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

當然了,朱厚煌並不知道這些。

不過,在他看完之後,忍不住心潮澎湃,跪在地面上,重重的磕了幾個頭,說道:“孤的一生功業,恐怕也比不上王師這一書。”

王陽明沒有力氣攙扶朱厚煌,聽了朱厚煌這一說,輕輕一笑說道:“殿下,是在說自己嗎?臣不過是代殿下立言而已。如果殿下真的感激臣,就強殿下答應臣一件事情。”

此刻薛神醫已經將朱厚煌扶起來了,朱厚煌說道:“先生請說,孤無不答應。”

王陽明微微一頓,薛神醫立即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他立即帶着王安億離開了這裡,將房間留給了王陽明與朱厚煌兩個人。

王陽明說道:“臣微有尺寸之功,殿下就裂土分茅,臣實在有愧。”

朱厚煌說道:“無先生,就無東雍的現在,先生不用多言,這封賞先生能受得住,孤覺得以先生之公區區,公爵如何能夠,孤決議封先生爲王。世襲罔顧。”

王陽明說道:“殿下如果愛護臣,就不要讓臣斷子絕孫。還請殿下收回成命。”王陽明掙扎的向起身。

朱厚煌連忙按住他,說道:“好,孤不封王,不過孤會令新建伯一脈,與國同休。先生愛子與小女年紀相仿,孤會令先生愛子尚公主。東雍有朱氏一日,就有王氏一日。”

朱厚煌以爲王陽明放不下子嗣,畢竟王陽明的孩子還小,說沒有了就沒有了,他豈不是要絕嗣嗎?

朱厚煌所言都是爲了安他的心。

朱厚煌不知不覺之間,已經與大明人同化的差不多了,否認也不會脫口就將自己的女兒的婚事託付出去。

朱厚煌越這樣說,王陽明越覺得過意不去,他強忍着說道:“殿下在東雍自立一國,所想所爲,無人能抗,臣請殿下答應臣,不要起兵靖難。”

朱厚煌的臉色微微一僵,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說話了。

王陽明奮起勇氣說道:“殿下,名爲繼承,實爲開創,在雍國之內,權威無人能敵,而大明因襲百餘年,其中干係盤根錯節,即便是殿下成爲一國之君,又能有什麼用啊?殿下不過是困居九重,政令不出北京而已。殿下一世英雄,必不受困於此,如此殿下一生恐怕就要與百官鬥法了,還能建何功立何業。而殿下的班底都在南洋,非從南洋帶人回去不可,但是東雍根底淺薄之極,如一杯墨水倒入水缸之中,恐怕非但不能將水缸裡面的水染黑,反而自己就消失不見了。東雍小而大明大,東雍入大明,臣恐東雍開國氣象,不出十年就變得一塌糊塗,三五十年之後,與內地一般無二。這是殿下所想要的嗎?”

朱厚煌雖然有些不相信王陽明的推測,但是細細聽開來,卻信了幾分。

“殿下不是常說,要建立起一番不輸於高祖皇帝的事業嗎?殿下只需休養生息十年,東可納東南數島入版圖,西可攻真臘,暹羅,爲屬國,以屬國換封國之策,漸次削藩,數十年後,戶口數百萬,列省十餘,封國近百,與大明分庭抗禮,也不爲不可能。殿下這不是你想要的嗎?”

“還有,殿下是雍國開國之主,不應該爲後世定下規矩,殿下想分封宗室功臣於天下各地,好開疆擴土,雖然想法很好,但是殿下不得不面臨一個問題,將來諸侯並起,各國混戰。而能不能將這套體系維持下去。就看殿下留下的規矩如何了?如果殿下留下的規矩好,一兩百年之內,這套體系還能維持,但是規矩如果壞了,如李世民,縱然李世民雄才大略,但是因爲玄武門之變,讓大唐朝廷皇位幾乎沒有幾個不是通過政變完成的。還請殿下慎重。”

