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

戚景通跪倒在地,有一點哽咽道:“臣謝殿下。”

戚景通又是感激又是恨的。

他感覺朱厚煌,他萬萬沒有想到,他會被裂土分茅,建國一方,雖然只是一個鄉之地,但是能做主,父子孫三代之人。如果年歲拉場,甚至能延綿百年之久。

這樣的根基足以讓戚家成爲東雍大族之一了。

但他又恨,他恨他這雙腿。

如果不是這雙腿拖累他不能上陣,他能得到的爵位,又豈止是一個伯啊。

朱厚煌說道:“戚將軍請起。願戚將軍再接再厲,再立新功。”

戚景通說道:“臣定當竭盡忠誠,以報殿下。”

戚景通心中暗道:“我註定不能出戰了,雖然坐鎮後方有一些功勞,但是軍人沒有軍功,爵位想提升,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回去之後,一定要好好教育兒子,將我定遠伯,改成定遠侯的希望就在兒子身上了。”

此刻不僅僅是戚景通是這樣想,大殿之中很多人都是這樣想的。

本來東雍武將的地位就高,而從此之後,尚武之風更加興旺起來。

戚景通之後。是許鬆。

許鬆以財政上的貢獻,被封爲會稽伯。山陰與會稽相鄰,幾乎是一城兩縣,許家是山陰人,不過山陰封號,已經給了許棟,許鬆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其實以許鬆之功,可以得到一個候的封號,只是許棟已經有一個公爵了,再有一個侯爵。將來如果再有功勞,莫不是要一門雙公嗎?

不是那一個家族都可以與中山王徐家相比的。

朱厚煌不得不壓一壓許鬆了。

不過許鬆並沒有感覺壓制。因爲許鬆雖然從事商業,但是從來不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多重要。

他是讀書不成,轉而接收家業開始經商的,但是骨子裡書生氣質從來沒有少過。所以對他來說,能得爵位已經是意外之喜了,還管高低不成。

“臣多謝殿下,臣---臣---”許鬆一想到,今後他許家也是一方諸侯了,他心中就激動的不能自己。

朱厚煌說道:“雍國財政離不開少府,而少府離不開你,許卿也要好好保重,爲孤效勞。”

許鬆說道:“是。”

許鬆過後,是吳鳳儀。

老太監整整讀了好幾分聖旨了,連換聖旨的小太監,就已經跑了好幾趟腿,他微微一頓,舔舔嘴脣,說道:“封吳鳳儀,爲真定伯。”

吳鳳儀的功勞,老實說是極大的。在很多時候情報對決策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直接決定勝負。

但是有些東西,單單是朱厚煌知道是沒有用的。朱厚煌必須服衆。

朱厚煌重要吳鳳儀,打造情報機關,已經讓很多人不舒服了,如果將吳鳳儀擡上高位,恐怕不舒服的會更多了。

吳鳳儀畢竟是錦衣衛出身,而且現在做的也是錦衣衛的勾搭。

“舅舅的爵位,只能慢慢提升,不能一下子給出高位。”朱厚煌想到。

吳鳳儀畢竟鎮定了。

因爲吳鳳儀與其他不同,他是在北京長大的,姐姐又嫁給雍王朱祐枟爲妻,家族雖然不大,但是皇室的關係,讓他知道一點東西。

比如按着慣例,姻親都有爵位的,即便是東雍沒有這個規矩,但是吳鳳儀他自己也不是沒有功勞,只要朱厚煌給吳太后面子,他的爵位就有保障。

看朱厚煌看不給吳太后面子嗎?

