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

李汝桂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肉搏之中加入火器,發揮出的作用相當之大。

只是這種火銃,不過是張軒設想之一,弄出來的數量並不是很多。

僅僅是作爲禮物,給每一個將軍配發了不少。

就像是張軒這裡,也有不少。

李汝桂這樣做,雖然挽回了一些潰勢。但是清軍的實力雄厚。

源源不斷的衝了過來,李汝桂縱然是有三頭六臂。也擋不住清軍。

雙方廝殺一開始到達高潮,隨即隨着大隊大隊清軍的涌入,夏家最後這一步一步的退到縣衙正堂之中。

李汝桂的幾把火銃,也不知道丟到什麼地方去了。

李汝桂口中鮮血直噴,看着一面正堂的一面大匾,上面寫着:“朗朗乾坤。”

隨即栽倒在地,再也不能起來。鮮血從他的身下滲透出來,大片大片的。

隨即一柄長刀斬下來,李汝桂身首異處。

被一隻手提着,不過片刻就送到了阿濟格的面前。

阿濟格沒有多看李汝桂的人頭,而是冷冷的說道:“死了多少人?”

“近百。” 一個身穿白甲的將領低頭說道。

“近百,以多打少,還死傷這麼多。”阿濟格說道:“你就是這樣做的嗎?”

“請主子責罰。”這個將領不敢擡頭,只敢低頭認罪。

在清軍入關之前,清軍的鎧甲還是非常稀少的。只有最精銳的士卒才能身穿鎧甲。

所以老奴從士卒之中挑選精銳士卒,授以鎧甲,就是所謂的紅甲兵了,而從紅甲兵之中,挑選精銳,就是清軍最精銳的力量,那就是白甲兵。

白甲兵一般情況之下,有三個遠處,一是護衛皇帝,而是作爲大軍前鋒,三是負責督戰。

向來廝殺在前,穿山越嶺,如屢平地。與明軍各部交手,從來沒有打不過的。

阿濟格身邊只有一部白甲兵與紅甲兵混合的軍隊,是他的護衛隊。

他從多爾袞入關,從太原打到西安,從西安打到此地,幾乎沒有什麼傷亡。

但是今日棗陽城之中。卻有這麼多人傷亡。

而傷亡也也分在兩處,第一處是奪城的時候,那時候雖然是偷襲。

但是夏軍畢竟佔據了地勢。

雙方廝殺起來,清軍傷亡不小。

而第二處,就是打進縣衙之中的時候。

如果第一處傷亡,阿濟格還是有所預料。但是第二處傷亡,卻大出他的預料之外。

阿濟格處置了這個將領之後,臉上陰沉的神色,幾乎沒有絲毫緩解。

阿濟格暗道:“曹營的戰力似乎還在闖營之上,不容小窺。”

戰鬥力這東西,並不是恆定的。

有了一片石之戰,闖營主力被硬生生的打崩,其他闖營兵馬對清廷人馬,都有了怯意。

這種心態會影響闖營的戰力發揮。

而曹營現在卻沒有這種感覺,恰恰相反,大夏人馬的士氣正高昂的時候。

從曹營下江南以來,這一兩年之間,可以說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更加上羅汝才之前登記,化營爲國,羅汝才大賞全軍,各有封賞。

從上層看,封了兩王六公,但是兩王六公之下,伯侯封了不少,下層的士卒,也都有賞錢。

很多時候,一支軍隊的戰鬥力,與錢有直接關係,只要錢給夠了,戰鬥力就足夠了。

現在曹營的財政能力雖然有所欠缺,但依舊能支撐的起這麼大軍。

故此戰鬥力還是能夠保證的。

而阿濟格這樣有經驗的將領,僅僅是一接觸就感受到壓力。

阿濟格必須再次評估曹營的實力。他本想從棗陽攻隨州,然後迂迴直下武昌。

但是棗陽被突擊拿下之後,阿濟格覺得他的計劃必須更改的必要。

“決戰必須提前開始。” 阿濟格心中暗道。

攻城並非清軍的強項。

阿濟格更願意一場大決戰來解決了曹營主力,就好像對付闖營一樣。

有一場驚世駭俗的大勝,來打破曹營的心理防線,打到曹營士卒見了清軍就害怕。

只是這樣的大戰。並非阿濟格自己想怎麼樣就行的。

“報。八王,夏軍大軍已經渡過漢水,從大洪山方向而來了。”

