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

鄭太后聽了範獻的話,微微閉上眼睛,說道:“就依範卿之意,計劃提前。”

計劃是早就制定好,不過一提前,就弄得有一點手忙腳亂,本來沒有能悄無聲息的辦成的事情,稍稍有一點躁動。

升龍府城中,雙方兵力早就劍拔弩張了。彼此都睜大了眼睛對準了對方。稍稍有些風吹草動,都讓會讓對方警惕。

雖然不知道宮中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這樣的異動還是莫登庸感受到了。

莫登庸說道:“你說宮中到底是個什麼回事?”

範嘉謨作爲莫登庸的謀主,莫登庸自然需要他來發表意見,範嘉謨緩緩的說道:“殿下,可是在想鐵山伯舊事嗎?”

“鐵山伯陳真還是我的故人,他的前車之鑑,我能不吸取教訓。”莫登庸說道:“我故然想做忠臣,但是黎氏能容得了我這忠臣嗎?”

“殿下,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當先下手爲強,以殿下在升龍府中的實力,一夜清洗小皇帝簡直是不費吹灰之力。”範嘉謨說道。

“範卿,就不必說這個了。”莫登庸說道:“孤有今日還不是範卿指引之功。範卿教孤的,讓孤先養望,然後再行曹蟒之事。如今豈不是正是養望之時,孤就需要黎氏的動作,讓天下人看看,不是莫某人起了謀逆之心,實在是黎氏容不下我當忠臣。”

莫登庸還不習慣孤的自稱,一會孤一會兒我的。

“殿下此言正好,不過殿下還須小心行事,才能萬無一失。”範嘉謨說道。

“孤久經戰陣什麼場面沒有見過啊?區區小陣勢,還難不到孤,當然了事有萬一,如果孤一旦有所不測,還請範先生輔佐犬子。”莫登庸說道。

範嘉謨說道:“臣還是希望殿下能平安歸來。不過一旦有所不測。臣定然竭力輔佐少主。”

就在莫登庸與範嘉謨之間君臣相知的時候。鄭太后也在與範獻說話。

鄭太后雖然是太后,但是其實不過三四十歲而已,還是風韻猶存的美婦人。他在後宮花園之中,說道:“範卿,哀家這兒子,哀家知道,雖然有幾分心胸城府,但絕不是莫賊對手。也是有你的輔佐,才能維持今天的局面。”

“哼。”鄭太后身後的安南小皇帝悶哼一聲。顯然是不樂意。

鄭太后說道:“還請範卿指點,怎麼才能誅殺莫賊?”

範獻說道::“當初,太后在西京果斷殺了陳賊,震懾天下諸侯。有前車之鑑。莫賊絕對不會入宮。”

正如範獻說,莫登庸從來進入宮殿。即便是有事情,也會寫奏摺。

範獻說道:“入宮想殺莫賊,就必須先降低莫賊的警惕之心,以臣之見,欲先取之,必先與之。臣請封莫賊爲郡王。嫁公主與莫賊之子。陛下親自上門拜訪莫賊,並言之莫賊,陛下政由莫氏,祭由寡人之心。大權讓莫賊,陛下只留尊位。”

安南小皇帝說道:“你讓朕向這個老賊投降?不可能?”

讓封莫登庸郡王,還有嫁公主,安南小皇帝沒有一點意見,安南小皇帝是一個極其自私的人。但是讓他向莫登庸低頭。這一點觸及他的自尊,小皇帝是萬萬不可的。

“陛下,小不忍則亂大謀。”範獻說道:“想要成就大事,必須忍人所不能忍。”

安南小皇帝雙拳死死的握住,十指幾乎要插進肉裡。咬着牙說道:“好。”

隨着安南小皇帝點頭,事情就立即開始進行了。

剛剛改換門匾的仁國公府,再次熱鬧非凡。

“聖旨到。”一個安南皇宮之中的小太監站在衆人之前,對這下面黑壓壓的一大批人說道:“晉封仁國公爲明郡王。”

莫登庸手一拱說道:“臣領旨。”

