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

第五十四章覆軍殺將十一

“黨兄,這一戰我們敗了,現在要想到,是如何將兄弟們給撤下去。”李過見到黨守素就說道。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李過已經不能不承認現實了,後院起火,李過現在雖然不清楚馬鑾那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過去探查的人,都回不來了,想來並不是什麼好情況。

至於眼前,他雖然填進去他精銳的三堵牆騎兵,算是阻擋了夏軍的追擊。

但是僅僅能擋住一時。

剛剛大敗而回的士卒,一時間根本不可能重新好。夏軍繼續進攻,李過也覺得抵擋不住。

勝利已經沒有任何指望了。

“侯爺的意思是?”黨守素說道。

李過說道:“需要一員大將斷後。”

黨守素瞬息之間懂的李過的意思。

李過想讓黨守素來斷後。

斷後可不是好承擔的事情,弄不好,就一命嗚呼了。李過之所以屬意黨守素,倒不是對黨守素有不利的心思,而是如今這情況,沒有重將斷後,大軍根本就撤不下來。

忠貞營之中,有威望能讓人服從的,也就是李過與黨守素兩人而已。

非李過即黨守素,非黨守素即李過,根本沒有另外的選擇了。

李過決計不想將自己的本錢砸進去的,自然想讓黨守素承擔這個苦差事。

黨守素看着李過,心中有些怨言,他怎麼可能沒有怨言,他剛剛戰敗回來,他本部人馬折損不少,可以說賠了血本了。此刻還將他往死裡用,他沒有一點怨言纔怪。

只是這個局面黨守素也很明白。無謂的與李過鬧翻,也沒有用處。李過人馬強過他,威信強過他。他爭不過李過的。

“罷罷罷。”黨守素暗道:“就當是報了闖王當年提攜知遇之恩了。”

“好。”黨守素說道:“侯爺速走,我在這裡爲侯爺斷後,不過看局面也維持不了多久。”

“多謝黨兄。”李過說道:“黨兄也不必擋多久,等一會兒,跟過來就行了,知遇其他人,就聽天由命吧。”

李過自然知道,打敗仗不可能不付出代價的,而今這麼數萬大軍,能順利離開戰場的,能有一萬多,李過就謝天謝地了。畢竟忠貞營面對的是夏軍,不是清軍,即便面對清軍,在處於下風的時候,還有不少軍隊,成建制的投降。闖營數次大敗,早已將精氣神給打沒了。

更不要說,夏軍的前身是曹營,彼此之間的淵源頗深。

很多將領在夏軍之中都有熟人,投降起來,更沒有心理負擔了。

李過擔心等一會兒撤退的時候,估計有很多人根本不願意跟着他走了

所以要快,越快越好。

李過與黨守素根本沒有多商量,幾乎是幾句之下,就定下來了,李過帶領着本部一萬多人,立即開始撤退,而黨守素卻接手了李過的帥旗,繼續主持大局。一邊整頓兵馬抵抗,一邊糾結自己本部人馬,隨時準備腳底抹油。

李過撤出了數裡,心中長出一口氣,暗道:“這個距離算是安全一點了。”他隨即看向黨守素,只是眼前的一幕,讓他目眥欲裂,不敢相信。

李過看見的是什麼,不是別的,而是數裡外,數十門火炮向黨守素的大旗左右,投放了數十發炮彈,一時間煙塵就將帥旗遮蓋住了,黨守素是死是活,誰也不清楚。

在同一時間,周輔臣也見到了這個場景,心中猛地鬆了一口氣,暗道:“這下子,也算是將功贖罪了。”

