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

“崩。”長箭在黑暗之中射了出來。

穿過幾十步的長街,直接釘在凌濛初衣冠禽獸的補子之上。似乎直接刺穿了大動脈,大量鮮血噴涌而出。將凌濛初的官袍染紅了。凌濛初低頭看着尚且顫抖的尾羽,向後倒去。

“爹。”凌楚大吃一驚,連忙上前攙扶住凌濛初。卻聽見凌濛初嘴中還說道:“不準動手,徐州----”

說到“徐州”兩字,就有大團大團的鮮血從嘴中噴出,讓他連話都說不囫圇了。

但是現在這情況,又怎麼是凌濛初說怎麼樣就怎麼樣了。

雙方本來就劍拔弩張,彼此按捺不住,這一根箭就好像一點火星,一瞬間點燃了熊熊大火。劉澤清所部的亂兵們還以爲是自己人辦得,頓時衝殺過來。

凌楚帶得百餘衙役,又如何是亂兵的對手。

不過片刻,劉澤清的亂兵就衝破這百餘衙役,向邱磊大營而去。

塵埃落定,百餘具屍體躺在地面之上,還有一些掉落在地面之上,還沒有熄滅的火把,依舊釋放出暗淡的光芒,凌楚撲到凌濛初身上,身上不知道中了多少刀,鮮血將地面染紅了好大一片。

宋文奎帶着人從角落裡面出來,聽着遠遠傳來的廝殺之聲,知道劉澤清所部與邱磊所部交上手了。

只是劉澤清所部,羣龍無首。宋文奎並不覺得他們能打贏邱磊所部。宋文奎對此並不是太在意,他遙遙的看向東門方向,心中暗道:“應該開始了。”

忽見一道煙花沖天而起,在空中暴裂開來,爆炸的火光同時在很多人的眼中亮起,包括金聲桓,邱磊,宋文奎,以及張軒。

東門之外數裡之地。

黑暗之中,無數人站在黑暗之上,一聲不吭,沉默的就好像是一羣兵馬俑。

張軒看道這一道亮光之後,心頭大喜,說道:“楊將軍,要看你的了。”

“是。”楊繩祖說道。說完就準備起身。

“且慢。”張軒叫住他,說道:“楊將軍且不可衝在最前面,提防有詐。”

“末將明白。大人放心,我也是老江湖了。”楊繩祖答應一聲,隨即無數火把打起來,浩浩蕩蕩就好像一條火龍一樣,向徐州東門衝了過去。

金聲桓此刻渾身是血,拔起長劍,在一具屍體之上,擦擦長劍之上的鮮血,隨即還劍入鞘,說道:“放吊橋,開城門。”

“放吊橋,開城門。”數名士卒齊聲大喊,將吊橋放了下來,數十人緩緩的將城門推開。

徐州東門名爲河清門,黃河就在東北方向流過,所謂黃河清,聖人出。只是這樣美好的寓意,也只是空談而已。

河清門三個大字之下,金聲桓早已等在門口。

大隊人馬根本不在城門之處停留浩浩蕩蕩的衝進了徐州城之中,只有楊繩祖留了下來,與金聲桓寒暄幾句。等大隊人馬佔據了城門要害之處後,楊繩祖明顯的鬆了一口氣,說道:“兄弟我還有要務在身,就不在這裡多停了,張大人就在後面,金兄在這稍待片刻。”

金聲桓當然能看出來,楊繩祖根本沒有完全相信他。不過,他也知道這是應有之意,也不在意,說道:“就祝楊將軍馬到成功了。”

楊繩祖“哈哈”一笑,說道:“今日之戰,金將軍是首功之臣,張大人虧待不了你的。”

“謝將軍吉言。”金聲桓說道。

雖然如此說,但是金聲桓卻有幾分忐忑之意,他想盡辦法,又是派宋文奎吸引官軍的注意力,暗地裡親自出手,攻下東門,可以說真正的出了死力。只是誰知道張軒之前的承諾,會能兌現幾分。

