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

朱厚煌身邊的儒臣太少,王陽明等人都不在身邊,以至於這一點暗示,朱厚煌硬是沒有聽出來。

鄭懷興的媚眼拋了瞎子看了。

此刻的朱厚煌一心想探明皇城之內的虛實。

但是他又不知道該怎麼探明虛實。他想派出一個使者去皇城內部看看,又不知道該派誰去。

這個人要熟悉安南內情,不熟悉安南內情的人,去了也看不出什麼名堂來,還要對他忠心不二。如果派出去的使者出了問題,說不得就會被他與莫登庸合夥,反咬一口。

如果僅僅是這兩條,吳鳳儀是合適的。

吳鳳儀多次來往升龍,又是做情報工作的,所以,說他不熟悉升龍與安南,其他人都不相信。

但是朱厚煌又不敢讓他去。

無他,朱厚煌身邊離不開他。

在君王這個位置上時間越長,疑心病也就越大,能信任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作爲監視天下的情報機關,朱厚煌如果沒有了吳鳳儀,他必須要先將情報機關拆分,再後想辦法往裡面摻沙子。朱厚煌的工作量又急劇攀升。

畢竟吳鳳儀是朱厚煌的舅舅,這一點就足夠朱厚煌信任了。而其他人,朱厚煌卻不敢信任。有吳鳳儀在,朱厚煌不必在情報方面多下功夫,只需聽吳鳳儀的結論就行,其他人,朱厚煌可不敢掉以輕心。

不管怎麼說,出使的任務,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朱厚煌絕對不肯讓吳鳳儀以身犯險。他轉眼之間看到了一人,心中一動。他不是正好嗎?他不是別人,正是鄭懷興。

鄭懷興是安南人,又是鄭氏一族出身,從身份到地位,他對安南的瞭解決計在在場任何人之上。而且鄭氏將莫氏害成現在這個樣子,決計不會叛逃的。這一點完全可以放心。即便是他想叛逃,莫氏也絕對不會接受的。

而且鄭氏是新近投靠的,朱厚煌對鄭懷興的性命,可沒有那麼看中,無非是死了個鄭懷興之後,再從鄭氏之中挑選出一個人而已。

反正鄭氏世家大族,其他的不多,人口是一定多了。

想到這裡,朱厚煌眉毛一挑說道:“鄭卿,孤想請弄入皇城勸降,不知道鄭卿意下如何?”

鄭懷興心中一動,暗道:“莫不是殿下在考驗我的能力嗎?”

由不得鄭懷興如此想,剛剛他想讓朱厚煌給自己父親弄一個諡號,但是朱厚煌卻略過了這一點,反而提出了這一個問題。他自然而然如此做想。

有一句話,叫做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後看子敬父。他父親已經去了,而且朱厚煌又不是安南人,他父親鄭子軒生前有過怎樣的功績,做過怎麼的事情,也不清楚。那麼怎麼評價這個人,怎麼給這個人封諡號。自然要看他兒孫的表現了。

如果兒孫的有能力,有本身就高看一眼。如果他兒孫是平平之輩,就低看一眼,本就是正常情況。

一想到這裡,鄭懷興說道:“臣遵命。”

他下定決心,一定要讓皇城之中的守衛投降。鄭懷興知道,皇城也是奪城的關鍵,因爲小皇帝,皇太后,還在皇城之中。

鄭懷興獨自一人來到城門前,高聲喊道:“鄭氏族長鄭懷興拜見羅統領,還請羅統領一見。”

這爲羅統領不是別人,正是先前守衛皇城的將領,不過現在他連站在莫登庸身邊的資格都沒有。

“父王。”所謂仇人見面,分外眼紅,說的就是這裡。

莫登瀛看見鄭懷興,滿心的怒火迸發出來,說道:“就是鄭氏害的孩兒如此下場,請父王射死此人。”

莫登庸看着莫登瀛淡淡的說道:“過來。”