整場戰役之中,心理負擔最重的就是周輔臣了,因爲夏軍的諸多將領之中,周輔臣表現最差勁,即便是王龍部的士卒,雖然與馬鑾打成了菜鳥互啄。但是本質之上他們並沒有掉鏈子。

而周輔臣卻是一次又一次的錯過預定時間。

在兵法之中,這叫失期。

陳勝吳廣爲什麼起義,因爲失期當斬,李廣爲什麼自殺,也是因爲失期當斬。

夏軍的軍法雖然沒有那麼嚴苛,但是周輔臣這樣該到的時間,不到,該發炮的時間,沒有發炮,絕對是大錯一件,或許看在之前周輔臣的戰功,不會斬首,但是周輔臣決計要處罰的。

別的時候,周輔臣還不緊張。畢竟周輔臣也算是張軒的嫡系舊部了,即便犯了錯,最多是打打板子而已,畢竟這一戰打勝,如果打敗了就是另一回事情了。

但是現在是什麼時候?周輔臣方立大功,張軒給他請了伏波侯的爵位。但是這爵位現在還沒有下來,也就是處於懸而未決的狀態,換句話說,就是考察期。說不等因爲這一次的錯誤,讓到手的爵位給飛了。

周輔臣能不緊張嗎?

所以,他定要要立一個大功勞來彌補。

他選定的就是忠貞營的帥旗。

將數十門火炮全部瞄準這面大旗。縱然紅夷大炮的準頭不高,但是用數量來彌補質量也是一個辦法,畢竟當初三牀弓弩的準頭也不是太好,也不是照樣射死遼軍大將。

飽和打擊,從來擊中目標的不二法門。

不過,即便如此,炮彈也沒有打在黨守素身上。

一輪炮火過去,黨守素的親兵都懵了,有一些部分親兵也被覆蓋在炮火的打擊之下。但是還有一部分沒有,他們好像瘋了一樣衝了過去,根本不顧炮火隨時可以再次轟擊。

很快,他們就找到了黨守素。

黨守素站在原地站立不動,身後大旗連帶旗杆都折成兩半了,寫着“忠貞”兩個字的營旗落在地面之上,就在黨守素的面前,上面灑滿了鮮血。有別人的鮮血,也有黨守素的鮮血。

黨守素並不是死在炮彈的之下。

如果炮彈真打在黨守素身上,黨守素連一個全屍都不要想有。炮彈打在他身後的旗杆之上,雙手合抱的旗杆頓時崩裂開來,不少細小的木塊與木刺,就好像是強弓硬弩一般激射而出。

黨守素距離旗杆最近,相當一部分都打在他身上。

甚至有一些將黨守素身子都打透了,將鮮血直噴到面前的大旗之上。

黨守素想要說什麼,只是一開口,就止不住鮮血噴出來。他嘴中含糊的說道:“好想回合陽。”

他依稀想起當初還沒有跟着闖王騎兵,他騎着一匹毛驢,帶着一袋鹽來往於鄉間,那時候的他,真的很快樂。只是再也回不去了。

黨守素眼前一黑,栽倒在地面上,什麼也不知道了。

他死了。

黨守素死了,什麼也管不了了,但是戰事並不會因爲他的死亡而停留。

黨守素一死,忠貞營徹底崩潰,連最後一點點士氣都沒有了,同時也失去了指揮,一時間亂成一團,成建制投降的有之,掉頭就跑的有之,卷堂大散的有之。

總之一時間,夏軍面前沒有了多少堅決抵抗的士卒了。

但是夏軍面前又有新的阻力。

這個阻力並不是別的,就是招降的阻力。忠貞營這麼多人都投降了,夏軍不得不好好安置他們,一時間也顧不得上其他了。畢竟忠貞營乃是闖營殘部,與夏軍同源而出,吞併起來,沒有多少阻力。

只需招攬上面將領,好好犒賞一下,恩威並施之下,這些軍隊用不了多少時間就能爲夏軍所用。即便擔心他們抱團,也可以從這裡抽調精銳填補南征軍。這是現成的兵源。

是一筆相當大的財富。

張軒權衡利弊之下,只好放李過走了。反正李過經此一役,所剩不多,想來也不足爲慮了。 張軒乾脆不追擊李過。努力招降。

第一章 成軍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六章 王度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八章 局面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六章 蕭縣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九章 搶收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二十四章 餌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五章 取士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
第一章 成軍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六章 王度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八章 局面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六章 蕭縣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九章 搶收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二十四章 餌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五章 取士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