隨着楊繩祖所部的加入,徐州之中的喊殺之聲,頓時高出之前不知道多少,終於從少數幾個地方的亂子,變成了蔓延全城的大亂,甚至有些地方也開始起火了。

楊繩祖首先擊敗在大街之上的劉澤清部,劉澤清部本來只有胸中一口哀兵之氣,其餘的要什麼都沒有,即便是楊繩祖不來,一會兒也會敗退。劉澤清所部一去,隨即演變成楊繩祖部與邱磊所部的巷戰。

張軒來到河清門之後,並沒有進去。

夜晚之中即便有再多的火把照明,也有防範不住的地方。說不定暗地來一支暗箭,就能要了張軒的小命。反正城門一下,整個徐州城就已經落入義軍之中,張軒又何必以身犯險。

故而張軒留臨潁營護衛東門,蓋因東門是義軍連接徐州城內外的重要通道,在張軒想來,如果現在官軍士卒還有統一指揮的話,立即要做的事情,就是奪回東門。

一旦東門有失,張軒大好牌面也保持不住了,甚至楊繩祖所部,很可能陷入城中。

臨潁營守東門,隨即保定,西平兩營進入城中,協助楊繩祖所部剿滅城中的官軍。畢竟張軒之所以派楊繩祖所部,並不是因爲楊繩祖善於巷戰,而是楊繩祖所部跑的快而已。

袁時中的人馬此刻在兩營之後,正在進城。

張軒就在城樓之上,看着城中大片大片火光,心中難免有一些擔憂,說道:“虎頭傳令給城中諸營,大軍需要防火,小心官軍狗急跳牆焚城。”張軒的擔心不是沒有道路的。

古代的木製建築很多,而夜裡打仗,難免要舉火,一不小心就會釀成火災,也在清理之中。

“是。”賀虎頭立即下去傳令。

“大人,不必擔心。”金聲桓說道:“城中主事之人,乃是凌濛初。此人沒有這麼狠的心腸。”

“希望如此。”張軒對凌濛初這三個字毫無反應。顯然張軒在後世也沒有留心過三言二拍的作者。說道:“金將軍此戰當爲首功,等天亮之後,官軍諸部馬隊,都由你先挑,五千騎兵,我給你補足。只希望金將軍今後爲吳王再立新功。”

金聲桓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說道:“多謝大人。卑職定然爲大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此刻金聲桓心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暗道:“如果張軒今後都如此大方的話,我跟着他也不錯啊。”

“報。”一名斥候來報,說道:“丁氏兄弟奪南門而出,蕭縣營崩潰,折損不少。劉代營官戰死。”

張軒一口怒氣衝了上來,“廢物”在口中打了一個轉,嚥了下去,說道:“知道了,傳令曹宗瑜讓他去收拾殘局。”

本來他覺得新編練的三個營,戰力不強,也沒有想將他們投入夜戰之中,畢竟夜戰與巷戰,對士卒的要求非常之高,新編的徐州軍除卻南陽營之外,都不行。於是就派他們去封鎖其他三門,不讓徐州中的官軍逃了出來。

只是沒有想到,早已準備好的蕭縣營,還擋不住丁氏兄弟倉促一擊,居然連營官都戰死了。

這劉代營官,張軒也是知道,是南陽營的一名哨長,曹宗瑜命他過去,主要是訓練的。卻不想戰死於此。

但是細細想來,卻情有可原,這些士卒本就是徐州土賊,甚至連徐州土賊之中的精銳都算不上。這一幫人,並不是換一面旗幟,換一個上官,就立即有戰鬥力了。

“大人,丁啓光還追不追了?”這斥候猶豫了一下問道。

張軒沉吟一會兒,說道:“不追了。”

千鳥在林,不及一鳥在手。而且速度最快的楊繩祖部已經陷入城中,一時半會兒是撤不出來。派別人追,恐怕現在已經來不及了,張軒索性斷了這個念想,將注意力完全放在這徐州城之中。

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五章 峽石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一章 汝寧第四十章 瑣事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三章 奪麥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十六章 拔營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九章 搬家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九十章 拼死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四章 岳陽二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一百章 俠義第十章 收兵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四十一章 夜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
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五章 峽石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一章 汝寧第四十章 瑣事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三章 奪麥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十六章 拔營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九章 搬家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九十章 拼死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四章 岳陽二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一百章 俠義第十章 收兵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四十一章 夜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