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

“說的好聽。你說不賣,別人就會有了嗎?”許鬆說道。“當初我們不賣,佛郎機人沒少賣,甚至連大明都有私人鑄炮,就在福建廣東一帶,不過造的沒有我們好而已,我們不賣,錢就被別人賺走了,而維持這麼大的炮作容易嗎,你們軍中所要的火炮是有數的,現在擴軍畢竟厲害,所有火炮一時間供應不上,外賣之事,也就作罷了,但是等你都裝備夠了,那炮作怎麼辦?如果廢棄,等什麼時候再想要火炮的時候,可就沒有了,不廢棄,單單維持炮作運轉,每年所花的銀子少說要萬兩之多,這銀子從什麼地方出。”

許鬆咬住一個銀子,一時間讓軍方說不出話來。

朱厚煌聽了也微微點頭,技術是需要保持的,如果這些數量的炮匠,時間長不去鑄炮,將來的手藝很可能就下降了。

不得不說,在這個時代,鑄炮還是一個手藝活。

“還有一件事情,我還沒有稟報殿下,那就是我們的鐵礦,與銅礦都出了問題,現在已經供應不少,如果不趕快解決的,今後,我們少不了出一大筆錢,來購置原料了。”許鬆說道。

“什麼?”朱厚煌說道。“怎麼回事?”

“殿下,銅礦其實是金礦的伴生礦,北港的金礦儲存量其實並不高,而且財政困難的時候,還拼命的挖了,礦牀幾乎要挖空了,金子沒有多少了,銅礦也面臨的枯竭,剩下的還有,但是深入地下,挖掘的成本太高了。”許鬆說道。

“那鐵礦?”朱厚煌問題。

“鐵礦本來就是一處海邊的小鐵礦,而東雍所需的鐵礦也太多,先不說軍備,單單是民間的鐵礦需求,這一處小鐵礦就一滿足不了了。而且海禁以來,殿下要我們出購鐵製品,更是加速了鐵礦的消耗。”

“好了。”朱厚煌說道。“這孤都知道了,先說火炮問題,浙江巡撫來採買火炮,到底是賣還是不賣?”

其他問題,先放一放。這個問題是必須要處理的。

朱厚煌想過不知道多少次了。

這不僅僅是東雍的武器買賣政策,還有與大明之間的關係如何處置。

姚鏌來賣火炮,到底是他自己的意思,還是北京的一次試探。如果北京的一次試探,就不能拒絕。

不過,與大明之間終究要有一戰,將大量火炮賣給姚鏌,朱厚煌自己也不願意。

因爲關係重大,反而沒有人敢隨意開口了。

好一陣子,王陽明開口了,說道:“殿下,姚鏌來買火炮,不能拒絕。小不忍則亂大謀。正好我們鐵礦缺乏,不如用火炮換鐵料。與浙江進行官方貿易的話,對東雍有很多好處。”

朱厚煌忽然想道:“對啊,其實我與大明官方貿易的渠道一直都有。”

大明的禁海令,從來禁的是民間私自航海,而並不禁止官方貿易。

朱厚煌不管怎麼說,是大明親藩。與大明的朝貢貿易資格一直都有。朱厚煌對許鬆說道:“就這樣辦,如果他們有足夠的鐵料,就賣給他們佛郎機炮,記住銅炮是不能賣的。”

“是。”許鬆說道。

“還有朝貢一事也要安排起來,以後邵太妃生辰,皇帝生辰,正旦,中秋,全部給我利用起來,將與大明官方貿易經常化。補貼東雍一二。”朱厚煌說道。

其實朱厚煌知道這個辦法,不過是投機取巧,根本不能長久。

說起來大明厚往薄來的原則,凡是朝貢貿易,這些藩屬國沒有不賺錢的,所以這些朝貢大明是虧錢的。

其他小國也做過這樣的事情,最後被下令限制朝貢次數。以嘉靖的性子,他可以讓其他藩屬國站這個便宜,但是東雍卻不成,想過經過幾次之後。就還被嘉靖切斷。

不過,現在東雍財政,因爲禁海令的原因,現在就是在吃老本。能補貼的一點是一點。

朱厚煌忽然想到什麼,說道:“日本方面處理好了嗎?”

