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

這一個下午,徐平便和秀秀在小院裡折騰白酒,直到快天黑的時候,他們又制了一盞酒精燈出來。

晚飯的時候,秀秀去廚房拿了幾個饅頭,鍋裡還有煮老鴨湯剩下的鴨肉。徐平嫌膩,鴨肉一點也不吃,都讓給秀秀了,讓她覺得很不好意思,一直到收拾完,不知問了多少遍徐平是不是哪裡不舒服。

來到書房裡,徐平點起酒精燈,謝天謝地,比昨天晚上的油燈亮多了。

徐平來了興致,一直寫完上中下人口手日月水火山石才停下。

秀秀看着桌上的字,一邊跟着徐平念,一邊小聲嘀咕:“這詩也不是詩,詞也不是詞,讀起來也不順,更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怎麼連起來的?”

徐平也覺得彆扭,其實他根本就記不起自己小時候學的課文了,印象中好像都是有小情節,並不是這樣的。

嘴上卻不讓人,對秀秀道:“你又不是學詩作詞,只是認字,認字就要這樣學!”

秀秀撇撇嘴,並不怎麼相信,好在學得還很認真。

徐平嘆了口氣,再教下去他也編不來教材了,看來還是要找兩本《雜字》、《千字文》之類的來教秀秀。

第二天起來,徐平找到徐昌,帶了幾個莊客去庫裡檢驗農具。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更何況這是徐平的老本行。

因爲經常要取用,農具庫沒有落鎖,幾人徑直進去。

農具擺得還算整齊,徐平一樣一樣看過去,一邊看一邊嘆氣,這裡的農具與他的前世差別實在太大。

比如先說這犁,此時已經使用曲轅犁,這倒沒錯,但卻不是他前世見過的實物。一般來說犁分兩種,一種是中華犁,也叫東方犁,特點是原地翻土,不留明顯的犁溝。另一種是西方犁,也就是歐洲犁,向側邊翻土,有明顯的犁溝。中華犁適於農耕,與中國的小農社會相適應,西方犁適於大規模耕作,特別適於機械化,所以徐平前世西方犁已經徹底取代中華犁。現在正是小農社會,中華犁正好合適,但在犁應用的一些特殊場合,比如開溝,比如收取塊根類作物,中華犁還是有些不適合。

再說種地的耬車,徐平的前世已經被播種機取代。兩者的區別,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耬車是利用種子的重力被動下種,播種機是利用動力主動下種。不要小看被動和主動的區別,這正是徐平農機這行的精髓所在,惟有變被動爲主動,才能進行人工的精確控制。

至於其他的鐮鋤之類,自然也比不了前世進行過各種優化的形制。

除了原理上,材料上的差別也很致命。在這個時代,優質鋼材還是很難得的,很難廣泛地用在農具上。大多農具都用的是普通的生鐵和熟鐵,與此相應的只好做得粗大笨重。

諸般看罷,徐平想了想,改造農具要分幾步來。一是先要改變材料,弄到優質的鋼鐵,不然做出來的東西難當大用。再一個就是針對具體的農事作業,製造出合適的農機具。

這是他的老本行,雖然沒有動力,做不到機械化,但利用大牲畜再配合合適機具,爭取半機械化還是有希望的。實際上他的前世中國在這上面花了幾十年功夫,老站長的青蔥歲月就花在這上面,他耳濡目染也學了不少。

新中國的機械工業,本來就是以國防和農業爲原始驅動力發展起來的,一直到徐平穿越的時候,農業及其相關工業和國防工業依然是世界上各國工業發展水平的標誌。坦克生產國和拖拉機生產國的重合並不是巧合,自古以來,古今中外,耕戰都是立國之本。

依照前世中國農村推行半機械化的經驗,鋼鐵先不說,有幾個關鍵的機械零部件是必需的。一是軸承,不管多粗糙,成本多高,這個不可或缺。再一個鏈條和齒輪,這些雖不是必需,但最好是有。

正在徐平冥思苦想的時候,一個陰惻惻的聲音傳來:“大郎真是心急,一刻也等不了嗎?”

