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

“諸位,今日的首功是章欽臣。諸位敬欽臣一杯。”孫嘉績說道。

“對。” 衆人紛紛起鬨道。

章欽臣長得魁梧雄壯,相貌堂堂,一副好男兒的樣子。他此刻正在站在宴席之中。周圍的士大夫環坐,聽了孫嘉績的話,立即有美貌侍女將一杯酒送到了章欽臣的手中。

一時間章欽臣臉上通紅,顯然不適應這樣的場面,期期艾艾的說道:“多虧,孫大人,提攜,小人才有今日。小的先乾爲敬。”隨即一飲而盡。

在座各位都是當地有名的士大夫領袖,不說別的,單單說孫嘉績就知道了,孫嘉績是內閣大學士孫如遊的孫子,他這一脈往上數,能數到到宋代,都是書香門第,歷代官吏。

其餘的人大多祖上也是爲官之輩,或許沒有孫如遊這麼顯赫,但是也都是清流要員,說一句事受皇恩,一點也不爲過。其他人不用多說,單單說黃宗羲就在其中。

黃宗羲的世忠營就是這麼多家軍隊之中,並不起眼的一員。

江南風氣,獨尊讀書人。章欽臣打了一個勝仗,但也絕對自己不能與這些讀書人同席而坐。

不過,這一戰,孫嘉績也是出了力了。

孫嘉績因爲家學的原因。擔任過兵部官職,在平日素有知兵之能,當然了孫嘉績所謂的知兵,並不是會調兵打仗,而是孫嘉績如果組織一支軍隊,有一點心得體會。

而章欽臣就是孫嘉績一手提拔,栽培。

章欽臣所部的火器,更是孫嘉績一手監督打造出來了,雖然時間緊,任務重,此刻放在章欽臣手中,不過千餘支而已,但是剛剛那一戰,炸膛之事,雖然還有,但是已經壓制到很低的程度了。

這就是說明一個問題。

並不是大明不能打造合用的火器。只要有人盯得近,火器在威力之上,有所欠缺,但是想要不炸膛,並不是問題所在。

而且,章欽臣也不過區區一武夫,他雖然在練兵之上,有些名聲。但是練兵之中,人力物力的消耗,卻是他弄不出來的,章欽臣練兵之時,鐵面無私。他練兵首重步伐,凡是數日之內,不能正步伐者,紛紛斥退。幾乎就將孫嘉績部下找了一個遍,纔在數日之內,弄出着一千人。有了這一千火槍手。

“對,都是孫大人功勞。”諸人紛紛說道。

孫嘉績輕輕一笑,說道:“我何等人,怎麼會將部下的功勞納爲己有?章欽臣。”

“末將在。”章欽臣說道。

“今日,你就是火攻營之主。”孫嘉績說道:“我會另拔人馬,火器,填補你麾下空缺的。將來聯繫朝廷之後,你少不了一個參將遊擊之銜。”

“多謝孫大人。多些孫大人。”章欽臣大喜道。雖然在數萬人的大戰之中,一個參將遊擊多則數千人,少則數百人,根本影響不了大局,但是不管怎麼說,都是大明朝高級武將的官銜了,對章欽臣來說,幾乎是一步登天。

“你在這裡也不舒服,你下去吧。”孫嘉績說道。

“是。”孫嘉績看得不錯,章欽臣在這些人的環視之中,只覺得如坐鍼氈,坐立不安,聽了孫嘉績的話,章欽臣連忙答應一聲,向所有人行了一禮,緩緩的退下了。

孫嘉績輕輕一咳嗽一聲,說道:“錢大人已經匯合王總兵,張將軍之軍,陣於杭州之南,賊人不善水戰,且侯大人起於嘉興,盧大人起於宜興,路督師已經派沈大人橫舟江上,夏兄與之相合,松江光復在即。 錢大人正準備北上杭州,牽制羅賊之軍,待夏兄之軍,從松江匯合,掃清江南賊氛。將擋住張賊之任交給我。我不敢有負錢大人之任,前日先敗許賊。還請諸位兄臺相助,大破張賊於紹興,也讓天下看看,我江南子弟的才俊。”

