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

許棟大聲說道:“臣必不負殿下之命。”他微微沉吟一聲,說道:“臣在海外尚有曲部千餘,大船十幾艘,願獻給殿下。”

“哦。”朱厚煌的眼睛微微眯了起來,心中大喜。一聽許棟這規模,就知道他就是後世李旦,鄭成功的前輩,亦商亦盜的海盜集團。“今日的收穫真大啊。”朱厚煌心中暗暗想到。其實朱厚煌來到東南就有招攬海盜集團的意圖,只是沒有想到這樣一下子就找到正主了。

“這是那麼許家的家底嗎?”朱厚煌問道。

“不。”許棟說道:“不是許家的家底,而是臣的家底。許家是世代經商,從未做過違法之事,只是臣自小浪蕩。出海遊蕩,受不得約束,才與鄉間浪蕩子橫行海上。”

朱厚煌纔不相信許家是一絲不染的白蓮花。但他也不會傻到去刨根問底,他不過一笑而過,沒有深究,而是問道:“愛卿對海上可還熟悉?”

許棟說道:“臣對日本,琉球,東雍,東海一帶還算熟悉。”

朱厚煌大喜,問道:“卻不知道東海之上形勢如何?有多少海盜?”

“海盜?”許棟咀嚼這個詞,說道:“如果專門做海盜的,不過是一些小嘍囉而已,根本沒有多少,不過航海風險很大,一般來說,絕不能走空,如果海上出了什麼意外的話,從其他方面補充一些財物,也是有的。只是做犯禁的買賣,都不是老實人。說心狠手辣。也是有的,只是好像還沒有專門行掠的海盜。”

許棟這一句話,揭露了明代很長的一段時間的倭寇的本質,就是雖然稱呼爲倭寇,其實上是海商集團,亦商亦盜,商爲第一,盜爲第二。

“東海上那一方的實力最大?”朱厚煌問道。

“朝廷。”朱厚煌說道。他有些吃驚?

“當然是朝廷啊?”許棟有些奇怪的看着朱厚煌,說道:“東海之上,朝廷水師實力最大,就算是我等走海的也要給水師交份子錢。否則不要想出海一步。”

朱厚煌萬萬沒有想到,朝廷水師現在還有這樣的實力。讓他心中有些明悟,現在的大明朝,還不是後期的大明朝,即便是大明後期,水師也不是毫無作爲的。不管是紙老虎也好,是真的也好,朝廷水師是東海上最大的勢力,對朱厚煌是有好處。畢竟不管怎麼說朝廷水師還是姓朱的。朱厚煌對朝廷水師還是有一些影響力,只是這影響力是大是小,只能到時候看看了。

朱厚煌轉換話題說道:“卻不知道海戰之中,有什麼門道?”

“海戰火器爲先,其他的就沒有什麼,無非大船勝小船而已。”許棟撓了撓頭,最後只好這樣說。

朱厚煌眼前一亮,卻是對許棟更加欣賞了,這一句話看上去簡單,卻不是行家說不出口的。俞大猷有句名言:“海戰無他法,不過大船勝小船,大統勝小統。”許棟說的雖然不好聽,卻的的確確是海戰之道。朱厚煌微微沉吟道:“南洋一帶的佛郎機人,卿知道嗎?”

許棟說道:“有過接觸。佛郎機之人一心想與中國通商,只是在朝廷那個過不去,只好偷偷摸摸的私下賣了,臣與他們做過幾次買賣,人傻錢多,隨隨便便一船貨,就有萬餘兩銀子。”

“佛郎機人都賣些什麼?”朱厚煌問道。

“瓷器,絲綢,其他的就是一些雜項。”

朱厚煌與許棟相談甚歡,朱厚煌從後世的資料之中瞭解明代海商集團,但遠遠不如許棟所說的這麼詳細,還有一些是朱厚煌認識的誤區。比如說,他覺得東海之中,有很強大的海盜集團,恰恰相反,根本沒有這一回事。從整個世界的角度開始,東南海盜集團的興起,是因爲大航海時代對中國直接的影響。

