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或以公瑾督三營

與周瑜率部出巢湖南歸的消息一同傳來的,還有曹操率兵破袁紹,袁軍傷亡甚衆被迫北渡黃河的消息。

詳細的情況尚未報來,但劉琮總算放下一樁心事。袁紹雖敗,根基未失,曹操雖勝,卻也只能徐徐圖之。對於劉琮來說,這是他所希望看到的最好的局面。不過這樣的局面最多也只有兩年,兩年後若是不出意外,袁紹病死,內部分裂,從此之後袁氏集團分崩離析,陷入內戰和被曹操各個擊破的窘境,並最終成爲曹操統一北方的踏腳石。

倘若袁紹不死,未嘗不能穩定河北與曹操劃黃河而治,甚至可以坐觀曹操與自己相鬥,從而收漁翁之利。歷史上的官渡之戰後,曹操也用了七八年之久,才徹底消滅袁氏殘餘勢力。這也是爲何劉琮不希望袁軍在官渡戰勝曹操,從而南下攻取許昌的原因。若真是如此,則袁紹得天子以令諸侯,挾大勝曹操之威覬覦荊、揚,自己應付起來也就相當吃力了。

事實上官渡之戰之前,袁紹佔據主動,曹操則是被動應戰,而輸了官渡之戰對於袁紹來說,其實只是失去了戰略上的優勢和主動罷了。對於其實力而言,損失是有,但還沒有到精銳盡失的地步。否則他也不可能在回師以後,鎮壓了內部的叛亂。所以兩年後袁紹的死,其實是個巨大的分水嶺。

不過即便袁紹不死,也無非是與曹操多抗一段時間,註定還是要失敗的。蓋因兩者政治及軍事制度之不同,打到最後,必然是更利於戰爭的制度獲勝。

在這方面,劉琮和曹操一樣,都是集權制度,治國如治軍。而袁紹卻是分權制度,治軍如治國,力量分散,令出多門,焉能不敗?

曹軍上下,無論是曹操之兄弟,子侄,大將,謀士皆唯曹操馬首是瞻。就算是官渡最危急的時刻,衆將紛紛投書袁紹,曹軍依然能夠保持與對方對峙的戰力和決心,這也是曹操實行法家集權制度的最大功效。

曹操的思想就是一切向利益看齊,他的一切行爲都是趨利的,只要是對自己有利,他幾乎不怎麼在乎別人的眼光。因爲他要開疆拓土,他對自己的定位是個將軍。至少目前而言,他的想法應當是這樣。

同樣,劉琮也是如此,棄唾手可得的許都於不顧,集中荊州之兵力,趁孫策遇刺身亡,舉兵東進。非但“伐喪”,其本身就在喪中,然而在他的強力推動下,即便有不和諧的聲音,也完全不能影響到他既定戰略的實施。在戰爭中,劉琮也無所不用其極,煽動內亂、散播流言,離間君臣一直到後來虎林一把大火,燒得孫權數萬大軍屍骨無存……

反觀袁紹,文官獨大,武將權寡,手下朋黨衆多,以地域而分,以效忠的公子而分,每個勢力都有自己的地盤,自己的軍隊,自己的利益,自己的考慮,同時臣子對於袁紹的尊重程度也遠遠比不過說一不二的曹操。

因爲袁紹實施的是儒家仁禮分權制度,沮授與郭圖等人相爭,田豐死諫,謀士文臣意見相左那是家常便飯,客將如呂布等來了又去,對手如曹操、孫策皆以口頭臣服爲止。這一切的行爲都是向禮的,我制定規則,你們只要服從規則就好,當然這也有客觀條件的限制,但從他的行爲之中能夠看出來袁紹在試圖建立秩序。因爲他要一統江山,他對自己的定位是個國君。

何其愚蠢也!實際上袁紹的許多行爲又都是互相矛盾的,其中最大的矛盾之處就是征討曹操,這實際上是對於他所建立的秩序最大的破壞。爲什麼這麼說?因爲他所選擇的道路並不適合當下的情況。如今天下紛爭,此乃亂世,正是混亂之際,袁紹還未一統天下,又憑什麼提前建立秩序,因爲他認爲自己已經佔據絕對優勢,拿下諸侯僅僅是時間問題了。所以纔將創業初期的集權軍制逐漸轉型爲圍繞他幾個兒子的分權國制。

