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

所謂善財難捨。

各路土司將江北各地,當成了比廣西老巢更加重要的地方。

不過也是,他們在廣西的老巢,根本沒有什麼產出,都是山溝裡面,不是在山溝裡面的地方,一般也不會成爲土司。

而這些地方,哪裡比得上江北的平地。

他們聯合起來,還打不過鄭綏,分開固守,就可以了?

不過,鄭綏也有自己的難處。

徵召士卒,編練成軍隊,也是需要時間的,即便是有現成的預備役,也是如此。

而且鄭綏麾下的實力大多,也都是新兵,將領什麼都一時間也沒有幾個合用的,鄭綏雖然說要分兵,但是也不過分兵三路北上,一路攻克沿途的府縣。

因爲有安南本地人的支撐,一路上可以說勢如破竹。

各路土司紛紛潰敗。不過在鎮南關下全部被攔住了。

因爲姚鏌到了。

姚鏌一路急行來到鎮南關外就不走了,立即加固關口。卻不想,關口還沒有加固好,敗兵就稀里嘩啦的來了。

姚鏌一看,好傢伙,好幾萬人馬。

而且這幾萬人馬的傷亡並不是太重的。

土司就是這樣,對土司來說,地盤雖然畢竟重要的,但是有比地盤更重要的東西,不是別的,就是人口,武力。

沒有了地盤,還能去搶別人的,如果沒有足夠的武力,即便給了的地盤也守不住。

鄭綏大舉來攻的時候,剛剛還有幾個硬骨頭試試用鄭綏的牙口。

但是,一見鄭綏的牙口很好,吃起來簡直是毫不費力,他們立即改變的了方向,收拾一下自己的細軟,大隊小隊開始逃亡了。

鄭綏發現自己手裡面的兵力也有些不夠。

畢竟新得的地方需要兵力去鎮守,而鄭綏不過兩三萬士卒,派下去之後鄭綏的本部不超過一萬,怎麼敢追。萬一對方殺一個回馬槍,他未必能頂得住。

所以他也放緩了節奏。他一邊攻城略地,一邊直接從佔領區徵兵。擴充實力。但是這些行爲,都會影響進軍速度。

雙方似乎達成了一個默契。

不過鄭綏還發現一個煩惱,平原之上,大軍一掃而過,打掃的乾乾淨淨的。但很多地方,並不是山地,這些地方有很多地方是向安南與大明雙方朝貢的,說他們是安南土司也行,說他們是大明的土司也行。

甚至還有一些莫氏的殘部盤踞。

鄭綏也必須進行防範。

經過月餘的征戰,鄭綏終於來到了,鎮南關下。

準確的說,並不是在鎮南關之下。而是鎮南關以南數十里的地方。

姚鏌已經軟硬兼施,將這些土司玩弄於鼓掌之中,收拾的服服帖帖的。當然了,能這樣也不是因爲姚鏌多有能力,而是姚鏌身後有一個大明。

姚鏌一整合,加上姚鏌的本部,居然有七萬之衆,而鄭綏帶過來的也不過三萬之衆,新兵的比例也是相當之多。

動用了大量封存的武器,就是當初莫氏的武器,纔將這些軍隊武裝起來,不過,這樣一來,攻守易勢。

姚鏌督促土司軍攻擊鄭綏的營盤。

鄭綏的火器比例雖然不多,但是要看與誰比。

那是與雍軍來比,那是火器不多,但是與土司兵比就強了不知道多少,至少還有數十門佛郎機炮,千餘杆火槍。

以這些火器爲防守主力,一時間姚鏌拿鄭綏也沒有什麼辦法。

這裡是一道狹窄的海邊通道,雙方堵在一起,姚鏌還能退過鎮南關,而鄭綏不能退了,因爲一離開這裡的地形,後面就是開闊的平原,再也無法限制明軍的行動。

姚鏌其實信不過土司,他準備從後面徵兵,來填補自己的損失,這些土司不過是姚鏌的炮灰而已。

而鄭綏也是如此。他對姚鏌沒有什麼攻擊慾望,一邊對峙,一邊擴軍,準備先擴軍二十萬再說。

當然了姚鏌與鄭綏還有書信來往不斷,似乎是好朋友一般。

“西路軍能打成這樣。,也是出乎孤的預料了。”朱厚煌說道。

楊慎說道:“殿下,現在鄭綏還不敢反叛,不過,如果靖難之役超過一年,臣也不能保證安南還是如此這樣。”

