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

朱厚煌之所以這樣想,也是有原因的。

在古代的戰場環境之中,守城本身有着太多的優勢了。守城一方,並不需要有太多的訓練。只要有膽氣,就足以勝任守城的責任。而在古代訓練士兵最好的手段,並變速循循善誘的教導。而是將這些人放到一場生死血戰之中,能活下去,就能成爲合格的士卒。

而安慶城頭這些青壯在以肉眼可以看見的成長起來,再經歷幾戰之後。就足以勝任安慶的防守,有一批骨幹在,安慶城中還有大量的青壯做後補,在兵力上雖然不足以超過寧王軍,但是也足夠守禦安慶城了。

但是放到寧王這一邊,又是另一方面的問題,所謂一鼓作氣,二而衰,三而竭。

今天是寧王軍第一次進攻,恐怕也是寧王軍攻勢最猛的一日。只要撐過這一日之後,寧王軍的攻擊力度,自然會逐日衰減。這一點不會以人力爲轉移的。

因爲攻城戰是傷亡最大的戰鬥,巨大的傷亡會嚴重的影響士氣,任何軍隊承受傷亡程度是有極限的。大量的傷亡之後,士卒會有自保之心,甚至對攻克城池失去了希望。

這樣一來,只能有一個最笨的方法,就是圍城了。

圍城是比拼的是物資與補給。不過朱厚煌不在乎寧王圍城。不僅僅是安慶城是長江之上的名城,有足夠的物資,讓他們支撐大半年,特別是在伍文定將城中所有糧食等物資統統管制之後,他們可以支撐的時間更長了。

還有就是寧王是沒有時間,也沒有足夠的物資在安慶城外圍城的,且不說正德援軍就在後面,單單說,寧王佔據的江西北部一帶,有沒有足夠的物資支持近十萬大軍圍城一年,就值得懷疑。

朱厚煌他看到了此消彼長的契機,今天一戰,是寧王軍氣勢最旺的時候,恐怕也是亢龍有悔之象。

看出這一點的人,並不僅僅是朱厚煌。

潮水一般的士卒退了下來,戰場之上,只剩下一具具屍體,還有一些攻城器械的殘骸。已經處處燃起的火焰。

劉養正本身來說,他不想退兵。但是卻不得不退兵。

因爲劉養正看出來,最前面的人士氣已經動搖了,如果再不撤兵,恐怕就要潰退了。到了那個時候,事情更加不好收拾。

在這一批士卒退下之後,另一批士卒踏着還沒有凝固的鮮血,再次向安慶城出發。

只是這樣一戰,只是上一戰的重複而已,好像是洶涌的海浪重重的打在礁石之上,雖然看起來氣勢萬鈞,但是最終都做了無用之功。

寧王絲毫感覺不到這一點,他站在高高的望車之上,極目遠眺,將整個戰場收到眼底,雙手緊緊握着,雙眼瞪圓,好像是一個賭徒一樣。

劉養正低下頭,暗道:“我怎麼會有這樣不敬的想法,不過的確如此啊,現在我們早已是扔出了所有籌碼的賭徒。只能祈禱天意如何了。”

安慶北門。

安慶城並不只有四個城門,但是寧王大舉來攻的時候,伍文定想過將所有的城門都封死。雖然沒有完成,但是也讓城中只剩下四個城門,東西南北四門。

此刻的北門也在戰鬥之中。

寧王軍的作戰方向有主次,主攻在西門方向所以在西門方向雙方着力最重,打得也最爲激烈。而在北門這裡,不僅僅戰鬥規模,還有戰鬥力都差了在西門雙方主力一籌。

伍文定在挑選全城壯丁的時候,就將全城最強壯的青壯都放在西門上面。而北門上的壯丁,從體質上,還有其他各個方面上,比之西門的壯丁差了一點。但是這一點差距,並不是北門這裡不如西門哪裡的主要原因。

