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

張軒會意。

曹營這一年之中,急速膨脹。就好像是吹氣球一樣,數量之上,已經翻一番有餘了,打下江南之後,羅汝才也準備給全軍發餉。

發餉兩個字,說起來簡單。

但是即便是一名士卒一個月三兩銀子。養活十幾萬軍隊,一個月少說也要四十多萬兩。再加上其他的開支,各級將領的獎賞,一個月五十萬兩銀子下不來。一年就是六百萬兩銀子。

僅僅想想這個數字,張軒就覺得頭大。

故而曹營下南京,狠狠撈了一筆,這一筆的數目張軒沒有問,但是想來也不少。但也不會太多,畢竟看南京街面之上,如果曹營下重手撈錢,南京街面之上,根本不會是這個樣子。

張軒估計這個數目在一千萬兩上下。

多多不了多少,少也少不了多少。

再打下江南府縣,按南京這樣辦,收刮幾千兩還是有可能的。

但是戰爭開支,也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數目,別的不說,如果按張軒的計劃,各地的戍守部隊,再加上各個方向的主力戰兵,十幾萬人看上去不少,但是遠遠不夠。

張軒估計想要一統天下,沒有個百萬雄師,根本就不夠用。

所以,擴軍就在眼前。

眼前的幾千萬兩看上去的,花光也不過是一兩年的事情了。甚至一年不到就要花光了。

張質作爲曹營長史,這個局面他承受的壓力最大,他如果不想辦法趕緊找錢,他就不是張質了。

不過,張軒也知道張質說得不錯,江南與北地是兩個局面。

北地是的的確確民力枯竭了,想收稅,根本收不上來,收稅就是逼人去死了。但是江南卻是不一樣,天下賦稅半江南,雖然江南這年頭也不是多好過的,但是再不好過,正常的收稅還是能收到的。

只能看能不能擺平江南士紳?

一想起江南士紳,張軒就問道:“以江南的虛弱,現在想攻克江南,是沒有任何問題,卻不知道張長史準備怎麼說收稅?”

對於歲收之中的貓膩,張軒瞭解越多,越覺得大明之亡,其實整個體系的崩潰。一個政權的三大要素,財政,看稅收體系,就知道崩潰到什麼樣子了,軍事,只要看左良玉,毛文龍就知道,朝廷體制逼得武將不得不做軍閥。人事,崇禎換首輔頻率之快,也看得出了崇禎在人事上的失控。

面對如此全面失控的情況之下,甚至有些失控的情況還是崇禎自己搞出來的。如此情況之下,不亡都不可能。

“照舊。”張質說道:“江南每年供應北京數百萬漕糧,再加上各地賦稅,正常來說,就有數百萬兩了,現在這局面照舊即可。凡是安堵爲上。我估計只需稍稍整頓一下,江南可以供應一千萬兩左右。有這一筆錢在足夠拿下湖廣了。再南方抵定之後,再處理江南不遲。”

“這---”張軒有一些不甘心。

他越是明白,越是知道,江南可供應的錢糧絕對不是每年一千萬兩,單單一個北京城,李自成就收刮出六千萬兩之多,已江南之大,難道還不能勝過數個北京城嗎?

當然了,李自成在北京城是竭澤而漁。不過也能看出李自成的財政壓力之大。

但是江南之大,清理一批士紳,拉攏一批士紳,整頓一下稅收環節,多得不敢想,一年一千五百萬兩,大抵還是有的。這還是少估計的,更不要說那些士紳的家產,定然會超過六千萬兩。

有這一筆錢在,一統江南不在話下。

但是張軒也有自己的顧慮,那就是如此一來江南就要亂。

從不要小看任何人,曹營如果表現出這個態度的,江南恐怕非大亂一場不可,切不說,一場大亂會不會將曹營主力牽制在江南一帶,讓曹營錯過爭雄天下的時機。

很多時候時機窗口,也就是一年或者是幾個月。

單單說,大亂之後,江南的恢復,又要多長時間。

這都要想仔細考慮。

張質的辦法雖然看上去軟弱了一點,政治之上,沒有軟弱與強硬,只有合適與不合適。

張軒對張質的辦法心中存疑,正想細問,只是忽然想起現在兩人不必從前了,心中暗歎一聲,說道:“果然好辦法。只是江南士紳會安安分分嗎?”

