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

“什麼,煌兒病了。”吳氏看着手中的書信,幾乎要拍案而起。

兒行千里母擔憂。在朱厚煌走後,吳氏日夜憂心,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覺,她在朱厚煌身邊也安插了人手,不是別人正是雲墨。雲墨不敢有絲毫隱瞞吳氏的地方。這不信都寄過來了,吳氏一看知道朱厚煌病了一場差點死掉,一顆心就吊了起來,不知道往哪裡放,她哪裡還坐着住啊,來回的走動。最後說道:“不行,我不能在北京了。我也要去東雍。”

不過吳氏並不是想走就能走的。

吳氏立即就去找皇后,與張太后。

夏皇后其實很漂亮,只是太過端莊了。一舉一動,無不合乎禮儀。遇見正德這樣的人,自然是冰火不相容。不過她並不是壞人。

吳氏在兩位面前,將這事情一說,說着說着,就留下淚了來了,說道:“我這個兒子,我自己知道,他從小就是一個離經叛道的主。咱們人家那個公子身邊沒有三五個下人服侍,但是他硬是不要,咱們家的還在,讀寫書,識字是應該的,但是更深的研究就不必了,誰也不想讓你當大儒,我這孩子就不,他讀書快,問得問題刁鑽,,趕走一個又一個老師。如果在這上面專研,也好。但是他又改了,學什麼從來都是三五個月的心思,馬上就改了。什麼興趣都長不了,從來不安分,好好的封蕃山東不去,非要去什麼東雍。我一打聽這個東雍根本就是一荒島而已。這不他去了,就遇見了瘟疫差一點死掉了。“

吳氏說着說着,眼淚掉了下來,抽泣的說道:“我就這一個兒子,他要是去了,我該怎麼活啊。”

吳氏的哭泣引起了張太后與夏皇后的共鳴,特別是夏皇后,因爲他無子,即便有尊貴的皇后之位,卻沒有一個兒子,將來還不知道會怎麼樣的,她反而羨慕吳氏,不管怎麼說吳氏現在兒子都長成了。

張太后說道:“好了,好了。吳氏,你想求哀傢什麼,將雍王封到山東嗎?不用想了,哀家那皇帝兒子,不會聽哀家的話。”

吳氏說道:“臣妾不敢,只是臣妾不想在京城了,想去東雍,還請太后恩典。”

“去吧。”張太后還能說什麼啊,吳氏本來就會走的。不過在一年之後而已。這是朱厚煌定下來的時間,朱厚煌覺得一年的時間,已經能在東雍安置好了,這纔將吳氏接過來。

吳氏謝過了張太后,又說了一陣子話,就離開了皇宮。

吳氏離京代表着雍王在北京的府邸也要被回收,雍王府在北京就沒有一點根基了。這交接王府,搬運行禮等等事情,是很多麻煩事情。一時半會兒,也走不了。

雖然吳氏走不了,但是吳氏要提前去東雍的消息,卻隨着吳氏的信件來到了朱厚煌的手裡。

“什麼?母后要提前過?”朱厚煌問道。

“是的,”雲墨拿着信遞給了朱厚煌說道:“不信殿下請看。”

朱厚煌這一段時間忙得要死要活的。唐寅病倒了。朱厚煌全面接管了大員,他沒有做別的事情,現在他手中有銀子,有糧食。也不急着一時半會,而且只有數萬人丁,分得地也有限的很。朱厚煌索性放棄了開墾皇帝,反而將全部精力都放在建築之上了,完成他沒有完成的工作,在大員這裡建立一座夯土城池。當然還有各處民居了。

朱厚煌知道夏季是颱風多發期,東雍現在的狀況,可是經不起一場颱風。

萬萬沒有想到,母親會這個時候過來。朱厚煌奪過信件,打開一看,卻見吳氏在信中將雲墨罵了一個狗血淋頭。讓朱厚煌看得都有些訕訕。因爲這是從小的習慣了,朱厚煌犯了什麼錯,他死不承認,吳氏就會罰他身邊的人,信中罵雲墨,是罵給朱厚煌看的。

