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

“陛下,東雍不過是外強中乾,他的名聲都是吹起來的,否則你看看東雍的領土,除卻奪下滿刺加,與佛郎機兩塊地盤之外,都是荒蕪之所、他在安南奮鬥兩年,但安南膏滋之地,他一寸都沒有拿到手,只得了一個口頭上的便宜。”黃錦說道。

黃錦從東雍出使回來,對嘉靖滔滔不絕的講東雍的情況。

嘉靖問道:“以東南水師的實力,能不能戰勝東雍水師?”

“這個奴婢不知道,但是奴婢記得,東雍與佛郎機最關鍵的一戰,還是在廈門灣打的,那時候福建水師可是主力啊。”黃錦說道。

嘉靖問道:“你說這東雍能不能打?”

黃錦說道:“奴婢覺得打打看,如果能打就打,打不過就不大。”

嘉靖說道:“你說的好聽,一旦南征敗績,朕就不好過了。楊一清等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黃錦眼睛珠子,將兩盤東西呈上來,這盤子上有一層明黃色的布幔蓋着,看不清楚下面是什麼。黃錦也不說話。只是侍立在一旁。

嘉靖問道:“這是什麼?”

黃錦說道:“這是雍王送臣的賀禮。”

嘉靖伸手將黃色的布幔給一掀,頓時金碧輝煌,珠光閃耀。嘉靖一看,居然是一盤金子,一盤珍珠。這加來少說有數萬兩銀子。

嘉靖的臉瞬間黑了,說道:“他找你幹什麼?”

黃錦說道:“雍王要臣在陛下之前美言兩句。臣的確貪財,忍不住就收下來了。只是奴婢生是陛下的人,死是陛下的鬼,不敢給別人敲邊鼓。”

嘉靖心中冷笑道:“看來滿朝文武還不如一個太監,當初寧王造反,將滿朝大員全部買通了,朕還不大相信,但是今日看來不得不相信這一點吧。”一想到,寧王造反時候,北京城裡面的種種,嘉靖對滿朝文武,再也沒有一點信任。他甚至懷疑,滿朝上下有多少人是雍王的同謀啊。

嘉靖暗道:“雍王是留不得了,一定要斬草除根、否則我這一輩子都不得安生了。”

不過,有人在嘉靖面前說東雍可伐,也有人在楊一清面前,陳訴東雍不可罰。

“東雍有大海爲城池,沒有水師是絕對不可能打下南都的,不打下南都,東雍無法根除,只能算得是算得上徒勞無功。所以欲攻東雍,先建水師,而水師之建,並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的。且東南倭亂沒有平息,東雍水師火炮犀利,即便是臨時組建的水師恐怕不是東雍的對手。此不可攻一也。”夏言說道。

“東雍建國雖然不早,但是東雍到現在儼然一南洋大國,東雍有常備八營,近五萬士卒。但是雍制藏兵於民,必要的時候,能征伐更多的人數。我估計,東雍兩府,在兩萬,峴港府兩萬,安南數萬,再加上上安南那十萬常備軍。一旦戰事發生,我軍將面臨的是擁兵二十餘萬大國,而我軍做好,二十三十萬人軍隊調動了,即便是做好,誰可爲將,能與雍王爭鋒?此不可攻二也。”

“臣深入東雍,查訪百姓,百姓借受雍王大恩,言雍王,必言殿下,或大王,語氣親切,東雍百姓安居樂業,百姓願意爲雍王所用,故而不攻東雍則可,一攻東雍,定然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而我們準備好了嗎?此不可攻三也。”、

“雍王遷都南都,所思所想,就是想向朝廷表明南下之意,是在自證清白,如果陛下堅持不接受,恐怕不利於陛下令譽。此不可攻四也。”

夏言不僅僅如此說,還將他在東雍太學之中檔案之中,整理起出東雍最基本的資料,比如東雍的戶口數,東雍可以控制的壯丁。已經軍隊擴建上限。

楊一清大吃一清,說道:“你這是從什麼地方弄到?”

