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

別的宗室都是從小錦衣玉食,而隆武帝卻是在鳳陽高牆長大的,就是因爲祖父想廢長立愛,他父親死後,隆武才因爲何騰蛟主持公道,敲打了老唐王,隆武才坐穩唐王之位。

每一個人的童年生活都會爲一生留下烙印。

或許是隆武小時候過的太苦了,所以給了他與其他藩王不同的思考。

就是“願爲賢王,青史留名。”

只是他的努力卻起了反效果,因爲擅自招募士卒,離開封地,被崇禎圈進到鳳陽高牆之中,被路振飛救下來。

當他已經放棄了有所作爲的時候,命運又將他衝上的他萬萬沒有想過的位置。他甚至有時候在想,之前四十年的艱苦,四十年讀書不綴,就是爲了今日。。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只是在這個位置上,才知道大明的局面已經殘破到什麼地步了。“力挽狂瀾”這四個字,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的。

“只是世事弄人,毅宗皇帝蒙難北京,安宗皇帝蒙難武昌。江山破碎,僅餘數省,夏賊,獻賊肆虐,外有東虜擄我百姓,天下在水深火熱之中。遼國公戰死武昌,兵乃竭也,數省之地不足以奉養數十萬大軍,民乃竭也。雖有忠臣良將不離不棄,然亦無恥之徒,甘爲三姓家奴,於東虜,則洪承疇,於夏賊則錢謙益。

這二者,皆是受本朝大恩,而獻媚是也。乃官亦竭矣。”

“朕夜不能寐,朕死不足惜,然後唯恐有誤祖宗基業。無顏見列祖列宗於殿下。”

“而今之計,非有非常之策,不足救時,非有非常之人,不足以立功,非有非常之將,不足以恢復。”

“高將軍等人,獲罪於天下,然其迷途知返。朕豈有不寬宥之理,今日特此昭告天下,凡是有一技之長,可以助朝廷恢復者,朕皆赦其前罪。不吝封侯之賞。”

隆武話音剛落,何騰蛟就站出來,說道:“陛下聖明。”

何騰蛟這一句話,好像是信號一樣,立即有不少官員紛紛拜上,說道:“陛下聖明。”

隆武見何騰蛟出列,心中鬆了一口氣,隨即心中暗暗泛苦,他作爲皇帝沒有大臣的支持什麼事情也辦不了,他豈能不鬱悶。但是他立即振作精神,最少現在的他,要比弘光當初的權力大多了。

事情要一步步的來。不着急。

隆武定下調子之後,很多人有些怨言,但是也不敢多少了。

隨即隆武下令,令文安之掛兵部尚書銜,督師高一功軍。接納高一功的投誠。隨即就散了朝。

大部分人都走了之後,隆武留下馬士英,高一功,文安之,等人開小會。

首先要說的是條件。到底給高一功開出什麼樣的條件?

商議了好一陣子之後,終於確定下來,就是爲高一功,李過,黨守素三人封侯。

三人都封侯,自然是存了分化三人的心思。

接下來就是分割駐地,幾乎將高一功現在滯留的地方,劃到高一功名下。讓他們收賦稅自用。

然後朝廷還協餉一部分。至於多少還要看高一功的缺額了。

還給三人各掛將軍印。

這個條件想好之後,還給文安之很多自由裁量的權力。隆武又私下囑咐文安之。

“不過,有一點一定要強調。”隆武說道:“令三位將軍到長沙述職。”

“朕要見他們。”

文安之知道隆武從來沒有放棄過,將三將納入自己的班底之中。

“是。”文安之說道:“臣明白。”

隆武說道:“只要文大人,爲朕招納三位將軍,朕在內閣之中,爲大人留一席之地。”

隆武想扶持文安之,如果文安之真能得到高一功等人的信任,隆武就準備將文安之放在內閣之中。

內閣大臣與地方將領相互勾結。可以說隆武一朝的弊病。但是隆武現在不得不想辦法維持這個弊病。

因爲內閣大臣在地面之上有根基,隆武雖然想下達一個命令非常困難的。但是內閣還能掌控地方的事務。

但是如果兩者脫鉤的話,隆武所要面對的就是失控的地方,和一個對地方沒有控制能力的內閣。

這個弊病,反而成爲了隆武政權的根本。

文安之說道:“請陛下放心,臣此去定然爲陛下解除此憂。”

隆武說道:“還有一件事情,文大人也要着手準備了。”

文安之說道:“陛下所言何事?”

