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離京

同一時間離京的並不僅僅是張軒一個人。袁時中也不得不提前離京。

張軒離京是因爲舟山島上的官軍之事,而袁時中離開南京卻是因爲高傑。

準確的來說,是因爲李自成。

因爲曹營的刺激,李自成進軍速度提高了不少,此刻已經渡過黃河,進入山西境內。

不過,進入山西境內之後,行軍就慢了起來,畢竟山西的地勢易守難攻,可以說一個個小盆地,山巒重重,如果想要堅守,也是很容易的。李自成以降將爲先鋒,守軍大多數都投降了。只是駐守山西南部的高傑,被李自成嚇破了膽。

還不等李自成大軍南下,就猖狂逃走,他從山西退到河南,壓迫歸德徐州一帶。

雖然現在雙方還沒有開戰,但是一封報急文書,好像飛一樣到往南京而來。特別是王道善,好像這個時候,王道善才想起來,他身上徐州防禦使的頭銜,幾乎一天一封求援信向南京而來。

曹營與官軍在兩淮的地盤,幾乎上是犬牙差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是路振飛將重心轉向江南,雙方纔沒有發起大戰,而高傑過來,一下子打破了雙方的平衡。

高傑被孫傳庭提拔重用,成爲汝州之戰,主力營頭之一,一路上又接受了不少,不願意投降闖營的人們,此刻戰兵在四萬之上,以秦軍之能戰,戰鬥力絕對不在小袁營之下。

這個時候,袁時中又怎麼能在南京坐得住。

他即便不在乎徐州成敗,他也要在乎鳳陽如何。

南京城中秦淮河上一座花船之上,張軒端起一杯酒說道:“今日一別,你我兄弟不知道何日才能再見了,大哥滿飲此杯。”

“好。”袁時中說道。

兩人對飲一杯,張軒問道:“大哥回去之後,高傑該準備如何對付?”

袁時中說道:“大王的意思是,以守爲主,先守住淮河一線,至於其餘地方,不用太在意,不過,我倒要試一試高傑的分量,在闖營面前 是喪家之犬,到 我面前就準備逞威風了。”

張軒說道:“高傑我沒有怎麼交手,不過,問過幾個老將,當年柿園之戰,高傑打得相當兇,大哥你要小心啊。”

“我又不是第一天打仗,自然會小心,不過,你去江南準備怎麼辦?”袁時中說道:“你的事情,更加棘手,官軍在海上,你又沒有水師。只能望洋興嘆。”

張軒說道:“我準備與鄭芝龍談談。”

袁時中說道:“談談,以大王的意思,封鄭芝龍世鎮福建嗎?”

“先不談這個。”張軒說道:“先談生意。我就不信鄭芝龍還真是大明忠臣。”

張軒知道鄭芝龍在舟山的時候,就在想破局之法,既然沒有實力硬破,只能另想別的辦法了。首先要將官軍與鄭芝龍分開。官軍是官軍,鄭芝龍是鄭芝龍。

鄭芝龍坐擁遍佈日本南洋的船隊,而曹營卻佔據江南正貨源聚集地,想來談起生意,定然有共同語言。

不過,一時半會兒,恐怕談不出來一個所以然來,將來很長一段時間,都要打打談談了。

兩人沒有說幾句話,如何有人闖進船上,在袁時中耳朵邊耳語一番,袁時中的臉色陡然一變。

張軒立即問道:“出了什麼事情?”

