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

黃朝宣又能做什麼?如果在陸地之上,黃朝宣定然殺一儆百,震懾羣小。但是現如今他能控制的,也不過是他的座船而已。

“傳令下去,”黃朝宣幾乎要咬破鋼牙說道:“撤。”

黃朝宣纔不想將他的本錢全部丟到這裡,他覺得能堅持到現在,已經是對得起馬鑾了。

他又不是周輔臣。

張軒對周輔臣的承諾是,損失多少補多少,如果打敗仗就不要回來了。

但是黃朝宣很清楚,第一馬鑾不會給他補充多少,或者幾乎沒有補充。馬鑾縱然有一個當首輔的爹,手中的資源也未必有張軒手中的資源多。

這其實可以理解爲大夏對南明的國力壓制。

第二,他如果保佑實力,李過決計不會拿他怎麼樣,甚至還要好生相待。反而爲了一場勝仗,就自己的牌面打光。他的小命,反而在別人一念之見。

這可以理解爲大夏對南明的體制壓制。

大夏上層固然可以理解爲幾大軍頭的聯合統治。但是下面的軍官卻沒有冒頭的機會。不敢違背軍紀。但南明的體制,不,不僅僅是南明,從崇禎朝就失去了對帶兵將領的控制。到了南明時代,這個問題更加突出。

隆武雖然想用文官掌兵權,將掌握兵權的文官納入內閣。但實際上文官掌握的兵權都是沙灘上的城堡。

不打仗的時候看不出來,一打仗就會發現,看上去是文官大佬是那些武將的靠山,但是靠山僅僅是靠山,真正的兵權還在下面的武將身上。

他們的控制的兵權看上去固若金湯,但實際上是隔靴撓癢。

黃朝宣自己都下令撤退了,還指望誰堅持下去。

所以南明水師頓時做鳥獸散。

周輔臣這個時候才鬆了一口氣,暗道:“這一條小命算是保住了。”隨即他心中又生出一股濃烈的建功立業之心,暗道:“南征首功就這樣得手了嗎?”

他有些不敢相信,他將這些心思收起來,立即下令兵分兩路,一路繼續追擊黃朝宣,一路南下追擊剛剛逃走的運兵船。

好一陣追亡逐北。

黃朝宣回到岳陽城的時候,他麾下的船隻只剩下百餘艘上下了,一個個士氣低落,整合士卒不過三千人上下。黃朝宣這一戰將自己的本錢折了大半。

更讓黃朝宣感到心痛的是,從此他就失去了洞庭湖水道的管轄權,以此帶來的種種,黑的白的收益,他都享受不到了。

這些僅僅是他自己的煩惱,更讓他心驚膽戰的是,運兵船隊怎麼樣了。

那船上可是有一兩萬忠貞營將士,如果落到夏軍手中,李過不將他的皮給扒了纔怪,黃朝宣心中一動,暗道:“不行,我一定先與張兄商量一下。”

爲了避免懲罰,黃朝宣決定先與張先壁串通一下,再與馬鑾麾下其他將領聯合起來,想來李過也就不敢做的太過分了。

真是怕什麼來什麼。黃朝宣害怕的事情,正在發生。

由於運兵船全部是徵召的民船。所以運兵船的速度很慢。

畢竟民船也有三流九等的,真正的好船,都已經比徵召進水師之中了,剩下的船隻是不大好的船隻。

再加上運人,運輜重,載重又深,那麼他們提前跑了一段時間,還是被夏軍水師給追上了。

雖然船上還有一些明軍押運,但是船上更多的是忠貞營將士。

他們可沒有想只要葬身洞庭湖之中的想法。

所以當夏軍水師追過來的時候,他們果斷了做出了決定。

那就是投降。

說起了對於忠貞營士卒來說,投靠夏軍,那是絲毫沒有心理負擔。畢竟夏軍與闖營幾乎可以說是同源而出的。

或許上層將領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抗拒,但是下面的兄弟來說,在哪裡都是混飯吃。又是老兄弟,說不定這飯吃的還更好一點的。

