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

?

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

張軒一時間聽不明白,他們到底是在說些什麼,他冷哼一聲甩手離開了。

張軒來到旁邊的房間,立即招收將曹宗瑜叫過來,說道:“曹大哥,去打聽一下,這個叫李正方的人名聲如何?”

“好。”曹宗瑜說道。話音剛剛落下,曹宗瑜就離開藥堂,去打聽了。

自從開倉放糧之後,義軍與襄陽本地的百姓的關係,一下子變得融洽起來,想要什麼消息,就沒有打聽不到的。

不一會兒,曹宗瑜就回來,說道:“這個李正方在百姓之中名聲很好,他本來就是一個從南邊來的遊醫,醫術很好,常常給般百姓免費治病,即便收錢不夠是收個藥錢而已,但是對達官貴人,卻是獅子大開口,動則百兩,只是有錢之後,從來不留,要麼買成藥材,要麼施捨給百姓,以至於身無餘財,連所住的房子都是租的。不過,這些大夫們對李正方都不喜歡,一來,是李正方用藥很便宜,在他們哪裡治病需要四五兩銀子的藥錢,但是在李正方這邊只需要幾錢銀子就夠了,還聽書李正方是出自蘄春一個有名的郎中世家,祖上有一個大名鼎鼎的神醫,叫什麼珍?”

“李時珍。”張軒說道。

“對。”曹宗瑜說道。“就是這個名字。”

李時珍這個名字,對後世來說,那簡直是如雷貫耳,但是在這個時代,卻未必有多少知道,頂多是業內人士知道,想曹宗瑜就不生病的情況之下,就從來不考慮那個醫生有名,就是考慮,也不過是尋當時的名醫,也絕對不會去尋已經死去的名醫的。

李時珍已經死了好幾十年了。曹宗瑜自然不知道。

張軒一聽李時珍立即想起來了,李正方的藥堂是東壁堂。而東壁正是李時珍的字。

曹宗瑜繼續說道:“這個李正方好像是違背了什麼祖訓,被族長逐出來,這纔到襄陽落腳的。故而那些大夫們都看不起他。”

張軒起身踱步,問道:“李正方家中,還有什麼人嗎?”

曹宗瑜說道:“李郎中家中,只有兩個小童似乎也是收養的,也沒有什麼人。”

“好。”張軒說道:“你就去將李郎中請到這裡吧。”

不一會李郎中就被請到這裡了。

李正方一見張軒,就將剛剛拿到手的銀子,呈了上去,說道:“這百兩紋銀,還請大人收回。”

張軒問道:“我觀李郎中好像很喜歡錢,也聽李郎中從達官貴人手中,敲詐到不少紋銀,爲何一點也沒有留在身上啊?”

李正方說道:“在下非愛財之人,只是有了這些錢,就能救更多的人,這些銀子在我的手中,不過是銀子而已,但是在百姓手中,卻是一條命。”

張軒心中微微感動,他很少能見到如此純粹的人了,說道:“如此這百兩紋銀,就當是我贈給先生,只是我想問一個問題,李先生如此之人,爲何被家中驅趕出來。”

李正方的臉色陡然一變,這說到他的短處了。臉上有憤憤之色,但是也知道張軒有義軍做後盾,不敢得罪,嘆息一聲,說道:“恕在下不願相告。”

任何人被自己家族趕出來,都是一件非常丟臉的事情,但是張軒卻還要問下去。大半是因爲好奇,小半是因爲張軒想要李正方。

不是因爲別的,是因爲軍中缺乏郎中,張軒手邊的郎中,大多醫術並不高明,而且臭脾氣不少,張軒對中醫又是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

很多事情,如果你不能從專業上壓制這些人,事情就不好辦了。

張軒想從襄陽城之中,找出一個好郎中。

但是醫術高的郎中好找,剛剛堂上那些都是,只是他們與義軍不會一條心的,將來出了什麼問題,也不好辦,故而張軒覺得,硬擄來並不是太好,最好找志同道合。

張軒覺得李正方,是自己要找的那個人,不過,還有詳細考察一番。

張軒說道:“聽聞李神醫還有兩個小徒,你不想他們出什麼事情吧?”