莫登瀛依言上前兩步。莫登庸陡然出腳,一腳將莫登瀛踹飛兩步,莫登瀛整個重重的趴在地面之上,由於他身上來穿着甲冑,只聽見“砰”的一聲,好像鐵器砸在地面之上的聲音。

一時間,莫登瀛居然起不了身,說不出話來。

“蠢貨。”莫登庸說道:“你平日就是這樣做事的嗎?凡事都憑藉你的喜好不成,連輕重緩急都不分。看來不成器的後,將他給我拖下去。”

立即有侍衛將莫登瀛攙扶下去。莫登庸看着莫登瀛走了之後,傳令下去,說道:“下去個吊籃,將他給吊上來。”

不一會一個吊籃拿上城頭,放了下去。

鄭懷興坐在裡面被拉了上來。

鄭懷興剛剛上了城頭,一眼就看見莫登庸,不由的大吃一驚,身後冷汗簌簌而出。打溼了整個衣背,幸好他身上穿着甲冑,否則就能清晰的看出來,他的後背都溼透了。

“我命休矣。”鄭懷興暗道。

如果知道莫登庸在上面,鄭懷興是絕對不敢上來。他自己覺得自己必死無疑,心中反而放鬆下來。說道:“不必拉上吊籃,放我下去吧。”

“賢侄,爲何來去匆匆,不說一句話就走。”莫登庸面無表情看不出喜怒,彷彿眼前不是害他失去半個升龍城的鄭氏後人,反而是一個陌生人一樣。

鄭懷興說道:“小侄奉雍王之命,過來勸降,不過小侄知道,明郡王殿下,是絕對不會投降的,那麼小侄也就不必白費口舌了,告辭了。”

莫登庸看見鄭懷興如此鎮定,再想起自己兒子如此,沉不住氣,心中不由暗道:“我怎麼有這麼不成器的兒子,連這樣的局面也能翻盤了。”

看來別人家的孩子,從古代就有。

莫登庸說道:“既然來了,就與孤說說話,鄭氏真的要與我爲敵?”

鄭懷興哈哈大笑,說道:“事到如今,我即便說,不想與殿下爲敵,殿下信嗎?”

“倒是孤說廢話了,”莫登庸揹着雙手,看向下面說道:“好吧,孤也不說廢話,你想走可以。孤不爲難你,只是升龍是孤的心血。在城中開戰,歷代先王積累,未免毀於一旦,明日在南城之外,孤與雍王一決雌雄,如果他怕了,大可不必來赴約。”

鄭懷興心中大喜,一來,聽莫登庸話裡面的意思,就是他的性命保住了。二來就是不會在城中開戰。

莫登庸的話其實對鄭懷興觸動最大。

鄭懷興從小在升龍城長大,對升龍城的感情,也是最深的。至於莫登庸的話,只不過是隨便找出來的一個藉口而已,如果可以用升龍城換朱厚煌全軍消失,他會毫不在意的兌子。

鄭懷興知道自己能活下來,反而有一點後怕了。他的雙腿就有幾分站不住了,他在心中暗暗的告訴自己,鄭懷興啊,鄭懷興,萬萬不能有失鄭氏的臉面。

低頭答應下來,說道:“是。小侄一定轉告。”一邊邁着僵硬的步伐,面前走進吊籃之中,在吊籃放下的同時,渾身一鬆坐着在吊籃之中。

等吊籃落地之後,起身兩次,纔算是從吊籃之中爬了出來,出來之後,走路都不順暢,過了金水橋,纔算是恢復正常。

“什麼情況,你怎麼剛剛上去,就又下來了?”朱厚煌問道。

“殿下,莫賊就在城頭。”鄭懷興說道。

“什麼?”朱厚煌大吃一驚,忍不住看向城頭,在他的情報之中,莫登庸還在城外營地之中,雖然這個營地已經離升龍很近了。但是也不是今日能夠走到了,但是莫登庸怎會到?

一時間朱厚煌心中不由的自問道:“他怎麼來的?他什麼時候來大,他來此到底有什麼目的?”

不要說,朱厚煌胡思亂想。決定勝負固然有很多方面,但是敵人的心理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九章 打虎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
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九章 打虎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