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

第八十一章臨危之際老臣心

首先崩潰的是越其傑所部。

準確的說,是從兩翼開始崩潰的。

騎兵一般來說都是各部的精銳核心,本來南明軍中各部都是新組建的,這樣可以被稱爲骨幹的士卒本就不多。這又將各部的精銳抽調出數千人來,這一樣來,固然讓隆武手中有一支堪稱精銳的騎兵。

但是也讓各新建之軍的實力被消弱了不知道多少,搖旗吶喊或許可以,但是想要充當主力決戰,卻是不行的。

這一戰真正交鋒最慘烈的,是金華軍與滇奇營。陳藎所部被隆武賜名爲滇奇營。換句話說,也就是浙軍與滇軍。

而兩翼大多是搖旗吶喊的性質居多。

但是搖旗吶喊的雙方實力也不一樣。

張軒所部雖然人多有所增多,但是真正賴以爲爲主力的,其實也就是他原本的幾部人馬,其中一部安置在金華軍之後,當做爲後勁,其他也分在兩翼做爲輔佐。

王進才所部就在戰場西側,也就是毗鄰着湘江東側。

他雖然是老滑頭,戰場嗅覺卻是一等一的好,本來他一直在保存實力磨洋工。在明軍士氣強烈波動的時候,他立即感受到時機到了。二話不說,督促各部強攻。

果然,對面的明軍,就好像是雞蛋殼一樣,“砰”的一聲,就粉碎了。

大軍一處崩潰,所有士卒都堅持不住下去了,一時間除卻少數人之外,再也沒有多少面對南方,紛紛轉身就逃。

崩潰就這樣開始了。

隆武與張軒幾乎同時失去了對軍隊的掌控。

隆武是因爲大軍崩潰,指揮體系一時間也崩潰了,縱然沒有崩潰 ,下面的士卒也只有少數士卒纔會聽令而爲。

而張軒崩潰,卻是因爲各部士卒幾乎同一時間開始追擊。

因爲這個時候,正在逃走,幾乎沒有抵抗能力的明軍,在夏軍士卒面前,每一個士卒的腦門之上,似乎寫着兩個閃閃發光的大字:“軍功。”凡是開國之時,沒有什麼比軍功更重的。

雖然夏軍軍事體系在張軒還沒有理清,但是下面士卒因爲軍功晉升體系,至少在張軒這裡,是暢通無阻的。只有有足夠的戰功,哪怕僅僅是一小卒,也能晉升爲將軍。

或許成爲大將軍,或許樞密院使的時候,會遇見天花板。

但是這個天花板,對下面的士卒來說,根本就摸都摸不着,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越是如此,下面的士卒越受不了軍功的誘惑。而現在這種幾乎白撿軍功的時候,可不多見,故而各部士卒都選擇性的無視了上面的命令,或者根本不等上面的追擊命令。一個接着一個咬着明軍的潰兵殺上去。

很多底層軍官更是如此。

於是乎,張軒這個大將軍,在這個時候,除卻身上的數千親兵之外,幾乎指揮不了下面一兵一卒了。

張軒雖然心中有些不安,畢竟在戰場之上,不管什麼時候都是危險的,即便是大勝之後。畢竟大勝之後,隨即大敗的戰例並不是沒有。不過,張軒細細想來,也覺得隆武未必能做到這種地步。

心中微微一嘆,暗道:“罷罷罷。算是給下面一點福利吧。”

不過,張軒即便如此想,他依舊傳令親兵警戒 ,一旦出現了超出意料之外的事情,他也可以迅速做出反應來了。

張軒的煩惱,是幸福的煩惱。

而隆武幾乎絕望了。

“陛下速走。”陳藎拉着隆武的繮繩說道:“今日雖敗,但何閣老,領兵在外,還有兩廣,雲貴之兵,事尚可爲。陛下當努力振作。保重身體。”

“呵呵。”隆武的臉色蒼白,雙眼無神,毫無聚焦的看着眼前大軍雪崩的局面,一隻手按在長劍之上,鬆了又緊,緊了又鬆,說道:“陳先生,覺得事真的尚可爲乎?”

