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

“你就是林湖海。”朱厚煌問道。

“草民林湖海,見過雍王殿下。”刀疤臉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不看直視朱厚煌。

在北港隱姓埋名,從來不敢以真姓名告人的刀疤臉,在朱厚煌面前,一身膽氣好像消磨的乾乾淨淨,再也不是殺人越野的強盜。反而是一個沒有見過世面的小老百姓。

朱厚煌心中不由的感嘆道,大明王朝對百姓的震懾力還是很強大的,即便是流落在海外,也不會忘記自己是大明百姓。

“林壯士請起。”朱厚煌說道。

“謝殿下。”只是林湖海卻沒有起身。

朱厚煌有些吃驚,正準備問話,李良欽悄悄的靠過去,說道:“殿下,他腿軟了。”

朱厚煌啞然失笑,立即讓左右將臨湖海將他服起來。才問道:“是李師爺,讓你來的嗎?”

林湖海再次撲倒在地,說道:“是。”

朱厚煌說道:“起來說話,不用行此大禮。”

林湖海再次被攙扶起來,這才說道:“殿下,是李師爺讓我來的。”

朱厚煌說道:“李師爺怎麼自己不回來啊?”

林湖海帶着三千多人的老弱病殘,回到了北港之中。被帶過來問話。

“李師爺去狗奴部落了。說要做一件大事。讓我帶着人先回來,然後,將這一封信呈上。”林湖海說道。

只是林湖海沒有說,李世貴做過很多計劃,甚至想過沖擊一下狗奴國的營地,想狗奴國的漢民。只是最後沒有行動而已。

朱厚煌接過信,打開一看,眉毛一挑,說道:“傳令下去。所有人集合。”

朱厚煌讓人將林湖海帶下去安頓。他立即將人召集起來,朱厚煌派出夜不收去監視狗奴國的營地。

朱厚煌將信給衆人傳閱。

“這位李師爺,膽子不小。咳咳咳。”吳明身上纏滿繃帶,甚至有繃帶之中有血滲透出來。這一次戰鬥,他傷勢不輕。

“吳老師。這一次,你就不要參與了,好好養傷吧,不過區區蠻夷,根本不堪一擊。你只需等信就行了。”朱厚煌說道。

吳明說道“多謝殿下。”他心中恍然,知道自己有現在有這樣的地位,是因爲自己跟着朱厚煌時間最長,還曾經當過雍王的武藝老師。但是自己的實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自己也知道。現在千餘人的戰鬥,都讓他有一點吃不消了。他身先士卒的那一套,在將來越發派不上用場了。

而他現在偏偏受了傷勢,想要全好,非得好幾個月不可。這樣一來,豈不是浪費了立功大好時機,更大規模的戰鬥,他區區一個邊軍出身的夜不收,根本適應不了,不看現在很多人在自己之下,將來,自己還在對方麾下了。

吳明心中黯然,卻不能拒絕朱厚煌的好意。

朱厚煌卻沒有那些多敏感的心思,去關注吳明的心裡情況,說道:“其他人都去準備好,等着狗奴們入圍。”

朱厚煌轉過身來,對李良欽說道:“李先生,有一件事情拜託你。這位李師爺身陷敵營。雖然他說自有脫身之計,但是爲孤效力之人,孤不能忘記,就請等一會兒,先生親自出手,將他解救出來。”

