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

朱厚煌想召集重臣,召開這一次關於東雍存亡的會議,就如何解決現在巨大的財政危機。但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畢竟東雍的勢力分佈也不小了,從琉球到東雍,再到呂宋,都有分佈,等各地重臣回到大員,也需要數日的時光。

所以,在這些重臣趕回來之前,朱厚煌見縫插針的解決問題。

他現在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東雍的漁業問題。

東雍的糧食問題非常之嚴重,所以,朱厚煌不肯放棄哪怕是一點希望。從漁業上來彌補,自然是其中的一條途徑,所以朱厚煌必須先考察一下,東雍的漁業。

但是說來慚愧,朱厚煌雖然已經立足東雍,也算是臨海,但是對海上漁業一點都不瞭解。

朱厚煌想了解漁業的時候,卻不知道從何處下手。

忽然朱厚煌想到了水師學院,水師學院之中的學員。這些學員都來自各地,這裡面可能會有出身漁民的學員,從這上面瞭解到漁民的生涯。

朱厚煌說做就做,不過片刻就來到了水師學院之中,看見水師學院,朱厚煌不由有一些睹物思人,想起了當初掌管水師學院的鄭路。

朱厚煌知道他的大業總是要要死人的,但是萬萬沒有想到,死的第一個高階將官,就是剛剛投誠不久的鄭路。

世事無常,讓朱厚煌不盡唏噓。

“鄭路將軍身下有幾個孩子?”朱厚煌問道。

“鄭路將軍身後唯有一子,就在水師學院之中。”說話的人是魏大臨。

鄭路一去,水師學院不能沒有人負責。魏大臨在少府之中,被許鬆壓制,朱厚煌就將魏大臨掉過來,接任鄭路的院長一職。

朱厚煌說道:“讓他過來。”

不一會兒,一個十五六歲的男孩走了過來,他雖然長得畢竟稚嫩,但是身子壯實之極,看上去要比他父親鄭路要高一點,一見朱厚煌就跪倒在地,說道:“臣鄭深,拜見殿下。”

“起來吧。”朱厚煌說道:“爾父爲國而死,孤心甚痛,爾當以這樣的父親自豪。”

鄭深低頭說道:“是。”

朱厚煌對魏大臨說道:“孤將鄭深調走了。”他又轉過頭來對鄭深說道:“你就當孤的親衛吧。”

魏大臨知道鄭深走上的康莊大道,只有不走錯了,將來定然是東雍重臣。

朱厚煌親衛已經有俞大猷,汪直等人珠玉在前,誰不知道是一條通天路,但是想走通這一條通天路卻不是那麼容易的。

鄭深再次行禮道:“謝殿下。”

朱厚煌說道:“起來吧。”有兩個侍衛將鄭深拉起來,讓鄭深跟着朱厚煌的後面。

朱厚煌問魏大臨說道:“學院之中,有出身漁民的孩子嗎?”

“這--”這一句話將魏大臨問住了。魏大臨在鄭路死好才接管這裡,時間並不長,再者他也沒有做過一書院的院長,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對學生還沒有熟悉到,他們的出身如何,如果是幾個出身許,魏,鄭家的孩子,他倒有關注,但是誰是出身漁民家,這個還真不知道。

“殿下,臣出身漁民。”一個聲音從朱厚煌身後傳過來,朱厚煌向後一看,說道:“是你,你家是漁民?”

朱厚煌大吃一驚,居然是鄭路之子鄭深。

鄭深說道:“臣家出身苦寒,臣少得時候常常跟隨父叔去打漁,後來入不敷出,漁科也多,實在沒有辦法,才做起作奸犯科的買賣的。”

朱厚煌說道:“那麼漁民出海打漁的收成如何?”

鄭深有些猶豫的說道:“殿下,漁民不出海打漁,或者說很少出海打漁?”

“什麼?”這完全出乎朱厚煌的預料之外,漁民出海打漁,怎麼活啊?問道:“那不出海打漁何以爲生啊?”

