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

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

“也就是曹將軍已經與李過接戰了。”張軒說道。

“正是。”鄭廉說道:“下官得到的消息是,昨日,曹將軍先使張先壁,明軍北邊立陣。”

“明軍使岳陽軍擊之。”

“張將軍大勝明軍。”

“李過派忠貞營將領牛萬纔出戰。”

“雙方不分勝負。”

“李過派人迂迴。”

“曹將軍派遣騎兵護衛側翼,而大軍提前到達。”

“李過持重不戰,雙方對峙。各自收兵。”

“夜,曹將軍逼近明軍立陣,雙方夜火燃天。幾近一夜無眠,到了三更天之後,才安分下來。”

張軒長嘆說道:“知我者,曹兄也。”

張軒與曹宗瑜之間太熟悉了。

熟悉到了,是最親密的搭檔,很多事情不用溝通,彼此也能猜到彼此的行爲。

曹宗瑜如此主動的進攻明軍,所謂的並不是打敗忠貞營。

而是拖住忠貞營。

打敗忠貞營,與拖住忠貞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首先曹宗瑜知道自己的實力並不足。

城陵山與岳陽城都不能空城而出,這與之前不同,而曹宗瑜所部加起來不過三四萬人而已,除卻駐守後方的人馬,即便再加上張先壁本人的兵力。

也不足以與忠貞營相比。

他之所以有這麼大勇氣,以弱勢兵力去撩敵人,就是因爲他相信張軒很快就到了。就在這三天之內。

而他雖然弱於敵軍,但也自信三五之內,李過是吞不下他的。

曹宗瑜幾乎將自己的身家性命,已經數萬大軍的生死,寄託在張軒身上。

這如何不讓張軒感嘆:“知我者,曹兄也。”

這種彼此信任,彼此瞭解,彼此可以說兩肋插刀的友誼一點都不比愛情差。

張軒說道:“派人聯繫曹兄了嗎?”

鄭廉說道:“已經派人了。預計現在已經與曹將軍取得聯繫了。”

張軒說道:“傳令各部準備靠岸了。”

鄭廉說道:“可是要如汨羅江之戰一般?”

鄧和等人進攻何騰蛟的時候,就在很遠的地方上岸,潛行數十里,用以偷襲何騰蛟。

事實證明,這樣的手段,很實用。

“不。”張軒說道:“這一戰,我要堂堂正正之戰。”

這一戰是立威之戰,張軒要在整個南方豎立起自己的威望,最好的辦法,就是尋找一個強大的敵人,然後堂堂正正的擊敗他。

張軒既然不想遮掩行蹤。

這消息很快就傳開了。

最爲震動的是李過。

李過看着洞庭湖上層層疊疊的船隻,一時間恨不得將指骨給捏斷。

他一肚子火氣,也不知道發泄給誰。

因爲他知道,這一戰並不能避免了。

但是他對這一戰並沒有什麼信心,只是如今想走也走不了了。

撤退從來是軍事難題。

特別是面對強敵的時候撤退。更是難題之中的難題。

李過深吸一口氣,讓自己恢復平靜之後,開始召集諸將安排任務,並將一座小鎮騰空,藉助小鎮不過兩丈的夯土牆作爲自己的憑依。

厲兵秣馬準備一戰。

不過,在這裡劍拔弩張的時候,在長沙城下,許都已經開始正式進攻了。

“轟,轟,轟。”一聲炮響。壓制一聲炮響,層層疊疊的炮響,讓人感覺到似乎有滾滾的雷聲在耳邊不住的碾下來一樣。

許都幾乎無師自通的學會了將火炮擊中使用,他調集了二十多門火炮,在湘江東岸列陣,自己親自率領步卒,護衛火炮。似乎有在江東岸,安營紮寨的感覺。

數十門紅夷大炮,幾乎是晝夜不停的轟擊城牆。

許都所選擇的一道城牆,也是一段新城牆,被張獻忠毀過之後,在半年之內重新修復過的城牆。

在這樣密集的轟擊之下,有一些搖搖欲墜。

但是僅僅是這樣,不足以讓城中驚懼。但是他還執行了另一個計劃,就是派兵封鎖整個瀏陽河。將瀏陽河兩岸都清理一空,然後派出了不少俘虜充作民夫,日夜勞作。順便徵召各地百姓,全部來瀏陽河做事。

