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

如同山崩石裂,雙方死死的撞在一切。

馬匹的嘶鳴之聲,人的慘叫之聲,兵器撞擊之聲,乃至與兵器折斷,乃至於骨頭折斷之聲。

衝在最前面的四五個騎兵,全部撞死在盾前之聲,但是擋在最前面第一批的雍軍士卒,也不好過,他們全部倒地不起,兵器忍不住大口大口的吐出鮮血出來。

從噴出鮮血的樣子來看,因爲受力不均勻的問題,有的人重傷,有的人連哼也沒有哼一聲就已經斃命了。

第一排盾牆全部崩潰,連同第二排盾牆,也變形了,只有第三排盾牆纔算是保存完整。

就簡簡單單一個撞擊,讓盾兵損傷了一半有餘。

不過,這也已經達到了目標。

因爲騎兵衝擊力已經被緩衝掉了,騎馬最厲害的地方,就是騎兵的速度。騎兵只有沒有了速度,威力就會大減。

所謂以步克騎首先要做的就抵消騎兵的衝擊力。

剩下的步卒猛地放下手中的盾牌,衝了上去。

“殺。”數十名士卒衝了出去,長槍猛地捅了過去,數柄長槍猛地刺在一匹健馬之上,馬血噴射而出,淋了雍軍一身。

騎兵的馬匹困在狹小的長街之中,連轉身都不容易。被步兵圍攻騎兵,簡直如割草一樣。不過片刻,雍軍就推進了數十步,這數十步可以說步步是血,每一步都要踏着屍體與血跡。走了上去,留下一個接着一個的血腳印。

張永萬萬沒有想到東雍有如此強悍的表現。

看上去輕輕鬆鬆的事情,其實衝在最前面的人,不管是雍軍的盾兵,還是京營衝鋒,最前面都死定了。

不是衝陣的時候,才知道要死,而是列陣的時候,已經知道了。

所以有了這些人犧牲,雙方的攻擊與防禦,纔會如此犀利,而有韌性。

這種視死如歸的人,在那個軍隊都是精英之中的精英才能做到的。不是張永看不起大明內部軍所,他們根本做不到這一點上。

所謂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沒有。

張永見一擊不成,立即大喝一聲說道:“撤退。”

撤退的命令,傳達下來。不過在街道之中,將大隊人馬調出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耽擱了好一陣子,纔算是將剩下的騎兵順順利利的撤了下去。

張永一清點人數,大概有八百人上下。誰知道簡簡單單的追擊,居然演變成這樣這樣勝負傷亡各半的戰鬥之中。

張永對楊慎說道:“今日再繼續作戰,恐怕不可能了。”

楊慎說道:“聽張公公的。”

張永說道:“既然,楊大人這麼看重老夫的意見,老夫的意見,現在撤軍,將散落的騎兵彙集之後,再與雍王一戰,不遲。”

