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吳王六部

張軒與羅玉嬌的小別勝心婚,僅僅是大事之中小小的插曲。

在金陵的薄雪之中,張軒只來得換一身衣服,就來到了大殿之中,大殿之中,似乎燒有地龍,溫暖如春,自然有歌女只穿着薄紗,在大殿之中跳舞。

張軒跟着羅玉龍一來,羅汝才就笑道:“你們兩個來了。你們兩個是來得最晚,罰酒三杯。”

“是。”羅玉龍接過侍女送上來的酒杯,一飲而盡,說道:“孩兒見父王身體康健,心中說不出的歡喜,三杯豈能夠,三百杯也喝得。”

張軒在羅玉龍側後站着,三杯酒下肚,只覺得一股熱氣從胃裡面洶涌而出,頭上有微醺之意,但是神智還非常清醒。

對於羅玉龍所說的話,張軒也深表贊同。

羅汝才即便不領兵做戰,單單是在南京城待着,就是一根定海神針。今日一見,羅汝才左摟右抱,懷中美色,杯中美酒,臉色很紅潤,再也沒有當初消瘦之感,就知道羅汝才的身子大有起色。這不僅僅對羅玉龍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對整個曹營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

“坐吧。”羅汝才一揮手。

早就給羅玉龍與張軒留了位置。

張軒坐定,目光一掃,發現曹營的各方軍頭幾乎上都來了,羅汝才以下,楊承祖,李汝桂,袁時中,以及在京的各位將領。

“父王。”羅玉龍正準備將江南的事情簡單交代一下,卻不想,被羅汝纔打斷了,羅汝才說道:“今日只談風月,大過年的不說公事,來來來,諸位滿飲此杯。”

“是。”衆人紛紛舉杯,一時間大殿之中,只剩下觥籌交錯之聲。

張軒的酒量本就不高,再加上遠行疲憊了,酒到半酣就裝醉退席了,只是張軒本是裝醉的,但是神經一放鬆,千里跋涉的疲憊涌上心頭,也沒有說什麼話,連衣服也沒有脫,倒在牀上就已經睡着了。

古代千里跋涉,要比現在累上太多了,而張軒整整一年,其實也沒有睡多少過囫圇覺,即便不是半夜行軍,有是大戰之前的壓力也讓他睡不着覺,此刻在羅玉嬌的身邊,頓時有一種安心的感覺。

一覺睡下來,幾乎不知道今夕是何夕。

大年初一快到中午的時候,纔算是醒過來了。

畢竟是過年,即便是羅汝才也不好差使人,張軒少有一天休息的日子。不過他醒過來之後,給羅汝才拜年之後,就立即詢問羅玉嬌說道:“岳父大人的病,可是大好了?”

羅玉嬌帶笑道:“張神醫不愧爲神醫,已經將父親調養的差不多了,只是今後不要太過操勞,就是沒有什麼大礙了。”

“那是岳父的底子好。”張軒隨口說道。

但是不知道怎麼的心中有幾分空蕩蕩的。

羅汝才如果大病不起,一命嗚呼,張軒自然很是擔心,但是羅汝才康健之後,張軒自然也知道,他在羅汝才的曹營之中的權力,與羅玉龍朝中的權力,不可同日而語。

“什麼時候,我也變成冷血的權力動物了?”張軒心中安慰自己,暗道:“不要想那麼多了,知足就好。”

凡是有羅汝才頂着,張軒自然不用多過擔心。只是心中失落之感,卻揮之不去。

“對了,這一段時間,可曾聽到什麼風聲,比如吳王府分設六部百官?”張軒說道。

這個議題很早就有了,也是張質的提議。不過,之前曹營所管轄的地方還小,很多地方也沒有建立有效的統治,即便是設立六部也沒有什麼用。而且,設立六部是一個明顯與大順分裂的信號。

縱然不管是李自成與羅汝才都知道,他們早晚與一天會反目成仇。但是什麼時候正式翻臉卻是一個問題。要看時機。

而此刻江南雖然有些小麻煩,但是大抵是穩定下來了。

這個時候曹營已經有足夠底氣,在天下之間獨立一支了。

“這個還不清楚。”羅玉嬌說道:“此等大事,父親也不會與我商議的,不過,你們這一次回來,不就是爲了這一件事情嗎?”

