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

不過一會功夫,整個天津海岸所有大大小小的港口,這些港口的資料全部彙集在楊慎這裡。楊慎看都不看,隨即將所有港口都指派軍隊。追擊到各港口,將每個港口都要查個底朝天。

此刻天津海岸邊的一個小魚港之中,朱厚煌就藏在這裡。

要想聯繫到隱匿於海島之中的艦隊,要費上一陣功夫。需要少則一天,多則數天。這幾日,朱厚煌都藏在這裡。

這裡有一個錦衣衛的據點。

“殿下,大事不好。”吳鳳儀來到朱厚煌身邊低聲說道。此刻的吳鳳儀身穿一件破破爛爛的衣服,帶着一根竹竿,拎着一個破碗。頭上亂糟糟的,好像是一個叫花子一樣。

不,他就是一個叫花子。

這個港口,其實並不常用,說起來,北方還是比不上南方發達,特別是,在海貿之上,南方遍地私港,即便是官府的港口,走私幾乎成爲光明正大的事情。但是在北方,海貿還是見不得光的事情,多半在私港之中,而且所謂的私港一般都很小,比如朱厚煌所在的這個私港,根本就是一個小漁船而已。

朱厚煌一行,人數雖然不多,但是也有十幾個人,如果聚集在這個小漁村之中,卻有一點顯眼,吳鳳儀將人分成數隊。朱厚煌與王陽明,李良欽爲一隊再加上,幾個士卒當成僕役,另一幫人打扮成爲人幫忙的力夫。

而吳鳳儀幾個人,打扮成遊蕩的乞丐,在私港周圍遊蕩警戒,與附近的暗樁聯繫。

吳鳳儀手下不少,但是在天津這個小地方的人力卻很少。

這個時候,就是吳鳳儀親自來報信。

朱厚煌說道:“有多少人?”

吳鳳儀說道:“百餘騎。”

“應該是一隊騎兵。”李良欽說道。

王陽明說道:“殿下,我們避其鋒芒吧。乘船出海,大海茫茫他們就找不到了。”

王陽明現在還在一種失神的狀態之中。北京發生的事情對王陽明的影響太大了。

明朝的皇權交接一般情況下,還是很順利的,除卻靖難之亂,與奪門之變之外,幾乎上都順順利利的交接的。

王陽明萬萬沒有想到,他遇見了一次規模不下於奪門之變的政變。甚至這還是開始,以朱厚煌在東雍的實力,這一件事根本沒完。

也不知道今後,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東雍在南洋立國與大明對峙,這已經最好的結果,不管是大明對東雍,大大出手,還是東雍對大明大大出手。對王陽明來說都不是好結果。

有些更殘酷的結果,王陽明明知道,卻不願意去想。

所以,這一段時間王陽明方寸大亂。一時間也提不出什麼好建議。

朱厚煌閉上眼睛,沉默了數一會兒說道:“孤不走。”

正德過世的消息此刻已經傳了出來。畢竟國喪這樣的大消息,自然傳的飛快。

朱厚煌每每想起正德前後的所有事情,就忍不住自責,他覺得正德絕對不是正常死亡,很可能是被人謀害了。

一想到這裡,朱厚煌就感受到心中劇痛無比。

朱厚煌第一次知道,所有同志之間的感情,是什麼樣的感情,當然了這同志並不是指同性戀,而是志同道合之人。

朱厚煌在大明感受到,在大明高層之中,最想改變大明現狀的人並不是別人,正是正德,除卻正德之外,根本沒有其他人可以作爲朱厚煌盟友。

正德一去,那一種在黑暗之中獨自前行的孤獨之感,幾乎將他摧毀。

一直以來,朱厚煌感受不到正德的存在,但是正德一去,朱厚煌才陡然發現,整個大明都成爲了自己的敵人。好像一個一直在岸上行走的人,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在沼澤裡面行走的人。