“好。”阿濟格大喜過望,這簡直是正中下懷。

大洪山,西臨襄漢,南臨江漢平原。

山並不算太高,最高峰也不過海拔一兩千米。很多山峰不過數百米而已。

山勢之中,可以通行的道路不少。不過,大洪山是東高西低,真正的高峰都是隨州南側。能通行道路的地方,都是西側大洪山與漢水之的道路不少。

此刻,張軒正督促大軍前行。

這個局面,並不是張軒所想的,但是他沒有辦法。

棗陽失陷,張軒預計之中的襄漢防線少了重要一角。清軍有了東出道路。

雖然隨州應城一帶,還有夏軍固守,但都是李汝桂的部下,張軒之前也沒有接觸過,對李汝桂,他還是比較信任的。

但是對李汝桂的部下,張軒就沒有把握了。

如果清軍東進的話,張軒就追之莫及了,他與隨州之間山水相隔,想要去隨州,要麼跟着清軍後面追擊,要麼繞道數千裡,甚至從武昌出兵對應,也比他現在方便。

而武昌雖然不是多空虛的,但是長沙隆武政權的威脅尚在,武昌的兵力萬萬不能調動。

萬一被南明鑽了空子,張軒即便是打贏襄陽一戰,也沒有什麼用處了。

張軒此刻才感覺到,他的經驗什麼都有所欠缺。真正駕馭數十萬大軍,他還有所缺陷。

他本以爲是天衣無縫的陣勢,被阿濟格輕輕一動,就捅出一個大窟窿。

張軒想要以守待變的計劃,就這樣落空了。張軒想了整整一夜,也沒有想出什麼萬全之策。

但是時間不等人。

這個關頭,留給張軒決定的時間,也不多了。因爲任何消息到了張軒手中,都已經不是第一手消息。

張軒必須按照戰事發展趨勢做出預判。

張軒最後做決定,留羅汝纔在宜城,留三萬士卒在黑雲祥的率領之下,護衛羅汝才。

而真正的大權卻在羅玉嬌手中。

張軒帶着近十萬大軍,準備穿過大洪山出現在棗陽城南,與清軍硬碰硬的來上一場的大戰。

這是這一戰,比張軒想象的要快,而且快得多。

當張軒到達新集的時候,就接到了最新消息。

新集在大洪山西段,兩山之間的一個大鎮。

不過,大洪山山勢並不是多陡峭的,也就是這兩山之間,有十幾裡寬度。

足夠一場大戰了。

“棗陽城之中已經平靜下來,似乎有人看到了慶陽公的人頭。”鄭廉說道。

張軒聽了之後,一陣沉默。

他回想起李汝桂,他與李汝桂的接觸並不多。但是張軒心中卻不免生出一種兔死狐悲之感。

並列大夏六公,這才幾日功夫,就身首異處了。

張軒說道:“上奏陛下,請求追封慶陽公爲郡王。”

“是。”鄭廉連忙寫奏摺。

此刻大夏的玉璽就在羅玉嬌的手中,這種奏疏一上一個準,根本不用多想。

“國公。最新消息,清軍動了,大軍南下,向我們而來了。”

張軒心中一動,此刻反而安心了。

就打仗而來,兩軍交戰的時候,反而是後半程了,前半程的都是各種各樣的準備算計。

這種戰略上的佈局,張軒有力不從心之感,但是簡簡單單的交戰,張軒卻是輕車熟路。多少次打了下來,早已熟悉了。

這樣一來,進如張軒熟悉的節奏之中。

“傳令下去。”張軒說道:“各軍就地紮營,派人佔據兩側山峰。”

“準備接戰。”

“是。”鄭廉說道。

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八章 拷餉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四章 填壕第二十章 黑夜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二章 授田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二十章 風起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六章 蕭縣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六章 王度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三十二章 餌
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八章 拷餉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四章 填壕第二十章 黑夜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二章 授田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二十章 風起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六章 蕭縣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六章 王度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三十二章 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