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

黃得功看着這些人,虎目之中,忽然涌出了淚水。

黃得功是一個很堅強的人,他以爲他這一輩子都不會流淚了。

但是此刻卻有一些忍不住了。

“將軍,請速下決斷。”翁之琪說道。

“請速下決斷。”其餘軍官一起說道。

黃得功也知道,現在在戰陣之中,根本沒有多商量的餘地,咬着牙說道:“好,好,好。”

隨即黃得功將勇衛騎兵分爲兩隊,一隊是能撤出來的,一隊是已經與曹營士卒混在一起,撤不出來了。黃得功只能帶出五千騎兵,不去看後面,快馬加鞭,向東北方向而去。

楊繩祖所部正好擋在這個方向。

黃得功奮起餘勇,也不管手臂的傷勢了,大喝一聲當先衝陣,如長刀破浪。所過之處,沒有一人能擋住黃得功。

“當”一柄長刀與黃得功的鐵鞭撞在一起,頓時扭曲成麻花了。

不是別人,正是王得仁。

王得仁新任千戶,正是要好好表現的時候,故而勇往直前。當然他也聽過黃得功大名,但是富貴險中求,王得仁對自己的實力還是很自信的,之前沒有表現出來,不過是沒有機會而已,黃得功能從小卒到如今之位,他王得仁未必不可以。

只是王得仁已經儘量高估黃得功的實力,但是萬萬沒有想到,依舊估計錯誤了。

即便準備好的寶刀,架不住黃得功一鐵鞭,連他整個手臂都震的發麻,一時間用不上力道。好在王得仁反應快捷,反手換刀,一刀斬過去。

“當”的一聲,這一刀被黃得功的鐵鞭擋住了。火星四濺。

雙方對衝,交手的時間窗口其實也就一瞬間。雙方相接兩下,依舊彼此錯開了。

有黃得功開路,再加上騎兵本就不好圍困,黃得功帶着勇衛營殘部,成功的衝了出去了。

王得仁見周圍沒有敵人了,長出一口氣,緩緩的將衣甲解開,卻見自己的右臂,已經粗大了一圈。有一種脹痛,皮膚髮緊的感覺。、

“黃得功果然名不虛傳。”王得仁說道。

“你也不差。”一個聲音從王得仁身後說道。

王得仁回頭一看,卻見楊繩祖遠遠的過來,騎着馬就在他身後。

“見過大人。”王得仁說道。

“不必多禮,你的手臂受傷了吧。”楊繩祖說道:“等一會兒,我把你安排在後隊之中,自己小心一帶。”

“謝大人。”王得仁說道。

“不用謝了。”楊繩祖說道:“我沒有發現我軍中還有如此勇士。卻是我的錯。以後好生做事便是了。”

就從王得仁在黃得功馬下成功走過了一合,王得仁也值得楊繩祖重視。

王得仁就從這一戰開始發跡了。

這裡的戰事告一段落了,但是戰鬥還在繼續之中。羅汝才見黃得功跑掉了,大怒立即想要抽調騎兵去追擊,但是卻不想勇衛營剩下的騎兵向曹營猛攻起來。

是那種不顧生死的猛攻。

可以說,勇衛營殘部,如果悠着點,還能多支持一兩個時辰,但是如此不要命的打,不過半個時辰,就已經支持不下去了。

但是對黃得功來說,半個時辰就已經夠了。

足夠黃得功衝進鳳陽城中了。

這裡的戰鬥到了收尾階段,而鳳陽城下的戰鬥,也快決出勝負了。

鳳陽城頭之上,馬鑾有些焦急。

他萬萬沒有想到賊人的戰鬥力有這麼強大。那是狼兵啊,每一個士卒都悍不畏死的狼兵,但是卻賊人硬生生的打了過來。而且賊人的騎兵打得也很頑強,與劉良佐的騎兵糾纏在一起,成功的拖住了劉良佐。

當然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城門到賊人的大營之中,空間雖然夠大了,但是對騎兵來說,這空間還是小了一些,根本不能讓馬兒完全跑起來,也沒有迂迴的餘地,否則千騎想纏住四五千騎這麼長的時間,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還有賊人的東西兩營反應太快了,不過一會工夫,兩股賊人就已經過來支援了。

