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

張軒擦擦眼淚跟着羅汝才走了出去。

羅汝才並沒有回大帳,而是走在大營之中,在大營的一座望樓之下停了下來。羅汝才斥退左右,帶着張軒登上了望樓,遙遙的看向了南方。

那是襄陽城的方向。

一路走來,張軒已經調整好心緒,雖然還有些傷心,但是已經按下去了,說道:“闖王那邊基本答應了。曹營與闖營和平分手。曹營大軍向東,闖營大軍向西。”

“我給闖將低了頭,闖將又怎麼不答應啊。”羅汝才冷笑說道:“而且我現在不往東,向哪裡啊?張獻忠準備攻南邊,我難道去南邊與張獻忠合營?我算是看透了,他們兩個都想當皇帝,我羅汝纔不想當都不行了。”

張獻忠從東向武昌挺進,此刻兵鋒直指武昌,而且軍隊擴充的數量極大,甚至有一半以上都是官軍的降兵。

當然了張獻忠的進軍如此之順利,也是借了李自成的東風,李自成大敗左良玉,打得左良玉不敢回顧,而湖北各地都對朝廷失去了信心,李自成要整頓一下地方,修整一下兵馬,張獻忠乘機在李自成未進攻之前,搶先進攻這些地方,根本沒有遇見多少堅定的抵抗。

而且左良玉纔不肯爲朝廷拼命,而且他的軍隊還沒有整合之前,左良玉堅決不肯與義軍主力作戰。

而且李自成將很明顯將湖廣當成自己的根本地盤來經營了。

如果曹營南下,李自成估計還不放心的。

至於西進,更不可能了。

有孫傳庭。

孫傳庭雖然有前次的柿園之敗,但是孫傳庭這個名字,就可以抵得上數萬雄兵。

羅汝才雖然自信,但是讓數萬大軍獨自與孫傳庭對陣,他也有些發憷,而且襄陽與陝西太近了。估計李自成也不放心羅汝纔在陝西。

所以往東。

返回淮河流域,纔是羅汝才僅有的選擇之一。

“大帥,闖王也讓我帶兩顆人頭,說是用來賠罪的。”張軒說道。

“哦。”羅汝才說道:“誰的。”

“一個李振聲,一個丘之陶。”張軒說道。

“兩個無名小卒,不過一個臺階而已。”羅汝才冷笑道:“如果他將牛金星,和李信的人頭送過來,還有幾分誠意。”

這兩個人,羅汝纔有所耳聞,一個前巡按,一個大學士之子,但是在闖營之中的分量,還真是無名小卒而已。

張軒也不在意,畢竟他也不記得這兩個人在歷史之上做過什麼事情,也就不去提了,說道:“闖王還送來一批糧食,不過要等登基大典之後,才能送過來。他想邀請大帥去觀禮。”

“不去。”羅汝才說道:“我給他低個頭也就算了,還想讓給他磕頭,想都別想了。只是聽你的意思,我們還不能立即離開嗎?”

“是。”張軒說道:“按闖王的意思,他即將籌備登基大典,當時候會封大帥爲王,並掛徵東大將軍,總督南直隸戰事。開府建衙。”

“好吧。”羅汝才說道:“不過要小心一點,說不定是闖將的緩兵之計。”

張軒心中一緊,他從來沒有在這裡方面想過,說道:“還是大帥英明。”

“登基大典,在何時?”羅汝才問道。

“不知道。”張軒說道:“還沒有定下來,說要選一個吉時,不過我已經與闖王商議好了,最多四月中。”

羅汝才冷笑一聲,不知道再笑誰,忽然說道:“憑之,我老了。”

張軒不知道羅汝才爲什麼忽然說起這個,說道:“大帥何處此言?劉邦起兵的時候,也不過大帥現在這個年紀。”

“我老了。”羅汝才長嘆一聲,帶着索然說道:“你之前是不是一直覺得,我是一個老糊塗,怎麼勸都不聽。以至於有前日之禍,命懸一線。”

“小婿不敢。”張軒立即說道,他還想解釋,但是被羅汝纔打斷了。

“不敢,不是沒有。”羅汝才說道:“我怎麼不明白李自成的心思,只是我無力與李自成爭了,我老了,李神醫說放下所有事務,在他的調理之下,還可以頤養天年,但是如果不放下營中事務,短則三年,長則五年。必然一命嗚呼。”

“什麼?”張軒說道:“李神醫真的這麼說的?”