“好。”諸人齊聲叫好。

王總兵就是王之仁,張將軍指的是張名振,他先是台州遊擊。錢肅樂一紙文書,他立即聽從調遣,將兵北上。

侯峒曾是嘉興士紳之首,也算是一個清官,是天下三清之一。而盧大人說得不是別人,就是盧象升之弟盧象觀,盧家雖然是江南人士,但是家風習武,似乎與別的士紳不同。

這還是有名有姓,更不要說那些沒有名姓的,特別是太湖之中,本來就有盜賊,更有不少人投奔,一時間太湖之內,也是風起雲涌。在這些人看上去,雖然賊人來勢洶洶,但並非不可抵擋的。

孫嘉績隨即與在座所有人商議,如何佈置兵馬。準備與張軒決戰了。

而這個時候,張軒的大軍已經到了浦陽江附近,安營紮寨。

張軒帶着從騎百餘騎,觀敵料陣。

不過匆匆一看,心中暗道:“江南之兵不足爲懼,雖有數萬之衆,彈指可破。”

戰爭是需要實踐的,縱然讀書渡過千遍萬遍,不打上一仗,是不清楚其中對錯的。張軒如果不是一仗仗打下來,也不會有現在的成就。

他一看對面的營地,就發現好幾個問題。

首先是一盤散沙。

對面看上去好像是一軍,但實際上,卻是來幾支軍隊聯合起來。張軒不用看別的,單單是看營地紮營的位置,就能看出來的。

向來紮營,有一點之規,前鋒,後勁,左輔,右弼,中軍。這不僅僅是編制上,也是大軍紮營時候的,安排。外圍,中軍,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對面卻是所有軍營一字排開,看不出什麼前鋒,什麼中軍,什麼後軍。

第二,就是訓練不一。

這一點單單從哨探之上,就能看出來。

有厲害的,放哨的方式與邊軍相差不大,不過,只是江南少馬,更是沒有精於騎射之輩,他們這些哨探,遇見張軒所部的哨探,根本不是對手,三下兩下,就被打翻了。

更有甚者,幾乎每天派出探馬警戒。讓張軒強行按捺住踹營的衝突,這種外圍幾乎沒有警戒的營地,張軒縱然手頭只有百餘精騎,也敢闖上一闖。

只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張軒纔不會爲一場小勝冒險,故而這個念頭想放下。

“大人,對面發現了。”賀虎頭說道:“我們還是快走吧。”

對面畢竟不是傻子,張軒這樣大搖大擺,幾乎是明目張膽了,如果還不出來驅逐,簡直就是瞎子了。

張軒一看對面,心中一笑,看衝來的數百騎馬隊,不說配合什麼的,單單說騎術,其中有些人的騎術,張軒估計也不如自己。張軒戎馬數年,雖然沒有專門練習騎術,但是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橫戈馬上行的生涯,讓張軒的騎術大有長進,衝陣殺敵,或許有所不能,但是縱馬狂奔,卻沒有什麼問題了。這些人的騎術,還不如張軒,能有幾分戰力。

張軒說道:“虎臣,我帶幾個人先走,你留下來,給他們一個下馬威,告訴他們,我張軒來了。”

賀虎頭心中激動,他沒有忘記要殺李自成的心願。只是跟隨張軒以來,幾乎沒有怎麼接受過戰鬥任務,此刻有這個任務,頓時大喜,手緊緊的握住刀柄說道:“是。”

張軒拔馬而回,身邊只有四五騎護衛,不過,從這裡到大營,一路上有張軒營中游騎遊曳,沒有什麼問題。

他還沒有回到大營之中的時候,就已經聽到了身後的喊殺之聲。以及遠遠的一聲。“賀虎頭在此,來人受死。”

張軒聽了沒有回頭,輕輕一笑。

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二章 樊城二第一章 樊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十章 裝備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三章 奪麥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九章 初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七章 軸承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八章 拷餉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七章 軸承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六十章 鑄炮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二十章 火併
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二章 樊城二第一章 樊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十章 裝備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三章 奪麥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九章 初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七章 軸承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八章 拷餉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七章 軸承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六十章 鑄炮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二十章 火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