“臣遵命。”李良欽說道。

狗奴國的營地之中。

無數人簇擁着一座高臺。

狗奴國王緩緩的走了上去,這高臺是結實的木頭營造着,但是縱然是這些結實的木頭在狗奴國的體重之下,也變得顫顫巍巍,發出嘰嘰喳喳的慘叫之聲。

狗奴國王在高臺之上,大聲歡呼,說出一大番,嘰裡咕嚕的話語來。

這些話,李世貴聽不懂。

作爲一個讀書人,他是不屑於學這些蠻人的話語、不過,狗奴國王所說的話,他倒是知道。不就是鼓勵蠻人努力做戰。

前一段時間內,狗奴國王派人打探北港的情況,自然得到了倭人覆滅的消息,這兩項結合,狗奴國王立即相信了李世貴的話。

就開始做出兵的準備。

狗奴國所在之地,與北港相距不遠,蠻人也沒有什麼兵法,各自帶了一些食物,就出發了。

雖然只是幾十里路,並不是一場多長距離的行軍,而是這些蠻人在山林之中討生活,個個體質強健,幾十里路走過來,並不困難。

但是在李世貴的眼裡,卻是慘不忍睹。

沒有什麼前軍,也沒有什麼伺候,所有人零零碎碎的走的左一批,右一批,一坨坨的。除卻狗奴國王身邊簇擁了一大批所謂的勇士之外,所有人都不成樣子了。

這樣的戰鬥力,從來弱雞之中的弱雞。偏偏他們對自己的實力根本沒有自覺。反而覺得自己非常強大。

要不是吳大頭對東雍內部不感興趣,不然早就打下狗奴國了,這個狗奴國正面作戰,雖然不行,但是你如果得罪了他,在山林荒野之地,能騷擾到你不得安生。得之無味,因爲打下狗奴國,根本沒有什麼用處。反正在東雍荒地有得是。這纔是他們狗奴國能夠生存下來的根本原因。

朱厚煌這邊早已等急了。

朱厚煌在左右清理出一大片空地,數十個方陣全部展開,此刻都在原地休息。而朱厚煌問道:“他們怎麼還不來,不是說之前就已經出發了嗎?”朱厚煌問道。

“殿下來了。”忽然有一個人說道。朱厚煌聽了立即翻身上馬,站在馬鞍之上,極目眺望。只是眼前的一切,讓他不由自主的皺起了眉頭。暗道:“這是怎麼回事,我也算是打過仗的人了,怎麼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到達戰場的。”

地平線上出現,三三兩兩的部落士卒,他們也看見了前面一排排好像是刀削斧鑿一樣的士卒方陣,一時間雙方都愣住了。

朱厚煌從來沒見見過,這樣到達戰場的人,而這些蠻人也從來沒有見過這樣整齊的軍陣,這種整齊肅然的氣氛,本來就有一種震懾力。

這些部落的士兵,甚至不能說是士兵,他們看見了這樣的場景,不由自主的聚在一起,彷彿聚在一起可以壯膽一樣。

朱厚煌終於確定了,這不是詐術。而是這個狗奴國王,就是這樣打仗了。一時間朱厚煌哈哈大笑,說道:“出擊。”

朱厚煌將這些蠻人,當成了北方的蒙古人了,雖然蒙古人比起他們的祖先早已墮落的不成樣子,但是想比南方的這些蠻夷,最少軍事組織能力還完整的保存下來。

朱厚煌身份貴重,自然不會衝在最前面,不過他將他身邊的人全部放了出去了。汪直,俞大猷都領着朱厚煌的親兵衝在最前邊,而兩縣的縣兵都跟在後面。

數千人一起出擊,狹窄的道路根本不能支持,只能數百人當先鋒。本來留做戰場的空地,不過一會兒功夫,就一掃而空。

俞大猷本來與汪直並排衝擊,但是汪直的武功怎麼能與俞大猷相比,俞大猷的神父李良欽是一等一的高手,俞大猷雖然年輕,在經驗之上,還沒有師父厲害,但是這些用蠻力的蠻人,卻是輕輕鬆鬆。

而且狗奴國的人雖然多,但是一路上稀稀落落的根本不成隊形,俞大猷當鋒刃所向無敵,而汪直稍稍落後,整頓士卒緊跟着俞大猷,就好像是一柄快刀一樣,勢如破竹的斬了下去,節節貫通,根本沒有一絲阻礙的地方。

狗奴國王身下有數名勇士擡着結實的竹製轎子,他數百斤的重量在轎子上一晃一晃,忽然看見前面煙塵飛起,還不知道什麼怎麼回事。

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四十七章禮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三十章 宣府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二十章 經緯【3】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八百章 餘波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三十章 宣府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
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四十七章禮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三十章 宣府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二十章 經緯【3】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八百章 餘波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三十章 宣府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