這一點,朱厚煌的確沒有想過。但是現在一想,朱厚煌對北京那把椅子的渴望頓時減少了許多,他即便回去又如何,真得殺一個人頭滾滾,如太祖成祖一樣。這樣勞心勞力還不得好,還不如在東雍另起爐竈的好。

朱厚煌知道,王陽明不希望大明與東雍之間兵戎相見。朱厚煌說道:“有些事情,並不是孤能決定的,比如這一件事情,只有紫禁城那一位可以決定。”

“臣知道,只是希望殿下不要主動興兵,可以嗎?”王陽明說道。

王陽明在臨死之時一直有一件事情,心中不安,就是東雍與大明之間的衝突。

王陽明看不清楚大明與東雍之間如何發生戰爭的話,到底是誰勝,誰負,但是有一點可以卻定的,那一定是生靈塗炭。

東雍有今天的規模,王陽明可以說費盡了心血。東雍是他畢生心血所在,他不想東雍有什麼損傷,但是同時,大明又是父母之邦。他也不想大明再遭受戰火之傷。

他甚至有些怨恨楊廷和,當初正德讓雍王繼位,他爲什麼反對,本來如果雍王繼位的話,東雍兩府歸朝廷所有,大概會劃給福建,也就沒有這麼多麻煩事情了。

朱厚煌說道:“好,孤答應你,只有朝廷不主動發難,孤就與嘉靖相安無事。”

王陽明一聽此言,心中頓時鬆了一口氣,眼皮就有些疲憊了,朱厚煌見狀了,立即喊道:“薛神醫,薛神醫。”

薛神醫推門而進,立即來到了王陽明的身邊,細細品脈,好一陣子才鬆了一口氣。

朱厚煌見狀也鬆了一口氣,問道:“薛神醫,王先生的病情如何?”

“一時半會沒有大礙。”薛神醫說道:“只是傷神太過,身體太虛弱,今後要纏綿病榻。”

朱厚煌心中暗道:“傷神太過,是爲了什麼?是這本格物論嗎?”朱厚煌抓緊了這一本草稿,就好像是抓住一筆寶藏一樣。

不過,對朱厚煌來說,這份草稿,要比寶藏還要寶貴。

朱厚煌不能在王陽明這邊待太久,與徐愛等人見過面之後,就離開了。

一回到了南鬥宮之中,先是召見朱裕,立即將格物論遞給朱裕看。

朱裕一看,不想大起振奮之意,因爲朱裕看來,這根本就是王陽明再給他正名。

朱厚煌說道:“朱先生,這個格物論就是東雍太學官方口徑,除卻格物論,心學之外,其他學說都只是旁門,今後東雍吏試都必須靠格物論。”

朱厚煌並不是心學門徒,但是東雍心學門徒不少,畢竟王陽明在嗎?不看別的,只看王陽明心學也必須成爲東雍的官學。

朱裕說道:“是。”

朱厚煌想了想說道:“找些人手,以格物論的思想爲經緯,註解四書五經,今後四書五經的版本,就以此爲正。”

“殿下所言的是正理。”朱裕說道:“只是太學之中,根本做不到啊。”

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拉過去註解經典的,至少是大儒水準吧,而到東雍大儒水準人,也就王陽明,已經他弟子之中有幾個。

而現在都已經分配在東雍各個部門之中,根本抽調不出人手來。

“暫時先放放吧。”朱厚煌心中暗道:“反正都是百年大計,也不趕這一時半會的。”

朱厚煌打發了朱裕,想了想,又下了一道命令,任命楊慎接替王陽明爲東雍丞相。並且晉升王陽明的爵位,爲世襲罔顧的國公,封越國公,而楊慎也封了一個新都伯。來慢慢營造非有爵不得當丞相的潛規則。

楊慎終於走到了東雍最高層之中。東雍的王陽明時代,徹底結束了,朱厚煌一時間有一點悵然若失。

第八十章 先鋒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
第八十章 先鋒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