這人多,很多消息就隱瞞不住了。甚至許都都沒有要隱瞞的意思。

於是乎很多人,都知道城外的夏軍準要做什麼了。

他們要封死瀏陽河,決瀏陽河衝長沙城。

這個消息一傳出來舉城震動。

一時間什麼消息都有,真真假假的。

有人據說,張軒準備決湘江淹長沙的,但是細細一算工程量太大了,故而放棄了,反而選了瀏陽河。

有人說今天秋天多雨,就算是不決河,到了秋天還有一道難關要過的,更不要說現在要決河了。

消息一時間瘋傳到了隆武的耳朵之中。

隆武也有幾分坐立不安。

自古用兵狠毒,莫過水火。一想到水淹長沙,他就想到了很多很多。

最近的,開封城被淹。比較古老的,如智伯淹晉陽,王賁淹大粱城。

細細數來中國臨河的城池,很少有沒有被水淹過的。

一般來說,水淹一座城池,要這樣幾個要求,首先是要有河,而且河不能小了。

長沙城外,有瀏陽河,湘江,瀏陽河不去說,湘江決計不能算小河了。

而且要按照時節來,最少是在雨季。

而如今是夏天,快要入秋了。這個時候往年正是大規模降雨的時候。

他們細細一推敲,頓時覺得嚴絲合縫。不敢怠慢,商議如何 對應這個局面。

其實他們也是高看許都了。

淹一座城池,看上去是一個軍事行動,實際上是一個水利工程。

除卻黃河這一條地上懸河,只需要扒堤壩,就是放洪水淹城之外,其餘的城池都要好生規劃一下。

因爲古人也不是傻瓜。中國古代攻城手法,大家誰不知道,故此在建城的時候,都會考慮這個問題。

當然了僅僅是考慮而已,也不能爲了將來防洪,將城池都修到山上。

但是既然考慮過,就有很多排水的辦法。別的不說,去看看贛州的下水道系統就行了。

那一套宋代的下水道系統,比現代很多城市的下水道系統還厲害。

能排水還能防洪水倒灌。

所以,放水淹城,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這裡面有多水利知識。

許都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爲了混淆視聽,吸引隆武的注意力,讓明軍的決策層知道,許都在一邊試探城防,一邊準備水淹長沙城。

許都之所以這樣做,也有一點點私心。

他的私心就是,要獨自打下長沙城。截水灌城之事,向來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所以許都設想自己在隆武的位置上,最好的辦法就是出戰,摧毀正在進行的工程。

當然能打敗敵人,解長沙之圍就更好了。

許都也看過長沙城,知道是一塊硬骨頭。如果硬打的話,許都根本打不下來。畢竟主力人馬已經順流而下。

但是列陣野戰的話,許都卻不怕長沙城中的士卒。但是許都也知道,長沙城中的隆武也知道,所以,隆武纔不會下令出城做戰的。

許都要給隆武一個不得不出城的理由。

也莫須有的堤壩當誘餌是再恰當不過了。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就在張軒解決李過的同時,許都也能解決長沙大部分兵力。至於能不能攻下長沙城,就要看下一步的情況了。

許都現在滿懷希望的張網以待,等着明軍自投羅網。隆武現在雖然不知道城外張軒的心思。但也爲了長沙城是否會沉到湘水之中,而憂心忡忡,夜不能寐。

對,是張軒,張軒大軍調動的消息隱瞞在很多雜亂的消息之中,隆武現在還沒有確認。

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五章 峽石城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十章 綠帽子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十九章 敵襲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八章 攻城二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十六章 拔營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二十章 黑夜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二十章 火併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五十章 雜務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一百章 俠義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九章 初戰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六章 王度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
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五章 峽石城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十章 綠帽子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十九章 敵襲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八章 攻城二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十六章 拔營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二十章 黑夜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二十章 火併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五十章 雜務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一百章 俠義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九章 初戰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六章 王度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