朱厚煌說道:“有一年事情就行,楊先生,給鄭綏的封賞,一定要多給,給一個伯爵,就清化伯吧。如果他能拿下兩廣,孤給一個侯,能飲馬長江,孤給一個公,能與孤會師南京,孤給一個王,又如何啊?”

朱厚煌時時自醒。

他反覆揣摩史記,特別是漢高祖的行事,越發明白一個道路,不管他之前有沒有想,東雍的封爵制度,是他的一大利器。

想當天子一定要大方,即便是當時大方,然後再一個個收拾也不遲。

朱厚煌說道:“對了汪直,黃士龍等的爵位封下看來沒有?”

楊慎說道:“還沒有,殿下的意思是?”

朱厚煌說道:“正值大戰方起之時,要鼓舞人心,汪直給一個侯,黃士龍等人給一個伯。並傳令下去,能下一省則封公,能下京師則封王。”

朱厚煌一時間,覺得自己的爵位分的太寬了。

其實他不知道,雍軍制度的爵位,雖然只有五級公侯伯子男,還有一個勳爵。其實文官私下裡面也分出好幾個登基。

比如以世襲與不世襲,還有降爵世襲,等等,還有以戶口土地等封地的標準,分出了三六九等。有五服之稱。

比如封在府縣附近的爲甸服,然後以交通,遠近,人口等等,分出剩下的五服。

可以說,在朱厚煌不知情的情況之下,將朱厚煌的爵位分出了一套體系,所謂的微言大義就是這樣的。

朱厚煌不知道,但是楊慎卻是門清的很。

楊慎說道:“殿下,就要快到了澎湖了,殿下準備先從哪裡下手?”

此刻朱厚煌與楊慎正是在從南都往東雍的道路之上。

朱厚煌已經將南邊的事務處理的差不多了,俞大猷已經先行一步帶這雍軍主力離開了爪哇。

而張翰也被朱厚煌升了一級,爲爪哇總督。負責爪哇征伐,麾下有數百士卒,還有萬餘俘虜,以及已經被納入椰城府的萬丹國。

淡目國也得到了消息,派人幾次進攻椰城。

原浙軍士卒表現還不錯,打退了淡目國的進攻。朱厚煌專門讓舊港支援了不少物資給椰城,看情況有舊港府守望相助,張翰牢牢守住椰城,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另一個難題也得到了解決,那就是佛郎機。

也不知道佛郎機是因爲亞齊的亂戰,讓他們騰不出手來,還是因爲大明的貨物的誘惑,從大明弄來的第一批物資過來,佛郎機立即興奮起來,他們非但沒有拖東雍後腿的想法,甚至提出了出兵參戰之事,希望從對明戰事之中分出一杯羹,被朱厚煌嚴詞拒絕了。

不過,即便是佛郎機沒有出兵的傾向,朱厚煌也不能掉以輕心。

朱厚煌命吳明爲南都留守,甚至給他下令,只要能守住南都,哪怕是馬六甲,舊港,椰城全部都丟了也無所謂。

其實朱厚煌的夾帶之中,也是沒有人選了。

吳明是他能拿出來的方面大員了。朱厚煌對吳明的能力很清楚,所以當吳明鎮守南都,他已經做好來了最壞的準備。

朱厚煌不再去想南都的事情,專注於眼前,他沉吟一會兒說道:“孤準備先拿福建下手。”

朱厚煌不挑別的地方,單單挑福建,原因無他,在朱厚煌看來,福建已經接近瓜熟蒂落了。只需輕輕一觸,就能落到手裡。

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八章 練兵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三章 侍衛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
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八章 練兵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三章 侍衛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