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

比起安南士子,朱厚煌更想用大明士子,但是大明百姓來投奔東雍很多,但是讀書人來投奔東雍的人很少了。朱厚煌不得不自己培養,但是時間緊迫,百年樹人,哪裡有那麼容易補上缺口,也許安南士子也是東雍的一個突破口。

朱厚煌暗道:“還好,這個時代,在東亞漢語纔是國際語言。根本不用再教授漢語,在朝鮮安南兩國的士子,但凡有點才能的都精通漢語。”

朱厚煌有些明白,獎賞士卒土地,是收軍心。三年之內,不收分毫,是收攏民心,然後開科舉,爲東雍輸送人才,是收士子之心。

朱厚煌說道:“清化那邊怎麼安撫?”

王陽明說道:“清化那邊不用安撫。當初黎聖宗在時,開科舉,興聖學,整兵經武,而元老功臣紛紛反對,黎聖宗將這些元老功臣全部放逐到了清化。纔有了現在的清化一系。”

清化在安南的地位,就好像是北宋的時候,洛陽之於開封。王安石變法的時候,洛陽就成了失意者的聚集地。而且清化是黎氏龍興之地,地位更是特殊。

王陽明說道:“清化一系從殿下北征,安南所任要官,七成都可以歸屬於清化一系,還好,清化軍中世家林立,鄭氏與阮氏分別爲兩大家族,彼此之間,合作居多,但並不以爲雙方就沒有矛盾了,故而臣以爲,殿下應拉攏鄭氏,慢待阮氏,如此一來分化清化一系。”

朱厚煌閉上眼睛,緩緩的說道:“世家,豪強,豪強,世家。”

“孤有一個注意,孤想將安南豪強世家全部遷到的星城,卻不知道王師以爲如何?”

王陽明大吃一驚,說道:“殿下想安南皆反嗎?”

“算了,當孤沒有說吧。”王陽明也算看出根結了,此刻安南最大的問題,就是那些世家豪強。安南的亂世增加了小民生存的難度,這些小民必須依附於大族,才能活下,朱厚煌想對安南的控制,達到東雍的那種程度,就必須削平安南所有的豪強世家。

不過,朱厚煌也知道其中難度。

如果朱厚煌真這樣做了,憑藉東雍在安南淺薄的根基,所能面對的,定然是一場無休無止的叛亂。

但是這一句話說出來,王陽明又怎麼能當做沒有聽到了。

王陽明暗道:“前漢遷陵之策雖好,但卻不可行於今日,如果殿下事事以前漢爲榜樣,恐怕將禍事不久。”

王陽明決定找一個時間,與朱厚煌好好溝通一下。糾正一下朱厚煌的治國方略。

其實王陽明也在潛移默化之中重視朱厚煌了。

剛剛來到東雍的時候,不過是奉了正德之命來輔佐朱厚煌而已,是朱厚煌的掛名老師。然後因爲陸完隱退,王陽明上位,成爲東雍文官之首,但是王陽明從來沒有教授過朱厚煌什麼。一來,是朱厚煌事務繁忙,二來王陽明對此不大積極。

但是如今安南臣服,王陽明卻定,即便將來有所不測,朱厚煌也可以退爲一國之主。這重要性大大加強了。王陽明心中也動了心思。

爲帝王師,可是儒臣不變的夢想之一。

不過,現在不是時候。

朱厚煌立即公佈了第一個決定,擁立升龍這邊的小皇帝爲帝,當然也沒有多爲難清化那個小皇帝,封之爲安南伯,在大員爲他建宅,讓他居家辦到大員去居住。注意這個安南伯,並不是安南的爵位,而是東雍的爵位,這個小皇帝,也成爲東雍封爵的第一人。

也引起了雍軍很多人的眼熱。

不過,這一件事,可不是那麼容易過去的。

“殿下,門外有數十名軍官堵住了大門。”李良欽說道。

朱厚煌皺起眉頭說道:“怎麼回事?”