無論多悲傷。

朱厚煌只能壓制下去,他必須想辦法維持後正德時代東雍的現狀。

他必須面對,可能是大明水師的討伐,也可能是更加嚴厲的海禁,更可能是東雍或者某個地方高官的叛變。

朱厚煌不用多想,只是換位思考,就發現,在大明皇帝這個位置上,有太多太多的手段可以向東雍來用來,東雍對大明的依賴是全方面的。

即便是朱厚煌再注意自己的獨立性,也不得不承認,沒有大明人力物力支持,朱厚煌根本什麼也做不成。

面對即將來到的困境,朱厚煌一直在想辦法。

此刻朱厚煌終於下定決心,與其示弱,不如示強。朱厚煌決定先在天津與朝廷做上一場。讓他們不敢輕視東雍。

“殿下準備怎麼辦?”李良欽問道。

朱厚煌說道:“諸位,這百餘騎兵,能不能拿的下來。”

李良欽說道:“以我,王大人,還有這十幾位親衛,擊潰這百餘騎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殲滅他們卻有一點問題。如果有漏網之魚。引來大軍來,就不好辦了。”

朱厚煌說道:“派去尋找艦隊的人,已經走了三日,這一會兒,也該來了。決定在天津與楊廷和打上一場,孤要讓他知道,不管怎麼樣陰謀,也擋不住大軍。”

“殿下,此次在海上只有一營士卒,不過五六千人而已,京營精銳數萬,殿下要三思而後行?”王陽明說道。

“孤倒要看看,他們剛剛把大軍派出京師。”朱厚煌冷聲說道。

軍中奪權,從來是一件簡簡單單的問題。張永在軍中雖然也有資歷,有心腹,但是在京營之中的威望,遠遠比不上正德,也比不上許泰,江彬等人,京營的戰績都是被許泰與江彬打下來的。

數日之內,正德,許泰,江彬,等人紛紛身亡。京營之中,除卻張永舊部,其它各部軍心動盪,而且朱厚煌與他們並不是沒有交情,特別是與達延汗一戰。

朱厚煌與很多將軍都有交情。這個時候,楊廷和要是敢讓京營出城作戰。朱厚煌就有勝利的把握。

五六千人雖然不多,但是勉強夠用了。

王陽明看朱厚煌樣子,也無心再勸,他此刻心中亂的很,似乎有一股邪火要爆發出來。說道:“好,殿下既然有此意,臣捨命陪君子。”

不一會功夫,所有人都準備好了。

各自拿出藏好的兵器。連王陽明都披甲上陣了。

朱厚煌說道:“諸位,孤與你們同在,都去準備吧。”

“是。”諸位大聲點頭。

朱厚煌在漁村的落腳點,是一座小閣樓,是漁村唯一的客棧,平時都沒有人,只有在走私旺季的時候,纔有人留宿,同樣,這裡也是東雍的錦衣衛的暗樁,這裡藏有武裝數十人的兵甲,所以十幾個都武裝到了牙齒。

馬蹄鐵敲擊在地面上的聲音傳來,百餘騎的聲音疊加在一起,只有一種轟隆隆的聲音,好像是火車一樣。

百餘騎呼嘯而來,在入村的時候,就分散開來,他們分成三隊,一隊兩邊繞行,一隊直衝極村中。

衝進村中的人,不過三十幾個人而已。

當這幾十名騎馬來到客棧之前,朱厚煌一揮手說道:“殺。”

他們紛紛露出頭,十幾個紛紛彎弓射箭。

無數人都射了出長箭,不過這些人弓箭水平殘差不齊。弓箭好的,有如李良欽,王陽明。甚至李良欽的射箭水平,還比不上王陽明。

王陽明少年習射。甚至到了騎射的地步,遊歷草原的時候,還得了一個神箭手的稱呼。

不說別的,只有給王陽明一個人足夠的時間,王陽明一個都能射殺這麼多人。

不過片刻之間,三十多名騎兵紛紛落馬。

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八百章 餘波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七十章 兵變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三章 侍衛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四章 豹房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
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八百章 餘波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七十章 兵變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三章 侍衛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四章 豹房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