“父親,請速派援軍。”馬鑾眼睛都紅了,說道:“否則今日一戰,就功虧一簣了。”

馬士英沒有多看馬鑾,說道:“我兒,今日之事到此爲止吧,我是不會排除援軍的。”馬士英說完之後,甩手下了城樓。

“父親,”馬鑾還想說什麼,卻被楊龍文拉住了。楊龍文說道:“公子,不用去了,大人的心思已定。”

“舅舅,你幫忙勸勸父親吧。”馬鑾說道:“事尚可爲----”

“事不可爲了。”楊龍文說道:“我們現在只有這一座城門,即便調兵的話,等數千士卒出城,恐怕狼兵也堅持不住了,而且你也知道成中的士卒是什麼樣子,是能比得過狼兵,是能比、得劉將軍部,狼兵都已經敗了,派這些士卒上去,又能派上什麼用場,不過是徒勞而已。”

楊龍文嘆息一聲,說道:“收兵吧。將城外的士卒能收攏多少,是多少,我會命城頭上的火炮支援的,想來賊人不可能追得太急。”

馬鑾幾乎要咬碎鋼牙,但也毫無辦法。只能下令收兵。

“噹噹噹”的鳴金之聲,不僅僅傳到了城下,也傳到了張軒的耳朵之中。

張軒一聽頓時大喜,說道:“馬士英堅持不住了。”

狼兵雖然厲害,但不是一腔血勇之氣,終究比不上張軒親手訓練出來的臨潁營,當王進才的保定營衝出來之後,雙方的戰事,就已經持平了。然後歸德軍之中。派出了張國柱,徐州軍之中派出程繼孔,這都是相當有戰力的營頭,這兩個營頭一個從東邊直接進入了戰場,另一個從西邊接陣而前,大大壓縮了劉良佐所部的活動空間,有力的協助了秦猛的任務。

如此一來,官軍自然支持不住了。

狼兵雖然厲害,但是在沒有勝利希望之後,崩潰的也相當快,畢竟這些狼兵僅僅是爲了銀子打仗,當他們會覺得打下去會賠本的時候,自然士氣消沉了。

故而這鳴金聲一響,狼兵與劉良佐所部紛紛後撤。

這個時候馬鑾預料的事情發生了,城門只有一個,而誰都不想落到後面。所有人頓時擁擠成一團。

這個時候,義軍將士都不用張軒的命令,全部衝了過去,大砍大殺,這正是一個痛打落水狗的時候,他們豈能放過機會。

“轟轟轟。”城頭之上的火炮猛地開火了,有些炮彈落到官軍人羣之中,但這僅僅是小部分,大部分還是打在義軍之中,義軍的追擊行動,猛地一滯。

“胡隆隆,”一聲極其沉悶的聲音想起,好像是火炮的回聲,又好像是悶雷之聲。

聽到這個聲音,張軒忽然有一種不安的感覺,問張素說道:“這是什麼聲音?”

“不知道。”張素此刻也有一點摸不着頭腦,說道:“似乎是從地下傳來的。”

“地下。”張軒一時間好像想起來什麼。

忽然無數馬嘶之上,張軒遠遠的看過去,所有馬匹都煩躁不安,不管是官軍的還是義軍的,甚至有人被瘋狂飛奔的馬兒帶走了,跑得到處都是。有人撞到敵人中間,有人撞到自己人的隊列之中。

亂成一團槽。

此刻不要說張軒了,很多人都覺得不對勁了。

“噹噹噹,噹噹。”的聲音傳來,張軒一看,卻是柱子之上,有一個鐵環,正在敲擊在柱子,而此刻沒有人動他。他是怎麼動了。

“地震了。”張軒大驚失色喊道。

話音未落,地面猛地一跳。

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十六章 拔營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二十章 火併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十七章 行軍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三十一章 鐵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九十章 拼死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
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十六章 拔營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二十章 火併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十七章 行軍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三十一章 鐵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九十章 拼死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