當然是不敢了。

吳鳳儀說道:“臣謝殿下。”

封完吳鳳儀之後,高等爵位算是完了,畢竟有封地的爵位,朱厚煌決定要寧缺毋濫。下面要封的。就是男爵,與子爵兩等爵位。

這兩等爵位,不需要封土。所以朱厚煌都大方了。

幾乎上在正德十三年從龍,有能坐在大殿上的人,都有一個男爵的。這是賞從龍之功,五代之後除爵。

而少數人有子爵頭銜,比如,李良欽,俞大猷,汪直,劉鋒,魏大臨,鄭深,鄭綏,等人。水陸兩軍的主將,都有了子爵頭銜。

不過,下面的聖旨都不會一封一封的唸了,而是一批量全部唸完了。

朱厚煌說道:“封爾等爵位,是酬功,而並不是讓爾等懈怠的理由,如果一心想經營封地,不願意爲官者,孤會準。但是在朝中,就不要以封地爲念。今日不過是通個氣而已,過了正月,禮部有會正式的封爵儀式,你們可以回去準備了。”

到了這一步,漫長的大朝會接近尾聲了,用了幾乎上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

這還是短的,之後的大朝會,一年有一年長,甚至過年前後都在開會了,不過那都是朱厚煌去世之後的事情了。

不過,大朝會結束了,並不是朱厚煌要處理的政事,就要結束了,恰恰相反,朱厚煌要面對的政事纔開始了。

朱厚煌在大朝會之中,很多決策,是諮詢過某些人的,但是僅僅是某些人,而不是所有人,等朱厚煌的聖旨一下,很多人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殿下,不是臣不盡力。”王鶴年說道:“而是臣人手不足,而且南都之中,很多建築都沒有,古籍之也沒有裂土分茅的具體細節,短短一個月之內,臣實在弄不出一個合乎規模的禮儀啊?”

朱厚煌說道:“孤知道了。”

他的語氣有些不滿。怎麼說啊。對於禮儀上的缺陷,朱厚煌早就知道了,一來他的這些大臣都不是什麼大儒。對禮儀的也不是太精通的,讓他執行禮儀規範,他還能執行下去,但是讓他們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禮儀,卻是實實在在辦不到。

朱厚煌說道:“國家多事,一切從簡,不懂得去問王先生。要不然你這禮部的差事,就不要做了。”

王鶴年臉色通紅,說道:“臣明白了,臣這就去請示丞相。”

王鶴年立即走了。

朱厚煌冷哼一聲,對王鶴年很不滿意。他對禮儀本來就不是太看中,不過是爲我所用的原則而已,差不多就行了,誰還會真扣細節嗎?

說到底,朱厚煌不是儒生,不明白,儒生對禮的的態度,是容不得一點馬虎的,簡直是神聖之極。

朱厚煌打發了王鶴年之後,發現了王陽明居然來了,立即起身說道:“王先生怎麼來孤這裡,快請坐。”

“殿下,禮不可廢。”王陽明堅持行禮之後,方纔落座。

朱厚煌說道:“王先生有事,給孤說便是,孤去看你,就不用你這麼跑了。”

原本在大員朱厚煌的辦公地方與王陽明的長史府不過是對面而已,走路很容易到,但是現在雖然還是對面,卻不容易到了。

且不說大廣場的面積,單單是南鬥殿面前,數百米的臺階,就夠某些人吃一壺了,特別是身體虛弱的老者,比如說王陽明。

王陽明的身子虛弱,已經是整個雍國都知道的事情了。

王陽明說道:“怎麼能以君拜臣,殿下這樣的話就不要說了。”

“孤不過是拜訪自己的老師而已,哪裡有什麼君臣。”朱厚煌說道。

王陽明輕輕一笑,有幾分欣慰,也就不在這個話題上,說道:“殿下,我的身子骨實在堅持不住了,今年定然要退位讓賢了。殿下可準備接替我的人選嗎?”

朱厚煌的臉色頓時苦了,一方面擔心王陽明的身子,一邊也發愁王陽明的代替人選。

“師傅,可以給我舉薦一二。”朱厚煌說道。

王陽明說道:“東雍丞相的權力太大,臣以爲非臣下可以置啄的。”

朱厚煌問道:“殿下以爲徐愛如何?”

“徐愛。”王陽明沉吟一會兒,嘆息道:“不行。”

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
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