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

汴梁豪傑

夜長夢多這四個字,說的太好了。

不管怎麼說,這一支官軍距離開封城太近,太近了,近到不管是從官軍營中衝到開封城下,還是開封城下衝到官軍營中,都可以做到一口氣衝過去,中間不做停歇。

近到了張軒不想也不敢在兩者之間立營。

無他,很容易遭受到了城頭火力的打擊。

而如果不立營阻隔,夜裡官軍士卒偷跑回去,張軒暗自估計,是攔不住多少的。

所以,最好的辦法,今天白天解決掉。

羅玉龍剛剛雖然打得暢快淋漓,但是卻是找準了薄弱環節,一刀劈上去,追亡逐北。而如今看官軍的陣勢,恐怕馬隊再想估計重施的話,就難太多了。

所以強攻的任務就落在張軒手上了。

張軒決定先禮後兵,派人招降。

有時候派人招降,並不是真正想招降對手,不過是瓦解對方的士氣而已。

不過片刻羅玉龍抓了十幾個俘虜都被放了回去。

“大人,張將軍說,仰慕將軍高義,只要將軍肯投降,他願意爲將軍令設一營,與其並列,只在闖,曹,袁三頭領之下。”一個敗卒說道。

“是嗎?”李熙亮說道。他轉過頭來說對謝爾璽說道:“謝將軍怎麼看?”

謝爾璽是他們之中唯一的外人,也是唯一有實戰經驗的人,他是陳永福的部下,被派到社兵之中。

想來也不是陳永福的心腹,如果是心腹的話,也不會輕易外派。

這位謝將軍,經驗豐富倒是很豐富的,但是有一點太豐富,是個老兵油子,他絕對沒有想死戰到底之心。現在朝廷與義軍之間的局面已經很明顯了,之後會怎麼樣,他謝爾璽不想管,他只想活下來。

至於將來?

將來朝廷厲害再反正也不遲啊。只要有足夠的人脈關係,就是現在的義軍頭目之中,除卻李自成誰沒有當過朝廷的官,完全不用在意了。

謝爾璽聽李熙亮這麼一問,心中一動,暗道:“這李書生想開了嗎?”

李書生是謝尓璽給李熙亮起得外號。覺得他書生氣太重了。

“將軍。”謝爾璽說道:“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現在即便我們能回去,開封城的局面也堅持不下去,不如---,呃呃呃----”

“不如怎麼?”李熙亮猛地將一把匕首刺在謝爾璽的肚子之上,順着鎧甲的縫隙深深的捅了進去,鮮血從身體之中噴涌而出,李熙

亮依舊緩緩的說道:“不如投降,是嗎?”

謝爾璽依舊說不出話來了。

李熙亮猛地拔出匕首,一腳踹在謝爾璽身上,說道:“凡是敢言降者,殺無赦。”

李熙亮隨即命令,將回來勸降的十幾個人的人頭全部斬下來。以儆效尤。

隨即李熙亮將所有軍官都召集在一起。說道:“如今的局面,我不多說了,大家都以自己了。殿臣束髮讀書以來,學得就是忠義二字。聖人教誨萬萬不敢有背。一死事小,全節爲大。”

李熙亮的字,就是殿臣。

“更何況,殿臣身受陛下大恩,特檢拔貢,這開封城北,就是我李某人葬身之地,誰願意與我同死。只是可惜,我對不起大夥,連累大夥與我同死於此。”

李熙亮想起這一兩日的種種,之前讀兵書的種種疑惑,頓時弄明白了。

才知道什麼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但是現在李熙亮明白的太晚了一點。縱然他明白當初有多少錯誤,該怎麼彌補,但是他也沒有第二次機會了。

人間沒有後悔藥。

“李兄何必如此說?開封這局面,在城中生生餓死,還不如在城外戰死的痛快。不都是一死嗎?”王子根說道。

王子根與李熙亮一樣,是開封大戶出身,不過王子根沒有李熙亮有出息,在讀書上有所進益,反而鮮衣怒馬,整日廝混,到是有一身好武藝。而這一身好武藝,在戰事之上,卻派上了用場,這一天一夜的戰鬥,王子根從來是衝在最前面,奮不顧身,最得士卒愛戴。

