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

兩邊打下來的,也是火器。

不過,在朱厚煌的計劃之下,雍軍的火器完全歸納在一起,也就是說,除卻火槍,佛郎機炮,銅火炮,手榴-彈之外,雍軍就沒有別的火器了。

而明軍則不然。

明軍的火器相當的雜,什麼火炮,火箭,萬人敵 什麼都有。這一古腦都打下去了。更是雜亂無章。

發出咻咻的聲音的,那是火箭,不知道是一窩蜂,還五虎奔雷箭。

其他的爆炸之聲都算是火炮吧,只是打下來的子彈什麼都有,有鉛子,有石子,還有其他亂七八糟的。再有一些,就是如萬人敵之類的東西。

不過,由於福寧不知道多少年沒有經歷過戰事了。

這些東西東西都不爆炸了,砸下去,只能當做滾石擂木來用。

不過,這些火器好還是不火好,但是用來殺人,還是一等一的犀利。

大量的雍軍士卒,幾乎被一瞬間打懵,大片大片的死在城頭之下,更不要那些要踩着的長梯過護城河的人更是悽慘。

有人從長梯之上掉進護城河之中,有人更悽慘一腳踩空,重重的砸在長梯之上。再加上後面的人,兩邊撞在一起,崩的一聲。長梯就斷裂開來了。

“撲通”一聲,栽進護城河之中。

本看來呈現是碧色的護城河,慢慢的變成了紅色。

“開炮。”戚繼光就在這羣人之中,他身邊數十名親衛簇擁着,就在城頭的火器射程範圍之內。他凜然不懼,大聲喝道。

他知道這些火器很多都是沒有準頭的,打出去能不能打中,就要看運氣了。有時候不躲反而沒有事,躲的話反而有事情。

“轟。”的一聲,佛郎機炮的試射。

佛郎機炮就在戚繼光身後不遠。

每一個佛郎機炮都斜埋進土裡面。炮口朝天,不過,即便是這樣,他們也不敢輕易開口唯恐打進攻城的人羣之中。

戚繼光的做法是相當的冒險的。

對,雍軍的炮術相當不錯。

自從朱厚煌將數學引入炮兵之後,炮兵就成爲軍中的文化人。甚至有意無意有個炮兵派若隱如現。

爲什麼啊?

因爲軍中升官需要的文化。而炮兵是所有軍官之中升官難度最小的,爲什麼,凡是能當上炮兵軍官,一般欠缺的都是戰功而不是文化,與其他兵種升官恰恰相反,很多的其他兵種的軍官,有戰功而沒有文化,認識字不多,一直升不上去,與炮兵截然相反,而且炮兵在後面發炮,比其他兵種安全的多了,如此一來,炮兵也有成爲很多權貴子弟,進來當兵的終南捷徑。

這纔有炮兵派的存在。

不過現在只是一個苗頭而已。

只是,不管炮兵的數學再好,這個時代的製造工藝在哪裡放着,根本沒有精準的指那打那。所以戚繼光讓佛郎機炮越過攻城士卒打城頭,根本就是一個大冒險。

戰場之上,軍令最重。

不過,戚繼光的軍令多麼荒謬,此刻他下令了,這些炮兵軍官,就必須做到。

幾分試射之後,佛郎機炮們紛紛開火。

只是大多數炮彈,都越過城頭飛到城內了,少數炮彈打進了城頭,雖然沒有看見鮮血,也沒有聽見慘叫,都被炮聲壓制下去了。

但是可以想象城頭之上,已經血流成河。

不過,依舊有想當一部分砸在城牆之上,反彈下來,砸在空地上還好,沒有砸在空地之上,直接砸在人身上,這個人根本就活不了了。

不好,還要謝謝仇華。

因爲仇華剛剛清理過護城河,從護城河之中清理出來的淤泥,都放在兩岸上,地面都是比較鬆軟的,炮彈砸在上面根本形不成跳彈,沒有跳彈的二次傷害,雍軍的傷亡就輕鬆多了。

戚繼光明顯感受到城頭的火力變弱,他大喝一聲,抽出長刀,帶着親衛隊,就衝了上去。抓住一架梯子重重的砸在城頭之上。

“他想幹什麼?”朱厚煌見狀大怒道:“他好歹是一個將軍,怎麼能親自撲城啊?”