隆武是一個明白人。

正因爲明白,才更知道這局勢的殘酷。他忽然想起了弘光,弘光一直躲在皇宮之中,醇酒美人。未必不是不敢面對如此之局面。

陳藎聽了隆武的問話,看着隆武轉過來的目光,本想說些安慰振作的話,只是話在嘴邊,卻一個字也說出來了,只是期期艾艾的說道:“臣---,臣----”

隆武的手瞬間握緊了長劍,說道:“愛卿無須如此,太祖成祖,百戰而成如今基業,未嘗沒有困頓的時候,朕豈能因爲一敗而一蹶不振。 ”

不管隆武是真振作,還是假振作,總之,他不再糾纏於這一戰如何,而是立即傳令親兵撤退。

“是。”周之藩與熊緯兩人立即答應下來。

親兵前隊轉爲後隊,立即後撤。

這樣的舉動,隨即引來鏈鎖反應。見隆武都退了,最後堅守的士卒也失去了堅守的信心。隨即也倒入崩潰的大潮之中,夏軍再也沒有遇見一絲抵抗,變成了一場一面倒的屠殺。

真正交鋒之時,雙方傷亡比例其實相差不大,即便有一些差距。唯獨在追擊的時候,纔將傷亡比例徹底的拉開。

其中死亡的人,未必全部是被敵人所殺的,還有不少,是死在自己人手中,特別是現在這個情況。

明軍是出城做戰,他們後面就是城牆。

長沙城城高池深,總共有十三道城門,但是在南邊一共有三道城門,故而想要逃進城中的士卒,都擁擠在三道城門之前,還有一些士卒,繞城而走,想找其他城門入城。甚至有一些乾脆不想入城了,有的跳進湘江之中,畢竟南方人大多會水,躲進湘江之中,找一個地方重新上岸。這湘江之上,固然是夏軍水師的天下,但是夏軍水師即便再厲害,也不可能將水中的人都抓住。

在失去秩序的時候,三個城門的通行能力大大受到限制。爲逃走,這些人從不介意用刀兵開道,故而越擁擠,越亂,越亂,就越慢。居然將隆武都堵在城外了。

“砰砰。”的火銃聲傳了出來。

這並不是夏軍的火銃,而是明軍的火銃。

畢竟火銃,準確的來說是鳥銃並不是什麼稀罕物什,明軍之中也有不少準備。

隆武被堵在城門之外,眼看後面幾乎打瘋了夏軍都要追上來了,周之藩不等請示,就下了辣手。

一時間城門之外,被硬生生的殺出一條血路,凡是堵住隆武去路的士卒,不管是軍官還是士卒,不管是傷兵,還是別的,周之藩號令三聲之後,立即開槍,硬生生的殺出一條血路。

隆武縱馬踩在這一條,幾乎是用屍體鋪成的道路之上。一時間不知道在想些什麼,不知道是被戰場之上的殘酷嚇到了,還是這樣局面,讓他無法應對。

“殺。休走了明帝。”

“抓住明帝者,封侯,賞賜千金。”

夏軍的口號,此起彼伏,看着隆武的龍旗,再聽着一個個賞格,即便是再沉穩的人,此刻也失去冷靜,一個個,紅着眼,爭先恐後的殺了過來。

“陛下先走,老臣爲陛下斷後。”陳藎見狀說道。

隆武此刻也有一些手足無措。不管表現的再英明神武,第一次上戰場,很多人都表現的不適應,更不要說是一場敗仗了。隆武知道而今也不是客氣的時候,說道:“陳卿保重。”

陳藎深深行禮,說道:“老臣去也。”

隨即帶着數百親兵,反身向南,高舉“陳”字大旗,要求所有潰兵都服從自己的號令,不從者立斬不赦。就這樣糾集了數千人馬,其中大多數是滇軍殘部,與追來的夏軍硬生生的撞在一起。

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四章 填壕第五十六章 病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二十章 風起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三章 授田二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三章 奪麥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十六章 決戰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十章 綠帽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九章 初戰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十七章 行軍
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四章 填壕第五十六章 病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二十章 風起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三章 授田二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三章 奪麥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十六章 決戰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十章 綠帽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九章 初戰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十七章 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