“對,不過一死,不敢有辱家門。”

此刻能活下來的都是開封大戶出身,他們自忖落到闖賊手中,決計活不了,也不敢活。

這些大戶子弟,即便參軍,家中也給了準備,比如他們帶領的士卒,都是家中僕役,帶領信任的護衛都是家生子,即便是在多麼危險的關頭,這些人也玩命的保護他們。

而能在開封府這樣的大府,稱得上一句大戶人家,決計都是有官面上的關係的。

或者是家中有人在外宦遊,最有名的就是史可法了,史可法就是開封符祥人,此刻史家一些人也沒有完成撤出開封府,這隊伍之中,也有史家子弟。

他敢從賊嗎?

他如果從賊,就連累整個家族。

如史家一般大大小小的的家族,不知道有多少。

古人家族爲重,即便是爲了家族,他們也必須戰死,不能投降。

“好。”李熙亮說道:“黃推

官送我一面大旗,我覺得太狂傲了,沒有打出來,現在看來,諸位名副其實。來人,張旗。”

卻見幾個僕役將一面大旗展開。

這一面大旗,諸人也很熟悉,只見上面寫着:“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

南風一吹,旗幟上下翻動,“汴梁豪傑”這四個字顯得尤爲突出。

“即便爲了‘汴梁豪傑’這四個字。我也不可能投降賊人。”

李熙亮目光緩緩的轉過去,這些意氣風發的人,大多數都是二三十歲而已,說起來李熙亮也是起中年齡最大,資格最老的人了。

他貪心看了所有人一眼,他擔心等一會兒,再也看不道了,說道:“都去準備。”

他忽然想說什麼,但是不知道說什麼纔好,最後長嘯一聲:“人生自古誰無死。”

衆人合道:“留取丹心照汗青。”隨即哈哈大笑起來。似乎又想起了當初。

開封城北這一段官道,對他們來說很尋常的景色,他們不知道多少次出來踏青,舉辦詩會,彼此唱和,就是這樣的,彷彿回道了當初。

而今卻要死在這裡,李熙亮越笑,聲音越大,笑着笑着笑出淚來了。

張軒派出勸降之人後,根本沒有指望有什麼進展,一直在調兵遣將,準備進攻。忽然聽見他們唱和的聲音,隱隱約約的傳了過來,張軒冷笑一聲,說道:“還有閒情逸致嗎?曹大哥,這一次就交給了你了。”

“是。”曹宗瑜說道,他第一個命令,就是命令王大炮推炮上前。

張軒等了半天,就是在等這個。

雖然大炮都被調走了,但是營地之中,還是有一些小炮的,此刻被張軒一個不少的全部調過來。

張軒的計劃是從北向南進攻,迫使他們逃走,他們一逃,在旁邊準備好的曹營騎兵,就會大舉出動,將他們斬殺在這一片區域之中。

他們如果不逃,張軒就硬碰硬的打掉他們。

“轟轟轟---”排成一排的小炮,一個接着一個的打了出。炮聲剛落,在曹宗瑜的指揮之下,王進才,鄧和,秦猛,等數人,各帶本部人馬,向官軍方向衝了過去。

“轟轟轟---”官軍各式各樣的火器也都在同一時間打響了。只是官軍在火器的使用之上,遠遠比不上張軒所部嫺熟。而且張軒試過好多次,得出一個結論。

這個結論就是,這個時代的火器,是擋不住人海衝鋒的。而戰場之上的種種,完美的表現出來張軒的推論。

縱然火器轟鳴,義軍依舊一望無前。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九章 攻城三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六章 王度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五十六章 病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三章 搶飯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十六章 決戰第四章 填壕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十二章 作坊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
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九章 攻城三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六章 王度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五十六章 病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三章 搶飯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十六章 決戰第四章 填壕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十二章 作坊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