轉過頭,原來是洪婆婆,正沉着臉看着自己。

徐平有些摸不着頭腦:“婆婆說哪裡話?”

洪婆婆從身上摸出一大串鑰匙,對徐平道:“這鑰匙我一天沒交出去,權就不在大郎手裡,你來查庫就說不過去!”

徐平想了好一會,才恍然大悟。

權,這就是權啊!官府的權是符印,而家的權,就是這一把把鑰匙。新媳婦拜公婆,婆婆交權的標誌就是把家裡錢箱的鑰匙交出去。

看來爹孃沒有食言,讓洪婆婆回來交權了。

徐平自然不會與女人做口舌之爭,只管悶頭不吭聲接過洪婆婆的鑰匙,一個一個倉庫檢查了。

其實一個田莊也沒什麼,無非是糧倉,草棚,農具,各種牲畜,至於家裡用的東西,依然是洪婆婆管着。

徐昌帶着高大全等幾個莊客跟在後面,雖然心裡歡喜,面上卻不能表現出來。洪婆婆這個女人太愛記仇,讓他看見了不知什麼時候就要穿小鞋。

諸般交接妥當,衆人出了一口氣,齊聲對洪婆婆道:“多謝婆婆,知院婆婆辛苦了!”

洪婆婆惡狠狠地看了衆人一眼,不甘心地走了。

知院婆婆,這名字倒是恰如其分,便如知縣知州一般,很符合現在的時代特色,不過衆人話裡卻有不少揶揄的成分。

徐平掂了掂手裡的鑰匙,笑嘻嘻地對幾人道:“如今大權在我手,你們隨我走!”

衆人一齊笑着,隨着徐平向前院走去。

把所有莊客叫齊,一起來到門外的麥場裡,大家便聽徐平訓話。

徐平前世沒怎麼管過人,惟一的管理經驗便是帶着民工幹活,惟一的管理理論來自老站長的一本小冊子:《民兵軍事訓練手冊》。

老站長也是個妙人,做事一板一眼,公家發的東西都分門別類,保管得極其精良。於是他們農機站的圖書室裡便充斥着這種書,《民兵軍事訓練手冊》、《赤腳醫生手冊》、《十萬個爲什麼》、《簡易化鐵爐》、《炒鋼爐鍊鋼》、《土法煉焦》、《土法制軸承》,諸如此類,當然最核心的還是那一套《農業機械設計手冊》。這些書聽名字都有歷史了,全部都是來自特殊時期及其之前的年代,那時候是無償發的嗎。至於在那個時代之後的書,大多都是《怎樣養山羊》《如何養鯉魚》這種與他們的專業驢頭不對馬嘴的書。新一代的《農機手冊》是之後很久的事了,但幾百塊的價格又是農機站的經費買不起的,圖書室裡竟然一直沒有。

徐平前世沒有成家,一直一個人住在農機站裡。站裡的電腦老舊不堪,網絡速度慢得能讓人瘋掉,他的很多時間便在圖書室裡,花在了這些帶着奇異色彩的書籍上。

看着那些發黃的紙張,徐平就像在翻看一個異世界的歷史。他無法想象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字裡行間,可以感覺得出來,整個國家從上到下的每一個人都隨時準備着打仗。科技工作者們埋頭幹一件事,如果地球成了廢墟,怎樣用他們的知識以最快的速度重建人類文明,或者說是帶領中國人民怎樣快速重新開始工業社會。或許還有一些是他接觸不到的知識,那些知識裡另一些科技工作者正在研究怎麼讓地球成爲廢墟。他能感覺得出來,那時候的中國人頭頂上懸着一枚隨時要爆的大炸蛋,感受那時的人心真是一種說不清的感覺。他猶清晰地記得《民兵軍事訓練手冊》的開篇:防空、防原子、防化學常識,沒有任何花哨,開宗明義!

