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

現在與官軍的戰鬥,已經呈現碎片化,頻繁化。可以說官軍與義軍之間,無時無刻不在戰鬥,但是規模並不大,大量數百人級別的戰鬥頻繁發生,千人級別的戰鬥都畢竟少了,至於數萬人的大戰幾乎不可能發生。

面對這樣的局面,義軍也只能化整爲零。故而這樣頻繁戰鬥,讓張軒意思到一件事情,他不得不改變之前作風,他不能再主導一場戰役,具體戰鬥指揮,已經下放到下級軍官,而張軒要負責的是整個戰略形態。

“官軍的實力如何?”張軒問鄧和說道。

鄧和說道:“官軍的實力不過爾爾,根本不值一提。只是想要找到官軍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隨即鄧和將這一戰的詳細情況細細說了出來。

這一戰在張軒看來是一場釣魚。

誘餌就是寧波深入大海的一角,一個名叫崎頭的地方。

在整個寧波的地理來看,這個地方好像是一隻伸到大海之中的手。

三面臨海,與舟山羣島彼此相距不遠。

也正是因爲這裡特殊地勢,這裡也是雙方交戰的要點之一,也是唯一雙方發生數千人規模大戰的地方。

以官軍的意思,想要將這個得天獨厚的地方,納入統治之中,讓官軍在岸上有一個堅固的據點。

而且這一帶當初也是官軍主動放棄,義軍幾乎不戰而得,也屬於定海衛管轄之下,官軍人地兩熟,與舟山相距數十里而已,又有大海阻斷。

這樣地方,怎麼看,也是優勢在官軍手中。

故而官軍主動進攻,一舉攻下崎頭,甚至以崎頭爲根基,大舉西進,一舉攻克了定海後所,大嵩所一帶,兵鋒直指定海。

曹宗瑜大舉出擊,在東錢湖東與之大戰一場,這一戰,本身並沒有直接激戰,不過是試探做戰而已。這一戰下來後。官軍知道不是義軍對手,迅速從海上撤走,曹宗瑜追之不及,收復定海後所,大嵩所,也佔據了崎頭。

但是官軍騷擾別處,繞過寧波府,直接突襲紹興府三江所。大軍不能在這裡久留,鄧和就授命帶着本部人馬留守在此地。鄧和將張元海哨留守崎頭。而大隊人馬隱藏起來。

一連藏了十日左右,終於官軍再來,這一次是鄭氏的人馬。

在鄭氏久攻不下的時候,鄧和突然出現,打了鄭氏一個措手不及。鄭氏人馬逃跑不及,鄧和俘虜千人,還奪得大船七艘。

這一場勝利,放在一場大戰之上,並不是什麼多大的成績。但是放在綿延數千裡的海防線上。卻是一場少有的勝利。

“好。”張軒非常高興。

他高興的並不是一場勝利,而鄧和的成長。

這一場作戰,後來覆盤很簡單的,但是張軒也是打過仗的人,自然知道其中奧妙。不管崎頭地方雖然有利於官軍,但是官軍佔據海面上的優勢,千里海岸,可以隨時出擊。

一定要去崎頭。

而且大隊人馬隱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在當地百姓還有一些人支持官軍的情況之下。怎麼才能保守密集達十日之久。不管怎麼樣的隱藏,數千人馬十日困守到一個地方,軍心士氣如何維持下去。

這都是問題所在。

而鄧和一一解決了。這就說明了一件事情,鄧和已經具備獨自策劃一場戰爭的能力。

這比單純的一場勝仗還讓張軒高興。

想要合格的將領很難,想要合格又忠心的將領,更難。

張軒心中暗自醞釀着對鄧和的提報,說道:“具體說說。鄭氏的特點。”

“有錢。”鄧和說道:“火器數量特別多,特別是俘獲的七艘戰場,有每一艘船上都有數門千斤大炮,不過,這些人不熟悉陸戰,打氣來兇狠有餘,但是陣型散亂,如果混戰的話,還有一些反抗能力,所以最好不要與官軍混戰。直接列陣壓着他門打,很多時候他們都沒有辦法。”

張軒一一記錄下來,說道:“張名振的軍隊你接觸過嗎?張氏的實力與鄭氏相比如何?”