楊一清在軍事上並不是庸才,他是領過兵打過仗,當過三邊總制的人。正因爲他明白,他才知道這些數據是多麼的不容易。

因爲楊一清根本沒有關於大明這樣的數據,因爲大明的所有數據,都是不可信的,不完整的,根本得不到這樣的數據。

甚至連大明軍隊準確數量,楊一清都無法掌握。更不要這樣的數據了。

夏言說道:“這纔是可怕之處,我不過是在東雍的檔案裡面,算了算,就有了。而且以我經驗來看,這個數字並不是假的。”

隨即夏言將東雍的制度給楊一清。楊一清心中對東雍的威脅立即提高了好幾個檔次。

雖然東雍體量不大,完全是一個硬核桃。

但是楊一清想怎麼樣,不一定能做到。

“楊先生是不是弄錯了?”嘉靖說道:“據黃錦說,東雍那邊根本沒有那麼強大,而且這麼詳細的數據,根本就是做假。”

“對。”黃錦說道:“夏大人,定然是被發現了,才被將計就計設計,就好像是蔣幹盜書一般。”

楊一清對這個數據也有一些懷疑。

因爲他做不到,自然也懷疑這個數據的真實性。

黃錦察言觀色說道:“如果這樣是真的,就更加不能讓雍王留下。因爲雍王是不安分的人,他在南洋建都,命名爲南都,分明是以太祖皇帝自居,而且他將自己所住的宮殿,命名爲南鬥宮,與北辰相對,不軌之心,昭然若揭。如今雍王不北上,只是他覺得東雍實力尚弱,一旦雍王準備好,那時候就不是二十三十萬大軍了。所以必須先下手爲強,不能讓東雍強大下去了。”

嘉靖沒有說話。眼神之中露出一絲滿意。

楊一清明確的捕捉到這一絲信息,心中瞭然:“不是雍王怎麼想,而是陛下怎麼想。如果陛下覺得雍王有威脅那麼這一仗一定會打的,不論早晚,既然如此早打就早打吧。”

當斷則斷。

楊一清沉吟一會兒,沒有說話。

張璁忽然說道:“陛下,如今東南兵力,根本不足以對東雍,是不是派重臣去東南督師。”

嘉靖默默想,東南那些衛所到底爛成了什麼樣子。怎麼能肩負起擊敗東雍。必須要重臣坐鎮,但是這個人是誰?

嘉靖看向楊一清,顯然是覺得楊一清比較合適。

嘉靖信任的臣子裡面能稱得上重臣級別,沒有幾個人。還有在軍事上有才能,這樣的選擇沒有幾個人,楊一清是其中最合適的。

楊一清也是如此。

張璁也是這樣想的,在京師之中,與他競爭的只有楊一清,楊一清出外之後,他就可以獨攬大權了。

楊一清未必不知道張璁的心思。只是他有當仁不讓之感。

這一場戰爭既然無法避免,只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是楊一清自負。他不放心將這一件事情,交給別人。

一旦失敗就大明的就會元氣大傷了。

嘉靖說道:“好,朕對楊先生非常放心。就請楊先生以剿滅倭寇爲名,督師五省。”

楊一清張張嘴吧,深沉的嘆氣一聲,說道:“陛下,既然有命,臣領命,只是剿滅倭寇,重新建立水師,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所以,即便是臣督師江南,想要進攻東雍,也在數年之後。”

嘉靖的心中有些不滿,但是沒有表現出來,說道:“朕等你的好消息。”

不管楊一清如何努力,都無法挽回這個結果了,並不是黃錦有能力改變皇帝的想法,而皇帝的心意已定,不管出使也好,暗地偵查也好,根本就是一個過場而已。從一開始就已經確定了。

就這樣東雍與大明戰爭進入倒計時。

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六章 不服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
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六章 不服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