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

面對這個局面,莫登庸也覺得無可奈何,他暗道:“不等大明那邊的反應了。我必須採取行動。”

莫登庸立即開始行動,他立即向海防派兵,並且試探進攻海防。

不過海防的城防攻勢,是朱厚煌看過,也覺得可以的。有占城軍的防守,再加上足夠的火炮與火藥,如此一來,莫氏的數次進攻都無功而返。莫登庸做好將海防先圍住,做好了長期圍困的準備,不過這樣不行,海防是一個港口,在海面之上,是東雍的天下,所以,他們每每封鎖港口,都被東雍艦隊給打破。

海防城對外面的聯繫,是時斷事續。莫軍一直無法圍死。

沒有圍死的情況之下,圍城對海防幾乎沒有任何效果。

莫登庸第二件事情,就是找一個嬰兒,做爲黎氏後人,登基。莫登庸自己封自己爲輔政大臣,掌管黎朝權力。從此黎朝徹底分裂成南北兩脈。在歷史之上,由莫登庸開創的北莫南黎維持了相當一段時間,只是不知道這一次兩個朝廷能維持多長時間。

莫登庸似乎明白了黎氏的地位,在黎氏幼帝登基儀式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隨着幼帝登基之後,莫登庸立即動員大兵以討伐叛逆,消滅僞帝的爲口號,號稱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南下。此刻南方登基大典也完成了,數萬大軍出了清化。兩萬之間,似乎有場大戰爆發開來。

“楊廷和。”嘉靖死死的握住了拂塵,由於用力過猛,拂塵細細的絲線在不住的的顫抖,似乎有什麼可怖的事情在發生一樣。

不是因爲別的,很久之前莫登庸求援信就來到嘉靖這裡,嘉靖表示要訓斥朱厚煌,讓他安分守己,不得侵犯安南。這一點楊廷和同意了。不過這一封聖旨下去,朱厚煌根本沒有一點反應,嘉靖頓時惱怒之極,卻無可奈何。等得到朱厚煌出兵安南確切的消息之後,嘉靖要求廣西出兵南下。幫助莫登庸。

但是這個時候楊廷和堅決不同意。最重要是兩點,第一,嘉靖登基未久,應當鎮之以靜,而不應該大動刀兵,一旦有敗,則對嘉靖的聲望有損。第二就是莫登庸,莫登庸是安南權臣,有弒主的嫌疑,大明主持天下之公道,不應該與這樣的亂臣賊子,多聯繫。

但是嘉靖只覺得自己的尊嚴受到了冒犯。

這一段時間內,在嘉靖的操縱之下,大禮儀的理論越演越烈。嘉靖一次次試探被楊廷和給打了出來。雙方早就不如當初的奪位之時親密無間了。嘉靖早就想弄死楊廷和了。不過即便是皇帝,想弄內閣首輔,特別是有這樣擁立大功的內閣首輔,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一件必須從長計議的事情。

“陛下,不要氣壞了身子。”黃錦在嘉靖身邊說道。

這一段時間黃錦算是歷練出來,看他的樣子,不再像一個鄉下小太監,已經一點司禮監大佬的氣勢,。

嘉靖深吸一口氣,雙手抱丹緩緩說道放在丹田之上。長出一口氣,平靜下來,說道:“黃錦,你有什麼辦法嗎?”

如果說嘉靖這一段時間,有什麼功績的話,那就是將內廷掌控在手中,他再次走傷正德當初走過的道路,就是扶植內廷司禮監,用來對抗外廷內閣。

或許這是正德遺產之一,雖然張太后一直把持着紫禁城,但是真正的內廷權力從來沒有從正德手中流出過。被嘉靖接受之後,他就有了與內閣鬥上一鬥的資本。他雖然問道是黃錦,其實上,問的不僅僅是黃錦,而是黃錦身後的很多人。

黃錦不會一下子脫胎換骨。但是黃錦背後卻有很多智囊。

皇宮之中有一個地方叫做內書房,司禮監太監都是出身內書房,這些太監之中大佬們,一點不比內閣大臣差上多上,對整個國家的瞭解甚至在一些文官之上。是大明曆代皇帝制約文臣的重要籌碼,這些人現在都在黃錦手下,黃錦來之前,也是做過功課。

黃錦說道:“陛下,以奴婢的意思,莫不如動廣西狼兵。”

嘉靖眉頭一皺說道:“廣西狼兵嗎?”