在羅汝才心中女兒與兒子分得很清楚,即便女兒這一段時間,時時刻刻在身邊照顧,但有些事情,還是不會給羅玉嬌透露分毫,而此刻羅汝才正與羅玉龍商議的就是六部人選。

羅汝才斜靠椅子上,似乎因爲昨日飲酒過量,精神有不大好。

羅玉龍見狀說道:“父親,您來有病在身,飲酒傷身,美色刮骨,不要過度。”

“我不用你來教訓,大丈夫在世,若不能快意風流,多活一日少活一日,就是要緊的。”羅汝才說道:“你只要能接穩我的位置,我便是即可死了,也無怨了。”

羅汝纔是酒色之徒。

之前爲了曹營將來的安排,爲了能活得時間長一點,過了一段苦行僧的生活。

而此刻羅汝才橫掃江南,爲曹營帶來了大批銀兩,在曹營之中威望大增。再加上張軒等人的輔佐,羅汝才心中的大石去了一大半。

心一放鬆,再加上金陵是六朝金粉之地,什麼樣的絕色沒有好,縱然羅汝才自覺入手過北地美人,卻不知道這江南胭脂,別有風趣。昨日自然是忍不住了。纔有今日的樣子。

羅玉龍不是第一個說他的人,李正方纔是。

爲了羅汝才的病,李正方可是想盡辦法了,還好是在金陵,天下名醫大抵就在兩京與江南,李正方作爲曹營的醫官,南京城的名醫都不敢怠慢,李正方聯合好些名醫,爲羅汝才的病絞盡腦汁。在加上南京城中無數珍貴藥材。

這才一點點的救過來。

正如張軒說的,羅汝才年輕的時候,底子很好,只是如今虧空的厲害,李正方想辦法補了不少。

但也僅僅能延長壽命,卻沒有辦法根治。

只是李正方人微言輕勸說羅汝才的話,羅汝才根本聽不下去。

“玉龍,現在所有的事情,我都交給你來管了。”羅汝才說道:“你說說你的想法吧,這六部你準備怎麼安排?”

也幸好南京就有一個六部,很多資料都有,只需照着葫蘆畫瓢,建立一個套統治體制就行了。故而這一段是羅汝才也在琢磨着六部人選。

羅玉龍深吸一口氣,他來之前,與自己的幕僚商議了好一陣子,說道:“我的意思是,錢謙益爲都很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內閣首輔。”

羅汝才點點頭說道:“明日開春之後,讓錢謙益主持的一次科舉?”

羅玉龍笑道:“孩兒的心思瞞不過父王。”

羅玉龍心中其實不大看得起錢謙益,不過誰叫錢謙益的招牌夠亮,不管怎麼說都是文章宗師。一代文宗,讓錢謙益當禮部尚書就是爲了科舉一事,當然也有羅玉龍不想讓錢謙益插手正事的意思。

禮部重要嗎?

很重要,科舉,各級學官,國家大典,封賞將士都是要禮部來辦。明朝就爭過大禮儀,直接代表的政權的正統性,很重要。但在亂世之中,幾乎是一個閒職,除卻科舉之外,其他也算不得上什麼實權。

將錢謙益高高架起來,不過是做給江南士大夫看的。

至於內閣首輔兼某部尚書,卻不是大明的體制,而是曹營的特殊情況,無他能當一面的人手就這麼多。如果再分開的話,恐怕連最核心的六部尚書都補不全了。

羅汝才說道:“這錢謙益架着就行了,待兩三年安穩下來,就讓他去職。此刻我不喜歡。”

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五章 高鬥樞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九章 攻城三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九章 搬家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九章 搶收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十五章 夜宿第九十章 拼死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九十章 拼死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四章 鄖陽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十五章 鐵模?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二章 家事二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四章 鄖陽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九章 搶收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三章 授田二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六章 攻城之前
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五章 高鬥樞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九章 攻城三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九章 搬家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九章 搶收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十五章 夜宿第九十章 拼死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九十章 拼死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四章 鄖陽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十五章 鐵模?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二章 家事二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四章 鄖陽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九章 搶收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三章 授田二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六章 攻城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