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

信得過

李自成之所以是闖王,絕非是因人成事。

縱然李自成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有一點卻是沒有問題的。那就是李自成是整個闖營,乃至整個義軍的精神領袖,縱然在高層之洲,李自成有這樣那樣的掣肘。但是在義軍底層將士之中,卻不知道有多少人對闖王崇拜之極,特別是在闖營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原因爲闖王之死。

在如此大軍崩潰,高傑率部直衝李自成的大旗之下。縱然義軍將士的組織,已經變得混亂起來,但是依舊義無反顧的,擋在李自成之前,甚至以一小隊,一騎,兩騎,規模撞進高傑軍中。

這樣做,在這樣的混戰之中,幾乎算不得戰鬥,幾乎等於送死的。

就在這樣,無數人義無反顧的衝擊之下,即便高傑拼命向前衝,也被死死的擋住了。

“拿我弓來。”高傑大怒,一伸手,一名親兵遞上一張大弓。

高傑彎弓搭箭,眯起一隻眼睛,死死的盯着大旗之下的那一個人眼睛,不是別人,正是李自成。他們兩人是同鄉,又是合作過好一陣子,高傑對李自成再熟悉不過了。

豈能認錯。

“咻。”高傑搭弓的手一放。

一根狼舌箭,頓時飛了出去。

這狼舌箭,箭頭酷似狼舌,一旦射中人,就會卡在肉裡,不扯下一塊肉,根本就拔不出來。而以這個時代的外科手術水平,幾乎在中箭的同時,可以宣佈必死無疑。

可見高傑對李自成忌憚之深。必與殺之而後快。

只是高傑距離李自成較遠,一箭射出,還是偏了一些角度,手指之上偏了一點,到了李自成身邊就偏了大半個身子,重重釘在李自成坐騎的馬首之上。

一聲慘烈的馬嘶之聲,李自成坐騎瞬息倒地。

高傑大喜,說道:“李闖已死,李闖已死。”

戰場之上,一時間不知道多少人看過來,似乎連空氣都凝固了。

就在李自成身邊,數名親兵立即下馬,對李自成說道:“闖王騎我的馬。”

一個大漢說道:“闖王還是騎我的馬,我的馬最好。”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李自成身後大旗的掌旗,郝搖旗。

郝搖旗所說不出,因爲郝搖旗要舉着沉重的大旗,所以這些人之中,是郝搖旗的馬最好,即便是張鼐的馬,未必比得上。

李自成深深看來郝搖旗一眼,沒有問馬給我了你怎麼辦之類的廢話

,只是說道:“好生保重。”

郝搖旗大笑道:“闖王,我天生鐵腳。就算是沒有馬,也能爲闖王搖旗。”

李自成翻身上馬,根本沒有與人打招呼。忽然一馬衝出來。

李自成一衝出來,身後百餘親衛頓時跟了出來。

這百騎在無數向東潰逃的士兵,與向東追殺的士卒之中,逆流而上,直接衝進官軍之中,似如大刀破浪,所過之處,無人能當。

李自成左右開弓馳射,弓弦一響,無不應弦而刀,隨即拔刀在手。幾乎勢不可擋。

高傑見狀,立即退回一點。

別人或許忘記了,但是高傑對李自成太瞭解了。

或許現在所有人都將李自成當闖王了,卻忘記了,當年李自成帶令老八隊的時候,也是一等一的驍將。衝陣無雙,而李自成現在男子精力最旺盛的時候,絕非動不了手。

李自成本想殺高傑,搓搓官軍的銳氣,只是眼睛一掃戰場之上,只覺得人喊馬嘶,煙塵四起,只見一面面旗幟招展,卻沒有看見高傑的將旗,卻見一名將領打這“魯”字大旗。看大旗的形狀,似乎是一名遊擊。

