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

許都二話不少,幾步上前,從張軒身邊的侍衛身上借了一柄兵刃,一刀將王雄刺死。

隨即對張軒再次跪下說道:“謝大人爲我報仇雪恨。”

張軒連忙攙扶起許都說道:“許將軍何須如此,天下義軍是一家,你的仇,就是我的仇。”

兩人再次落座之後,張軒問道:“先前看白頭軍士卒作戰,頗有戚將軍之風,將軍可得戚將軍真傳?”

“不敢說得戚將軍真傳,只是義烏與東陽雞犬相聞,先祖也是戚將軍一員,後因傷歸田,得了戚將軍的賞銀,才創下我許家的家業。許某從不敢忘本,戚將軍兵法乃是家傳,不敢不通,戚將軍之能,如山如海,只敢說略知皮毛而已。”許都說道。

“好。”張軒大喜過望。說道:“將軍可否爲我講講。”

“戚將軍從無門戶之見。”許都說道:“將兵法廣傳天下,我又怎麼敢敝帚自珍。將軍所問,自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張軒心中更是歡喜。

戚繼光作爲距離這個時代最近的軍事大家,被譽爲現代軍隊的先河,張軒自然是不會放過的,戚繼光的兩部兵書,《紀效新書》《練兵實錄》張軒都一一研讀過。

但是紙上得來終覺淺,而且軍隊這東西,都是要實踐的,在自學之中,張軒有不少疑惑,卻無人能夠解答。而如今可算是遇見一個明白人。

張軒立即將鄭廉叫過來,從鄭廉背後的書箱之中,翻出兩本書來,不是別的,正是《紀效新書》與《練兵實錄》。隨即張軒打開之後,卻見上面有炭筆密密麻麻的寫着不少字,而且上面的字跡痕跡不一,並不是一次寫上去的。

張軒就從第一頁開始,將上面遺留的問題,一一詢問許都。

許都見了這兩本書上的標記,心中頓時高看張軒一眼。

畢竟在許都的印象之中,所謂的賊將,都是大字不識一個。不過是一勇之夫而已。

至於張軒所寫的字,都是簡體字。

不過,其實簡體字之中,自己簡化的並不是很多,大多是從古書之中的異體字。許都再怎麼說也是諸生,這些不過是識字的基本功而已。自然看得懂。

許都一點點的爲張軒解答疑問。

張軒聽了,有的點頭,有的心中暗暗搖頭。

有些東西,與張軒所想的暗合,還有一些東西讓張軒豁然開朗,當然還有一些東西,讓張軒心中暗暗搖頭,比如狼筅。許都推崇備至。但是在張軒看來,這些不正規的武器,都應該退出歷史舞臺。

不過,張軒無疑與許都爭辯。他這一番詢問,既是讓許都爲自己的答疑解惑,也是探探許都的底。

張軒從阮大鋮口中聽道許都的大名,他也從其他渠道打聽過,知道許都知兵的名頭,也算是遠近鹹知。

只是,名頭再大,張軒也不敢完全相信,畢竟紙上談兵的人,絕非馬括一人。

今日一番詢問,張軒確定了一點,許都的確兵法根基出衆,但是打仗這東西,不上戰場,勝負未分之時,是不會知道,誰是影響,誰是狗熊的。

有這名頭,讓張軒對許都更有信心一些。

“許將軍,白頭軍有士卒多少?”張軒說道。

許都一聽,心中一凜,知道進入正題了說道:“白頭軍士卒十幾萬之多。”

“你我之間,就無須虛言。”張軒說道:“我說得是真正敢戰之士有多少?”