有這個大反面教材在,劉琮自然更堅定了集權之心。當然他也有自己必須面對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平衡保守的江東世家與銳意進取的荊州集團之間的實力。如果再加上以周瑜爲首的南渡北士集團,可以說劉琮所面臨的內部問題一點也不小。

劉琮看的很清楚,如今這個亂世,已經徹底變成了軍閥割據,統治一方彼此征伐的混亂局勢。割據戰爭,爭的是什麼呢?爭地盤,爭人口,爭人才,爭民心。

如今地盤已跨有荊、揚,幾乎佔據了南方半壁江山,人口雖然還是沒有袁紹統治下的四州衆多,但也不容小覷。至於人才,現在劉琮麾下可謂人才濟濟,比起任何一方都不遑多讓,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那麼民心呢?就劉琮所推行的政策而言,對普通百姓既不會勒逼過甚,也不是那種固澤而漁,有今天沒明天的瘋狂壓榨。在政治上寬嚴相濟,才能夠最大限度的獲取百姓的支持。

之所以有這樣的底氣,是因爲江東地區相對溫暖潮溼的自然環境和地廣人稀的人文環境所造成。清理戶籍正是爲了保護普通百姓不至於受世家大族的過度盤剝壓榨。比如歷史上就連陸遜,也就是現在的陸議都曾指民爲盜,然後行收編部曲之實。否則江東哪兒有那麼多盜賊?適於耕種,土地又多,只要肯出力氣就不愁餓死人,對於江東土著也好,南渡流民也罷,都能夠很快從戰爭創傷中走出,恢復家園,或是建造家園。

而世家大族固有的匿戶在劉琮的默許下,得以保留,但佃戶就是佃戶,部曲私兵卻是要解散的。哪怕你暗中私蓄,只要不被人告發或主動跳出來謀反,劉琮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這樣的部曲你留之何益?剿滅叛亂沒你,開疆拓土沒有你,糧秣軍械更是和你沒關係,平白養着這多麼不事生產,只會打仗的壯漢難道就是爲了操演好玩?

手中無兵,自然腰桿就硬不起來,對於劉琮而言,江東世家大族可以佔據高官顯爵,但是對不起,軍隊都在我劉某人手中,不要逼我舉起屠刀哦。而世家大族若是想通過控制官吏,陽奉陰違甚至暗中阻撓新政的推行,劉琮也自有相應的手段來分化瓦解,斷然不會讓他們隨心所欲。其實只要不過分損害他們的利益,他們又怎麼會與劉琮做對?

至於以周瑜爲首的南渡北士集團,劉琮也早已想過對於他們的安排。無論是周瑜還是魯肅,以及韓當、黃蓋、凌操等將校,都是難得的人才,若是放着這樣的人才不用,簡直就是暴殄天物,攻取江東的意義也就大打折扣。不過怎麼用,也是一個很考驗劉琮胸懷、策略的問題。

這方面劉琮就必須依靠賈詡了。對於人性的把握,毒士若說自己是這個時代第二,那恐怕無人敢說第一了。如今賈詡在荊州集團中,地位越發超然,但卻更爲謹慎,除了公務上的往來之外,與掌握特衛營的吳寬、軍中大將黃忠、魏延、趙雲以及王粲、龐統等人都無私交。

對於劉琮的擔憂,賈詡並不覺得是杞人憂天,到他這把年紀,又經歷過太多事情,對於人心和人性早已看得通透。就說周瑜,當初孫策身死,孫權繼任之時,他爲何要從駐地領兵奔喪?是防備孫權對其不利?還是對孫策之死有所懷疑?若非防備孫權,那麼又是防備誰呢?答案呼之欲出:江東世家大族。

再看其與孫權之間的種種,也並非君臣相得,更談不上生死相托,有猜忌有提放,就是沒有同心協力,共拒外敵的默契。可以說孫權之敗,周瑜至少也是有責任的。他們之間的關係絕不是區區流言就離間惡化的,俗話還說呢,蒼蠅不叮沒縫的蛋……

結合周瑜的出身,對於他的野心其實也不難揣摩。這樣一個英姿勃發的世之俊傑,豈能沒有相應的雄心壯志?