如果沒有西方人到達東方,沒有開闢出東西方航道。海商集團根本沒有財力支撐這麼大武裝,也根本沒有能力掀起如此浩大的倭亂,而在現在這個時間節點上,葡萄牙人已經來到東方,佔領了馬六甲,但是這個船隊的實力很小,不過十幾艘船而已,想要與大規模交易,恐怕還要好幾年。

所以現在的根本沒有什麼海商集團,不過東海上也少不了,私下出海的人,這些人大多是走日本航線的,因爲日本戰亂連連,急需大明的各種物資,官方勘合貿易根本不足以滿足日本的需要。不過,這些雖然有些實力,但是整體上來說,是一盤散沙,根本沒有整合起來。

不過朱厚煌卻知道,這是大爆發之前的寧靜了。等西方大量船隻到達。從大明到西歐整個航線的大量船隻,這些海商好像吹氣球一樣變大,大量的需求,也讓他們私下小規模的交易根本不滿足西方人的胃口,一方是龐大的需求,一方是緊閉的國門。倭亂就應運而生了。

大勢如此,而海商集團正式被放在風口的那一頭豬,他自己還不知道,他們即將被吹起來了。

不過這個時空。有朱厚煌的存在,就大不一樣了。只是不知道這一股東風,能不能將整個東雍吹起來。

“殿下,天色已晚了。”

朱厚煌這才發現,他與許棟談得太入巷了。他來之前,對整個東雍,也就是臺灣的瞭解,不過是在紙面上。雖然他覺得自己坐的功課已經夠多了,但是無論如何也不比許棟這個跑海多年的人。一談起來,就忘記了時間,不知不覺之間已經入夜了。

朱厚煌與許棟整整聊了一整天。

這一整天之中,不僅僅是許棟在說,朱厚煌也在說,他將他的計劃也向許棟說了出來。

朱厚煌的計劃其實很簡單,利用正德皇帝的承諾,將東雍建設成一個貿易中心,壟斷大明與西方的貿易,東雍的事情,朱厚煌自己就能做主,而朱厚煌的雍國是大明親藩自然沒有禁止前往的道理,如此一來,將貨物運送到東雍,在東雍轉手。大明的海運,就不破而破了。

當然設想只是設想而已。其中的種種關隘一時間還弄不明白,打不通關節。只是一個藍圖。只是許棟常年跑海之人,自然能品味出這朱厚煌一個辦法之中濃濃的錢味。許棟心中暗暗下定決心。暗道:“雍王殿下果然英果過人,按殿下這個辦法。這個港口只要建成,那簡直坐在金山之上。不,是銀河之上,有這一道銀河支撐,開擴東雍絕對不是妄想。”

一想到東雍如果能如朱厚煌那樣自稱一國,縱然成爲一個藩王的官員,也算得上堂堂正正的。

許棟擡起頭看,只覺得朱厚煌的身影在燈光的映襯之下,好像透出金色的光芒。一時間有一股神聖的味道。

許棟站起來說道:“天色已晚,臣告退。”

朱厚煌本想將許棟留下來秉燭夜談,只是讓他和一個男子共處一夜,恐怕第二天,就會傳出自己有龍陽之好。朱厚煌起身,將許棟送出驛站門後這纔回去。

許棟遠遠的看着朱厚煌送自己出來的身影,心中忽然一動,“殿下如今不過十六而已,與小妹年齡相若,如果小妹能嫁給王爺,我許家的富貴也就有保障了。”

許老爺子一共四個兒子,還有一個女兒。女兒是最小的,自然是掌上明珠。許家四兄弟非常愛護這個妹妹,許棟此刻動了這個念頭,不僅僅是爲許家的富貴,也是認爲朱厚煌絕非凡人,決計能做出一番功業。

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
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