東林黨是安分的人嗎?

反正在張軒心中,這些人從來不安分。

“所以。我正想從江南找一個大有威望之人,入吳王麾下。”張質說道:“如此也好安撫江南士紳?”

“是何人?”張軒問道。他心中默默一想說道:“是姜日廣,姜學士嗎?”

張軒雖然沒有來南京,但是南京城之中,幾個比較有威望的官員,張軒也都是有些瞭解的。

姜日廣,江西人,也算是老資格的官員,出使過朝鮮,巡閱過毛文龍部,但是所走的路線,卻清流閣臣,現在是南京翰林院詹事。掌管南京翰林院。

南京翰林院可不比北京翰林院,純粹是一個閒職。除卻祭孝陵的時候寫寫文章之外,就沒有別的事情了,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個官職也是很清貴的,再加上姜日廣爲人不錯,在百官之中,也是廣有聲望的。

“燕及先生已經不在了。”張質有幾分黯然的說道。

張軒心中一嘆,也知道以這位老先生的脾氣,這纔是他的做法,張軒不用問,就知道定然是自殺無疑。

“那是高尚書?”張軒問道。

高宏圖也如姜日廣一樣,算得上是元老重臣了,他是南京戶部尚書,與史可法可以說是搭檔,史可法出兵在外,高宏圖供應後勤在後。在南京六部之中,也是有名望的,僅僅在史可法之下。

“高尚書絕食而死。”張質說道。

“那準備請何人?”張軒問道。

張質也苦笑說道:“江南士林尊崇東林,但是東林之風,決計不可能降我等的,這正是難辦之處。沒有個德高望重的人處理安撫江南士紳,恐怕江南爲亂。”

張軒忽然說道:“水太涼。”

張質有些莫名其妙說道:“什麼?”

張軒微微一笑,他知道張質自然不知道這個典故,不過,張軒卻想到這個人了,不是別人就是錢謙益,東林大佬,骨頭最軟。還有一個隱藏屬性,有一個學生叫鄭森,豈不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了。

“沒什麼?”張軒問道:“錢謙益在南京嗎?”

張質說道:“你說的可是牧齋公,這個卻不知道。”他沉吟了一會兒,說道:“我聽說,錢公新納一妾,乃秦淮八豔之柳如是,正與之雙宿雙飛,似乎在常熟纔是。”

張軒聽張質說錢謙益不在南京,心中反而有些失望。或許這失望之色太明顯了,居然被張質看出來了。

張質說道:“張將軍,即便錢公在江南,你又如何能說服錢公啊?不如找其他人吧。”

在張質想來,錢牧齋享大名於天下,自然是看名節重過一切的,決計不可能降賊的。

張軒聽了張質此言,微微一笑,也不反駁,說道:“洪承疇當年大抵也如是想吧。”

張質微微一笑,大抵覺得張軒所言不過是妄言而已,不過也不爭辯,只是說道:“這件事,將軍最好不要插手爲好。”

張軒皺眉說道:“爲何?”

張質說道:“做得太多了,就是錯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越做越多,越多越錯。你明白嗎?”

張質說得就好像是啞謎一樣,但是張軒聽了手上一顫,說道:“知道了。多謝提醒。”

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四章 張青天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八章 拷餉第二十四章 餌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三章 岳陽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一章 家事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九章 羅玉嬌第九十章 拼死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
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四章 張青天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八章 拷餉第二十四章 餌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三章 岳陽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一章 家事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九章 羅玉嬌第九十章 拼死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