李自成很明白,在這大軍潰逃的時候,他帶着百餘精兵,也改變不了大局。只是出一口氣而已,須速戰速決,不可耽擱,否則就要陷入官軍之中了。也就衝着“魯”字大旗衝了過去。

一刀斬首,拔馬而回,此刻李自成才發現,郝搖旗居然舉着大旗跟着李自成,甚至順手將那名魯姓軍官的人頭帶了回來。

翻身騎上魯姓將領的馬回來了。

李自成這一衝一回,不過幾十個呼吸之間,端是驚心動魄,一時間全場的人都看花了眼。

“闖王,闖王,闖王。”一時間無數義軍將士向李自成衝過來,在李自成大旗之下匯合。

如果李自成有時間重振旗鼓的話,刀對刀,槍對槍的廝殺一遍,秦軍或許不是對手,但是此刻,李自成絕對沒有這個時間。

不過,即便如此李自成也再次掌握了數千騎兵,這數千騎雖然打散了建制,但多是老卒,如果不是老卒,也不還在戰場上被打亂的情況下,不逃走,反而拼命向李自成靠攏。

“闖王,事已至此。還請速走。”劉宗敏說道:“請讓我打着你的旗斷後。”

李自成目光一掃,見闖營之中大半高級將領都過來了。

這數千人,其實就是這些將領的親衛隊,已經他們身邊的能控制住的士卒,這數千人是闖營真正老底子了。

“不。我不走。”李自成說道:“事尚可爲。”

李自成當然知道現在走,他決計能走得了。他騎兵以來,勝仗打過,敗仗打過,最慘的時候,就是被孫傳庭打得只剩下一十八騎,打勝仗的經驗多,打敗仗的經驗也不少,早已千錘百煉。

剛剛官軍伏兵四起的時候,李自成是有那麼一瞬間失神,但是現在他已經完全恢復過來了。

他知道此刻他一逃走,固然能東山再起,手中的實力就會大打折扣了,甚至比羅汝才都不如,到時候,他李自成有什麼資格坐在義軍盟主的寶座之上,留下來雖然危險,正如他所說,還有一線生機。

“曹操。”李自成說道:“曹操後軍未到,牛成虎也詐敗誘,我亦可以以詐敗誘他。”雖然這的確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大敗,決計不是詐敗。

“大哥,曹操信的過嗎?”劉宗敏猛地說道。

李自成思路很好理解,但是這樣一來,就將勝負的所有希望,都寄託在曹操之上了。一旦曹操見死不救,恐怕李自成連走都走不了了。曹操之前固然是有一個好名聲,所謂義薄雲天。

但是人是會變的,當初大家都沒有想過有今天稱孤道寡的前程,而且闖營與曹營之中,面和心不和的態度。劉宗敏怎麼能放心啊。

說句不客氣的話,如果李自成死在這裡,得利最大的未必是大明朝廷。

大明朝廷自己痼疾所在,即便沒有了李自成,還有羅汝才,張獻忠,袁時中,甚至革左五營,河南土寇。這個局面,即便沒有了李自成,朝廷也沒有能收拾下來。

但是一旦李自成死,羅汝才就能接管闖營的殘餘勢力,即便實力有所衰弱,也是天下義軍第一。

面對這麼大的誘惑,曹操真得信得過嗎?

李自成大笑,說道:“信得過,因爲他是曹操羅汝才。”

有人評價羅汝纔是一個癡賊,羅汝才的確不是一個梟雄。即便他對李自成有意見,但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坑他。

李自成隨即傳令下去,道:“命令所有將士輕裝,金銀細軟,身上有什麼全部扔了,即便連一個銅板也不許留。”李自成在身上一摸,摸出一把小金錠,隨手扔在地面之上。

劉宗敏眼睛一眨,隨即明白了幾分,立即將身上的這些金銀都扔在地面之上了。

對李自成劉宗敏這些積年老賊來說,身上一直有很多值錢的東西,一來是習慣,將身家都帶在身上,二來,也是怕打敗仗,身上有些銀兩,也是有些用的。

.。www

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二章 授田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九章 搬家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六章 匠作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五章 峽石城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三章 搶飯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二章 樊城二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五章 高鬥樞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
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二章 授田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九章 搬家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六章 匠作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五章 峽石城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三章 搶飯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二章 樊城二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五章 高鬥樞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