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

東陽與義烏相距很近。

義烏有是浙軍的招兵之地,戚家軍全盛之極,義烏幾乎家家從軍,戚家軍的影響力在義烏,可謂非常之深,很多義烏大家族,都是從因爲戚家絕崛起的。

故而在這一帶想找戚家軍留下的痕跡,實在是太容易了,很多宿老還沒有死。其中有一些人,甚至當年拜見過戚將軍。得過戚將軍的指點。

不過,這些人也垂垂老矣,畢竟戚將軍逝去,快六十年了。

許都精於兵法武事,就從曾經得過戚家軍老卒的指點,這新酉刀法是當初戚繼光在戰場之上,得到一本日本刀法秘籍,感慨日本刀法犀利,士卒多有損傷。取日本刀法之長,補中國刀法之短,並集合中國武技,創出的新酉刀法。

倭寇果然不低,也是後世苗-刀等雙手長刀的刀法鼻祖。許都沉浸在刀法上的功夫又遠遠勝過了陳子龍,故而一招得勝。

兩人交手,說得慢,其實也就三五下之中。

而兩人分出勝負的時候,許嘉應帶這四五個人,也將獄卒驅趕走了。留下幾具屍體。

不過,這幾人身上也傷了幾處。

許都上前幾步說道:“子龍兄,而今天下是何等模樣,子龍兄比我更清楚,何不與我一起去見張將軍,以子龍兄之才,定然在新朝被重用。”

“呵呵。”陳子龍大笑道:“我陳子龍束髮讀書以來,只有聽人以忠義之道,想勸。從來沒有人勸人爲貳臣。”

“既然如此。你走吧。”許都說道。

他不願意手上沾了友人的血,兩人的關係雖然不到生死之交,但也絕非等閒。

而且今日許都走這一條路,也是前途莫測。

如果不是逼到這一步上,許都也不會做這樣的選擇。故而他還想留下幾分餘地,爲將來的自己也留下幾分餘地。

陳子龍苦笑說道:“走,我往哪裡走?”

金華眼看不保,而自己的故鄉也淪如賊人手中,而金華失陷的原因,又是自己一念之慈,如此局面,陳子龍自愧於天地之間,從邊撿起一柄長刀,說道:“如果你還念你我相交一場,就送我屍骨回鄉。”

許都大吃一驚,說道:“子龍。”

陳子龍長刀自刎,鮮血直噴在屋檐之上,叮噹一聲,長刀落地。

許都根本來不及反應,就眼睜睜的看着陳子龍,他恍惚看見,數年之前,陳子龍不到三十,正是風華正茂的時候,憑欄而望,吟道:“並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雲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 ”

這是陳子龍崇禎十三年的舊作,當時陳子龍母喪服滿,復起入京,渡過易水河所做。

而今看來,卻是他自己寫照了。

“子龍兄,你放心,你身後之事,我會一一給你料理好的。”許都說道。

“公子,快走。此處不是久留之地。”許嘉應說道:“我們還是速走吧。”

雖然此刻金華城的士卒都在爭奪西城門,但牢獄畢竟是重地。一會兒有人查看的話,他們就走不了,而且剛纔已經有人逃走了。

許都說道:“不行,我要將陳兄安置好再走。”

許都與許嘉應兩人,將陳子龍的屍體放在衙役值班的一張牀上,許都解開上衣,他昨日入獄,再加上陳子龍的關照,並沒有換牢服,一身錦衣蓋在陳子龍身上。

許嘉應早已着急無比,但又不敢催促,臉色憋得通紅。

許都也知道不能再留了,嘆息一聲,說道:“走吧,等大事抵定之後,再來此處接子龍兄。”