雍軍從來就有這種軍令,限制軍官上前衝鋒,不過限制的並不是太嚴了,畢竟時代不一樣啊,後世一個將軍上陣,沒有正面作用,甚至還有反面作用的,但是這個時代卻不一樣,一個將軍帶着幾十名親衛,帶頭衝鋒,一來可以鼓舞士氣,二來,能當上將軍的勇力都不錯,可以當成尖刀。

火器在戰場之上,雖然日漸增多,但是還沒有完全封死勇將的出路。

但是戚繼光是誰?

是朱厚煌心中的大將之才,不,是未來雍國數十年的樞密使。這樣的大才,朱厚煌怎麼敢讓戚繼光出意外,那個損失就大多了。

朱厚煌一怒之下,就準備要收兵。

“殿下。”俞大猷立即攔住朱厚煌,說道:“元敬如此做雖然不妥當,但是如果殿下此刻下令收兵,讓元敬將來如何自處?”

朱厚煌有些沒有聽明白,轉過頭來看向俞大猷,雙眼之間充滿了疑惑。

“殿下,寵愛元敬,視之爲子侄。臣是知道的,但是殿下想要元敬在軍中有所作爲,還必須讓自己一步步來,殿下當年也不是這樣來的嗎?”俞大猷忽然聲音變低說道:“殿下,如果對元敬寵愛過甚,即便是元敬立下功勞,也未必能爲軍中認同,反而視之爲弄臣,就與殿下之意,背道而馳了,請殿下三思。”

朱厚煌心中暗道:“我對戚繼光的與衆不同就這麼明顯嗎?”

朱厚煌此刻也明白了,俞大猷的意思。

怎麼說啊?

軍中是一個特殊團體,在朱厚煌的有意培養之下,軍中爭勝之氣很濃烈,行不行,就看能不能打。

甚至可以說是驕兵悍將。不過朱厚煌一邊勒之以軍法森嚴,一邊拉攏有能力的軍官,很多有能力的軍官,老一輩大多是從朱厚煌的親衛出身,而小一輩子大多當過朱厚煌的近衛,爲朱厚煌站過崗。

這樣一來,朱厚煌就能將雍軍拿捏在手中。

但是軍中自有規矩。如果朱厚煌對戚繼光太多偏愛,只會讓戚繼光得不到軍心支持。

任何地方都不喜歡異類的,大家都是按照功勞升遷的,偏偏戚繼光是因爲背後有戚景通大佬,有雍王寵愛。

如此一來,戚繼光之後的成就就相當有限了。

得不到軍心的人,最多能當一個軍官,絕對不可能成爲樞密使的。

朱厚煌暗道:“罷罷罷,等戚繼光回來再教訓他。”

不過,雖然朱厚煌這樣想,但是依舊緊緊的握住千里鏡,目不轉睛的看着戚繼光的一舉一動,唯恐他將來的大將之才,就死在這裡。

朱厚煌心中也閃過一絲明悟。

就是現在俞大猷與戚繼光,與歷史上俞大猷,戚繼光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了。如果還用歷史上的目光去看他們絕對會犯大錯的。

比如戚繼光,即便是戚繼光立下再大的功勞,在今後排名之中,永遠不會是戚俞,而是俞戚,除非排出來的戚,不是戚繼光,而是戚景通。否則絕對不會改變的。

這一分明悟,讓朱厚煌也慢慢用平常心來看待戚繼光啊。如果他有歷史上那個戚繼光的能力,他遲早脫穎而出,如果他被朱厚煌自己養廢了,那麼死在這裡也不可惜。

雖然有些殘酷,但是歷史上並不是有才能才能走到最後,而是走到最後的都是有才能的人,而不是與之相反。

與天下大勢,相比區區一個戚繼光根本沒有那麼重要。

不過戰事並不會因爲朱厚煌的放下而結束。

第八百章 餘波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五十章 封賞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三百三十八章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
第八百章 餘波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五十章 封賞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三百三十八章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