他們雙方之間戰鬥力的主要差距,就是在有沒有朱厚煌帶來的一批老兵。

西門有這一批老兵在,安慶城之中的青壯能夠迅速適應戰鬥,並且成長起來,但是伍文定身邊的人卻沒有。

此刻進攻北門的人並不是寧王中軍,而是寧王收編的盜賊,這些盜賊打不了什麼硬仗,他們不過攻了一陣,落下三四百餘屍體,就慌慌忙忙的退兵了。讓城頭上的滾石擂木都沒有完全發揮作用。

不過盜賊也會想一些下三爛的手段。不過一會兒,無數士卒揹着一大捆柴火出現在伍文定的面前。

伍文定心中暗道:“這些人拿着這些柴火,有什麼用處。”

伍文定很快就知道了。無數柴火丟到了城池之下,隨機一把大火點了起來,這些柴火併不是多幹燥的,一燒起來,立即濃煙四起。滾滾的濃煙向城頭捲去。

伍文定年老體弱,當場都承受不住這樣的味道了。連忙咳嗽幾聲,連忙後退好幾步,離開煙霧的籠罩範圍,纔算是停了下來。

大火捲上城頭並不是風向正北,而是火頭的問題。火頭從離城牆比較遠的地方點起,而柴火都丟在城牆下面,故而這火頭就會從外面向城牆上捲了過去,連濃煙也是一樣。

就在燃起大火的同時。寧王軍這邊也在做動員了。

“兄弟們,決定吳明生死存亡的時候到了,這安慶城是寧王殿下進攻南京最大障礙。只要開了安慶,要什麼有什麼。大家跟着我在山溝裡面瞎轉轉。能有什麼出息,今日做好,就是靖難功臣的名號,子孫後世百代不愁了。爲了這榮華富貴,殺啊。”

說話的人光着半個膀子,手中拿着一個大大的酒碗,大口喝了,酒水灑了他一身,他渾然不絕,將手中的酒碗砸在地面上,說道:“殺。”

數百名士卒都用布沾溼之後,圍住口鼻,這也算是一種簡單的防毒面具了。

他們在點火的時候早已做了手腳,有些地方根沒有點活,甚至還藏着着幾具長梯。他們靜悄悄的將長提達上城牆,慢慢的從煙霧之中,向上面爬去。

雖然有是溼布遮住口鼻,但是還是覺得這煙霧火辣辣的胸腹之間來回轉動。難受之極。他們也不願意在煙霧之中多待,立即從煙霧之中衝出來,誰知道他剛剛在城上走了兩步,就發現迎面走出一個人來,這個人所帶的口罩與這盜賊不一樣,他二話不說一刀下去。

一聲淒厲的慘叫之聲,傳了出來。他們立即知道被發現了。城頭成下立即開始行動了。

城頭的人立即用長長的鉤子將這些燃燒的炭火,統統勾開。並且澆上水,在澆水的同時,大片大片的白霧向上面冒了出來。在城頭一時間伸手看不清楚任何東西,一眼看過去,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而城頭之上,嘹亮的廝殺之上傳了出來,一時間打得安慶城中的青壯,節節敗退。

伍文定心中大怒,暗道:“這安慶城居然在我的手中失陷嗎?”他萬萬不允許這樣了,他已經做好了城池共生死的心裡準備,他不過數十歲的年紀,拔出長劍衝了上去。想要與這些盜賊拼命。

伍文定是不要命了。

伍文定深受百姓敬重,他們見伍文定這個樣子,不由的大驚失色,跟了上去,幾個青壯甚至將伍文定圍在中間,他們容不得伍文定身上有一點的傷害。雙方在刺鼻的煙霧之中,開始拼命的廝殺。

只是好像一進入煙霧之中,煙霧之中有一股刺激眼睛的味道,本來能見度比較低,所以雙方几乎是憑着感覺出手的,難免不了誤傷。一時間也不知道多少死在煙霧之中。

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
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