在劉琮的構想之中,江東就由世家大族來治理,只要能貫徹新政,隨他們折騰便是。而周瑜等南渡北士,是要用來攻略徐州,開疆拓土的。其實也就是魯肅所言,遣大將北渡徐州,東西並進中的西路軍。

“周公瑾率軍南歸之後,琮打算讓其都督江東三營,不知先生以爲如何?”劉琮和賈詡漫步於院中小徑,雖然初春時分院內草木未綠,並沒有幾分景緻可賞,但兩人的心思都不在於此,是以踩着鵝卵石鋪就的曲折小徑,緩步而行。

賈詡聞言愣怔了一下,江東三營初設,眼下看着規模還不大,但可以想見,以後必將成爲一支實力強大的軍隊。把這支軍隊交給周瑜,能放心嗎?

不過他很快便想起來荊州軍制中的宣政郎之職,於是點頭道:“以公瑾之才,確實當得。不過……”

賈詡看了眼劉琮,有些遲疑。

“先生有何疑慮,但講無妨。”劉琮笑着說道。若非有十足的把握,他是斷然不會將這樣重要的職務交給周瑜的。所以劉琮很好奇,賈詡在擔心什麼?

第190章 唯有搶先破布局第388章 橫衝直撞破敵陣第269章 欲解癥結循舊例第357章 何不棄城遷綿陽第158章 並非無端做惡人第170章 以身爲餌伺敵襲第139章 輕而無備孫伯符第223章 山中夜襲知是誰第552章 彎弓虛射戲敵騎第639章 早被敵軍識行蹤第443章 肅立城樓推戰局第27章 狂飆突進風雷動第19章 亂中取勢惑人心第455章 夜渡滁河聞敵至第432章 天下全勢決中原第180章 暫鳴金鑼緩收兵第43章 前路漫漫未可知第137章 謀定後動向何處第363章 巷戰破敵飛熊軍第480章 坐困孤城盼援軍第402章 揮軍反擊墜冰河第168章 各擅勝場鬥不休第270章 先定巴蜀圖漢中第495章 豈能坐視觀成敗第455章 夜渡滁河聞敵至第440章 遭敵襲力保糧車第116章 梟雄豈能居人下第256章 親顧家宅相就教第331章 齊聲大喊敗軍潰第568章 豈能回頭向城中第325章 並駕齊驅同入城第140章 請將何如激將法第175章 若是城破將如何第390章 穩定益州圖全局第354章 暫不攻城待何時第499章 任其遊走又如何第389章 故技重施怎抵擋第420章 指點江山繪宏第172章 何不出兵迎天子第33章 豈容狼子成大器第342章 降卒四散隱入夜第195章 突襲雍丘現敵後第42章 鎧爲明光初鍛造第59章 暗夜無光反劫營第3章 兵行險招堅城破第129章 無心暗子聞鉅變第535章 率領殘部出城去第235章 且棄歷陽存實力第410章 吾道不亡冷對之第14章 重甲鐵騎陌刀行第12章 遣使千里意如何第321章 一席言談心已動第186章 收其子弟爲近衛第265章 統帥大軍鎮方面第128章 何去何從應速決第187章 外敵未去內亂生第373章 用人不疑任太守第31章 亂之所生言爲階第59章 暗夜無光反劫營第112章 宴非鴻門意何指第426章 坐論天下分緩急第164章 狹路鬥將鐵騎行第47章 各懷異心同路行第57章 亂石如雨破心防第371章 紛亂之局唯借勢第226章 一錘定音判真僞第206章 從容赴死所爲何第483章 如何識破敵詭計第533章 以攻代守未奏效第181章 攻勢逆轉當機斷第225章 突遭敵襲閉門遲第467章 重立新營防水患第2章 請迎天子令諸侯第282章 遣使相勸植隱患第296章 早有準備防突襲第213章 且守營寨待反擊第187章 外敵未去內亂生第34章 爾虞我詐欺人心第33章 豈容狼子成大器第458章 強攻受挫退兵否第441章 陣斬秦翊初告捷第248章 袖手旁觀待天明第183章 且聚實力待決戰第4章 座中英豪應期許第181章 或可以此爲開端第454章 有何深意守堅城第256章 親顧家宅相就教第338章 安敢如此先進攻第11章 甄家有女初長成第121章 桃花林中弓弦響第193章 飛熊悍卒敵膽寒第444章 誓不言棄衝敵陣第426章 坐論天下分緩急第600章 受命入城豪情涌第423章 暫不稱王期大業第143章 虎豹明光將星耀第537章 誰人未有從龍意第478章 偷襲不成改強攻第337章 北上南下怎取捨第300章 脫籍棄田成風潮
