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

三日的時光轉眼就過去了。

約戰之日,就近在眼前了。

朱厚煌已經全軍撤出了升龍城,連同無數輛車裝載的財物,也一併運離了升龍城。

這三日之中,朱厚煌萬餘雍軍,與占城軍,都好吃好喝的供應着。朱厚煌也在繳獲的財貨之中,拿出十幾萬兩來,大賞三軍。

不過最受觸動的並不是雍軍,而是占城軍。

雍軍的賞銀,大多數士卒都沒有帶走,而是選擇帶回家去,分給妻兒老小。

朱厚煌選擇這些士卒入雍軍的的資格之一,就是有家小,因爲家小都在東雍,剛剛安置,也因爲東雍的財政緊張,所以這一段時間安置的百姓,根本不像剛剛開始那麼闊綽,什麼都準備好,只能保證不死,男丁必須日日勞役才能讓全家吃飽飯。所以這些江西籍的士卒都是爲了錢參軍入伍的。

而且跟着朱厚煌打了幾次勝仗之後,也養出了一些精氣神,因爲朱厚煌對雍軍相當的愛惜,故而,賞賜多,傷亡少,這樣一來。雍軍士卒對朱厚煌也漸漸的開始信任。對即將到來的戰爭,並不多害怕。反而有一種期待。

作爲一個將軍,想讓人信服很容易,就是帶着士兵打勝仗。

不管雍軍士卒是不是真的平常心,反正他們已經習慣這樣的節奏了。

但是占城軍卻不是。

占城軍特別是士卒,在軍官的眼中,與會說話的牲口也差不了多少。所以即便是打了勝仗,也沒有多少賞賜,因爲賞賜都在軍官哪裡。

占城軍被安南軍打得節節敗退,以至於情況無法挽回,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這些占城軍生平只見過兩次賞賜,一次是在進攻海雲關的時候,一次就是現在。不過這一次的手筆,比在海雲關的時候可是大多了。

朱厚煌是一視同仁,將這萬餘占城軍當做自己的士兵來看。

一路上從海雲關到這裡,他們享受的僅僅比雍軍享受的差一點,所有占城軍士卒都十分感動,一營接着一營士卒去向朱厚煌謝恩。

朱厚煌不由感嘆道:“軍心可用。足以一戰了。”

阮潤臣說道:“殿下,想不想將這一支占城軍收爲己有。”

朱厚煌轉過頭來,問道:“此言怎講?”

占城軍說到底是借的,朱厚煌豈能不還,比起占城這個國家的支持來說,區區萬餘占城軍算得了什麼。

不要看占城國家虛弱,但是如果沒有占城在背後的支持,朱厚煌哪裡能輕輕鬆鬆的佔領海雲關之南,開闢峴港府啊?

朱厚煌身邊文吏缺乏,而這裡又有大量的事務需要處理,戰利品的轉運,還有與安南權貴的交涉,大軍的複雜的後勤,朱厚煌實在忙不過來。

索性讓阮潤臣將海防那邊放一放。讓他來升龍幫忙。

如果說阮潤臣之前,還有對朱厚煌的所做所爲有一絲暗暗的不平。而現在見朱厚煌居然攻克的升龍,現在那一點不平之意,立即煙消雲散了。

“這是一個機會。”阮潤臣立即明白,暗道:“如果殿下沒有到占城,我這一輩子,也不過是偏遠地帶的一個安南城守而已。但是現在爲殿下之臣,卻能跟隨殿下建功立業,將來成就,絕對在安南國相之上。”

特別是阮潤臣瞭解到朱厚煌缺人缺的如此厲害之後。立即感到機會大大的。所以這才絞盡腦汁的爲朱厚煌獻計。他乘着這個機會說道:“殿下,殿下欲用兵於南洋,之是苦於兵力不足,今日不過借占城之兵,不是長久之計。殿下何不徵召大明藩屬,讓他們貢獻兵馬,大唐安撫西域之時,也常常徵召各國兵馬,以漢兵爲骨幹,裹挾夷兵,自漢以來,就是西域長法。”