“雲墨姐姐,對不起啊。”朱厚煌說道:

“殿下何處此言。”雲墨眼圈都紅了,說道:“雲墨當不得姐姐之名,只求殿下今後愛惜身體,不要讓娘娘有機會罵奴婢,奴婢就謝天謝地了。”

朱厚煌知道,這一次自己生病,雲墨的壓力很大,一把握住雲墨的手說道:“今後不會了。”

雲墨臉色一紅,抽出手。不敢待在這裡。“呸了。”一聲轉身就走了。

雲墨走了之後,朱厚煌再次有些發愁,他不得不調整計劃,先建一座漂亮的府邸再說。朱厚煌自己可以住在簡陋的房子之中,卻不敢讓母親吳氏也住這樣的房子。隨即又將許棟叫過來,說道:“孤母后要來,你帶着幾艘船北上天津,去接她,一定要將母后安安穩穩的帶過來,一會去讓雲墨挑幾個府中老人一起過去。去吧。”

“是。”許棟心中大喜。許棟知道,這個差事能落在自己的手中,就代表着自己已經成爲了雍王心腹之中的一員。他自然高興,不過他高興的不僅僅是這一點,還有另外一點。

許棟匆匆忙忙的整合人馬,帶着五條船連夜出發了。他沒有直接出天津,而是沿着海岸線北上,先去了寧波拜見許老爺子。

許老爺子自從許棟跟了雍王之後,離開杭州了。無他,許棟在澎湖所做的事情傳開了。這些海商都是有主的,雍王痛快的大殺一批,不知道有多少人將雍王給恨上了。連帶許家也受到了牽連。許棟一回到許家,許老爺子冷哼一聲說道:“老二,你有什麼話跟我說嗎?”

許棟說道:“有,你從小就教我行商。商人之中做的最成功的人是誰?”

許老爺子冷哼一聲說道:“怎麼你還想學呂不韋嗎?”

呂不韋以奇貨可居,登上了相國之位,成爲中國古代最成功的商人。許老爺子一聽就知道許棟是想幹什麼。

“對。“許棟說道:“雍王就是奇貨可居。”隨即許棟將雍王的行爲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最後總結道:“雍王有如此之行徑,縱然將來只有東雍一島,也不失富貴。我許家只要追隨的早,何愁不成爲開國功臣?”

許老爺子一時間陷入了沉思,其實許棟所說的話,許老爺子不知道想過多少次了,不比許棟想過的少,甚至比許棟想過的更加多。

許老爺子嘆息一聲說道:“我雖然沒有見過雍王,但是聽你這麼一說,這雍王也是一個能成事的人。但是東雍還是太小了,真正決定東雍存亡的並不在東雍,而是在北京,一但北京有變,東雍還能不能存在下去,還是一個未知數,就這麼匆匆忙忙將我們一家子壓上去。有點太草率了。”

許棟說道:“有一件事情,我本不該說,那麼都不能外傳。”許棟見許老爺子答應下來,這纔將南洋航線之事,說給了許老爺子聽。許老爺子一聽,一趟就能賺十萬兩銀子之多,一瞬間有一種喘不過來氣的感覺。

他以商人的敏銳感覺到,擁有這一條財源,東雍的未來被遠遠的低估了。他立即下決定,將整個許家都壓上去,說道:“說吧,你這一次回來到底是什麼事情,我知道以你的性格,如果不是有事讓家裡來做的,是不會回來的。”

“這麼說,父親答應了。”許棟說道。

“我老頭子賭了。”許老爺子說道。

許棟說道:“父親,現在有一個押注的好機會,雍王太后要從北邊到東雍去,而雍王后還沒有人選。”

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四十七章禮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十九章 經緯【2】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三百三十八章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
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四十七章禮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十九章 經緯【2】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三百三十八章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