第190章 唯有搶先破布局第388章 橫衝直撞破敵陣第269章 欲解癥結循舊例第357章 何不棄城遷綿陽第158章 並非無端做惡人第170章 以身爲餌伺敵襲第139章 輕而無備孫伯符第223章 山中夜襲知是誰第552章 彎弓虛射戲敵騎第639章 早被敵軍識行蹤第443章 肅立城樓推戰局第27章 狂飆突進風雷動第19章 亂中取勢惑人心第455章 夜渡滁河聞敵至第432章 天下全勢決中原第180章 暫鳴金鑼緩收兵第43章 前路漫漫未可知第137章 謀定後動向何處第363章 巷戰破敵飛熊軍第480章 坐困孤城盼援軍第402章 揮軍反擊墜冰河第168章 各擅勝場鬥不休第270章 先定巴蜀圖漢中第495章 豈能坐視觀成敗第455章 夜渡滁河聞敵至第440章 遭敵襲力保糧車第116章 梟雄豈能居人下第256章 親顧家宅相就教第331章 齊聲大喊敗軍潰第568章 豈能回頭向城中第325章 並駕齊驅同入城第140章 請將何如激將法第175章 若是城破將如何第390章 穩定益州圖全局第354章 暫不攻城待何時第499章 任其遊走又如何第389章 故技重施怎抵擋第420章 指點江山繪宏第172章 何不出兵迎天子第33章 豈容狼子成大器第342章 降卒四散隱入夜第195章 突襲雍丘現敵後第42章 鎧爲明光初鍛造第59章 暗夜無光反劫營第3章 兵行險招堅城破第129章 無心暗子聞鉅變第535章 率領殘部出城去第235章 且棄歷陽存實力第410章 吾道不亡冷對之第14章 重甲鐵騎陌刀行第12章 遣使千里意如何第321章 一席言談心已動第186章 收其子弟爲近衛第265章 統帥大軍鎮方面第128章 何去何從應速決第187章 外敵未去內亂生第373章 用人不疑任太守第31章 亂之所生言爲階第59章 暗夜無光反劫營第112章 宴非鴻門意何指第426章 坐論天下分緩急第164章 狹路鬥將鐵騎行第47章 各懷異心同路行第57章 亂石如雨破心防第371章 紛亂之局唯借勢第226章 一錘定音判真僞第206章 從容赴死所爲何第483章 如何識破敵詭計第533章 以攻代守未奏效第181章 攻勢逆轉當機斷第225章 突遭敵襲閉門遲第467章 重立新營防水患第2章 請迎天子令諸侯第282章 遣使相勸植隱患第296章 早有準備防突襲第213章 且守營寨待反擊第187章 外敵未去內亂生第34章 爾虞我詐欺人心第33章 豈容狼子成大器第458章 強攻受挫退兵否第441章 陣斬秦翊初告捷第248章 袖手旁觀待天明第183章 且聚實力待決戰第4章 座中英豪應期許第181章 或可以此爲開端第454章 有何深意守堅城第256章 親顧家宅相就教第338章 安敢如此先進攻第11章 甄家有女初長成第121章 桃花林中弓弦響第193章 飛熊悍卒敵膽寒第444章 誓不言棄衝敵陣第426章 坐論天下分緩急第600章 受命入城豪情涌第423章 暫不稱王期大業第143章 虎豹明光將星耀第537章 誰人未有從龍意第478章 偷襲不成改強攻第337章 北上南下怎取捨第300章 脫籍棄田成風潮