朱厚煌有些動心,阮潤臣想讓占城借兵這樣的舉動,長期化,正規化。而且不是占城一國,而是大明屬國都這樣。

如果是這樣的話,朱厚煌可以憑藉大明的名義,掌握數萬兵馬,有這數萬兵馬在,朱厚煌可以做很多事情。

“可惜了。”朱厚煌暗道:“可惜的現在的水戰,以船勝,炮火勝,而不是以人勝,即便有數萬人馬,也不能橫行南海,不過卻也能解除我兵力匱乏之患。”

其實,朱厚煌知道,這個辦法,最重要的是養兵的成本底。

這些外國兵,朱厚煌不需要的撫卹,也不需要給軍餉,甚至不需要給裝備,這些都由他們的母國供給。

甚至朱厚煌也不需要他們多精銳。畢竟朱厚煌只需要將自己的手中的兵馬訓練成鋒刃,讓這些附庸兵在後面搖旗吶喊就行了。

其實古代戰爭之中,那麼是幾十萬人的會戰。真正刀刀見血,性命相搏的,也就是那幾萬而已。

否則當年安西都護府,也不會以幾萬長征健兒,打遍西域無敵手。

他只是微微可惜一點,說道:“這個事情,先不要說,等這一戰之後,再做討論。我讓你準備的都準備好了嗎?”

阮潤臣說道:“都準備好了。城內的防禦都由以鄭氏爲首的各家負責,他們徵召家兵,再加上殿下配給他們的俘虜,已經有一萬人左右,以鄭懷興爲主帥,並且在城中準備好了引火之物。一旦對方進攻,就玉石俱焚,這一件事情,由吳大人負責。絕對萬無一失。”

朱厚煌點點頭,升龍府對朱厚煌已經沒有太大的價值,反正他不過在升龍撈一筆就走,至於走後留下的是一座完整的城池,還是一片劫灰。朱厚煌完全不在乎。

這一點鄭懷興也知道了。

鄭懷興已經爲朱厚煌立下軍令狀了,如果城中有失,定當提頭來見。

朱厚煌相信鄭懷興的承諾,不是因爲相信鄭懷興所部的戰鬥了,而是相信升龍城之內的地形。

升龍城之內,也就是皇宮正門附近有一片大空間之外,其餘的地方,即便是大道,也展不開兵力。鄭懷興如果真心想拖下句,絕對能拖下去的。

“那些人安排的怎麼樣了?”朱厚煌問道。他說的那些人,並不是別人,正是莫氏在京城的各級將領家眷。朱厚煌大抄家的時候,從來沒有忘記過這一批特殊的人羣。

“殿下都安排好,就在南城城頭之上。”阮潤臣說道。“等一會開戰的時候,就壓上城頭,亂其軍心。”

朱厚煌說道:“真想知道,莫登庸該如何應對孤這一手棋。”

雖然這手段齷齪了一些,但是爲求勝利不擇手段,也是兵家之理。只是朱厚煌想來,面對這樣的局面,他並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好奇莫登庸會怎麼辦。

莫登庸會怎麼辦?

一顆人頭,在莫登庸的案桌之上。這顆人頭,血跡還沒有幹,他睜大的雙眼有幾分死不瞑目的意思。

莫登庸說道:“林兄,你我兄弟一場,一路好走,小弟不能遠送了。”說話之間,莫登庸的目光一一掃過下面的將領。

這些將領一個個臉色蒼白無比。不看與莫登庸對視。

莫登庸說道:“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林兄辜負了我,我只能送他上路了。諸位的家小都在北朝軍中,不想與北朝爲敵,恐怕傷及至親性命,我也能理解,只要給我說,我放你們走。林兄千不該,萬不該,想背叛我。如果光明正大的離開,我又怎麼能不允許啊。可惜,我不得不斬林兄以正軍法。諸位不要自誤。現在說說,你們誰要離開,我就放你們走。”

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四章 豹房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
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四章 豹房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