隆武說道:“就是北伐之事。朕自到長沙以來,無時不刻不再想此事,只要高將軍願意在北伐之中出力,其他事情可以放一放。”

文安之說道:“臣明白。”

爲了北伐,隆武想盡了他所能想盡的所有辦法。他甚至有一種感覺,縱然準備不充分,但也必須儘快北伐。

因爲不北伐的話,恐怕就沒有機會了。

文安之在長沙並沒有多停留。匆匆北上了。不過他的速度雖然快,但是在常德,堵胤錫已經與高一功交上手了。

堵胤錫比高一功來常德早來一步。

畢竟堵胤錫是百餘隨從直奔而來,但是高一功是數萬大軍行軍。這兩者的速度,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堵胤錫來道常德的時候,面臨的是一踏糊塗局面。也可以說是大明絕大多數地方,就是這個爛樣子,兵無鬥志,將無雄心。以苟且爲能事。

凡是能過一時,就是一時。能過一日就是一日,至於其他的根本不用多想。

在這裡駐紮的軍隊,還與左良玉有些關係,這裡的駐軍是當初方國安留下的,當隆武岳陽登基的時候,手中只有兩三萬殘兵敗將,根本無力重整防備。後來又增加了不少士卒,但是常德守城士卒不超過兩萬。

這兩萬之中,真實數目不過一萬多而已。戰鬥力也是很堪憂的。

堵胤錫來到之後,立即整頓兵馬,並向湘西土司徵兵。湘西自古以來就有一支強兵。那就是湘西苗兵。

苗兵的大用,並非在明朝開始的,而是在元代就有的。苗兵被徵召平定各路義軍,就是所謂的楊完者部。後來楊完者所部被殲滅。

有一部被被朱元璋收編,甚至楊嗣昌從湖南征召一部分苗兵。不過遠水救不了近渴。

堵胤錫徵召城中百姓,以及各地士紳。讓有錢的出錢,有人的出人,一夜之間,召集了一兩萬壯丁。

緊接着高一功就到了。

似乎是之前的勢如破竹,讓高一功有一點輕敵。故此大順軍先鋒,直衝常德府城。

然後面對常德堅城,毫無疑問的吃了一場敗仗。

一場小勝利,讓常德城中百姓歡呼無比,似乎他們已經轉危爲安了。

只有明白人才知道。

這纔是真正的開始。堵胤錫不敢有一絲怠慢。竭力整頓常德防務。

其中楊家給了他很大幫助。

這個楊家並不是別的楊家,就是楊嗣昌家族,楊嗣昌是武陵人。而常德府附郭縣就是武陵縣。

楊家被張獻忠殺得慘極了,偌大一個家族,只剩下大貓小貓兩三隻,連同楊嗣昌的墓也被挖了出來。棄屍月餘,等張獻忠離開之後,才被再次下葬。

如此深仇大恨。就鎖定了楊家的立場。對農民軍絕對不妥協,也正是武陵士紳之首。楊家的幫助給堵胤錫很大的幫助。但是堵胤錫再怎麼努力。在大順軍兵臨城下的時候,常德城中再次陷入風雨飄搖之中。似乎很容易被大順軍淹沒。

第五章 峽石城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九十章 拼死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二章 授田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七章 下蕭縣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十八章 紮營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十五章 離京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
第五章 峽石城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九十章 拼死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二章 授田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七章 下蕭縣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十八章 紮營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十五章 離京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