鄧和沉吟一會兒,說道:“張家的軍隊,倒是能戰,但是士氣低落,不願意打硬仗,而鄭氏的軍隊,雖然在陸上不能戰,但是士氣高昂,有股亡命徒的氣勢,不到最後很少投降。”

張軒忽然想到張素之前給他說的一條情報,情報上將黃斌卿一事的始末說清楚,還說閩軍與浙軍之間,並不是太融洽的。張名振所部士氣低落,是不是這個原因。

張軒心中將這個想法默默記下來,等有時間再來驗證。

“大人。”鄧和說道:“崎頭一戰,有一人是首功之臣。”

“是張元海嗎?”張軒問道。

張元海作爲誘餌,堅守崎頭,在張軒看來,是首功之臣。

“不是。”鄧和說道:“乃是阮進父子。”

“哦?這阮進父子立下了什麼功勞?”張軒說道。

“阮進乃是海上漁夫,在漁民之中很有威望,官軍擾亂海疆,遇見漁夫要麼強搶魚獲,要麼強徵漁夫,故而阮進帶着漁民來投,也就是有了阮進的幫助,我軍才能隱藏在崎頭附近,不被官軍察覺。”鄧和說道。

張軒一聽阮進,心中頓時大喜說道:“如此英雄,豈能不見,快請。”

“是。”鄧和說道。

張軒的高興很大一部分,並不是阮進的功勞,一場小戰的功勞,還不足以讓張軒掛念,論功行賞便是了。

張軒高興的,一是漁民來投,說明已經有百姓認可吳王的政權。二是水軍將領,張軒徵召水軍將領的告示,貼了一個月了,但是張軒還是沒有招攬到讓他滿意的水軍將領。

而阮進是漁民出身,想來對浙江這片海域非常之瞭解,再加上俘獲的幾條船。是不是能夠組建一支水師。

當然這只是張軒的想法,能不能行,還要看了人才知道。

一會工夫,阮進進來了。他一進來,就說道:“小人拜見鎮南將軍。”

張軒一看,阮進並不那一種非常高大的漢子,而是比較矮,只是身形粗壯,皮膚髮黑,雙臂之上,肌肉隆起,一看就是一個厲害角色,他的臉龐微微發黑,雙手粗糙無比,雖然來見張軒之前,已經好好整理過了,但是張軒依舊能嗅到一股,似有似無的魚腥味。

不過,張軒似乎不在意,說道:“坐。”

“在大人面前,沒有小人的位置。”阮進恭恭敬敬的說道。

“哪裡人士?”張軒問道。

“福建人。”阮進說道:“小人在福建爲舵工,得罪了人流落到浙江爲漁頭。”

張軒一聽就知道阮進是一個有本事的人。

因爲漁頭這個職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根本就沒有漁頭這個職務,官府要從漁民手中收稅,但是官軍不會直接接觸漁民,怎麼辦,就在漁民之中扶植人物,讓他們代爲收稅。

這就是漁頭,不是官員,也不是小吏,但是代行一下政府職權。但是官府管理不嚴格,這漁頭很容易變成黑白兩道通吃的人物,再加上在賦稅上上下其手,很容易發財致富。

所以漁頭一般都是當地漁民之中有勢力的人物,而阮進一福建人,流落浙江,居然能當上漁頭,只能說明他要麼很會專營,要麼很能打。至於是那一種,看阮進的身形就知道了。

“俘獲的幾條船隻,你都看過了沒有?”張軒問道。

“看過了。”阮進說道。

“船怎麼樣?”張軒問道。

“都是福船,上面有佛郎機炮。”阮進說道:“保養的不錯。”

第十章 收兵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二十章 火併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二十章 火併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五十六章 病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四章 岳陽二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三章 奪麥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八章 攻城二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十七章 廢奴策
第十章 收兵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二十章 火併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二十章 火併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五十六章 病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四章 岳陽二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三章 奪麥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八章 攻城二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十七章 廢奴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