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

下面滿頭霧水,面面相覷,心中暗道:“難不成雍王殿下還能說服陛下解除禁海嗎?”

朱厚煌說道:“陛下封孤爲雍王,封地就是大琉球。以周之封建之法。東雍之事,孤自主之,孤之東雍不禁海禁。諸位可以在東雍落戶。以東雍人的身份即便是去大陸,也是沒有問題的。諸位也能光明正大的見人了,只是孤對之前的事情可以既往不咎,但是之後,今後,誰犯孤之禁令,孤也會讓誰嚐嚐徐和尚的滋味。”

聽了朱厚煌的條件,下面的反應兩極分化。有的怦然心動,有的人卻覺得如同雞肋。這兩種人還是有反應,還有一批人,表情木然,一動不動,根本沒有爲朱厚煌的條件所打動。

這無動於衷的人,朱厚煌還專門關注過。這些人都是幾個大海盜派過來的代表。因爲自己不是頭目,所以沒有當家的權力,只是帶一個耳朵來而已。

朱厚煌也不在意,他知道任何條件都不會讓所有人滿意。

“殿下,落戶東雍需要什麼條件?”

“這個問題你們直接去落戶的地方談。”朱厚煌淡淡的說的。至於到底需要什麼條件,朱厚煌還沒有想好。不過絕對會有條件的。

這些冒大風險跑海的海商,與鹽商相比,或許並不是整個大明最厲害的人。但是也是極其富裕的羣體,朱厚煌怎麼不想在這些人身上刮出一層油水出來。

下面的人心中瞭然,定然有條件。他們不怕有條件,不怕沒有條件。

“殿下,是不是落戶東雍之中,就不能跑海了。”

“孤說過,東雍不禁海禁。只是禁作奸犯科。爾等跑海可以,卻不能妄傷人命。”朱厚煌冠冕堂皇的說道。

其實的大海上殺幾個人,屍體往大海里面一拋,到底有誰會知道,像這樣命案,以這個時代刑偵手段,幾乎是無頭懸案。朱厚煌也不會真的指望這些到了東雍,就成了吃齋唸佛的佛爺了,只是兔子不吃窩邊草,他們犯案可以,但是隻要被抓住了,那就各安天命吧。

只是這一層意思,朱厚煌不能明明白白說給他們。

有些規則之所以是潛規則,就是隻能做不能說。

“不過,孤也爲爾等着想。”朱厚煌又翻出一張牌子。“孤的船隊,定時會往返日本與東雍,如果爾等跟着船隊走,孤保證爾等的安全。不過,只有成爲孤的子民之後,才能享有這個待遇。”

朱厚煌開出這樣的條件也不是免費的,倒是自然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做唯有死亡與納稅不可倖免。不過朱厚煌也不會竭澤而漁的。

朱厚煌之所以這樣做,一是因爲財政危機逼得。陸完的大建設,需要太多的銀兩,單單靠少府主持的官方貿易的收穫,根本填不滿這個缺口。而且朱厚煌也知道他的船隊一時間也不可能在膨脹般的擴張了。

無他,船隻不夠了。

朱厚煌的獲得最大一批船隻,還是一口氣從福建衛所哪裡接受的戰船。有這一批戰船打底,纔有現在的雍國水師。

其餘的船隻都是繳獲的和新建的,繳獲的就不用提了,這不是常規手段,不可持續。而新建的,東雍的船廠還沒有修建好。都要依靠福建這邊的船廠,一來需要時間,二來成本也很高,朱厚煌已經在那些船廠訂二批船了,第一批十艘五桅福船。第二批也是十艘五桅福船,也快要修建好了。這兩批船隻就消耗了朱厚煌大把大把的銀子。所有依靠福建船場爆船,成本太高,根本是朱厚煌的財力能玩的起,朱厚煌也知道這裡有太多油水流入了不想幹的人口袋裡面,縱然朱厚煌是一個親王,對於這樣的情況也是無可奈何。

