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

楊廷和送走了徐愛,說道:“慎兒,你怎麼看?”

楊慎從屏風後面轉了過來,說道:“父親,孩兒看東雍還是有些誠意的。”

楊慎對朱厚煌還是有一點歉疚之心。所以他下意思願意爲朱厚煌說上幾句話。

“即便東雍別有用心, 如今東南水師的實力,根本不是東雍的對手。如果貿然拒絕,會不會將東雍逼上另一條路。”楊慎繼續說道。

楊廷和默然。

他對大明比嘉靖瞭解多了。

東南衛所到底糜爛到了什麼程度。反正楊廷和從來是習慣將東南衛所報上來的數據。打個五折再去看。而東雍實力如何?覆滅安南,已經證明了東雍的實力,也讓楊廷和將東雍從一個轉手就能覆滅的疥癬之疾,變成了根深蒂固的頑固之症。

東南方向決計是支撐不起一場大戰的,必須從外地調兵,而從邊軍調兵的話,且不說邊軍並不習慣海戰,即便是他們熟悉,將邊軍從邊關調到 東南沿海,這麼大的動靜,指望東雍不知道,根本不可能的。

楊廷和現在也知道當初正德爲難之處。

大明有戰力的軍隊,一在邊軍,一在京師。不過,京營經過正德去世之後的種種 ,現在還有幾分戰鬥力,也未可知。

很多時候,不是楊廷和想怎麼做,而是大明能怎麼做。

楊廷和長嘆一聲,沒有說話,這一件事情就算定了下來。

數日,徐愛知道,他有一個能見面嘉靖的機會。

徐愛心中大石頭,算是落下來。

如果楊廷和沒有默認談判這一件事情,他根本沒有機會見到皇帝,楊廷和自己就能否決了。

“臣雍國行人司司長徐愛,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徐愛跪伏在臺階下面。

嘉靖高坐龍椅,什麼也不說,自有太監說道:“平身。”

徐愛說道:“謝陛下。”

徐愛剛剛起身,嘉靖就問道:“你是大明之臣,還是雍王之臣。”

嘉靖的問題尖銳的很,徐愛說道:“臣在大明雍王之臣。”

嘉靖心中冷笑一聲,暗道:“滑頭。”也不在糾結這個問題了,問道:“雍王想怎麼樣?”

徐愛說道:“當年,殿下回到東雍之後,心中時常惶恐,惶恐陛下之怒,今陛下降旨東雍,我家殿下方知陛下寬宏大量,仍舊視殿下爲大明藩王,殿下感動非常,特派臣來向陛下請罪。”

“請罪?”嘉靖心中冷笑,他對徐愛所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語氣都不相信。

他纔不相信朱厚煌會服軟,這定然是朱厚煌的緩兵之計。但是他不得不中計。

因爲楊廷和。

楊廷和已經答應下來了。

嘉靖甚至覺得楊廷和已經與朱厚煌勾結在一起。嘉靖有一種深沉的危機感,讓他不得不屈從楊廷和,他一邊心中殺意狂涌,他覺得他再也忍受不了楊廷和,一邊面帶微笑說道:“雍王乃朕的骨肉至親,之前種種,都是一場誤會,都煙消雲散了。讓雍王不要擔心,雍王乃是我大明賢王。”

“臣代殿下,謝過陛下誇獎。”徐愛說道。

“只是有一件事情,還要你轉告雍王殿下。”嘉靖說道。

“陛下請講。”徐愛肅穆以待。

嘉靖說道:“太妃年事已高,常常唸叨雍王,希望雍王有時間能探望太妃,以解太妃思孫之情。”他嘆息一聲,說道:“您家殿下在太妃心中的分量遠遠勝過了朕這個皇帝。單單憑藉這一點,朕就不能對你家殿下怎麼樣?”