又什麼不同意的。

而此刻在船上坐鎮的將領更是帶這幾分厚顏無恥。

“小弟拜見張世兄。”一個三四十歲的將領,滿臉大鬍鬚跪在地面之上,說道。

張軒的臉色一時間有些不舒服。在張軒看來,他雖然這一段時間戎馬生涯,風刀霜劍的摧殘之下。顏值不如當初能打了。變得有幾分粗狂了。不是那麼精緻了。

畢竟不僅僅女人有顏值巔峰,其實男人也有。

但是即便這樣,他也是堂堂好男子,一副好相貌,再怎麼說也是帥哥一個。眼前此人看上去比他大上一輪。就有小四十了,還來稱呼他世兄。讓他很不習慣。

但是他還必須接着。

ωwш◆ttk an◆¢o 因爲從羅汝才那邊算起來,這個世兄,張軒還真沒有辦法否認。

他叫馬光玉,乃是老回回馬守應之子。

老回回也是義軍的老資格了,與羅汝才的資歷相差不大。不過在崇禎十七年病逝了。他一死,他麾下都歸了他兒子。

但是他兒子自然不能與他相比,馬光玉不得不服從闖王,還被邊緣化了,似乎因爲馬家父子都是回回,讓他鎮守西疆。後來高一功大撤退的時候,馬光玉跟隨高一功從西北撤了回去。

馬光玉麾下的都是回回。因爲宗教的原因都原因跟隨馬光玉。

不過,馬光玉本人能力,張軒雖然不大清楚,但聽名聲,可以稱得上虎父犬子。

哪怕馬光玉再怎麼魚腩,僅僅是爲馬光玉麾下的大軍。也爲了拉攏忠貞營其他將領,張軒就要善待馬光玉。

這也是忠貞營下層爲什麼投降夏軍沒有絲毫負擔的原因。大家都是熟人。

“馬世兄請起。”張軒爽朗的大笑,說道:“今日能得馬世兄來投,小弟幸何如之。”

張軒言語之中絲毫不提馬光玉是走投無路,才無奈投降的,反而好像是馬光玉投奔過來一樣。

“小弟,不識天時,今日才棄暗投明,已經是大錯特錯了。”馬光玉聲情並茂說道:“小弟願爲大夏效犬馬之勞,先攻岳陽城。”

張軒微微一笑,說道:“既然世兄有此意,那麼我先任命世兄爲回回軍統領,任統領本部人馬。至於攻岳陽城之事,暫且按下不遲。”

馬光玉的來投,讓張軒對解決忠貞營有了新的想法,故而他先將馬光玉按下。不讓他參與進攻岳陽城之事,不僅僅是爲了安撫馬光玉,也是讓忠貞營其他將領知道,大夏沒有將他們當做炮灰的想法。

張軒將馬光玉安撫下去。讓馬光玉駐紮在後方,專門讓王進才所部就近看管。

雖然張軒並不認爲馬光玉有反叛的心思,但是有些事情,不得不防。

張軒送走馬光玉之後,看向周輔臣,說道:“周將軍,這一戰擊潰官軍水師,還俘獲萬餘精兵,本將軍自然說話算話,這一戰,你的功勞我記下了,已經上報,南京消息一到,你就是侯爺了。”

周輔臣大喜,說道:“多謝大將軍。”

張軒笑道:“無須謝我,你可給我解決了大麻煩。”

洞庭湖水道控制權在手,可以說整個洞庭湖,乃至洞庭湖水域的水道,都任張軒來去,這是戰略主動權的轉移。再加上萬餘降兵,有力的補充了張軒的兵力。畢竟張軒本部只有五六萬人,戰事展開之後,兵力不足的問題,已經在困擾着張軒了。

之前雖然張軒在步步進攻,但是明軍卡住岳陽,讓張軒只能硬磕堅城。但是如今張軒心中有太多太多其他想法了。

雖然一時間不能將想法落實到計劃,但是有一件事情張軒卻可以肯定,那就是現在並不是非打岳陽城不可。

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六章 王度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七章 下蕭縣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十章 收兵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八章 攻城二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八章 攻城二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十六章 決戰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
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六章 王度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七章 下蕭縣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十章 收兵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八章 攻城二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八章 攻城二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十六章 決戰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