“魏大臨坐鎮長崎,已經從各地抽調船隻,組建長崎水師。長崎的貿易已經開始恢復了,過個一兩年,長崎的關稅也能補貼東雍財政。”王陽明說道。

王陽明在東雍的地位超然,看上去好像什麼也不管,其實東雍事情都事情都瞞不過他,王陽明身體最近變差了。

也不知道安南的征戰,讓王陽明耗神太多,王陽明在東雍已經處於修養的情況,而徐愛從南方調過來承擔了王陽明很多事情。

魏大臨坐鎮長崎,朱厚煌放心,不過有一件事情,他還要特地交代,說道:“現在因爲海禁問題,貿易上的缺口很大,很多事情都不能停止,這都指望佐渡島的金礦,這一件事,讓魏大臨千萬注意。注意儘快開採,也要注意保密,日本是我們力量薄弱之處,長崎水師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護佐渡島。”

“還有我記得日本的銅材,比較多。今後能不能從日本收購銅材?”

這個問題必須讓許鬆來回答。

許鬆說道:“應該可以,但是佐渡島真的有那麼大的金礦嗎?”

朱厚煌指着一個地方畫了一個圈,說有金礦,並且將東雍今後的財政問題,都寄託在上面。讓許鬆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評價這個問題了。

朱厚煌說道:“這個你可以放心。”

朱厚煌不知道怎麼解釋。說他在後世聽過這個金礦的名聲。

不過,朱厚煌現在有資本,不去解釋。

銅材與鐵料現在暫時還可以解決,但是將來發展絕對不能這樣,朱厚煌必須想辦法解決。朱厚煌努力翻找自己後世的記憶。

臺灣的煤鐵資源似乎並不是太缺乏,但是知道不缺乏,但是想找到確定另一回事了,朱厚煌記得礦產,都是地圖上一個點,但是這些地圖上一個點,放在現實之中,卻是好大一片地域,而已。

朱厚煌說道:“是否能加大探勘隊伍,在東雍轄地之中尋找銅鐵礦?”

王陽明說道:“殿下,自從殿下到東雍以來,已經有近五年的時間了,這五年以來,殿下東征西討,百姓奔波勞碌,以臣的意思到了休養生息的時間,此刻應該鎮之以靜。有些事情慾速則不達。”

朱厚煌對這個說辭很是反感。

他有一種緊迫感,這個時代,西方人都在跑馬圈地,他在這裡鎮之以靜。怎麼可能靜下來,他現在二十多歲,從一個人年齡來看,還有大把的時間,但是他想推動整個時代的發展。給他時間並不多。

這個時代人早死很普遍,正德不就是年紀輕輕就去了,所以朱厚煌的緊迫感逼迫着他不敢有一刻停留。

但是其他人不是這樣。

“殿下,臣有一言。”戚景通說道:“殿下連年征伐,大員百姓多數跟殿下征討,骨肉不得團聚,軍心有些疲憊。”

如果單單是王陽明這麼說,朱厚煌還不在意,但是戚景通也這麼說去,卻讓他有點驚怵了。

朱厚煌說道:“真的如此嗎?”

戚景通說道:“臣萬萬不敢欺瞞殿下,殿下用心長遠,只是百姓恐怕不堪重負啊。”

朱厚煌也知道東雍百姓的負擔重,不過一百多萬人,卻養近十萬脫產士卒,雖然水師兵源複雜,並不如雍軍兵源單一,但是隨着東雍軍隊正規化,兵源地也在向東雍集中。

即便是海貿財政的補貼,對百姓來說,常常對外征戰,也並不是一件沒有負擔的事情了。

朱厚煌心中暗道:“難道我真得役民太過了。”

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二十章 經緯【3】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一章 元宵宴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
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二十章 經緯【3】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一章 元宵宴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