廣西狼兵作爲大明軍事力量上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時候已經被重視。其實廣西狼兵都是土司兵,這些土司兵在元明亂世的時候,就有一番作爲,不過被明軍狠狠的鎮壓下去了,在大明前期,大明開國的武力還有幾分倖存,所以狼兵並不是多受重視,隨着大明的軍事力量衰落。廣西狼兵越發受到重視,到了後來似乎成爲大明在南方的維繫力量,可見大明南方的衛所,營兵,早已爛城了什麼樣子。

黃錦補充道:“動用狼兵,不用陛下動用分文,只需陛下給廣西巡撫一點暗示,讓廣西巡撫辦理,讓安南莫氏出錢自己去請狼兵即可。”

“好。”嘉靖說道。其實嘉靖一般不會怎麼誇獎某人,不過黃錦今日的建議的確不錯,讓唐寅不得不誇獎,嘉靖最看中的不是別的,而是黃錦這個方案,不會花錢。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正德本身就不是一個勤儉節約的主,而且正德還要養兵,所以正德根本沒有給嘉靖留下多少錢。當然了這裡說留下的錢,是指內庫的錢,而不是戶部的錢。

現在嘉靖與楊廷和糟糕的關係,嘉靖想花錢,並不是那麼容易的。恐怕會被楊廷和給頂回來。所以這一才支援安南,如果用國庫的錢,嘉靖沒有意見,如果用內庫的錢。嘉靖就有意見了。

嘉靖同意了。黃錦立即去辦。一封內旨出了大內,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來到了廣西巡撫姚鏌手中。姚鏌看了之後,有些皺眉。

姚鏌是弘治六年的進士,也算是老資格進士了。他早年外放過九邊,現在在廣西爲官,多次領兵。也算是一個狠角色,他對這封中旨裡面的內容暫且不論,單單是中旨的形式,他就覺得不舒服。如今京師之中如火如荼的爭論,即便是遠在廣西,姚鏌也有所耳聞了。

嘉靖之所以發中旨,很明顯的是內閣沒有通過嗎?姚鏌作爲一個士大夫的驕傲,讓他不願意屈從於一封沒有內閣大印的中旨,沒有內閣副署的聖旨根本沒有法律效力,只是代表皇帝個人意見而已。

但皇帝的個人意見也不能忽視,特別是剛剛登基的皇帝。

因爲剛剛登基的皇帝,下面的官員們都還沒有弄清楚這個皇帝品行如何。不敢怠慢。但是姚鏌也不敢得罪內閣,內閣是他的頂頭上司,想給他穿小鞋,實在是太簡單了。姚鏌暗道:“這件事情,要辦,但是不能大張旗鼓的辦。”他立即想了一個注意,派人將指揮使沈希儀叫了過來。

沈希儀是廣西都指揮使,掌管廣西軍政,在大明剛剛開國的時候,是與布政使幾乎平起平坐的職位,但是現在早已不如布政使遠矣,而不要與廣西巡撫相比。

“大人,您找卑職。”沈希儀是一員悍將,正是當打之年,是一名三十出頭的彪形大漢,他雖然是南方人,但是從身形上來看,卻好像是北方人。

“唐佐啊?”姚鏌輕輕一笑說道。唐佐是沈希儀的字。“坐。”

沈希儀客氣兩句恭恭敬敬的的坐了下來。姚鏌將聖旨雙手遞給了沈希儀說道:“唐佐,接旨吧。”

沈希儀大吃一驚,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雙手舉過頭頂,準備接下聖旨。

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八百章 餘波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十章 長史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十三章 狩獵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
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八百章 餘波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十章 長史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十三章 狩獵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