所以,朱厚煌想要深挖在貿易上的利潤,必須引進民間貿易。特別是許鬆即將與江南談妥之後,吃下江南所有的貨物。必須需要大量的運力,以朱厚煌現在的能力,除非將戰船都排除去運貨,否則恐怕有不足的地方。

也許在許鬆的心中,轉手一次就有足夠的利潤了,但是在朱厚煌卻想更深刻的滲透進入東海三角貿易之中。

這也是借鑑鄭芝龍的手段,不過朱厚煌將這些都納入了國家稅收之中,而不是弄什麼旗子。

該說的話,也說完了。有意的自然會投奔東雍。沒有這個意思的人,很快就會發現江南的路子走不通了,只有到澎湖纔有足夠的貨物,而澎湖的貨物,必須有限制才能販賣,比如是雍國人。

很多手段,朱厚煌不用指點,一個老官油子就指點該你這麼辦。

不過,朱厚煌這些手段能拉攏解決的,只是一些小海商,真正在海上橫行一方的人物,根本看不上這一點點蠅頭小利。

他在海上是好幾千人的首領,一出百應,如何肯去做一個平民老百姓啊。而且這些大勢力手中的戰力也不小,如果全部聯合起來,要遠遠的超過朱厚煌手中的實力。所以朱厚煌也不會在這裡與這些人多浪費時間。

朱厚煌一下高臺就對李良欽說道:“去將那幾位一併叫過來吧。”

李良欽點頭,說道:“我親自去。”

等一會兒,朱厚煌要與這幾個大海盜的代表密談,李良欽親自去迎接,就是爲了確定危險程度。這幾個人身手如何,實力如何,是瞞不過李良欽的眼睛的,如果裡面有李良欽都感覺棘手的人物,朱厚煌會毫不猶豫的推遲會談。

還好沒有這樣的人物。李良欽將這七個人都請到了一間房間之中。朱厚煌早已在裡面暗暗品茶了。

幾位一見朱厚煌,就行禮道:“拜見雍王殿下。”只是他們七個不通宮廷禮儀,行禮弄得亂七八糟的,反而好像是一場笑話一樣。

朱厚煌強忍着笑說道:“免禮。”

七人落座之後,首先開口的是一個莽漢。他一臉絡腮鬍,將整個臉龐都遮掩住了,眼睛之中神光炯炯有神,他開口說道:“俺大哥,說了,俺山上的老小,都靠着這一點錢財,過活。雍王就這樣截斷我們的財路,如果不給一個交代的話。俺山上的兄弟們,只好來跟雍王殿下拼命了,只是雍王殿下千金之軀,美玉不與瓦罐碰。請殿下細細思量。”

這莽漢說話之間,想起身,卻被李良欽狠狠的瞪了一眼。他立即感覺到好像是一盆冰水從頭上澆下來,寒冷入骨。所以說話立即變得緩和起來。他知道這位雍王殿下身後,有一位隨時隨地都能取你性命的人。誰還敢信口開河。

朱厚煌的心中流過這莽漢的資料。

這莽漢來自連雲山。連雲山沒有在江南,而是江北。早些年,北方有一段時間重視海運,比如遼東就屬於山東布政司。而山東與遼東的聯繫,一直都是走的海運。

不過連雲山地處北方,對江南的貨源並不是太看重的,但是不看中是一回事情,無緣無故的被人奪取又是另一回事情了。所以這個絡腮鬍子,好像是一副莽漢的樣子,但是一直強調的是給個交代。

可見他心中也是有數的。

朱厚煌在靜靜的品茶,一句話也不說,許棟上前說道:“趙兄,請稍安勿躁。否則今日就將請出去了。”

朱厚煌的目光一一掃過,這七個人,心中默默想起這七個人身後的背景。暗暗琢磨着,那樣個能拉攏,那一個不能拉攏。

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五十章 封賞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
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五十章 封賞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