一瞬間,張軒想了好多好多,很多不理解的地方,也都有一些名目了。

“老天爺對我從來沒有好過?”羅汝才說道:“三年,五年我不在乎,張軒你在曹營之中最有智慧,你現在告訴我,三五年後,能平定天下嗎?”

張軒沉默了。

現在是崇禎十六年,明年崇禎十七年,後年弘光元年也是隆武元年,然後是隆武二年,再然後是永曆元年。

不說別的,單單看這年號,就可以知道,這天下能平定嗎?

沉默也是一種態度。

“我老了,只能支持這幾年了,今後的曹營,也就交給玉龍,你,王龍,戴恩叔也老了,估計支撐不了幾年,今後就看你們的了。”羅汝才意味深長的說道。

張軒忽然覺得頭皮發麻,似乎有一絲若隱若現的殺氣不知道從何處而起,他立即躬身行禮說道:“小婿定然會好好輔佐大哥平定天下。”

“好。”羅汝才拍拍張軒的肩膀說道:“曹營之中別的人我都信不過,你們三個人今後要互相扶持,我會在這幾年給你機會,能不能有所成就就看你自己了。”

“小婿多謝岳父厚愛。”張軒說道。

“今天你也累了,好好的回去休息吧。”羅汝才說道。

“是。”張軒躬身下去了。

安安分分的走回自己房間,張軒喝了一壺涼茶之後,才覺得後背冷颼颼的,都是旱。

羅汝才言語之中誰都不相信,只相信羅玉龍,他,與王龍,其中有幾分可信的。張軒半點都拿不準。

這種領導與屬下單獨談話,做推心置腹狀,讓你以爲分享了核心秘密,成爲嫡系下屬的手段,張軒也常用。

對於羅汝才的話,只能信一半,甚至羅汝纔是不是隻有三年壽命了,張軒也不信,如果張軒信了,做了好些計劃,三年之後。羅汝才忽然老當益壯怎麼辦?

“不過,我是羅家女婿,王老是羅家外甥,與羅汝才關係親密,想來也不完全是假話,恐怕今後羅汝纔會開始培養羅玉龍。”張軒心中暗暗推敲。

心中忽然有一陣不甘心。

有人說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皇帝夢,或許有些絕對,但不能說不對。曹營最高權力就在眼前,不管羅汝才真的天年將至,還是假的,羅汝才已經是五十多歲的人了,卻是真的。

“張軒啊張軒,不要想那麼,能平平安安的活下去就行了,再說大舅哥對我也不錯,即便是大舅哥登基之後,我也是一方重臣,國家元勳,在後世絕對有葬入八寶山的資格,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這不是前三排,這是第一排。而且以羅汝才的手段,我只要起了心思,說不定在他臨死之前,將我帶走。”

“夠了,夠了。不要多想了。”張軒暗暗安撫自己內心,將生出來的一絲野心給消磨掉。

只是一絲遺憾一直在張軒的內心深處環繞,怎麼也消失不掉。

“張將軍在嗎?張將軍在嗎?”外面有人在輕輕敲門,張軒一聽聲音,就想起了是誰?不是別人,正是袁時敏,心中暗道:“我怎麼把他給忘記了。想來他已經等急了。”

“袁將軍請進。”張軒說道。

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二十章 黑夜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四章 張青天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九章 羅玉嬌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十二章 撤軍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十五章 鐵模?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
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二十章 黑夜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四章 張青天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九章 羅玉嬌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十二章 撤軍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十五章 鐵模?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