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64章 運籌帷幄

bookmark

呂夷簡和李迪兩人消了怨氣,兩府諸相公之間便就融洽了許多,不似前幾次那麼劍拔弩張。吏人上了茶來,諸位宰執坐在前面的小廳裡用茶,議論着最近的朝政。

徐平離開三司之後,接任的程琳以穩爲主,不再有什麼大的政策變動。但歷史的進程已經開始,朝廷的政策穩定下來,各項新政便開始逐步細化、深入,向全國各地擴展。現在中原、江南、川峽等核心地區,新政已經全面推開,除了開封和洛陽外,又有幾個地區中心開始冒頭。三司收上來的錢糧,一年前進一大步,而且對農稅的依賴越來越小,由銀行和三司屬下的工商實業繳上來的佔的比例越來越大。

這種經濟結構的改變,必然會帶來政治上的相應改變。三司作爲中書下面的衙門,在朝堂上的發言權日日遞增,爲了進行平衡,中書直接插手三司事務的情況越來越多,最近更是專門安排了參知政事陳執中專管三司事務。按照這樣發展下去,要不了幾年,要麼把三司拆分掉,要麼政事堂專門給三司一個位子。不管是讓三司使地位更進一步,進入政事堂,還是宰執中專門分出一人管三司事務,從三司使手裡奪權,都意味着三司衙門在權力結構中的分量增加。這種權力重心的改變,最終必然會反應到朝政的改變上來。

除了三司衙門在朝堂上發言權增加,另一個讓人不安的變化是三司屬下的場務,不管是銀行還是鋪子,以及營田務、蔗糖務這些巨無霸,還是分散在京城和地方的一系列工商實業,在經濟特別是財政中的分量越來越重。現在不乏這種情況,一些不太發達的州縣收上來的錢糧,還不如三司在某些地方的實業繳上來的獲利多。甚至極端一些的,出現了地方收上來的錢糧是負數,要靠三司的實業進行補貼的地步。

三司屬下實業經濟實力的變化更加讓人不安,因爲以前的監當官多是由武臣出任,只有銀行、營田務、蔗糖務這些超大型纔會由中書直接派人。實業公司經濟力量強了,再繼續維持這種格局不可能,文臣必然要求把一些大的實業公司管起來。監當官的官階、地位要上升,任命不再由三司決定,而是要收到中書來。不過到底是收到審官院,還是放在三班院,還是分開來成幾部分幾個衙門各管一攤,還沒有定論。這最近熱門的話題,熱度僅次於西北戰事,從上到下都議論紛紛。面對這一趨勢的文臣官員心情複雜,三司實業在政事中的分量上升,必然會導致通實學的官員地位上升,詞臣的地位下降,可謂是有人歡喜有人愁。趙禎登基以來,詞臣地位提升的過程實際已經終止,個人喜好根本改變不了這種大勢。皇帝可以提高詞臣的官位待遇,在朝政中的分量卻沒有辦法,那是不由人的。

午後的暑氣退去,議事廳中不似剛纔炎熱了,幾位宰執討論的熱情卻依然高漲。最近因爲西北戰事,兩府之間矛盾不少,今天把那些心事放下,才發現還有更多雙方一起要面對的問題在等着大家。文臣武將,文職武職,這不是一個概念,最近都湊到一起來了。

一直到太陽西斜,趙禎姍姍來遲。衆宰執行禮如儀,纔算正式開始議事了。

行禮罷,趙禎吩咐跟在身邊的石全彬:“且去廳裡看一看,樞密院河西房有沒有理好要議論的事務。時候已經不早,讓他們不要耽擱了。”

石全彬應諾,快步跑出了前面小廳。

李迪和呂夷簡對視一眼,一下子就知道了趙禎爲什麼這麼晚纔到。這位官家對朝中臣僚一向禮敬有加,下了詔旨議事,按平常習慣不會讓衆人等這麼久。今天反常,只怕是與李璋的亮相有關了。那是官家的親表弟,只怕趙禎是故意給他拖時間,生怕準備不好。想來趙禎是覺得李璋在西北學得不錯,迫不急待地要在兩府宰執面前顯擺一番,又生怕他年輕沉不住氣,第一次做得不盡如人意,要拼命壓着時間。

不一刻,石全彬從裡面跑出來,對趙禎行禮:“官家,李防禦已準備妥當,專等官家和諸位相公進去。小的看了一眼,確是跟小的前次去秦州,在那裡帥府見到的一般。”

趙禎面上大喜:“好,好,衆卿一起進去,議事,議事!”