李正方大怒,手指着張軒說道:“你你----”想起義軍的軍威,硬生生將準備怒罵之詞,給收了回去,說道:“枉我還以爲,義軍都是正人君子,卻不想與官府都是一丘之貉。我在家中年少無知,妄動他人屍骸,被家中得知,才被趕了出來。”

“妄動他人屍骸。”在明代還真是一個大過錯。不過在張軒眼中不算什麼,不就是醫學生與大體老師不得不說的故事嗎?

張軒反而更加欣賞李正方了,張軒故作吃驚說道:“李先生,祖上是名醫李時珍,也算是醫道世家,怎麼能做出這樣的事情啊?”

李正方滿臉通紅,說道:“你懂什麼,自古以來,對身體內部全部是臆想之詞,而《區希範五臟圖》與《存真圖》多有不實之處,故而我纔想親自動手,丈量五臟經絡,這是正正經經的醫道之術,絕非巫蠱之法。”

張軒一拍扶手說道:“好,今日見先生,可謂國士。請受在下一拜。”

李正方一時間手足無措,不知道張軒何以前倨後恭。張軒向李正方鞠躬之後,說道:“先生之術,乃是可救千萬之法,傷人屍骸固然並不對,但是傷一人之屍骸,可救千萬之人,遺留於後世,其人必能受菩薩果位,卻也是大慈大悲。軒,代天下蒼生謝過先生。”

“言重了,言重了。”李正方一時間眼眶有一些發紅。從來沒有人這麼這樣評價他。甚至他自己也不覺得他有這麼的偉大。

張軒說道:“不,絲毫不嚴重,不過,在襄陽城之中,先生顯然是無法繼續研究下去了,不如與我一道追隨義軍。在軍伍之中,橫死者衆,軒自然會讓李先生有足夠的素材。”

李正方一聽心中微微有些動搖,不過他很快就反應過來了。這不是別的,是從賊。

這個時候,雖然大明江山有風雨飄搖之感,但是沒有誰真正覺得大明一定會滅亡。李正方不想這個時候加入義軍之中,他唯恐被朝廷抓到之後,算後賬。所以不管張軒如何甜言蜜語,也不敢應承,說道:“大人,高看小子了,在下不過一醫匠而已,當不得大人如此稱呼。魯鈍之資,不足以附尾驥。還請大人見諒。”

張軒勸了再三,卻見李正方不爲所動,張軒的臉色微微一變,說道:“既然如此,先生不想去,就請先生兩個小徒從軍吧。”

李正方大驚道:“萬萬不可,甘草與杜仲兩人,都還沒有出師。豈能隨軍,萬一誤了大人大事,豈不是百死莫恕了。”

張軒說道:“那麼就請先生隨軍。”

李正方執意不許。

張軒沉吟一會兒,說道:“既然先生執意不願,在下也不勉強了,不過有一件事情,我忘記告訴先生了,我已經任命先生爲曹營醫正,並且寫成告示,等先生一出門,我就貼在外面,除此之外,沒有別的事情了。”

李正方本來鬆了一口氣,但是聽張軒說完,氣急之下,幾乎說不出話來,顫顫巍巍用手指指着張軒說道:“你好卑鄙。”

李正方還能怎麼樣啊?這告示一貼出來,李正方從賊之事,就會哄傳天下,李正方雖然已經被趕出家門,但是還是蘄春李氏之人,說不得家人都會被牽連。無可奈何之下,只得領命,不過還是要求,對外說,李正方爲義軍所殺。

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三章 岳陽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十章 裝備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二章 樊城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十三章 老營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一百零四章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二章 樊城二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四章 張青天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
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三章 岳陽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十章 裝備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二章 樊城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十三章 老營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一百零四章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二章 樊城二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四章 張青天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