袁時中說道:“王道善投降高傑,爲高傑所殺。高興火併徐州城,徐州城現在已經落到官軍手中了。”

張軒頓時皺眉,徐州畢竟是一個戰略要地,也是曹營勢力的最北端了,雖然王道善一直搖擺不定,但是現在怎麼說頭上也掛着曹營的招牌,奉得是吳王之令。徐州落到官軍手中,對曹營來說,並不是一個好開端。

張軒微微一嘆,他知道王道善格局小,但萬萬沒有想到,還這麼蠢,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投降之後,還能被人火併了。不管怎麼說,王道善都是故人了,死了之後,張軒也帶着幾分惆悵。

當然也僅僅是惆悵而已,惋惜這個世界之上,認識的人又少了一個。

張軒說道:“如此說來,你馬上要走了。”

“對,”袁時中拎起酒壺說道:“兄弟你的踐行酒,我只能路上喝了。保重。”

“保重。”張軒說道。

隨即兩人匆匆別過,各奔東西。

袁時中坐船,在周輔臣的保護之下,渡過長江,在北岸換馬,在騎兵的護衛之下,一路向鳳陽而去,而張軒繞城而出,在千餘騎兵的護衛之下,一路想寧波而去。

這一路匆匆忙忙的。到了寧波的時候,正好是正月十五日。

往年元宵佳節,花燈如晝,而今年的元宵佳節,寧波城中,已經有不少花燈,不過人流卻少不少。

這些火燈,都是張素督促各處士紳辦起來了,還有一小半都是官府出錢辦起來的,雖然比不上往年的如山如海,車如流水。馬如龍,幽靜之下,別有一番滋味。

就在這花燈亮起的時候,張軒到了寧波城下。

曹宗瑜與張素一下來城外迎接。

張軒遙遙看到了城中的火光,問道:“這是花燈?”

“正是。”張素說道。

張軒悠悠一嘆,他自然知道張素的意思,張素是在粉飾太平。

雖然在前世當小民的時候,覺得當官的好糊弄人,辦些沒有用的事情,而此刻他坐在這位置上,卻明白,這太平是需要粉飾的,雖然現在千里海岸,海波不平。但是曹營在江南首先的任務,還不是處理鄭芝龍之死。

而是安定民心。

安定民心,粉飾太平未必能安定了民心,但是總要做一些這樣的事情。

“先護衛在城外休息一夜,明日再入城不遲,不要驚擾了百姓。”張軒說道

“是。”賀虎頭說道。

賀虎頭帶着千戶護衛在城外安置,張軒與張素,曹宗瑜一行人,走在花燈之中,周圍也有百餘護衛保護,尋常百姓見了這陣勢紛紛避開。張軒一邊掃過種種花燈。

這些花燈比起後世的花燈,都顯得昏暗了不少,故而張軒也不覺得有什麼好的。他一邊看,一邊問曹宗瑜道:“寧波附近情況怎麼樣?”

“情況不大妙。”曹宗瑜說道:“寧波所對面多是張名振與王之仁所部,還有寧波士紳應和,沿海各個衛所,屢次失陷,我派人救援,他們逃之夭夭,然後撤回來之後,他們再次佔據。往來如此,有幾處衛所,我只能任他們佔據了。”

“不僅僅是寧波是這樣,溫州,台州,也都是這樣。”曹宗瑜說道:“甚至比寧波還嚴重,許都,程繼孔兩位將軍,我已經分別令他們駐守溫臺兩地了,情況纔好一些,之前幾乎溫臺不守了。”

“也就是我們疲於奔命。”張軒說道:“卻很少能與官軍一戰?”

曹宗瑜雖然不想這樣說,但是現在的狀態就是這個樣子,說道:“對。”

張軒深吸一口氣,將注意力從花燈之上轉移過來,這個局面他之前已經想過了,但是該怎麼解決,一時間張軒卻想不到什麼辦法,沒有水師,辦什麼事情,都是束手束腳的。

“說到底,還是兵力不夠。”張軒說道:“看來招兵的事情,必須加快了。”

張軒所佔據的地方,金華,紹興,寧波,溫州,台州五府之地,而張軒的機動兵力有多少,汝寧軍,徐州軍,金華軍,三萬多,再加上楊繩祖萬餘騎兵,全部加起來,不到五萬,平均下來,每府不足萬人駐守。自然是不夠用的。

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八章 攻城二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二章 樊城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三章 搶飯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十章 綠帽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十六章 決戰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
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八章 攻城二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二章 樊城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三章 搶飯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十章 綠帽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十六章 決戰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