許都說道:“不足萬人。許家之前有數百家丁,都習戚將軍之法,有數千人乃是白頭軍的班底所在。不敢比將軍的人馬,但是與官軍卻可一戰。”

許都精通兵法,上城的時候自然看過城上鎮守的士卒了。

他自然看得出來,這些士卒是難得一見的精銳之士。

張軒說道:“好。許都聽令。“

“末將在。”許都說道。

“本將軍任命你爲金華軍指揮。下轄三營,義烏,東陽,金華三營,每營三千人,你速速填補個缺額。鎮守金華,準備西進,防備江西與福建的人馬。”

“是。”許都說道,他隨即說道:“大人,白頭軍還是數萬家眷如果不安置的話,恐怕人心不安。”

張軒輕輕一笑說道:“如今金華知府還沒有到任,我讓你暫代金華知府一銜。”

張軒看似答非所問。但是許都心中一動,卻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分明讓許都自己奪各士紳的家產安頓白頭軍士卒。

白頭士卒是以山中百姓爲主,百姓無意爲食才上山爲盜,數年前已經剿滅過一次了,但是苛政猛於虎也。

許都是因爲自己的事情,與山中流民走到了一起纔有白頭軍起義。但是並不是說沒有許都,這樣的起義就不會有了。

恰恰相反,沒有許都改爆發的還會爆發,不過時間早晚而已。

正因爲如此,許都投靠了義軍,也不得不擔負起爲手下兄弟們找一口飯吃。

有了張軒的暗示,許都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抄沒頑抗的的士紳家產。將這些田產分給無地百姓。

張軒之所以如此暗示,卻也是想在金華府之中找到合作之人。

其實張軒在江南所有地方,都秉承着這種尋找合作者的態度,不過,江南士紳大多保持沉默。投靠義軍的不過是一些流民,降官而已。

這些人的潛勢力遠遠不如鄉紳大。

故而張軒覺得義軍對江南的統治,猶豫建立在沙灘之上。有一個風吹草動,恐怕就會出問題。

不過,金華有許都在,卻大大不動了,許都爲了安置白頭軍家眷,看上卻佔了大便宜,實際上整個白頭軍上下都上了義軍的船。

許都作爲一個人,或許可以反覆無常,但是白頭軍作爲一個集體,有他的利益所在。

許都借義軍之名,爲白頭軍上下奪得了賴以生存的土地,自然被那些士紳恨之入骨。將來官軍重來,白頭軍上下,有一個沒一個,決計沒有什麼好下場。

故而張軒不怕他大手大腳爲白頭軍撈好處,而是怕他不撈好處,只有撈了好處,就說明白頭軍下不了船。

“金華府恐怕是江南數府之中,義軍統治最穩固的一府吧。”張軒心中暗道:“也是大軍東征以來,打得最慘烈的一戰了。”

之前幾乎都是望風而降,而金華府就不佔據成器之後,依舊堅持戰鬥,就難能可貴之極了。

“大人。官軍再次來攻。”賀虎頭說道。

其實不用,賀虎頭提醒,張軒知道了,他聽見城中號角連天,鐘鼓齊鳴,莊重之中,帶着一種殉難的悲壯之感。

朱大典騎着馬,在陣前而立,他的白髮不甘寂寞的從頭盔之下露出來。

一聲令下。

官軍最後的主力從幾個街口衝了出來,向西城牆衝過去了。

“大人,火藥沒有了。”秦猛過來彙報道。

“沒有火藥就不會打仗了嗎?”張軒瞪了秦猛一眼。秦猛渾身一抖說道:“末將明白。”

張軒所奪得的火器都是城牆之上儲存的。一天鏖戰之下,消耗極大,現在早已打光,如果官軍守城的話,此刻定然有人運送補給,但是不是。

張軒也知道,火器全部啞了之後,剩下的戰事就要用命來搏了。

看着官軍氣勢洶洶而來,張軒不由想道:“曹宗瑜怎麼還沒有來?”

說曹操,曹操到,張軒剛剛唸到曹宗瑜,就見後面的士卒大喊道:“曹將軍到了。”

遠遠的看見一面旗幟招展,上書一個曹字,後面有大隊人馬行軍的痕跡。

不是曹宗瑜是誰?

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五章 峽石城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十六章 決戰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五章 取士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十三章 老營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二十章 火併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三十一章 鐵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
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五章 峽石城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十六章 決戰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五章 取士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十三章 老營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二十章 火併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三十一章 鐵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