徐愛精光一閃,立即明白嘉靖的用意。

太妃就是指邵太妃。邵太妃是嘉靖與雍王共同的祖母。他們兩個人共同點,還有一點。都是父親早亡

嘉靖分明將想至雍王於不孝之地。

徐愛相信,只要雍王殿下敢出現在北京。定然是有去無回。而如果不來,邵太妃年事已高,老人家盼着見孫子,雍王不願意上京,讓天下人如何評論,百善孝爲先。中國評價人物,向來以品德爲先,道德上有瑕紕,會讓朱厚煌讓很多人不看好。

徐愛暗道:“此事,我只能答應下來,回去問殿下怎麼看。”他說道:“臣定然轉告我家殿下。”

“好。”嘉靖與雍王的使臣有什麼好說的。其他他根本不願意與徐愛見面,是楊廷和推動的。以示天下天子與雍王已經和解了。不過對嘉靖來說見上一面就夠了,其餘的事情,自然有下面的人去辦。

徐愛從宮中退出之後。

立即陷入緊張的談判之中。

不過他面對的不是楊廷和,甚至不是楊慎。

楊廷和是一國首輔,過手的事務太多,哪裡有心思盯着這一件事情,他只要確定原則就行了,連楊慎都不耐煩這些瑣事。反正有些事情根本變動不了,比如楊廷和想將雍王關到北京之中,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徐愛與禮部的人商談個半月,終於定下來。

終於,雍國年年來貢,歲歲來朝。並且雍王世子,雍王,都必須由北京來冊封。本來北京這邊還任命一位大臣去東雍。但是大臣們視東雍爲不毛之地,沒有人想去,也就不了了之了。

就在徐愛這北京這一段時間。北京來的御史,已經來到了江南,整個東南沿海好像是颳了一陣寒流,本來繁盛的貿易一時間都凍結了。

一時間,東雍反面發現他們居然不能從大明得到貨物了。

許鬆着急非常,立即來見朱厚煌。

自從嘉靖登基之後,禁海的命令一個嚴厲過一個,到了這一次,簡直嚴厲到了極點。之前不管怎麼說,不過是一陣風就過去了,即便是風頭最緊的時候,也沒有這樣貨物完全斷絕的時候。而這一次根本就是西伯利亞寒流,不是一時半會,能夠過去。

朱厚煌早就等着了,東雍重臣都來了。

“殿下。”吳行之說道:“紙鈔跌過六成了,如果再不採取行動,恐怕會有更大的恐慌,到那時候,到那時候---”

他說不下去了,但是朱厚煌知道,那時候紙鈔的信用,恐怕與大明寶鈔的信用高不到哪裡。

“殿下,如今貿易都停了。少府大量的船隻都閒置了。恐怕這樣下去,我東雍的財政的根本不支撐不了多少。”許鬆說道。

而且這只是開始。

如果這樣下去,東雍將引發一場經濟危機,雖然他們不知道什麼是經濟危機。

東雍,特別是澎湖。根本就依靠貿易而活,作爲東雍第一縣,澎湖的繁華已經超過了大員,一段沒有足夠的船隻,以澎湖區區海中小島,怎麼能養活這麼多人啊?會有一系列鏈鎖反應的。

朱厚煌說道:“第一全部收購紙鈔,他不是貶值嗎?全面回收。”

吳行之說道:“殿下,現在的我們結存並不多,如果全面回收紙鈔,恐怕將來東雍財政會更糟糕。”

朱厚煌當然知道了。

雖然這一年來,朱厚煌一直在東雍安分守己。但並不以爲東雍財政就沒有大的開銷,大的開銷有兩處,第一是重建艦隊,大量的造船鑄炮,第二就是縣城修建都城。雖然星城都城,沒有建的向長安北京一樣,但是最少比得上內地的一個府縣,而且要留夠足夠的餘地,等將來擴建。

這兩邊支出,讓朱厚煌即便財政充裕,也剩不下幾個錢。

“不。”朱厚煌咬着牙,說道:“東雍國家信用,比任何都重要。少府的船不是空了嗎?給去運香料去。”

香料貿易對東雍來說,幾乎是無本買賣。

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十三章 狩獵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四百章 善後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五十章 封賞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
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十三章 狩獵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四百章 善後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五十章 封賞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