“不過,這樣要等雍王會不會上岸。”張永暗自想到。

不得不說在張永看來,他如果是雍王的話,絕對不會繼續在這裡與大明爭一口氣。而是在東雍安心享受榮華。絕對不會在京師趟這一趟渾水。

不過,人與人相比,有大大的不同。比如朱厚煌,比如張永。

朱厚煌見張永退兵了,不由的深深出了一口氣。朱厚煌身邊保護他的士卒,都是東雍的精銳。

而這樣的精銳,硬生生的用血肉之軀,抵擋住別人的鐵騎。損失相當之大,讓朱厚煌心疼,更何況,朱厚煌的兵馬這個時候都在海上飄到着,想下船也需要一段時間。

所以,張永這時候,給朱厚煌一夜時間,就等於讓朱厚煌將一個營的兵馬全部運到陸地上,有一個營的兵力。朱厚煌與張永手下的戰爭形式,立即扭轉了過來弄,

朱厚煌有了主動進攻的能力。

整整一夜,朱厚煌都沒有怎麼睡覺。他一直在指揮船隻向下搬用物品。前面都是人,這還好辦,但是後面大多是火炮,還有其他輜重。這些東西都不大好搬用。所以分外關注。

而且船隻在海面上飄蕩了好一陣子,甚至在陸軍的某些漢鴨子都產生了暈地症,所以都要好好修整一樣。

雍王在這邊修整的時候。

張永這邊也在修整。因爲數千人大動靜,根本無法隱瞞,也不可能有所隱瞞的,所以張永立即知道朱厚煌沒有離開,反而積極從船上搬運物資。

張永立即知道,朱厚煌想打上一戰。如此張永自然也有所戒備。

張永派出數道信使,全部派出去。將在外面的小部隊全部給撤了回來,這樣一來,以百騎爲單位的騎兵部隊,陸陸續續的趕了回來。不過一夜的時間,整個大軍的實力恢復到剛剛到達天津衛數量。有三千多騎。

甚至張永還覺得不夠,他每每想起雍軍的實力,立即覺得手中的兵力,捉襟肘見。所以他也立即下令,然後讓天津衛集合起來。天津衛一個衛所,大概有五千六百人上下。與東雍的一個營差不多。

不過現在不比開國的時候,在開國之時,天津衛還真能拉出整整一個衛所,不,甚至更多的兵力,但是現在,天津衛的實力,根本拉不出來,足額的兵力。

張永一看天津衛的部隊,頓時皺起眉頭,在眼睛的人可以用四個人,老弱病殘。本來張永還想讓天津衛的兵力,派上些用場。不過今日一看,張永立即打消了這個想法,只是讓天津衛自己守城去了。

反正天津衛城是天津衛老巢,他們不能不顧。

當然了雙方都再次劍拔弩張的時候,這個消息也都傳到了京師。

楊廷和的道這個消息,他勃然大怒道:“節庵是怎麼辦事,怎麼能讓雍王給跑了。”

楊廷和對東雍的實力太清楚了。如果之前,東雍之事只是隱患的話,那麼讓雍王一走,那麼隱患不是隱患了,變成是實實在在的威脅了。

所以,楊廷和隨即又想到朱厚煌的舉動。心中又是一怒道:“朱厚煌難道不念陛下之恩德,陛下屍骨未寒,居然兵犯天津衛。實在不將大明放在眼裡,豈有此理,簡直是豈有此理。”

楊廷和恨不得派出京營立即支援,不過,楊廷和卻忍住了。

正如楊慎所想,在張永出京之後,楊廷和立即聯合各方,將京營給瓜分了。可以說這一次京城各大勢力都在楊廷和安排之下,排隊隊,吃果果。在這一次的瓜分之後,楊廷和的地位得到了確立。

不過也隱藏,數萬京營精銳分別是屬於各個勢力。京營已經不沒有一個整體概念了,京中固然安穩了,但是楊廷和想要出征的時候,就要從勳貴各家,還有其他勢力之中抽調兵力。這固然是一個麻煩事情。

不過,更麻煩的是,京營之上有經驗的軍官大批大批的被清洗掉。整個京營都處於動盪之中。楊廷和需要時間整合。不然,京營根本無法出動。

楊廷和所能做的,只能告訴楊慎,務必將事情平定下來,絕對不能讓朱厚煌影響到新君的登基大典。

楊廷和現在也是忙得一塌糊塗,一邊忙於正德喪事,一邊忙於新君的登基大典,還要擺平朝中因爲正德去世的政治動盪,包括清理正德在時的新貴集團,並瓜分正德在時寵臣的政治遺產。

這短短數日之後的政治變化,是北京從劉瑾倒臺之後,變化最爲激烈的。特別被壓抑以久的文臣,對正德所寵信的重臣,進行徹底的清洗。一天之內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壓上菜市口砍頭。而楊廷和卻覺得他是對正德執政十幾年的撥亂反正。

正義,多少罪惡以你而名。

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一百章 傷寒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四章 豹房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
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一百章 傷寒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四章 豹房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