雖然管理經驗不多,徐平也知道一個團隊的核心是組織能力。

在徐昌幫助下點了名,雖然答的人嘻嘻哈哈,什麼樣的都有,總算是搞清楚了自己手下的人力資源。

此時莊裡的莊客一共是三十二人,其中有六人專職放羊牧牛,還有兩人專職照顧菜園,三人照看果園兼雜務,平時在地裡幹活的是二十一人。

二十一個人,面對幾萬畝地,這個玩笑開得有點大。

然而老爹給的本錢只是一百貫足,僱人是再也僱不起了,只有從這些人身上想辦法,除非徐平想出辦法弄來快錢。

看着衆人,徐平的第一反應就是按照軍事編制分組。在他的經驗裡,民工都是自然有工頭的,不用他操心,他的理論來源自然是民兵編制。

三十多人,剛好分成三個班,班裡再分組,簡單易行。

徐平說出自己意思,立即引來爭論,首先是在名字上,班組這種名詞莊客理解不了,也接受不了。

徐平倒不堅持,亂了一會,決定全部莊客分成三班,爲頭的叫做押班,下面再分夥,伙頭爲首。

見再也爭論不出什麼來,徐平便讓衆人回去,自己商量如何劃分。大的原則定下來,一班專門負責放牧果園菜園雜務,其他兩班則跟着徐平幹活。

看着衆人嘻嘻哈哈地往回走,徐平嘆了口氣。那本民兵手冊諸般都好,就是涉及到組織時太過簡略。尤其是班組的組織,極端強調的是聽取普通成員的意見,而幾乎不提如何維持紀律。

偏偏徐平很清楚紀律的重要性,但他怎麼會碰到與那時候的民兵那樣素質的莊客呢?

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111章 封堵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317章 苟且豈能偷安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93章 汝州第5章 歲除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42章 方田均稅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7章 學以致用第76章 臨機處置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18章 種士衡第74章 請君入甕第152章 糾纏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223章 軍國兩張皮(下)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16章 活在洛陽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95章 遷隆峒第85章 閒適日子第50章 抓捕第6章 手段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47章 帶毒的餌第75章 世道變了第221章 細腰城第12章 空調第31章 造紙第156章 明爭暗鬥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239章 別做書呆子第238章 貨運馬車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215章 妥協第69章 光耀門楣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99章 刻書準備第38章 出仕第228章 人事變動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293章 敕勒川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17章 乾脆搞大第243章 算賬第30章 端午(中)第63章 瞎氈來歸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73章 地方反應第10章 詔旨回京第91章 大勢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74章 無妄之災第19章 共剪西窗燭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241章 有人騙貸?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96章 改天換地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79章 一劍平亂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58章 仙人跳第112章 黑吃黑第12章 私下商量第1章 回到從前第105章 先生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325章 還可以做朋友第207章 戰還是和?
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111章 封堵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317章 苟且豈能偷安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93章 汝州第5章 歲除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42章 方田均稅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7章 學以致用第76章 臨機處置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18章 種士衡第74章 請君入甕第152章 糾纏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223章 軍國兩張皮(下)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16章 活在洛陽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95章 遷隆峒第85章 閒適日子第50章 抓捕第6章 手段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47章 帶毒的餌第75章 世道變了第221章 細腰城第12章 空調第31章 造紙第156章 明爭暗鬥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239章 別做書呆子第238章 貨運馬車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215章 妥協第69章 光耀門楣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99章 刻書準備第38章 出仕第228章 人事變動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293章 敕勒川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17章 乾脆搞大第243章 算賬第30章 端午(中)第63章 瞎氈來歸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73章 地方反應第10章 詔旨回京第91章 大勢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74章 無妄之災第19章 共剪西窗燭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241章 有人騙貸?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96章 改天換地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79章 一劍平亂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58章 仙人跳第112章 黑吃黑第12章 私下商量第1章 回到從前第105章 先生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325章 還可以做朋友第207章 戰還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