鄭深說道:“臣聽祖上說,因爲太祖爺爺的禁海令,所以沿海漁民不能深入大海,只能在近海打轉,而海邊就那麼多魚,早就打撈光了。在我爺爺那個時候,就在海中拉網養漁。”

“拉網養漁?”朱厚煌有些不相信早就的耳朵,他完全想不到,原來在明朝,海上就開始這樣做業了。

“那魚苗從哪裡來?”朱厚煌問道。

“每當二三月的時候,海中就有大量的魚在河口產卵。會有大量的小魚冒出來,那個時候,家裡人就會將小魚放進拉網之中,等養上一季,然後賣掉。”鄭深對這些事情,有着深入骨髓的記憶,此刻說起來,條條是道。但是這些都不是朱厚煌想要的。

朱厚煌想要的是什麼?他纔沒有考慮禁海令的問題,他需要能大量捕撈魚類漁民。

不過鄭深的消息對朱厚煌來說,也算是好消息,無他,封禁多少年大海之中,一定有豐富的魚類,不用擔心竭澤而漁了。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好像找不到熟練的漁民了。

“真的沒有人遠洋捕魚嗎?”朱厚煌問道。

鄭深說道:“同樣是犯禁,還不犯個狠的。我鄭家百餘口,就是因爲交不起漁科,不得已逃亡,犯了禁之後,也沒有想過捕魚之事,因爲走海之利何止是捕魚的百倍,或許有漁民偷偷的捕魚,但是數量並不多。”

朱厚煌一時間有難色,去哪裡找捕魚的熟手請教啊?

鄭深說道:“殿下,可是想在遠洋捕魚嗎?”

“正是。”朱厚煌問道:“你有辦法嗎?”

鄭深說道:“臣或許可以。萬變不離其宗,且殿下名水師學院的學生有捕殺鯨魚之試,常在海上漂泊,對魚羣的數量來去,也是相當瞭解的,如果殿下信得過臣,就將此時交給臣來做。”

鄭深知道這是一個機會,所以當機立斷向朱厚煌請纓道。

“你需要什麼?”朱厚煌看在鄭路的面子上,願意給鄭深一個機會,只是能不能把握住這個機會,就要看鄭深了。

“首先是漁船,在海上沒有上好的漁船,絕對不能跑遠洋的。”鄭深說道。“比起漁船來,其他捕魚工具都是小事。”

朱厚煌心中暗道:“漁船。現在我手裡面卻是沒有船。”

朱厚煌深陷財政危機之中,連水師的船都不捨得買,又怎麼捨得去買漁船啊?他一招手,將一個侍衛叫到身前,說道:“去叫李大工過來。”

“是。”侍衛答應道。

水師學院的地方,本來就與船廠並不遠,而且李大工身上也掛着水師學院教員的名頭。故而一叫就過來了。

“臣李大工見過殿下。”

居養體,移養氣,李大工也漸漸的適應了他現在的身分,慢慢的身上多出了幾分自信,或者說是官氣。

朱厚煌也不寒暄,立即問道:“船廠現在能造船嗎?”

“好在殿下知道,船廠什麼時候都能造船,只是木料還沒有完全陰乾,造出來的船恐怕不耐用。”李大工說道。

朱厚煌等李大工說完,立即說道:“現在的木料造出的船隻能用上五年嗎?”

李大工覺得朱厚煌幾乎上就是侮辱他們的手藝,他說道:“豈止是五年啊,十年也能支撐。”

“既然如此,孤就命令你開始造漁船。必須是能經得起遠洋風暴的漁船。”

李大工大喜,微微躬身道:“臣領命。”他說道:“即便是殿下不說,臣也要說,讓孩兒們開始造船,否則手藝都生疏了。造船本就是一門手上的活。臣如果這樣荒廢幾年之後,恐怕也不會造船了。造船好說,只是這船隻的樣式該怎麼來啊?”

李大工看向朱厚煌。

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五十章 封賞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十章 長史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六章 不服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八十章 先鋒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
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五十章 封賞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十章 長史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六章 不服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八十章 先鋒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