說完,帶着石全彬當先而行,衆位宰執相公緊緊跟上。

一進議事大廳,兩府宰執便就覺得一種奇怪的感覺撲面而來,呂夷簡和李迪相視暗暗搖頭。這種感覺已經很久沒有了,沒想到今天又碰上,只怕今後也都擺脫不掉了。這一種感覺說不清道不明,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話說,那就是徐平回來了。

今天的徐平,跟他一年多前卸任三司使,出鎮西北時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現在不但是他各種待遇位比宰執,更重要的是建立的功業,無人可比。不只是在西北立下的軍功,還有三司各項新政繼續深化之後帶來的成果,整個朝廷已經打下了他的印記。現在朝中只要涉及錢糧,有人說一句是當初文明學士所定,便就再無異議。有人強行要別出心裁,自然有新近嶄露頭角的一班文官站出來讓你下不來臺。越是老臣,這種無形的約束越是影響得深。以前的老辦法已經沒有用了,新成長起來的官員有自己一套做事邏輯,隨着越來越多的官員熟悉這種邏輯,影響也越來越大。李迪和呂夷簡心力交瘁,跟現在朝中這種風氣不無關係,他們是真地老了,實在學不來徐平建立起來的那一套做事辦法。

今天進入議事大廳給他們的第一感覺,便就是以後朝中不但是涉及錢糧的事務,只怕還要加上軍中事務,也都要籠罩在徐平的影響之下。有什麼辦法?新人要上位,最便捷的路徑便就是另起爐竈,跟朝中的老臣抗衡。徐平便就是提供了這樣一條路,這條路還是光明大道,只要照着做,就能把事情做好,就能建功立業,老人們只能徒喚奈何。

呂夷簡其實先前也不知道李璋要怎麼主持河西房事務,倒不是李璋瞞他,實際李璋事事上報。只是呂夷簡清楚這是趙禎給自己表弟的上進階,他有意迴避,故意不過問。今天見了這副架勢,才知道李璋要做什麼,才知道他要把整個西北戰事顯現在衆人面前。

議事廳東面的牆上掛着巨幅地圖,旁邊要各分成小幅,上面詳細標註了各種地形,以及兵力部署,甚至錢糧存儲、行軍路線、戰爭目標,應有盡有。只是只有秦鳳路標得特別詳細,其他幾種只是粗有輪廓。地圖旁邊還有各種架子,上面掛着幾塊板子,還架着各種各樣的圖表,什麼版籍兵力、實際兵力、所需錢糧,甚至各處統兵官,全部列明。

誇張一點說,要想知道西北軍事的任何事情,這間房子裡都可以給你答案。如果這裡說不清楚,那就是樞密院沒有管到的事情,或者前方將帥漏掉沒報的事情。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這裡就是真正要做到這一點。

第61章 按戶配炭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152章 糾纏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11章 治術(二)第1章 回到從前第53章 秦二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291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下)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31章 端午(下)第3章 屬下第1章 桂州第325章 還可以做朋友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98章 破上思寨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218章 銀行(下)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156章 明爭暗鬥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111章 故人來信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32章 小縣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258章 拆借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73章 點將第24章 大動作第49章 事發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152章 渡河第25章 你不明白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9章 詠梅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21章 黃白朮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199章 傳承第98章 一起發財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97章 試探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47章 生意第88章 改制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186章 應對第59章 洞若觀火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155章 解套第62章 新場務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152章 橫死第49章 舊部第99章 刻書準備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38章 軍法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36章 釀酒第186章 應對第55章 合作社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65章 名將第74章 埋伏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12章 知己知彼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59章 民間亂相第129章 新場務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169章 應急安排第57章 夜戰(上)第61章 入社第16章 嶺南故人第31章 能否鑄錢?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289章 唐龍鎮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
第61章 按戶配炭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152章 糾纏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11章 治術(二)第1章 回到從前第53章 秦二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291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下)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31章 端午(下)第3章 屬下第1章 桂州第325章 還可以做朋友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98章 破上思寨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218章 銀行(下)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156章 明爭暗鬥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111章 故人來信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32章 小縣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258章 拆借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73章 點將第24章 大動作第49章 事發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152章 渡河第25章 你不明白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9章 詠梅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21章 黃白朮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199章 傳承第98章 一起發財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97章 試探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47章 生意第88章 改制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186章 應對第59章 洞若觀火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155章 解套第62章 新場務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152章 橫死第49章 舊部第99章 刻書準備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38章 軍法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36章 釀酒第186章 應對第55章 合作社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65章 名將第74章 埋伏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12章 知己知彼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59章 民間亂相第129章 新場務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169章 應急安排第57章 夜戰(上)第61章 入社第16章 嶺南故人第31章 能否鑄錢?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289章 唐龍鎮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