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

朱厚煌想起寧王給他帶來的壓力,心中也泛起一股想要追擊的想法。只是很快他就冷靜下來。

“我不能這樣做?。”朱厚煌細細的想起來。慢慢的分析下來,這一口氣也慢慢的放了下去。暗道:“皇兄重視軍功,所以下面的人爲了軍功都快瘋了。我再去和他們搶,即便是立下大功又怎麼樣。我是親王早已封無可封,我一生基業在東雍上,也不在乎皇兄封賞。這樣得不償失的事情,我是不會做了。”

“而且,我出的風頭也就夠,這一次安慶之戰,親軍折損過半,水師也損失一條船,跳幫手也損失近半。”朱厚煌忽然想起後出師表的一句話。“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羣、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

朱厚煌的政策很有明顯的傾向性,將整個雍國十萬男丁之中的精銳全部,全部集結在親軍之中,將水師之中最忠心,最精銳的人馬全部都集結到水師本部之中。

雖然談不上是四方之精銳,但也是朱厚煌精心培育出來的精銳。他們的損失已經讓朱厚煌痛徹心扉。

這些損失讓朱厚煌根本沒有心思再追擊寧王去了。朱厚煌將注意力集中善後上。可以這樣說安慶攻防戰,可算是害苦了安慶城內外的百姓。

不管是因爲守城,而必須上城的百姓,還是成爲攻城炮灰的城外百姓。刀兵一起,必生荊棘。

不說朱厚煌與伍文定怎麼安撫百姓。只說許泰帶着他的七百騎兵出了城。

本來是一千騎兵,結果第一戰就是當城步卒用的,白白折損了三成之多。

許泰這一千人都精銳騎兵,結果這樣折損了三成。讓許泰滿心的怒火沒有地方發泄。此刻正遇見他撤退時候,怎麼不發泄出來。

西門大門洞開,七百騎兵洶涌而出,奔出數百步外,立即來到建到一半的長圍,從長圍的缺口之中奔馳而出,直接向寧王大營飛奔而去。

而沒有到大營就有數百騎兵奔涌而出。許泰冷冷一擺手,說道:“讓他們看看什麼是真正的騎兵。”

許泰一抖繮繩一馬當先,跑在騎兵的最前面。他身後的騎兵自動在他身後排出鋒矢陣來。

兩道勢不可擋的煙塵撞擊在一起,許泰大發神威,長刀大戟的馬上功夫,是他擅長的。只見他手中的長槍一抖,晃出點點的銀光,將迎頭一名騎兵挑了起來。

雙方煙塵掀起來,一時間看不真切,不過片刻之間噗噗通通的墜馬聲,骨頭斷裂的聲音,淒厲的慘叫之聲,更少不了有規律的馬蹄聲。

片刻之後,塵埃落定。這才發出出來阻止許泰的馬隊,只剩下百餘騎孤零零的站這,而許泰身後,幾乎沒有墜馬幾人。

寧王馬隊見不能敵,識時務的很,立即拔馬回去。

許泰怎麼會放過他們從後面追過去,不過片刻之間,就將最後百餘騎兵給斬盡殺絕了。

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許泰騎兵雖然是許泰帶領的,但是卻是正德精心打造的。從馬匹到馬具,乃至兵器,都是一等一。還有士兵都是九邊精挑細選出來,一個個都馬上馬下的全能。而寧王只能收集起一些馬匹,再跳一些會騎馬的人,他這麼湊湊呼呼的弄出來的騎兵,如何能將比得過正德精心打造的鐵騎,那麼纔是見了鬼。

許泰橫刀立馬站在寧王大營之前,大聲呼喊道:“寧王,可敢出來一戰?”

寧王這時候就在營寨之中看着,大隊大隊的人馬出了營門向許泰圍了過來。許泰好像是一條游魚一樣,在軍陣的夾縫之中,穿行而過。遇到疏散的軍陣之後,還敢硬生生的衝陣而過。

直到許泰感應到腳下的馬力微微有些疲憊,他左右一看,就知道的他身後的馬匹馬力也都消耗的差不多了。這次神清氣爽的回去了。

寧王在望車上眼睜睜的看着這一切發生,什麼也不說。劉養正卻立即感受到了壓力,說道:“我立即就讓人看守好長圍,讓他們不能在這麼肆無忌憚的出現在這裡,並且明天我們就乘船返回九江。”

寧王冷冰冰的說道:“好,劉先生好自爲之。”

在劉養正的安排之下,第二日,許泰出城在長圍缺口之處,受到了阻擊,首先是遍地的拌馬坑,不過是拳頭大下的大坑,正好陷進去一個馬蹄而已。

這是最容易實現的防騎兵措施。但是也相當實用。

騎兵的威力極大,但是有時候也很脆弱,這些小東西也能對付騎兵。許泰對他無可奈何,他正準備繞一個遠路走過去,不想一天的功夫,寧王大軍都已經上船了。

許泰的手下都是騎兵,雖然厲害,但是追不到水上面去,但是讓他如此放棄他也不願意,他忽然想起朱厚煌的船隊。他立即去找朱厚煌。

“什麼?你要借我的船隊追擊?”朱厚煌皺起眉頭來,立即心頭閃過一個念頭,那就是不同意,當然不同意了。

首先海船是不適應長江水文的,這也是朱厚煌船上有最先進的火器,只能在水戰之中維護一個不勝不敗的局面的根本原因。

其次,朱厚煌本身就不打算在這一場平亂之戰中,再出風頭了。將水師借給許泰,沒有什麼好處,反而容易虧本。

沒有好處,反而有風險的事情。朱厚煌怎麼會同意?正當朱厚煌想辦法推託的時候。許泰好像看透了朱厚煌的心思,低聲說道:“寧王敗亡在即,此次寧王之亂,有數十萬人附逆,這些如何處置?在陛下哪裡我可以說上話?殿下豈有意乎?”

朱厚煌的眼色一下子變得有神起來。人口問題永遠是朱厚煌擔心的問題,一想起從寧王附逆的有幾十萬人之多,朱厚煌的心跳就快了起來。

作爲一個君主,在朱厚煌看來最重要的財富,並不是金銀,也不是什麼政治資源,最重要的財富就是人口。

所以,當幾十萬人口擺在朱厚煌的面前,他無恥的動搖了。

許泰見朱厚煌有一點心動,乘熱打鐵繼續說道:“殿下,下官乘船不過是代步而已,真正作戰的時候,還是騎兵。不會讓殿下的水師損傷太大的。”

朱厚煌長出一口氣,說道:“好吧。不過這一次孤損傷慘重,特別是有能力的軍官損失太多了。許將軍--”

許泰聞絃音而知雅樂,說道:“殿下放心,下官會將一批士卒轉給殿下。”

朱厚煌說道:“如此,孤也就放心,許將軍追擊寧王軍的事情,孤自當助將軍一臂之力。”

許泰大喜道:“多謝殿下。”

許泰得了朱厚煌的應許之後,立即將安慶城頭的火炮全部裝上朱厚煌的船隻上。並且將跳幫手全部帶走,並且從安慶城中帶走了一批青壯。

這一批青壯在城頭上與寧軍血戰,早已褪去了青澀。可以做爲合格的士卒,用來填補許泰手中的人手不足。

這也給你朱厚煌靈感,他心中暗道:“安慶城中有很多因爲戰火失去家園的人,孤是不是可以從這裡拉一批人去東雍啊。”

一想起填充人口,朱厚煌就失去了所有的理智。變得神經兮兮的。

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四章 豹房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
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四章 豹房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