就在許都百味雜涼的看着陳子龍的屍體的時候,朱大典也在看自己兒子朱萬化的屍體。

朱萬化的屍體不成樣子了,他是被一炮正中軀幹,整個被打得四分五裂,拼都拼不到一起去。唯有頭顱還能看出來原本的樣子。

他雙目瞪圓,目眥欲裂,似乎再死死的瞪着什麼。朱大典六十餘歲,卻親眼看到兒子這個樣子,悲痛之心,涌上心頭,卻是哭不出來了。

“我兒是怎麼死的。”朱大典平靜的說道。

“二公子數次衝陣,賊人防守嚴密,各家家兵損失慘重,衆人裹足不前,二公子身先士卒,再次衝城,被賊人有數門火炮轟擊,於是就這個樣子了----”帶朱萬化回來的士卒,聲音之中也帶着幾分哭聲說道。

“好。”朱大典咬着牙說道:“這是我朱家兒郎。老二,你安心的去吧。你去了,還有你爹。”

朱大典對身邊的人,說道:“都去問問,我要再次攻西城,各家還能出多少人。”

現在金華城中的主力,並不是官軍,而是各士紳手中的家兵,之前一戰,朱萬化都戰死了,可見打得慘烈之極。各家士紳,包括朱家在內,損失非小。

他們不是朝廷經制人馬。如此大的損失,足夠他們家傷筋動骨,披麻戴孝了。

各家家主族長,不得不思考一件事情,如果大勢不可挽回的話,怎麼樣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

恐怕死心跟着朱大典效忠大明朝的人,不會太多了。畢竟很多緊要關頭,大多數人都是沉默的。

朱大典正在想辦法,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反撲義軍的時候,許都也繞過兩軍交戰的地帶,上了西城城牆,來到了張軒的面前。

“末將許都,拜見張將軍,多謝張將軍的救命之恩,今後只需張將軍旗幟所在,我許都馬首是瞻,若爲此誓,天打雷劈。”許都一開始就擺出的投靠的姿態。

張軒大喜過望,許都此時過來,有幾分狼狽之色,外衣脫下來,一身棉布襯衣,許都卻收拾的很是利索,在張軒面前,從不以自己的衣着不堪,而有一絲不自然,似乎他此刻穿着非常正經。張軒身居高位之後,雖然他自己不覺得,但是別人見他,總覺得張軒身上有無形的氣場一般,很多人第一次見張軒都戰戰兢兢,有些緊張。

而在許都身上,卻看不到這一點。

這說明要麼許都的心理素質過硬,要麼是許都的底氣十足,或者兩者兼有之。

不管那一樣,這許都都是一個人才。

張軒說道:“許將軍快快請起。”張軒親手就將許都給攙扶起來。

許都順勢站定。

張軒引許都在城頭落座,張軒說道:“早在南京就聽說許將軍之名,人言江南將才,唯有許將軍是也,我來金華,別無他意,惟願得將軍而後快。今日將軍來投,餘願足矣,這金華,下與不下,已經無關緊要了。”

許都聽了張軒的話,心中微微感動,不管張軒說得是不是客套話,但是張軒能如此帶這個來投之人,許都都覺得很滿意,說道:“將軍繆贊。”

張軒說道:“我爲將軍準備了一分大禮。”隨即張軒一揮手說道:“來人帶上來。”

“是。”賀虎頭答應一聲,不過一會功夫,就將人帶來了,不是別人,正是王雄。

王雄鎮守西城門的時候,全軍崩潰,被張軒抓個正着,聽人說了王雄與許都的恩怨之後,自然將此人留下來,當做給許都的見面禮。

許都見了王雄,眼睛猛地一縮,無邊的恨意涌上心頭。他很王雄將自己一步步逼到如此地步之上,逼着他不得不引賊人攻破自己的家鄉,不得不逼死陳子龍。

更何況這個時候,也讓許都不得不多想一些,張軒將王雄扔出來,時不時投名狀?

或許張軒沒有這個意思,但許都不得不想。

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十九章 敵襲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六章 匠作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十章 收兵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九章 攻城三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四章 岳陽二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十六章 拔營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三十二章 餌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
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十九章 敵襲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六章 匠作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十章 收兵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九章 攻城三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四章 岳陽二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十六章 拔營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三十二章 餌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