此刻才發現,原來剛剛晉升的莫登庸,並不是跪在地面上,而是以腳疾的緣故,坐在輪椅之上。

莫登庸謝恩之後,接過聖旨,並對各位客人說道:“諸位,這是莫某人的大喜日子,還請諸位飲盡。”

“恭喜郡王大人。”下面的各級臣僚齊聲高喊道。

莫登庸微微示意一下,就有人推着他進了後院。在後院之後,莫登庸陡然起身,大步走了出來。說道:“範卿,看來這小兒的手段如何?”隨即將手中的聖旨,信手交給了範嘉謨。

範嘉謨也渾然不在意的接過來,說道:“看來這光紹小兒手段,也不過如此而已,不過臣想來,他比如有後手。”

安南現如今的年號是光紹。

莫登庸說道:“就不知道這後手是什麼?”

“報,殿下,鄭氏有人來訪。”

“鄭氏?”莫登庸結果拜帖,他與鄭氏可以說水火不同爐。雖然沒有拔刀相向,但是並不是說雙方就真有多少交情。

莫登庸還在疑惑之間,範嘉謨說道:“殿下,還是去見見吧。我估計是光紹小兒的後手過來了。”

莫登庸說道:“好,孤就過去就看看。”

範嘉謨在後院細細的品茶,不過盞茶時間,莫登庸就回來了。

莫登庸說道:“果然如此。”

範嘉謨說道:“殿下,鄭氏過來,是想幹什麼?”

ωωω¸ тt kán¸ ℃o

莫登庸說道:“爲小兒的婚事。鄭太后下了血本。居然將公主嫁給小兒。”

範嘉謨一笑道:“是長公子嗎?”

莫登庸說道:“正是。範卿,這婚聯姻還是不聯姻?”

範嘉謨沉吟了一會兒,說道:“殿下以爲莫氏的底蘊如何?”

莫登庸有些苦笑道:“孤雖然自稱是陳朝狀元莫挺之之後,但是孤知道,莫氏並不是莫氏大戶人家。莫氏到我這,不過三兄弟而已。不過攀附莫挺之而已,能談得上什麼底蘊啊?”

範嘉謨說道:“黎氏傳承百餘年,雖然說不上天下信服,但是也有幾分遺澤。如果大公子能以黎氏女婿的身份繼承安南國主之位的話。對收復人心,有幾分用處。”

莫登庸說道:“既然如此,讓登瀛娶黎氏之女。爲將來的莫家天下做準備。”

婚禮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辦好的。特別是大戶人家的婚禮更是如此。

莫氏與黎氏結親的消息一時間傳遍了升龍,不僅僅達官貴人在談論這一件事情,連升鬥小民也在談論這一件事情。

升龍是安南傳統的國都,即便是百姓也對政治有一定的敏感性。更不要前幾年,還有一場因爲鐵山伯之亂,死了不知道多少百姓。所以大家都對這個十分敏感。

這些民間的政治家,一時間議論紛紛,都說黎氏與莫氏和解。升龍最大的危機就解決了,從此天下太平了。

所以本來只是莫氏與黎氏之間的婚事,一時間有一種鬧得好像都是整個升龍城的喜事,到處都有歡呼之聲。

不過他們不知道,這一件喜事,不過是慘烈戰鬥之前的序幕。而這序幕從安南小皇帝光紹,正式出宮去拜訪明郡王府,到達了高潮。

安南受儒家的傳統很深,所以講究君君臣臣一套。故而身爲皇帝去拜訪臣子,是一件十分稀罕的事情。也是對臣子最高的禮遇。

一時間整個升龍城之中全部被淨街了。只有一隊隊士卒護送着安南小皇帝光紹嚮明郡王府而去。

莫登庸也在明郡王府之中,聽着流水一般的報告。

這一次安南小皇帝來拜訪他,在好幾日之前,就已經約定好了。不過因爲雙方芥蒂已經很深了,莫登庸唯恐小皇帝做出什麼意料之外的事情。所以一路上,對城中的每一支軍隊都十分關注。唯恐有失。

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八章 練兵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四百章 善後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六章 不服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五十章 封賞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
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八章 練兵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四百章 善後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六章 不服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五十章 封賞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