“聽說,是要求廢除僞帝,擁立清化那位。”李良欽說道。“殿下怎麼辦?”

朱厚煌說道:“都是軍官嗎?”

“不,有幾個文官。”李良欽說道。

朱厚煌冷笑道:“他們是不是想來一場兵諫啊。李卿,軍法司,該出來做事了,順便去找一下舅舅,他會給你名單的,將清化軍給孤清理一下。”

李良欽說道:“是。”

不一會兒,李良欽就出現在大門口。

這些並沒有鬧哄哄的,而是幾十個人站在門口,卻怎麼也不走。

李良欽站在臺階之上,說道:“你們的上書,殿下已經接到了,如果沒有其他的事情,你們都回去吧。”

“還請殿下給我們一個說法。”

“對,我們拋頭顱灑熱血,不是來擁護僞帝的。”

“-----”

一時間人聲鼎沸,說什麼的人都有。

李良欽冷笑一聲,一揮手,一排火槍手出來,一時間這幾十個人目瞪口呆。還不等他們反應過來,這些火槍已經開火了。

“砰。”的一聲,硝煙四起,幾十名軍官都栽倒在地面之上。

李良欽看都沒有看倒下面人的日子,大步上馬離開了這裡,前往軍營。

俞大猷早已調集了一隊人馬讓李良欽驅使。李良欽直接進入清化軍營之中,讓清化軍在校場上召集所有人,雍王有旨意。

在校場之上,數萬清化軍士卒,全部在下面排着隊站着。

好一陣功夫,他們纔算是站好了。

李良欽直接說道:“雍王有命,清化軍攻升龍有功,全軍將士,每人賞土地十畝。”

一時間清化軍所有的聲音都靜止了,似乎他們不敢相信李良欽所說的話。

有一個不怕死的人,忽然大聲喊道:“是真的嗎?”

很多人都爲這個人捏了一把冷汗,要知道軍中不許喧譁,說不定就是砍頭的罪名。

李良欽說道:“是真的。”

“雍王萬歲萬歲萬萬歲---”一聲高過一聲,所有士卒都激動不已,一聲高過一聲,似乎是聲浪洶涌澎湃。不能自已。

李良欽一揮手,下面的聲音這才緩緩的停止了。李良欽說道:“殿下讓我來,還有一件事情要處理,清化軍有人串聯想要對殿下不利,殿下命我來清除餘黨。”

李良欽話還沒有說完,就有好多軍官的臉色都變得煞白煞白的。

李良欽絲毫不爲所動,好像沒有看見一樣,開始點名,似乎要將清化軍中大部分軍官都換掉。

“弟兄們雍王要殺我們?我們和雍王給拼了。”

這些軍官似乎想奮起餘勇,搏上一搏。但是李良欽早就有所準備,所以李良欽一開始就說分田的事情,將大部分士兵給安撫住了,只有士兵不作亂,其他人也翻不出什麼大浪來。

事實也是如此,下面的士卒不參與,上面的軍官都成了白色,李良欽帶來的侍衛,個個是好手。三下五除二,將這些意圖犯上作亂的軍官,紛紛抓住了,李良欽威風不減當年,好像是閒庭信步一樣,就將這軍官紛紛抓住。

清化軍士卒,一時間呆呆的在下面列陣,不知道情況怎麼一下子變成這個樣子。

李良欽將這些軍官全部抓起來之後,他纔將位置讓給王陽明。

王陽明早就來了,不過沒有去搶李良欽的風頭而已,這個時候王陽明立即指揮麾下的小吏,去爲清化軍士卒劃分土地。就這樣順順利利的將清化軍的指揮權,全部要爭奪到自己的手中,要知道朱厚煌也十分欣賞清化軍,整個安南所有軍隊,能入王陽明的眼中的,也只有莫軍,與清化軍了。

不過這麼大一件事情,可不會那麼容易就平息掉的,事情引起的波瀾還剛剛開始。

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七十章 兵變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八十章 先鋒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
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七十章 兵變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八十章 先鋒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