愧第278章 非止農桑缺人手第541章 被困守城夜劫營第624章 漏夜候敵久不至第112章 宴非鴻門意何指第457章 已至城下費思量第623章 竟有援軍忽入營第61章 驅虎吞狼笑談中第456章 圍殲敵軍可漏網第235章 且棄歷陽存實力第294章 攪動各方巧設計第387章 險中敵計暫退避第61章 驅虎吞狼笑談中第34章 出人意表王仲宣第143章 已被突破棄營走第645章 亂世大族悲末路第269章 欲解癥結循舊例第628章 能否堅守至天黑第38章 柔腸百結信難成
第306章 分合之間有大勢第267章 國之大事祀與戎第358章 夜空忽起孔明燈第592章 驚聞營內嘯聲起第189章 終下決心靖宇內第113章 九州鼎沸欲奮起第178章 宮城起火悔已遲第293章 觀兵借勢心思異第40章 愁雲慘淡罩殘城第303章 外引強援抗荊州第56章 放棄舒縣走臨湖第180章 暫鳴金鑼緩收兵第280章 不可隔岸觀戰火第601章 或有變故突發生第412章 鐵槍寒光鎮四方第332章 飛矢如雨阻敵軍第195章 突襲雍丘現敵後第452章 戴罪立功充軍中第466章 深入敵境待雨停第41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336章 獻城之功當足夠第172章 事不可爲任須拼第274章 可願從此做閒人第489章 暫歇野外遇敵圍第539章 賓客臨門忽喊殺第141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586章 攻營伊始烈焰起第31章 醉中猶記血戰酣第551章 呈送統帥決戎機第406章 終破雄關定大局第188章 外敵未去內亂生第378章 不覺衝殺陷重圍第383章 血海烈焰掙命行第392章 控扼咽喉天下險第172章 何不出兵迎天子第488章 似有趁夜攻城意第34章 爾虞我詐欺人心第112章 宴非鴻門意何指第170章 果斷收兵不遲疑第253章 初定江東取戶籍第308章 何不爭取爲使者第407章 掌控戰機待總攻第287章 應使士民知恩威第467章 重立新營防水患第43章 玄甲爲營漸成軍第209章 兵發虎林肘腋患第114章 意氣風發思凱旋第46章 借與不借皆兩難第252章 息止干戈收印信第399章 深挖地道謀破關第241章 火上澆油添助力第398章 別有詭計築土壘第302章 欲借雄兵討逆賊第478章 偷襲不成改強攻第227章 豈有餘力顧江東第176章 突遭敗績向何處第592章 驚聞營內嘯聲起第122章 君有良將自知否第379章 先行防備緩攻城第189章 甘冒奇險破敵軍第39章 驍勇無匹誰敢戰第23章 來勢洶洶何以對第453章 已佔當塗攻陰陵第170章 以身爲餌伺敵襲第127章 同室操戈賜良機第416章 踏破連營奪戰功第431章 可進可退立不敗第587章 竟無伏兵設半途第270章 先定巴蜀圖漢中第497章 敵知我方我不知第375章 穩固農本開工商第13章 雪夜倉皇走葉城第128章 何去何從應速決第352章 流言四起恐荊症第113章 九州鼎沸欲奮起第22章 增竈設疑出奇計第156章 困守孤城待援軍第418章 何不北上取關中第171章 潛行襲營殊死鬥第28章 長纓在手縛蒼龍第568章 豈能回頭向城中第305章 意外感動復慚愧第278章 非止農桑缺人手第541章 被困守城夜劫營第624章 漏夜候敵久不至第112章 宴非鴻門意何指第457章 已至城下費思量第623章 竟有援軍忽入營第61章 驅虎吞狼笑談中第456章 圍殲敵軍可漏網第235章 且棄歷陽存實力第294章 攪動各方巧設計第387章 險中敵計暫退避第61章 驅虎吞狼笑談中第34章 出人意表王仲宣第143章 已被突破棄營走第645章 亂世大族悲末路第269章 欲解癥結循舊例第628章 能否堅守至天黑第38章 柔腸百結信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